1、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4、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5、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6、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热现象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如下知识就可以了: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
常见的吸热反应 和放热反应有哪些(具体)
吸热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 、CO、H2还原金属氧化物,带八个结晶水的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大多数盐的水解反应,少数化合反应(一般不要求掌握)
放热反应:大多数的的化合反应,酸碱中和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爆炸反应
扩展资料:
吸热反应是指在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例如赤热的炭和水蒸气作用生成水煤气(等体积的氢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的反应。化学反应只有少数是吸热的。
吸收热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负号(一)表示。回流reflux在精馏过程中由塔顶蒸气凝缩而得的液体中再由塔顶回入塔内的部分。可以补充易挥发组分,使得精馏操作能连续进行。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包括燃烧、中和、金属氧化、铝热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由不稳定物质变为稳定物质的反应。
常见反应
(1)所有燃烧或爆炸反应。
(2)酸碱中和反应。
(3)多数化合反应。
(4)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生成H2的反应。
(5)很多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绝对化)。如氢气、木炭或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都是典型的放热反应。
(6)NaOH或浓硫酸溶于水(注:这两点只是说会放热,但严格说起来并不算化学反应,考试时应注意)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新形成的化学键一般比旧键要稳定,共价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能量,而旧键的断裂则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最终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看的是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差值,如果能量不足,则需要从外界吸热,反之放热,通常我们用焓变(△H)来衡量反应前后的热现象.
参考资料:——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篇1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w物理中表示什么意思
W作为物理量,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FXcosa,单位j(焦耳)。2、W作为单位,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P=W/t,单位w(瓦特)。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功是标量,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
物理特性是什么意思
物理性质是物理学专业术语,其定义有两个,一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二是指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融化、凝固、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如水的蒸发;蜡烛质软,不易溶于水,一般石蜡成白色;纸张破碎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应注意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篇2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温度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而制成的。
3、温度计实验室使用方法: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热现象知识点——物态变化
1、熔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吸热)。
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凝固: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3、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有蒸发和沸腾两种主要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可以通过降温、压缩体积促进液化。
5、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6、凝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