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异位性皮炎怎么治?铲屎官们应该都很害怕自己猫主子生病吧,毕竟生病的猫主子让人很心疼,如果猫咪得了异位性皮炎怎么治疗?
异位性皮炎简称CAD,CAD的主要症状是瘙痒,表现为过度的搔抓、摩擦、啃咬和自舔等行为。在早期症状中可见皮肤红斑,但是大多病变源于慢性炎症和自我搔抓,因此会出现表皮脱落(抓痕)、色素沉着(皮肤变黑)、苔藓化(皮肤增厚、粗糙)和损伤性脱毛的症状。猫的异位性皮炎可能很难治疗,有时候你需要一点运气。
异位性皮炎的发病率不同,在有些研究中被报道可高达所有过敏猫中的73%,或仅次于跳蚤过敏,这里可能存在遗传性倾向,因为有些家族有更高的发病率,但是还没有发现特异的基因。在猫存在季节性和非季节性过敏,研究66只异位性皮炎猫发现其中:50%有跳蚤、58%非季节性、39%既有季节性又是非季节性、5%仅对花粉过敏,家中的尘螨是最常见的非季节性反应。
分布:
可变,局部区域可在头部,面部,耳部,颈部,前肢内侧,体腹侧和外侧,大腿后侧,也可全身。
临床症状:瘙痒性丘疹结痂(粟粒性皮炎)、自损导致的无毛—理发师型无毛(猫的对称性脱毛)、自损导致的糜烂性-剥脱性皮炎、嗜酸性肉芽肿性复合病灶、哮喘、组合病征。无法和其他过敏症状区分,尽管可能有季节性,很多病例同时有跳蚤过敏,有些有食物过敏,在猫,呼吸道病征更常见。
诊断:
皮内抗原测试要比犬难做,也更难判读、体外测试有帮助。
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控制AD瘙痒的最常用药物。谨慎的剂量和短期的用药也会使动物出现轻微的副反应。很多皮肤病医生通常在其他治疗无效时选择此药。具体的建议用药为:泼尼松、泼尼松龙和甲基强的松龙,0.5-1mg/kg/日,口服,连续5-7天。由于糖皮质激素是副作用最强的AD治疗药,不适合长时间使用,除非没有其他替代方法。此类药物的止痒机制是抑制磷脂酶A2,这是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合成的限速步骤,高效阻断整个炎症级联并快速止痒。副反应也同样著名。
短时间使用常见:气促、多尿、多饮和多食,副反应在个体间差异很大,令兽医难以预测。有的病例仅仅因为使用含类固醇的眼药而出现医源性库兴综合征,而有的病例多次注射长效类固醇却并无临床副反应。相比之下,选择口服和注射短效皮质激素是常规方案,较长效针剂更安全。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最好用于瘙痒季节的初期,对于严重的瘙痒效果不佳。同时使用抗组胺药、必需脂肪酸和局部治疗药,可以明显控制部分病例的瘙痒程度,藉此减低浅表脓皮病和其他继发症的发生率。一代H1阻断剂是抗组胺药的代表,由于抗胆碱能的特点,易出现嗜睡或兴奋的副反应。此药的止痒效果难以预测,但风险很低,因而适合大多数病例的使用。通常需要14-21天才能见效。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抑制,能够缓和性调节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是此二者的前体)。而必需脂肪酸的代谢产物则少有炎性物质。当给予高剂量ω-3脂肪酸时,可以替代花生四烯酸占位相同的酶,其抗炎机理因此而来。所以同时服用必需脂肪酸,可以减少类固醇和抗组胺药治疗过敏症的使用剂量。有人调查每日口服含二十五碳五烯酸(EPA,66mg/kg)的鱼油也有上述效果。
特应性皮炎,又叫异位性皮炎,你真的了解吗?
特异性皮炎多见于青少年以及婴幼儿,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一般都是在春夏两季发病的,容易发作,病情会进一步的加重,对人体危害也是非常大的,特异性皮炎患者会有瘙痒症状,他们特异性皮炎可以用哪些方法治疗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治疗特异性皮炎的方法。其实特异性皮炎可以采取免疫疗法以及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的,这些药物都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瘙痒症状,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疗效也是不错的,需要给患者局部用一些润滑剂。可以局部用皮质激素,缓解病情,疗效也是不错的,主要是针对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效果较好,但是这类药物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人体皮肤色发生改变,人体的皮肤还会萎缩长期使用还会导致人体形成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所以一定要谨慎的使用,也可以给患者用维生素e,配合性的治疗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特异性皮炎需要给患者用一些药油涂抹在局部组织处,可以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效果的药物研成粉末,然后再与维生素e油混合均匀调入蜂蜜,直接糊在人体局部组织处能够取到一定的止痒效果,还能够促进恢复,疗效也是不错的,很多人在经过治疗之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异位性皮炎
异位性皮炎(Afodic dermafifis)又名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这一病名为1933年由瓦也斯(Wise)及苏兹伯格(Sulzberger)最早提出的。而“异位性”一词为柯卡(coca)于1925年首先倡议,其含义是:患者或家族成员易罹患哮喘病、枯草热、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史;对异种蛋白过敏;病人血青中lgE值增高;患者血青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病因及发病机制]
异位性皮炎病因和发病机制颇为复杂,至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
该病原因之一遗传性过敏素质格外惹人注意,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成员对某些体内外物质的敏感性往往高于正常人。据统计表明:双亲皆有“异位性”表现者约70%后代也可呈“异位性”;若父母中仅一方见“异位性”则子女大致半数可见有“异位性”;然而在“异位性”病人中还有40%的父母未发现“异位性”。
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
除上述以外,季节气侯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
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既可以是变态反应,也有非变态反应。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获得一致结论,而且有些是相互矛盾的。对此需要今后努力实践,积极去探讨研究。
[临床表现]
异位性皮炎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阶段。
一、婴儿期异位性皮炎
本型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两者难于区分(详见本章第二节)。患儿可在2岁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甚至自愈。其中有些患者至儿童期或成人期可再次复发;还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可持续发展到儿童期,直至成人期。
二、儿童期异位性皮炎
此型多见于婴儿湿疹愈后,到6~10岁时再次发病;也可以自婴儿期持续演变而来;还有少数患者至儿童时期方始发病。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成人期异位皮炎
本期病人多有婴儿期或儿童期异位性皮炎之病史。皮损惯发于四肢屈侧、颈部、也可发生于前额、眼睑、手背等处。还偶有全身泛发者。病变较局限,皮疹多呈苔藓样变或淡红色丘疹性片块,表面可见细鳞屑附着和色素沉着。
患处瘙痒非常,往往因搔痒剧烈而继发感染。病程为慢性经过,病性时轻时重,最终亦可逐渐痊愈。
异位性皮炎典型患者要经历上述三个阶段的表现,即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但也可不出现婴儿期而直接进入儿童期或成人期异位性皮炎。有些患者仅有异位性皮炎表现,某些病人除有鼻炎外,还可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个别患者可伴发白内障和视网膜剥离,此外,本病患者往往伴有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掌纹增多及皮肤白色划痕征现象。异位性皮炎易引起细菌感染或并发病毒性皮肤病。
[实验室检]
本病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计数增多;病人血液清中lgE升高,用被动转移试验可测知;用特异抗原做皮试可呈阳性即发反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以作出诊断,而其它期异位性皮炎,还须结合辅助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本病同婴儿湿疹鉴别,关键为于前者有“异位性”,而后者无此表现。
异位性皮炎还应与婴儿脂溢性皮炎相鉴别,后者多为生后第3~4周开始发病。皮疹为红斑和油性鳞屑,缺乏多形性特点。好发于头部,亦可累及眉部、鼻唇沟、耳后、颈部等处。自觉轻痒或不痒。预后良好,往往于数月之内可痊愈。
[治疗]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但较困难;注意调整饮食,切忌过饱,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喂食牛乳、鸡蛋白、柑桔等;哺乳母亲以清淡饮食为好,贝类食物及酒类应禁用;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本品忌种牛痘,避免接触新近种过牛痘或单纯疱疹患者,以防发生牛痘样疹或水痘样疹。
一、内用疗法
(一)抗组胺类药: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2~4mg/kg .d ,分三次服用。
(二)镇静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静剂、常用鲁米那(小儿剂量为0.5~1mg.次)或冬眠灵,(小儿剂量是0.5~1mg/kg.、次)。往往与抗组胺药伍用,可能提高疗效。
(三)助消化药:可酌选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裨益。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仅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强地松20~30mg/日,可获较满意效果。对其它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
(五)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六)中医中药治疗:可参考本章第二节。
二、外用疗法
对症处置,治则和用法与湿疹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