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那么,池姓的来源是什么?郡望堂号查询!姓氏发展到今天,李姓已经是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姓氏了,因此也能发现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确实更容易碰到李姓的人。
了解更多百家姓的相关内容知识,尽在百家姓专题。
池姓的来源是什么?源流一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
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
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源流二以居住地为姓。
《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
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
有世居于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用护城河的水去救火,水中的鱼因此遭殃。
源流三源于氐族,出自东汉末期西北地区古仇池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仇池国,指由魏、晋之际由氐族杨茂搜创立的前仇池政权和杨定建立的后仇池政权的统称。
源流四源于朝鲜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五源于满族,属于以汉化改姓为氏。
郡望堂号查询郡望西平郡:春秋时期的西平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一带,战国时期为秦国宰相池子华的封邑。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金城郡分置为西平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一带。
东晋末年,西平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依此为都城。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
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
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
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
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
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
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
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
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
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
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堂号西平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西河堂:以望立堂。
同安堂:源自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族人以其生地为堂号。
在中国 百家姓中 姓:池 的有多少人?
池姓在我国宋代百家姓中位列第281位,在现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211位。一、姓氏源流
池(Ch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始成于战国时候的秦国王族后代,以祖字为氏。战国时,秦国有个王族名叫公子池,他是秦国的大司马。他的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遂成池姓。
2、出自以居住地为姓。《风俗通》载:“氏于地者,城、郭、园、池是也。”古代城墙称作城或垣,城外护城河称之为池。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古代称护城河为池,而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便以“池”为姓,世代沿袭,称为池氏。
3、在蒙古、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以池为姓的。
池姓始祖:公子池。迟姓是以地为姓的姓氏。据考证,池姓大致出现在距今2000年前的秦汉之际河南陈留一带。源出赢姓,秦国公族大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为了拯救秦国不被列强国家所歼灭而赴汤蹈火,为保卫秦国其他国土,立下汗马功劳。公子池的后代子孙以公子池的字“池”为氏,渊源始此。又据《姓氏考略》上说,陈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华就是出自公子池家族。发祥于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繁衍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故池氏后人奉公子池为池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池姓起源于距今2000年前的秦汉之际河南陈留一带。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一支池姓。另一支起源于以居住地为姓。古代护城河称为池。有一句成语说,“城门着火,殃及池鱼”就是指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中鱼儿遭殃。古时农田在城外而务农的百姓往往在城池边,一来生活用水方便,二来前往耕作近,而他们的称呼也往往带个池字,久而久之形成了池姓。望族出于西平郡,即现在的甘肃省的西宁县。据《姓氏考略》载,陈留有池氏,秦的丞相池子华就是出自家族。发祥于陈留之地的池氏,后世繁衍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福建、广东以及云南、江苏等地。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当今池姓是一个族不繁,人不多,但分布极为广泛的族姓。在我国的闽、粤、赣、皖、晋、冀、京、豫、陕、湘、滇、台等省,以及在美国、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小不等的池姓氏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在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池姓氏族。在现用的百家姓中,池姓排名第二百一十一位。
三、历史名人
池子华:战国时赢秦公族大司马公子池之后裔。公元前318年张仪离秦相,魏秦惠文王以子华为相。
池圣夫:浙江平阳县人。宋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文科进士。宝庆绍定年间历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著作佐郎、著作郎。端平间知建昌军,淳佑间除淮西、江东总领,提领建康府户部。
池浴德:号明洲,福建省同安人,明朝的好官,明嘉靖(1556年)举为进士而当“太常寺少卿”的官,他公正,为官廉明,通达事理,事情都办得出色。
池显方:字直夫,福建省同安人。明天启年间举人,池浴德的儿子,工诗文,以诗词、文章出名的文士。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池逢功:字玄三,黄岩人,由世袭云骑尉荐升副将,署温州总兵。咸丰三年温州遭大水,四年春夏间民多饥死。建议设局施粥,倡捐百金,谕所将校勉力相助。于是守令,士绅无不乐施。历两月余,全活甚众,土民立碑歌颂。后署福建提督,卒于官。
池生春:字龠(Yuè 音跃)庭,号剑之,楚雄人。清朝名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他文章和书法都好,举为进士,以不欺人为本,慷慨大方,言行举止悉合礼仪。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诗文剩稿》等流传于世。
池峰城:原名凤臣。河北景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生。民国9年(1920年)在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军职。民国1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第三营营长。中原大站后任第二十六军路军第三十一师师长。民国25年1月,受陆军少将衔;10月受陆军中将衔。民国27年参加徐州会战。民国28年3月,任第三十军军长,后任豫鄂边区的游击总指挥,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十三军长兼宜巴要塞区守备司令。民国34年11月起,先后任保定警备司令、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议等。民国38年参加北平和平解放。1955年3月16日病逝,终年53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所载,池姓望出西平。今为福州大姓。又据《姓氏考略》所载:陈留有池氏。
西平郡:后汉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将汉代的金城郡分置西平郡。在今河南省西平县一带。东晋末年,为秃发乌孤所占,称西平王,以此为都。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西河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境)。
2、堂号
同安堂:源自明朝池裕得,同安人,以进士闻名遂安县,推断明决,后升任太常寺少卿。
朝鲜族姓池的由来是什么
今朝鲜族池氏族人有两个源出:⑴.公元六世纪,朝鲜半岛新罗国在古源六村(六个原始个部落即拳罗六部)的基础上建立,六村酋长之一叫池白浩,后皆改称郑氏,世为新罗国重臣。如今除韩国忠南道瑞山市的郑氏以外,南北朝鲜的郑氏族人皆以池白浩为始祖。直到高句丽武将王建夺取后高句丽政权并建立高丽王朝后,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二年(大辽天显十年,公元935年)灭亡新罗国,重新统一朝鲜半岛。池白浩的后裔子孙中有沿称池氏者,世代相传至今。⑵.朝鲜高丽王朝第四代王光宗十一年(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有秦相池子华后裔池镜以太学士身份奉使高丽,受高丽光宗官封金紫禄大夫、太保、平章事。池镜至高丽国后受赐居于中和唐岳,即受邀留居今韩国忠州市,在月岳山一带生息繁衍,逐渐形成朝鲜池氏一族,皆以忠州为本贯,世代相传至今。随池镜一同东至高丽王朝的,还有辛镜、郭镜、元镜、虞镜、张镜、李镜七学士,当时号称“东来八镜”,在朝鲜、韩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癸卯年(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池镜享一百零一岁而逝,葬于中和唐岳华山亭。满族池姓的由来
楼上那位仁兄,满洲的确是有姓“野”的,但是那是老姓塔喇氏的人,请不要随便瞎说。然后回答人家的问题:
在现代的满族汉姓中,“池”跟“迟”通用,一般老姓为迟佳氏或者持嘉氏。
引用某前辈的文章
【持佳氏】C’y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持嘉、迟佳,满族稀姓,清初1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和金代姓氏“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冠汉字姓迟、张、池。金朝著名人物有:尚书右丞赤盏尉忻,参知政事石盏女鲁欢。
呵呵 很稀少的姓氏呢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池姓的来源是什么,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取名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