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拜登对(以色列)司法改革发出警告后,内塔尼亚胡反击”。美国《国会山报》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地时间28日发推对拜登有关以色列司法改革的“关切”做出回应称,他认识拜登40年了,赞赏拜登对以色列的“长期承诺”,但以色列政府不会基于来自其他国家的外部压力做出决定。
内塔尼亚胡 资料图
“以色列是一个主权国家,根据人民的意愿做出决定,而不是基于来自外部的压力,包括来自最好伙伴的压力。”内塔尼亚胡还称。
围绕司法改革的激烈争议正让以色列政局陷入危机。综合法新社及美国Axios新闻网此前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28日表示,他不考虑邀请这位以色列领导人访问白宫,至少“短期内不会”,并警告以色列“不能继续”推动极具争议的司法改革。
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反对其司法改革的国防部长加兰特解职后,63万民众3月26日晚走上多个城市的街头进行抗议。在耶路撒冷,抗议者冲击内塔尼亚胡住所,一度突破警戒线。警方与民众发生激烈对抗。这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内塔尼亚胡政府上台3个多月来,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强硬推动极右价值观主导的议程,对内导致民众反对司法改革的抗议浪潮不断高涨,对外使巴以局势严重恶化。巨大的争议声中,当地时间3月27日晚,内塔尼亚胡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迟司法改革相关立法程序。
延伸阅读:
以色列爆发史上最大规模抗议 总理儿子:美国是幕后黑手
据新华社28日报道,围绕政府推动司法改革引发的争议,以色列执政联盟内部陷入“混乱”。以色列多家媒体报道,迫于压力,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决定推迟司法改革。
此前一天,内塔尼亚胡将公开反对司法改革的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解职,此举在以色列多地引发大规模示威,约63万当地民众当晚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在耶路撒冷,抗议者冲击内塔尼亚胡住所,一度突破警戒线,警方与民众发生激烈对抗。这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以色列特拉维夫,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在抗议愈演愈烈之际,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内塔尼亚胡声称,美国正在资助以色列的抗议活动。与此同时,美媒在27日的报道中指出,美国总统拜登及其顾问在过去一周“彻底放弃了伪装”,不断向以色列政府施压“干涉其内部事务”,此举“令人震惊”。
内塔尼亚胡儿子指责美国资助抗议活动
美国国务院称“无稽之谈”
内塔尼亚胡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去年12月上台,由利库德集团、“犹太力量党”等6个右翼和极右翼政党组成,今年以来致力于推动司法改革,相关措施包括允许议会以简单多数否决最高法院的决定、赋予政府在任命法官方面更大的权力等。
最近几周,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成千上万的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此项有争议的司法改革。但内塔尼亚胡在寻求改革方面一直坚定不移,直到上周日他解雇了公开表达反对意见的国防部长加兰特。周一,随着以色列“国内动乱达到新的高度”,医院、机场和学校都出现了大规模罢工。
大规模爆发的公众抗议令以色列陷入75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中。当地时间27日,内塔尼亚胡做出了让步,同意推迟对司法改革措施的投票,直到议会4月休会后复会。“当有可能通过对话防止内战时,我作为总理,会暂停改革进行对话。”他在宣布推迟的讲话中说。
在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之际,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内塔尼亚胡上周五在推特上发布了一系列推文和转发,称美国国务院正在资助以色列的反政府、反司法改革抗议活动。本周一,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维丹特·帕特尔否认了亚伊尔·内塔尼亚胡的相关指控,称“这些指控完全是无稽之谈。”
内塔尼亚胡的儿子亚伊尔·内塔尼亚胡
帕特尔说:“任何认为我们支持或发起抗议活动的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优质政府运动’是一个独立、无党派、非盈利、支持民主的组织,是以色列示威活动的一部分。该组织从美国国务院获得了上一届政府期间发起的少量拨款,最近一次拨款是在2022年9月,在最近一次以色列选举前。这笔赠款支持了耶路撒冷学校的一个教育项目,支持他们的公民研究课程。”
然而,有报道指出,对美国可能干涉以色列内部事务的担忧和怀疑似乎不仅仅局限于以色列总理的儿子。以色列《国土报》援引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表示,这并非“美国第一次干涉以色列内政”。他们曾两次试图将内塔尼亚胡赶下台。他们过去曾粗暴地干涉过。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试图除掉内塔尼亚胡,“他也承认了”。
白宫声明“令人震惊”
拜登为何公开暴露与以色列的分歧?
据美媒报道,在内塔尼亚胡“不情愿地宣布推迟司法改革”前的48小时里,拜登政府不断对其发出警告,称他“正在损害以色列的声誉”。
在内塔尼亚胡解除国防部长加兰特职务后不久,白宫便在周日晚间发表声明指出,“拜登总统一周前曾在电话中告诉内塔尼亚胡,民主价值观‘一直是,而且必须继续是美以关系的一个标志’”。
美媒称,这是一份“令人震惊的声明”,因为在正常时期,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掌白宫的标准路线都是“华盛顿不干涉盟友的内政”。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白宫)一直在干预,只是通常在幕后”。然而在这一事件上,拜登及其顾问放弃了所有伪装,公开表示与内塔尼亚胡存在分歧,“尽管拜登在与政府官员的谈话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迫切寻求妥协的人。”
抗议的以色列人群
事实上,拜登上台后一直在努力避免与以色列发生“公开争吵”,因为以色列在国会得到了广泛的两党支持。当被问及拜登政府是否未能成功应对这种情况时,拜登的盟友鲁宾称,“他们意识到自己工具箱里的工具有限。”另有报道称,席卷以色列的政治危机无疑暴露了美国对这个国家影响的局限性。
面对以色列愈演愈烈的危机,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透露,拜登政府将继续试图保持低调,以避免“混乱的对抗”。此外,也有分析指出,拜登和内塔尼亚胡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有“个人因素”。内塔尼亚胡对美国政治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党派态度,明确表示对前总统奥巴马的“不屑”,并公开“拥抱”前总统特朗普。
拜登和内塔尼亚胡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有“个人因素”
报道指出,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是拜登在处理一个对美国和以色列国内政治都有影响的微妙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因素。共和党人可能会抓住拜登和以色列政府之间的任何机会,指责其未能为美国在中东最亲密的盟友挺身而出。就在拜登准备竞选连任之际,随着2024年大选问题的升温,政治动态只会变得更加令人担忧。
历史学家埃里克·奥特曼表示,“对拜登来说,这件事在政治上特别敏感”,但白宫近日却不同寻常地直接发表了声明,表达了对内塔尼亚胡推动司法系统改革的担忧。他认为,因为“拜登必须决定,他是呼吁内塔尼亚胡,还是呼吁(抗议的)以色列人民。”
全球多国爆发反以游行,以色列在这次巴以冲突当中是否做得很过分?
以色列军方和警方在东耶路撒冷发动挑衅。以色列的这一举措引发了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的反弹,随后用火箭弹对以色列目标发动空袭。哈马斯火箭弹袭击后,以色列迅速报复,巴以冲突加剧。在这场巴以冲突中,巴勒斯坦地带遭受重大损失。
200多人在冲突中丧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他将大力推动对加沙地带武装哈马斯的进攻。国际社会对巴以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多次磋商,但以色列始终拒绝停火。巴以冲突正走向混乱。目前的形势太混乱了。冲突对世界的全面影响正在显现,冲突的外溢效应开始显现。随着冲突的延长,各种不确定因素开始出现,使得本已不稳定的世界局势更加危险。
中东一直是各方利益博弈的大棋盘,随着冲突不断失控,人们最担心的局面仍在出现。以色列军方与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国际媒体分支轰炸了加沙地带的一座建筑。以色列打破了战时保护媒体记者安全的国际共识,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以色列是红眼的。它不仅对加沙地带的军事目标发动了攻击,还对媒体大楼和新的皇家探测中心发动了攻击。一些抗议者爬上边界围栏,挥舞巴勒斯坦,向以色列投掷石块,试图摧毁以色列的监控摄像头。
中东爆发大乱的可能性很小,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可能性。美国不想在中东再次陷入战争泥潭,美国当前的实力也不允许其继续陷入中东战争泥潭。这栋大楼是一座12层高的建筑,遭3枚导弹袭击。空袭前一小时,以军曾向楼内平民发出警告,敦促其撤离。社交媒体上呼吁双方立即停火,巴以双方应立即停火,各方领导人有责任让局势降温。现在就停止暴力!冲突的代价由普通老百姓埋单的,着会是是毁灭性的,联合国正在与各方共同努力,以期待恢复平静。
以色列2万民众上街为什么事大游行?
以色列2万民众上街大游行 高喊:内塔尼亚胡回家
当地时间12月2日,以色列人在特拉维夫市参加抗议。
12月4日现象, 据报道,当地时间12月2日(周六)以色列第2大城市特拉维夫爆发了约有2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抗议以色列国会将在周一(12月4日)通过法案,或令正受贪污丑闻缠身的总理内塔尼亚胡免于被起诉。这是自内塔尼亚胡爆出贪污丑闻以来,以色列爆发的最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报道称,总理内塔尼亚胡接受刑事调查后否认了全部指控,并强调自己是清白的。据悉,已出任四届总理的内塔尼亚胡主要牵涉两起案件,第一起案件指他非法收受一名富商的礼物,另一起则指他与一家报社进行了交易,对方答应多报道一些有利于政府的好消息,作为交换,以色列政府需要加强打压该报社的一个同行业竞争者。
据报道,以色列国会预计将开会表决通过一项法例草案,禁止警方公开上述两起案件的调查内容。为此,反对党派大为愤怒,遂号召民众上街抗议。
据示威者称,国会准备通过的这项法例草案公然包庇内塔尼亚胡,把人们蒙在鼓里,无法得知警方的调查进度。不过,也有支持政府的人士说,政府的做法只是在保障当事人的权益。
对此,内塔尼亚胡指出,他本人无意在国会内推动这个草案,上述草案是他的两名盟友提出的。不过,内塔尼亚胡并没有要求这两名盟友撤回该草案。
愤怒的以色列民众。
内塔尼亚胡并称自己是“政治迫害”的受害人,一切都是“无中生有”。如果被正式起诉,内塔尼亚胡将承受更大压力,甚至会被迫辞职,或者宣布提前举行全国大选,以证明自己仍然是得到国民支持的。
另据报道,大批以色列民众在街上高叫反对内塔尼亚胡的口号,包括“耻辱”及“内塔尼亚胡回家”等。有示威者表示,内塔尼亚胡和他的政府正在摧毁以色列,他们明显在贪污。亦有示威者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宣泄不满,称对此感到沮丧。
报道还说,国会将在周一(12月4日)通过的这个草案,还包括禁止警方向检察官建议起诉涉贪的公职人员的内容。
黎以冲突为什么开始???
在以军士兵分别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和黎真主党武装抓走后,以分别发动了在加沙的“夏雨”行动和针对黎真主党的军事打击。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寻求在两条战线上一并解决它面对的多种问题。
实施“夏雨”行动后,以政府就开始不断指责叙利亚和伊朗是造成以巴局势恶化的幕后之手。以色列称,叙利亚容留并资助哈马斯,“指使”哈马斯袭击以目标,它同时指责伊朗通过黎真主党向哈马斯转运武器和经费,制造以巴紧张局势来转移国际视线,以减轻国际社会对解决其核问题的压力。
此外,以色列把伊朗核计划看作是对以国家安全的威胁,一直呼吁国际社会进行干预。以在黎巴嫩大规模展开海空军事行动,也是试图让“伊朗因素”浮出水面,以求加速解决伊朗核问题,消除它所感到的威胁。
但是,以分析人士认为,以政府很难“一劳永逸”地一揽子解决它与哈马斯、黎真主党、叙利亚和伊朗之间的问题。
“双重原因”助推黎真主党行动
黎真主党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
黎南部与以北部接壤,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从现实层面看,分析人士称,真主党的行动有其更深的用意。首先,以色列正集中力量在加沙实施“夏雨”军事行动,此时在以北部打击以军,既可使以腹背受敌,又可以帮助哈马斯军事组织,也加强了真主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其次,有媒体报道称,黎真主党与伊朗、叙利亚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目前,伊朗正因为核问题而受到巨大压力,而叙利亚也屡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真主党此时采取行动,与以方发生武装冲突,能够帮助伊、叙缓解受到的巨大压力。
黎巴嫩真主党
黎巴嫩真主党是黎什叶派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创始人是穆萨维。该组织成立初期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的名称,1985年发表声明宣告正式成立。
黎真主党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拥有民兵约5000人,在年轻的穆斯林教徒中很有影响。真主党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市,最高领导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聚居地区。现任书记是哈桑。纳斯鲁拉。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各派别根据政府的决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装,但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没有解除武装组织及上缴武器。
在中东和谈问题上,真主党坚决反对和谈,认为解决阿以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消灭以色列。因此,真主党的宗旨是通过武装斗争,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并主张效仿伊朗模式,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
1991年阿以和谈开始后,真主党频繁袭击以在黎南部设立的“安全区”。因此,以色列一直视黎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和报复的对象,多次袭击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炸身亡。此后,哈桑。纳斯鲁拉接替穆萨维的位子,成为真主党的领袖。
真主党从1992年起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地区撤军后,该地区实际上由真主党控制。由于以色列没有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地区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真主党武装组织对以境内目标的袭击一直没有中断。
历史上的黎以冲突
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12日向以色列境内多处目标发射炮弹和火箭弹,并与以军激烈交火,造成以军7名士兵丧生,2名士兵被绑架。随后,以军向黎南部真主党阵地发动猛烈的军事打击。黎以冲突再起。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北部接壤。长期以来,黎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转移到黎巴嫩并以黎作为抗击以色列的基地,以色列经常对黎进行军事打击,致使黎以冲突不断。
1968年12月28日,以武装直升机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炸毁了十多架黎民用飞机,以报复以色列一架民用飞机在雅典机场遭巴武装人员袭击。
1978年3月15日,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发动“利塔尼行动”,首次入侵黎巴嫩,直逼首都贝鲁特,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地区。6月13日,以军撤出黎巴嫩。
1982年6月初,以军出动地面部队、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南部地区,并将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赶出黎巴嫩。1985年1月,以色列开始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但以色列以保卫北部领土安全为由,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了“安全区”,并将以支持的“南黎巴嫩军”留在黎境内。
1992年2月,以武装直升飞机袭击了黎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及其家属乘坐的汽车,穆萨维及其家属在袭击中丧生。此后,黎真主党武装同以军进行了多次交火,黎以冲突不断升级。
1993年7月,为打击黎真主党和巴游击队有生力量,以军对黎南部发动大规模的轰炸。在双方为期一周的激烈交火中,造成150多人丧生,500多人受伤。7月底,黎以双方达成谅解,实现停火。
1996年4月,为报复真主党武装对以北部的火箭袭击,以对黎南部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黎以军事冲突持续了16天之久,造成黎16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50多万人沦为难民。26日,黎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2000年初,为报复真主党武装的袭击,以多次出动战机对黎南部真主党游击队的基地进行轰炸。2000年5月,以军部队撤离“安全区”,结束对黎南部22年的占领。但由于以色列没有从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黎真主党游击队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历史背景
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相关推荐:
内塔尼亚胡“反击”拜登:以色列是主权国家,不基于外部压力做决定
最新!商务部部长会见荷兰阿斯麦全球总裁,6天会见超10家外企高管,什么信号?
声明:《内塔尼亚胡“反击”拜登:以色列是主权国家,不基于外部压力做决定》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