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报道称,美商务部官员表示,《芯片与科学法》将禁止获得美国资金的半导体制造商在中国将先进技术的产量扩大5%以上,将传统技术的产量扩大10%以上。该部门21日还概述了新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将半导体制造商对中国先进产能投资的支出上限设定为10万美元。《洛杉矶时报》称,新的限制规则如果通过,将给头部企业台积电、三星电子和英特尔公司施加更大的压力,它们都在中国开展相关业务。
台积电 资料图
彭博社称,一位熟悉该规则的官员表示,虽然拟议的规则限制了制造扩张,但如果公司从商务部获得出口管制许可证,那么资金接受者仍然可以对现有设施进行技术升级以生产更先进的半导体。
韩国方面对新的限制规定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韩国KBS电视台22日报道称,针对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拟定的细则,韩国政府表示,这避免了最恶劣的情况。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认为,韩国企业不仅可以维持和部分增设正在中国运营的半导体生产设备,还可以进行技术升级。
不过,韩联社分析称,虽然韩国半导体企业此次避免了最坏情况,但美国对华半导体等高科技遏制仍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韩国半导体企业在美投资设立的工厂即将获得美国政府的资金,未来美国随时可能“拿这个说事儿”。
日本媒体此前称,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制造业的“战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受影响的公司是日本的尼康、东京电子和荷兰的阿斯麦公司。阿斯麦此前承认,公司约15%的营业额受到影响。
延伸阅读:
张忠谋首次表态支持美国对华芯片禁令 现场有人听懵了
已经快92岁的张忠谋,突然语出惊人。
16日,这位台积电创始人在与一个美国学者对谈时,突然“首次公开表态”:
赞同美国对华芯片禁令,“支持美国减缓中国大陆芯片发展脚步的产业政策”。
张忠谋当天也表达了对美国相关做法的“不解”,再次表示美方以“国安”为由强推制造业回流导致“芯片产业的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已死”,但美欧以及岛内主要媒体,还是主要记下了他的“挺美”表态。
一些在现场听到这番话的人顿时就懵了。
张忠谋被认为一向“深思熟虑”出言谨慎,台积电过去也一直是“小心翼翼避免过度涉入政治站队”,为什么现在突然会有这样的表态?有人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
但16日这场对谈中不仅有张忠谋的“挺美”言论,还有赖清德现场鼓噪“台独”。
这个“顽固台独分子”全程参加当天活动,并在开场致辞中以“保证台积电茁壮发展”为由,竭力鼓噪所谓“保护台湾民主”和“强化备战”,将台积电与“台独”绑定的意图溢于言表。
又是首次公开表态支持美国芯片遏华,又是被赖清德借机强行“抹绿”……
这一次,张忠谋已经触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他有必要就此作出解释。
01
支持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令,被台湾《天下》杂志总主笔陈良榕归纳为16日这场对话的一个主要“亮点”。
正是这家台媒,主办了当天张忠谋与美国塔夫茨大学副教授、《芯片战争》一书作者克里斯·米勒的对话。这场对话以“半导体世纪对谈”为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是张忠谋“主动”谈及美国芯片禁令的,陈良榕说。
在对谈中,他先提问米勒,在台海和中美不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半导体供应链未来5年或10年将会有何变化?在那位美国学者给出“供应链会两极分化”的四平八稳回答后,张忠谋突然话锋一转,评论起美国“推出一些政策”迟滞中国大陆芯片发展的问题:
他称对此没有异议,“甚至可以说我支持这个政策”。
两人围绕这一话题的问答环节,也是台“中央社”记者整理对谈摘要时着重关注的部分。但《天下》杂志总主笔还额外提供了一个其他台媒大都没注意到的细节:
在声称支持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后,“好像怕听众没听清楚”,张忠谋紧接着又强调了一遍,说他“支持美国减缓中国大陆发展半导体的产业政策”。
张忠谋
这更让人感觉,他是主动而非无意间作此表态。
顺带着,张忠谋还评估当前大陆芯片制造水平:
起码落后台湾五六年。他说自己看过大陆最先进的芯片,“是台积电五六年前就可以轻易制造的”,而大陆现在制造这类芯片时“还会遇到困难”。
张忠谋这通“凡尔赛”,特别是公开支持美国对华芯片遏压,使“业内人士无不震撼”,有岛内媒体说。现场甚至有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结合这位台积电创始人的身世背景:1931年出生在浙江宁波,18岁时赴美学习并工作几十年,1964年获得美国国籍,再加上台积电这两年“响应”拜登政府要求远赴亚利桑那州建厂等,有台媒说:
他在“支持现在宣誓效忠的国家制裁自己出生的国家”。
一向出言谨慎的张忠谋,为什么会突然发出这些言论?
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台积电在上海和南京都有投资设厂。一直以来,这家芯片代工巨头也都小心翼翼,不愿被卷入两岸对抗以及中美博弈等更大范围地缘政治漩涡。
张忠谋
一些岛内舆论揣度着张忠谋表态的“动机”:
一是担心自己一手创立的台积电被“抹红”。
张忠谋过去发表过一系列唱衰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回流的言论,担心台积电因此被戴上“支持中国大陆”的帽子,因此决定与大陆“划清界限”。
二是纯粹出于使台积电维持技术优势的考虑。
虽然对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多有“炫耀”,但张忠谋可能清楚看到大陆芯片产业发展的决心和前景。因此,只有大陆技术进步的脚步放缓,才不会过快地对台积电构成“威胁”。
在这点上,张忠谋可能觉得“美国与台积电利益一致”。
02
张忠谋真是这样想的吗?除了他自己没人知道。
但在16日的对谈中,他在声称支持美国延滞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没掩饰对于美国对华实施管制和实体清单等作法的一贯态度:
为了“国家安全”让制造业回流本土和建构“供应链韧性”,张忠谋说,这毫无疑问地导致“芯片产业的全球化已死,自由贸易虽然还没死透,但也已经濒临危险境地。”
类似观点,他在去年底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新厂移机仪式上,就曾当着拜登的面说过。
这次,张忠谋更直接地表达了对美方做法的不解:
美国本土芯片制造的市占率为11%。如果真是为了“国家安全”或国防需要,现在的能力就已绰绰有余,事实上“只需维持几个百分点就够了”。但为何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希望将芯片在美制造比例拉回到30%到40%呢?
美方“目标到底是什么?”张忠谋问道。
张忠谋
他也没避讳台积电赴美设厂遭遇的尴尬。
虽然芯片制造基地移往美国“已经是进行式”,但张忠谋说,在美制造的成本会比在台湾增加50%,芯片整体成本甚至可能翻倍,这想必会影响半导体被广泛应用的趋势,芯片产业成长速度“可能停止或缩缓”。
在美国,“根本找不到人才去修理高度精密的芯片设备”,张忠谋还特意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当然,更尴尬的是民进党挟持下的台湾。
在对谈中,张忠谋提到,美国力推“友岸外包”,但这些“友岸”中却并不包含台湾。相反,台湾还被称为“最危险的地方”,美国财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都有过类似表态,强调“美国不能全然仰赖台湾”。
张忠谋坦言,“这会是台湾的一种困境。”
接着张的话茬,一名台积电前高层当天对媒体说,民进党当局越来越往华盛顿方向靠拢,在美国“影响”下增购先进武器、延长兵役,但台湾竟然连“友岸”的名单都挤不进去,这让岛内官民情何以堪。
张忠谋这番“陈情和叫苦”,到底是在“提醒台湾要当心美国”,还是“提醒美国加大拉拢台湾”甚至将台湾列为“友岸”,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观察家们”对此猜测不一。
03
但有一点非常明显,那就是美欧主要媒体和岛内一众绿媒,清一色地都在热炒 “台积电创始人首度表态支持美国迟滞中国大陆芯片发展”的信息。
相关报道大都将此放上标题,还将相当篇幅留给了赖清德。
这个“顽固台独分子”前一天刚刚完成民进党内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登记。16日,赖清德全程参与这场对谈,在开场致辞中称“相信台积电会留在台湾继续茁壮、繁荣发展”。
但他显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表演机会,紧接着就以“为了让台积电持续茁壮”为名,转入了他的“台独正题”,宣扬“必须保护民主、强化战备”等那套“台独”滥调。
赖清德
一顿东拉西扯,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将台积电与“台独”彻底绑在一起。
又是“首次公开支持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又是被赖清德试图借机“抹绿”,16日这场不到两个小时的对谈,顿时把张忠谋和台积电推上风口浪尖。
以往,对于台积电赴美建厂等动作,不少人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一是因为它夹在两岸对立和中美博弈中“确实不易“,为了生存不得不向美方低头;二是随着民进党当局推动台海局势持续升级,即便纯粹出于经营安全考虑,台积电前往其他地方建厂,似乎也解释得过去。
当张忠谋被质疑时,有人还会提到他并不支持美国所有政策。比如美国打压制裁华为,他就“未必赞同”,因为华为旗下的海思曾是台积电的大客户。
但16日,张忠谋已在触及“大是大非的问题”。
有绿媒援引所谓业内人士分析,美国不仅是台积电最大市场,还有台积电最大的供应商。随着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压力增大,从近年来台积电大陆市场比重下降情况,“就可以看出台积电的选择了”。
是这样么?打破一直以来的平衡谨慎,公开涉入政治并选边站队,甚至公然“染绿”,这就是“老谋深算”的张忠谋,给他的台积电甚至整个台湾摆脱尴尬和困境出的“妙招儿”吗?
这一次,张忠谋有必要就此作出解释。
美国传来坏消息,14nm制程或将被限制,华为早已开始部署
当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 科技 正在对西方形成反超之际,作为数字霸主的美国,开始频频对我国 科技 巨头进行施压,在与华为“纠缠”了一年多之后,无奈还是将矛头对准了我国的芯片产业。
众所周知, 科技 领域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芯片作为驱动,而在芯片领域,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西方掌握着绝对优势,比如设计所用到的芯片架构, ARM、X86;芯片设计领域的EDA软件;芯片代工所使用到的ASML光刻机,背后都规避不了美国技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Synopsys、Cadence和Mentor,三家美国公司垄断中国约90%的EDA软件市场;采用美国技术的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和三星,则垄断了全球70%的代工份额,而在7nm、5nmEUV代工领域,采用ASML光刻机的台积电和三星则是形成了绝对垄断,中西 科技 竞争日益加剧,导致华为无法获得7nm、5nm制程的芯片,国内芯片代工巨头中芯国际也被“断粮”,无法采购先进的EUV光刻机。
近期,美媒又传来消息,美国国会代表Michael Mccaul和参议员Tom Cotton向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建议”,要求此前针对华为的“芯片禁令”扩大到14nm制程以下,并且针对所有中国芯片公司。这对于我国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坏消息”!
要知道,国内代工巨头中芯国际的14nm制程虽然已经实现量产,但仍然摆脱不了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而对于像华为、阿里这样的芯片设计企业来说,也将无法获得更先进的代工支持;这也意味着国内所有芯片企业都躲不掉,而美国此举,无疑是锁死国产芯片企业,不管是对中芯国际还是对华为,这无疑都是非常致命的。
对于现阶段的芯片行业来说,目前还该禁令应该还不会立刻落地,疫情、芯片禁令的缘故,全球已经陷入到了“芯片慌”的局面,不管是手机、 汽车 还是其他领域,都受到了芯片供应不足的影响,美国也不理外。业内专家分析,想要解决芯片供应紧张的问题,还需要10个中芯国际,为此,该禁令暂时不会落地。
其实不管是7nm、5nm还是14nm的技术封锁,华为日前公开表示,已经不对美国抱任何幻想,目前所有的战略都是“ 如何能在实体清单下长期生存下来 ”。而在芯片领域,华为已经开始展开了对光学芯片及制造方法的研究并公开了相关技术专利,包括对晶圆的切割、蚀刻等技术。
台积电表示,2022年将实现3nm工艺芯片的量产,这也意味着传统工艺芯片将要触及天花板,想要在传统芯片技术方面实现超车,答案已经很明了。也正是因为传统芯片达到了物理极限,下一个芯片时代即将来临,不管是制造技术、制造材料和制造设备,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华为提前启动光学芯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摆脱对西方传统芯片技术的依赖,避免下个时代被卡脖子;另一方面还极有可能在未来芯片市场实现弯道超车,不得不说任正非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相信,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国内大力孵化半导体产业之际,国产芯片技术必然能得到 健康 、稳定的发展。而此时,对于芯片企业、芯片科研人员来说,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也许是这个“时代变革”中最好的姿态!
关于此事,大家怎么看?
老美封锁华为买芯片,为啥没有其他企业帮买,然后私下偷偷给他?
有办法。
先进的封装技术可能是中芯国际避开美国出口限制的途径。中国无法生产台积电和三星在最新计划中制造的3纳米到5纳米芯片,但它或许能够将14纳米芯片封装成3D配置,实现同样的结果——而且成本要低得多。
中国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芯片市场,芯片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三。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企业都在中国大陆设有芯片工厂,如果这些企业因芯片法案放弃中国市场,就会产生很大损失,且中国致力于发展自身芯片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全能够支撑起巨头企业。
2700亿!美企发起芯片业最大收购案,或助美国垄断全球业务?
你知道做类似这种事的下场是什么吗?看看东芝就明白了。
曾经的东芝不仅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电话笔记本电脑的 科技 巨头,更是作为十几万员工,业务遍布家电计算机半导体,在日本地位相当于三星在韩国一样的商业寡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巨无霸只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被老美连根拔起,不仅导致自己的业务被拆分变卖,就连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和半导体行业都仿佛遭受了连座之罪。
回想一下,二三十年前,从手机到电视微波炉再到电梯,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日本品牌啊,可如今呢?所以东芝到底做了什么,能给自己甚至是国家带来如此一场灭顶之灾呢?这一切,我们还得从东芝是怎么做到那么强的说起。
东芝的几位创始人都是当地响当当的发明家,但是这个品牌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他老美在五十年代前后把自己的 科技 和订单都给了日本,可以说是又出力又撒币,但你说他图什么呢?
因为那会儿二战刚结束不久,老美急需一个情报中心来制约远东两大国。那它一看,哎,这小日在亚太地区的地理位置很合适啊,于是就积极帮助他恢复战后损伤,不仅将自己近四十亿美元的军需订单丢了过去,还积极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
那大哥这么给力,小弟也不能拖后腿,于是小日也出台了引进补助制度,比如,只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企业,进口设备就给价值一半的补助,那相当于半价。
于是在往后的二十年里,小日几乎引进了全世界半个世纪发明的先进技术,一众日企顺势崛起,日立的64K DRAM芯片,以40%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NEC也称霸了256K的芯片,很长时期,那本身就是以发明制造为特长,同时还是五大军工企业之一的东芝就更不用说了,不光搞半导体,什么核能、家电、计算机,它是哪里高 科技 搞哪里。但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即便老美是那个助它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兄弟,东芝为了赚money,这份情谊也随时可以放弃。
我们前面说了,故事是发生在五十年代,那会儿,除了是二战结束,还有一个大事件,就是苏美之间开启了长达44年,只通过军备和经济竞争的冷战,所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核武器必须安排,毕竟人老美前两年才展示过“胖子”和“小男孩”,如果他有你没有,那保不齐哪天就扑面而来。
可是知易行难,阿苏的核潜艇数量是挺多,但是噪音也很大,有个典型的例子是阿苏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在挪威海域活动的时候引起的水声震荡,可以被大西洋另一侧的老美海军水生监听站探测到,离得近了之后,还能精准识别出该潜艇的型号,你说这样的潜艇如果投入实战不是送人头吗,那怎么解决呢?
它需要进口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大型机床来加工螺旋桨,但你要知道,自1949年开始,老美为了限制阿苏的发展就秘密联合西方阵营的发达国家成立了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主要就是限制成员国为阿苏提供任何经济军事化的优惠援助,并且呢列有一份出口管制名录,其中阿苏需要的数控机床就在名单之上,直接拉回到一九七九年,小日一个外贸公司的所长熊谷独结识了阿苏一个进出口公司的副经理奥西波夫,在得知了苏联需要进口四台九轴五联动数控螺旋桨铣床以及相应尺寸的工作台后,他觉得这是个好买卖,于是二人通过关系将提供数控系统的挪威康士堡公司代表和提供加工设备的东芝公司代表等人撮合进来,在这37亿日元的天价合同下,东芝几乎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当时虽然有老美的限制禁令在身,但实际上各国偷摸出口违禁品的勾当也都没少做,就像是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做错事怕的不行,但有人一起这胆子就大了,于是这奥西波夫先与东芝签署了一份阴阳合同,表面上写的是日方向阿苏提供四台不在管制名单里的两轴联动数控机床,而实际上呢还有另外一份秘密的九轴五联动的供货合同,与此同时,阿苏向挪威签订了不受限制的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发往日本,再由东芝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调整,将用于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改为用于九轴五联动的数控系统,并且为了掩人耳目,还特地将数控机床分装在了几十个集装箱里,到这还没完,为了防止海关节外生枝啊,熊谷独特地从莫斯科飞往了日本东京,亲自督促发货,是又掏钱又找关系啊,四台机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输送完成,这交易过程看起来天衣无缝吧?但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
1985年底,参与此次贸易事件的牵线人熊谷独和自己老板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被迫辞职后,为了报复,一气之下,他不装了,向老美成立的委员会摊牌了,举报了当初的这个秘密交易,我说呢这苏联的核潜艇怎么突然就探测不到了,据说这是这笔交易使得老美海军即使现在也没有把握 探索 到新型的核潜艇,总之啊在随后的搜证中,老美通过中情局在阿苏螺旋桨厂房获取了印有东芝标识的照片,坐实了他的行为,而在铁证面前,小日也无法再包庇东芝了,半个月后,逮捕了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和机床事业部部长,但话又说回来,这犯事儿的不光是东芝一家公司啊,还有什么法国的挪威的瑞典的公司等等,是不是要么一起罚,要么就算了呢?怎么就不仅干倒了东芝,还殃及了整个日本的电子制造业和半导体产业呢?
时间来到一九八六年,日系半导体公司独霸天下,可是老美的IBM却穷到可怕,如果不裁掉超过一万的员工,那破产就是代价,同样英特尔也是尴尬,连续六个季度亏损,关停了七座工厂,眼看就要沦为笑话,老美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 科技 霸主地位被撼动而无动于衷吗?就不是这样的人呢,于是不出意料的老美选择一步步借着东芝事件的舆论打压小日的半导体事业,甚至对他的半导体商发起了反倾销的诉讼,达成了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一方面,老美对小日的芯片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另一方面保证国外公司获得小日百分之二十的市场份额。什么意思呢?小日的产品增加了关税,这就意味着他芯片想要回本就得卖得更贵,那这样比起其他竞品来说,就失去了性价比,同时呢还要逼着小日去购买国外公司的产品。这还没完啊,次年四月,老美又以莫须有的理由进一步向小日的电脑等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并且要求富士通、三菱等日企公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的一千多项专利。
他说交就交吗?我就不交,它能怎样你看看东芝的下场,东芝事件发生后,老美以国会议员为首,带头抵制东芝产品,通过了五年内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的贸易法案,我们开头也提到过,东芝之所以可以扶摇直上,一方面是政策扶持,技术迭代快,另一方面则是受惠于老美的军需订单,可如今军购方面,老美军方取消了从东芝购买导弹技术的协议。不仅如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也几乎都是政府采购,因此东芝也直接失去了老美国防部原定的一百五十亿日元的计算机合同,之后的投标也再没有东芝的身影,得不到最核心的市场订单,就意味着与市场需求脱轨,就好比做服装需要紧跟潮流一样,自己完全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那做出来的衣服又怎么会好卖呢,于是就发生了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两年期间,日经指数上涨了近一倍,而东芝机械仅有不到百分之三的涨幅,这一幕,尽管期间东芝投入了一亿日元在全美各个媒体刊登自己的谢罪广告,请求原谅,但也难逃这早已安排好的宿命。
受困于老美的采购封锁和关税惩罚,小日半导体产业也逐渐远离了老美市场,台积电、三星的崛起让老美的芯片公司获得了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环境,而脱离技术发展趋势的小日半导体产业,一下子就从全球市占率49%骤降到了7%,从此这半导体产业前列中便再无日企身影了,而这之后的东芝就仿佛是衰神附体,半导体产业不好做了,想转型做核电建设,好不容易以三倍的竞拍价格收购了西屋电气77%的股份,就马上遇到了福岛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的核废料开始溢出,所有国家开始对核电站建设重新评估,东芝的核电部门不仅再没有拿到一份新的订单,就连之前的订单也都被取消了。更惨的是,这西屋电器还在一五年底斥资二点二九亿美元买下了美国核电工程服务商,但核电业务呢一蹶不振,造成了建设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攀升,间接导致了四十二亿美元的负债落在了大股东东芝头上,而这或许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同年四月,东芝承认了在过去七年中企业利润注水近一千六百亿日元,事件发酵后,股票暴跌,市值缩水近百分之四十,第二年更是创下了八十八亿美元,这个日本制造业史上最大的全年亏损,为了填补财务漏洞,他不得不要断臂求生,曾经的日本之光东芝,将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业务是一一变卖,电梯事业卖给了芬兰通力,家电业务卖给了美的,医疗系统公司卖给了佳能,把自己坑惨了的西屋电器申请破产,并且用半导体部门全部的股份弥补亏损金额卖给了老美的贝恩资本。
这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靠着别人国家爬得越高,人家梯子一撤,你就摔得越惨,所以有的时候想想这老美禁止华为买芯片,没准还真是好事,就像比尔盖茨说的,芯片禁令不仅让他们自己失去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更关键的是,禁令之下只会使中国在芯片领域投入更多,只会促使中国自给自足,虽然这条路目前看起来遥遥无期,也都知道他注定布满荆棘,但说实话,我对中国芯的到来始终是深信不疑的!
微信刚刚封禁,美企就坐不住了,要求解封华为芯片,不然损失80亿
作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设计和知识产权供应商,ARM 将其技术授权给英特尔、高通和三星电子等客户,而这些公司与英伟达存在业务上的激烈竞争, 英伟达的收购案可能遭遇行业对手的强烈反对。
如果ARM变为一家美国公司,那么这会加剧ARM客户对于国际贸易风险的担忧。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项交易很可能无法通过包括在英国、中国、欧盟等多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那么,明知收购ARM可能引起"众怒",英伟达为何还要走出这一步呢?最终收购案的结局将会如何?
在英伟达宣布收购ARM后的几小时后,韩国和中国国内立马出现了质疑的声音。韩国半导体与显示技术学会会长Park Jea-gun表示, 这笔交易将加剧英伟达与三星、高通等公司在自动驾驶和其他未来芯片技术方面的竞争,并引起市场对ARM可能会提高竞争对手专利许可费的忧虑。
一位中国芯片行业高管表示,如果ARM成为美国子公司,那么与ARM合作的美企在华很可能更难销售他们的芯片。
反对的不只有中韩业内人士,还有英国。曾经的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公开反对,认为英国电子产业有数百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都使用ARM的技术, 它们的产品也出口到全球市场,一旦收购完成,英国公司出售产品到哪都要遵循美国的规定,这将是个"灾难"。
ARM在芯片行业到底扮演什么特殊角色,为何能引起业内人士一片担忧?
芯片的架构设计一直被誉为芯片行业的"金字塔尖",开发难度巨大。 架构是芯片设计的基础,犹如一座建筑里的结构设计,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结构设计,才能建造各式各样的房子。 在芯片领域,架构对芯片的整体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不同架构的芯片在同样的芯片面积、频率下,性能甚至可以出现几倍的差距。 目前,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主要是ARM公司主导的ARM架构和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英特尔开发的X86架构以高效能的优势,逐渐在服务器、PC机流行起来。 1978年6月8日,英特尔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16位的微处理器"i8086",该处理器的出现同时开创了一个使用X86架构的新时代。 这奠定了后续英特尔在计算机处理器的霸主地位。
不过,随着人们对手机等移动设备需求显著提升,全球芯片领域的主流架构市场孕育巨大变化。 英国ARM 公司创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其创立初衷是做"结构简单、功耗低、价格便宜"的芯片 ,并最终做出了理想中的首款CPU。后来的ARM架构,指的就是设计这款CPU时采用的架构。
虽然ARM的研发方向与英特尔不同,但在英特尔的强大统治下,ARM的日子并不好过。在这个情况下 ,ARM决定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不再像英特尔一样,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制造、封装等环节,而是专做IP授权,即将芯片设计方案转让给其他公司 ,剩下的由购买方自己去完成。万万没想到,这种模式开创了属于ARM的全新时代。 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到这种授权模式中,与ARM建立了合作关系。
随着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 ARM的芯片架构凭借低功耗、简单等优势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手机不像电脑需要X86架构来支撑强大的性能,巨大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使ARM 在芯片领域得到极大普及 ,到 2010 年,ARM 已经成为移动设备最主流的选择。有数据显示, 如今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高通、苹果、华为等企业的芯片也无一例外都采用了ARM架构。 同时,ARM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架构技术也在迅速升级。
在受主流市场欢迎的情况下,ARM架构甚至对X86架构的主导地位发生威胁。 2012年,微软开始尝试让Windows 运行在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上;今年,苹果宣布 Mac要全部切换到基于ARM 架构的自研芯片。 ARM架构对芯片设计行业的统治力可见一斑,一旦其被英伟达所控制,对很多竞争对手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图形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商, 过去英伟达的业务一直面向 游戏 行业,为市场提供显示芯片,英伟达一度是PC时代的"显卡之王",占全球市场份额曾高达70% 以上,为推动 游戏 行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2015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几乎全部来自 游戏 用半导体。
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型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加速扩张,英伟达的业务开始考虑转向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这种应用场景下, 英伟达领先的GPU并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行业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等数据密集型业务的主要引擎,并带动了公司数据中心业务大幅增长。
在截至7月26日的第二财季,英伟达实现收入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其中,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首次超过 游戏 业务,达到175亿美元,大幅增长167%。 拉长时间来看,英伟达的数据中心用半导体营收在5年内更是猛增了24倍。
得益于新业务表现优异,今年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高涨。今年7月8日,英伟达取代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 9月16日,英伟达的总市值达到3209亿美元,排在全球半导体企业第3,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
现在大多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都是基于X86架构的CPU构建,有 AI 计算需求。 英伟达的GPU擅长并行计算,非常适合 AI 的计算需求,但仍不能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数据中心的很多任务还是需要CPU来完成。而 ARM拥有设计CPU的经验优势和架构技术,能帮助英伟达研发出高性能、更符合市场要求的GPU芯片处理器。如果能够收购芯片设计公司ARM, 英伟达有望巩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的霸主地位。
英伟达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曾表示:"整合英伟达与ARM的实力,将创造出一家在AI 时代站稳脚步的企业。" "对于ARM的产业生态系统而言,此次结合将运用英伟达引领全球的GPU 和AI技术扩大其知识产权组合。"
事实上,英伟达有意收购ARM早有端倪。2019年3月,英伟达就表示正在和ARM共同开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 2019年6月,在国际超算大会上,英伟达宣布将利用其芯片与使用ARM架构的CPU协作打造超级计算机。
今年以来,英伟达更是频频发起收购行动,表露其在AI半导体领域大展拳脚的决心。今年3月11日,英伟达击败对手英特尔, 宣布收购以色列芯片厂商Mellanox Technologies,以扩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 7月12日,英伟达宣布收购Deep Instinct公司,加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除了上述收购之外,英伟达还投资了包括Datalogue、ABEJA、Fastdata等在内的八家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
虽然英伟达收购ARM主要是出于其深耕AI半导体的雄心,但这也能够为英伟达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力AI半导体可能只是个开端,英伟达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成为芯片领域的霸主。
在智能手机兴起时,英伟达曾涉及移动芯片Tegra的设计,但由于与高通、三星在竞争中落了下风,这成为了英伟达的一大败笔。 在新智能时代来临之际,英伟达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汽车 等其他人工智能芯片市场也很活跃 ,目前缺少在智能手机、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芯片研发技术。 如果能成功收购ARM,英伟达还可以开发更多的新兴芯片业务,产品阵容也将更加完善,成为在芯片领域的超级公司。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将可能与其他芯片巨头在服务器、PC、移动终端、AI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展开竞争。也因此业内普遍反感英伟达的收购行为。 而且,英伟达收购成功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芯片格局变成"美国人自己的 游戏 "。
不过,英伟达在书写自己的远大宏图之前,还面临一个难以跨过的挑战——国际反垄断审批。 按照国际规定,企业有涉及并购的垄断行为,需要通过全球九个市场(包括中国)的监管审批。 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很可能会推动国家监管部门否决这笔交易。 另外,在当前美国动用 科技 力量打压其他国家发展的背景下,这笔交易审批前景也难言乐观。英伟达预计光是审批过程可能就要长达18个月时间。
如果这笔收购交易没通过垄断审批,那么英伟达估计也不会"轻言放弃",有可能会发起联合入股行动 ,即相关的芯片需求巨头各自出资,联合控股ARM,这样的结果更为理想。比如,2012年,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在2012年一起入股荷兰ASML,以支持后者研发下一代的EUV光刻机。但不知道英伟达能否找到可以一起入股的竞争对手。
文 | 钟志生 题 | 曾艺 图 | 饶建宁 审 | 程远
“缺芯”之痛与世界半导体江湖
抖音TikTok只是个开始,继宣布「净网」计划严禁中国App、BAT云服务、电信运营商等在美国运行之后,特朗普今日发布行政命令宣布封禁微信。8月6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移动应用程序抖音海外版(TikTok)和微信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国个人或实体与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及其中国母公司进行任何交易。
行政令表示,本行政令公布45天后,违反此规定的美国个人或实体将面临制裁。但对于如何定义所谓的“交易”,美国商务部长应在行政令发布45天后予以明确。此举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发批评和质疑,同时也可能是会对几乎整个 科技 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该应用的母公司腾讯对拳头(RiotGames)等其他美国品牌公司都有投资或合作,而最惨的可能是,在中国根深蒂固的苹果公司。
特朗普的禁令不仅可能迫使苹果从其应用商店中删除微信,这将摧毁苹果的中国智能手机业务,还可能改变苹果未来如何制造和销售新产品的方式。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微信,还是手机呢?以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借口封禁中国企业,这种操作其实已经司空见惯了,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没少干过,并非特朗普的“特殊对待”。
封禁名单:
中科曙光(已确认封锁)
封锁原因: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研发公司
天津海光、成都海光(已确认封锁)
封锁原因:和AMD合资研发国产X86CPU
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已确认封锁)
封锁原因:超级计算机和申威处理器研发,用于太湖之光超算
华为-Huawei(已确认封锁)
封锁原因:全球5G基站和手机领军企业,基站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大疆-Dji
封锁原因:全球民用无人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包括美国
海康威视-Hikvision
封锁原因:全球安防监控市场第一名
大华-Dahua
封锁原因:全球安防监控市场第二名
商汤 科技 -SenseTime
封锁原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独角兽,研发计算机视觉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旷视 科技 -Megvii
封锁原因:全球领先的人脸识别算法,国内大部分手机用的都是旷视Face++的人脸识别技术
依图-Yitu
封锁原因:人工智能算法独角兽公司,屡次获得国际赛事冠军
科大讯飞
封锁原因:语音语义识别、翻译、语音输入相关的人工智能老牌企业
中国中车
封锁原因:怕车厢里装监控?封锁中车有点无语
还有很多企业都遭受过这种待遇,由于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除了企业外,还有不少高校也被列入过这一清单当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 科技 大学、国防 科技 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等,封锁原因:都是我国国防领域的中坚力量,进入这一清单,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无法与美国公司有业务往来。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所封禁的,都是值得我们所支持的企业。
言归正传,微信到底怎么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了呢?《解决微信威胁的行政命令》中提到,根据《宪法》和美利坚合众国法律赋予总统的权力,包括《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美国法典》第50篇第1701条及以后各条)、《国家紧急状态法》(《美国法典》第50篇第1601条及以后各条)和《美国法典》第3篇第301条。
emm似乎可以理解为特朗普大统领觉得它有错它就有错,难道特朗普表示:微信与TikTok一样,也会自动采集用户的大量信息,这可能让中国获取美国人的个人和专有信息。美国必须对微信的所有者采取积极行动,以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随后特朗普就下达了封禁微信的行政命令。
只能说没有人比特朗普大统领更懂微信了,对于数以亿计依赖微信服务的中国用户来说,没有微信的iPhone实际上根本不是一部手机,苹果的整个iPhone业务模式都依赖于这些用户。如果苹果因为特朗普的禁令而无法在iPhone上提供微信服务,那么它的中国业务几乎肯定会在一夜之间蒸发。
ios由于其更加封闭的平台,不能像安卓系统那样绕开官方进行安装,留给苹果的时间只有45天,要么从软件出手开放appstore中国区,以官方默许的方式安装微信,要么从硬件出手游说美国政客。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也损失不小,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受伤的不只是中国,美国企业也很伤!包括华为也是如此。
《华尔街日报》8月8日报道称,高通在游说美国政府取消对华为出售芯片限制时警告称,美国针对华为的相关禁令可能会把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市场拱手让给高通的海外竞争对手。在消息曝光的前一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一场峰会上表示,麒麟990很可能是华为高端芯片的绝版!言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情。
这样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根据美国政府的禁令,华为在9月15日之后将无法继续获得台积电、三星电子等半导体芯片代工厂提供的高精度芯片代工产品。面对巨大市场空缺,高通并非无动于衷,7月30日凌晨,高通宣布已与华为签署一项长期专利许可协议,并将在今年第四财季获得18亿美元的追补款,这意味着两家昔日的对手已经在专利许可领域达成和解。这次和解解决的不只是华为和高通之间的专利授权问题,而相当于“高通允许华为采用自己的技术和芯片”。
目前并不好判断高通的游说能否成功,因为这跟政治博弈相关。按照目前中国芯片制造企业的技术能力,最先进的代工厂可以生产14纳米芯片,但这还是跟国际顶尖水平至少差两代以上!说实话,国内目前的生产技术还真的有点难以达到华为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正因为此,华为落入了无芯片可用的境地,实乃悲壮!说白了,华为当前空有一堆技术,却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令这些技术变成芯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华为手机自主芯片差不多被废了武功,过去只专注于设计,却没有进入更复杂的制造环节,也只能默默承受。逃避并不会让我们变得强大,只有正面狂风暴雨,才能让所有人见证我们的“韧性”。我国的两弹一星不是一样在封锁的情况下靠着算盘下造出来的;北斗导航也同样是在类似环境下造出来的;还有中国天宫空间站、中国神舟运载火箭、墨子量子卫星等等,站在 历史 的长河中,封锁也只是暂时的,而突破领先才是我们的使命!
美国现在打的是哪个国家
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口技术和零部件;2020年5月,美国进一步升级对华为贸易禁令,要求凡使用了美国技术或设计的半导体芯片出口华为时,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许可证,进一步切断华为通过第三方获取芯片或代工生产的渠道。
此前,高通、英特尔和博通等美国公司都向华为提供芯片,用于华为智能手机和其他电信设备,华为手机使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华为自研的麒麟高端手机芯片,也依赖台积电代工。随着美国芯片禁令实施,华为手机业务遭遇重创,消费者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海外市场拓展也受到影响。
美国凭借芯片技术优势对中国企业“卡脖子”,使半导体产业陡然成为中美 科技 竞争的风暴眼。“缺芯”之痛,突显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短板。它如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惊醒国人看清国际 科技 竞争的残酷现实。
半导体产业是 科技 创新的龙头和先导,在信息 科技 和高端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攻克半导体核心技术难题,解决高端芯片受制于人的现状,成为中国高 科技 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
全球半导体版图
半导体产业很典型地体现了供应链的全球化,各国在半导体产业链上分工协作,相互依赖。美国、韩国、日本、中国、欧洲等国家或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组成了紧密协作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的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占据全球的47%,排名第二的是韩国,占比为19%,日本和欧盟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占比均为10%,并列第三。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和5%。
具体来看,美国牢牢控制半导体产业链的头部,包括最前端EDA/IP、芯片设计和关键设备等。具体而言,在全球产业链总增加值中,美国在EDA/IP上,占据74%份额;在逻辑芯片设计上,占据67%;在存储芯片设计上,占据29%;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上,占据41%。
日本在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设备、半导体材料等重要环节掌握核心技术;韩国在存储芯片设计、半导体材料上发挥关键作用;欧洲在芯片设计、半导体制造设备和半导体材料上贡献突出;中国则在晶圆制造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制造(后道封装、测试)增加值占比高达38%;中国台湾在全球半导体材料、晶圆制造(前道制造、后道封装、测试)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22%和47%。
以上国家和地区构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主体。
芯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芯片制造是全球顶尖的高端制造产业之一,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制造的过程之复杂、技术之尖端、对制造设备的苛刻要求,决定了芯片产业链的复杂性。半导体制造中的大部分设备,包含了数百家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模块、激光、机电组件、控制芯片、光学、电源等,均需依托高度专业化的复杂供应链。每一个单一制造链条都可能汇集了成千上万的产品,凝聚着数十万人多年研发的积累。
芯片技术也涉及广泛的学科,需要长时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的成果累积。举例来说,一项半导体新技术方法从发布论文,到规模化量产,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光刻技术基础的极紫外线EUV应用,从早期的概念演示到如今的商业化花费了将近40年的时间,而EUV生产所需要的光刻机设备的10万个零部件来自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
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创造了一个由无数细分专业方向组成的全球化产业链。在半导体市场中,专业的世界级公司通过几十年有针对性的研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建立了牢固的市场地位。比如,荷兰ASML垄断着世界光刻机的生产;美国高通、英特尔、韩国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等也都形成了各自的技术优势。目前全世界最先进制程的高端芯片几乎都由台积电和三星生产。
中美芯片供应链各有软肋
“缺芯”,不仅困扰着中国企业。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及美国贸易禁令干扰,芯片产能及供应不足,全球信息产业和智能制造都遭遇了严重的“芯片荒”。
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在东南亚蔓延, 汽车 行业芯片短缺进一步加剧,全球三家最大的 汽车 制造商装配线均出现中断。丰田称 9 月全球减产 40%。美国车企也不能幸免,福特 汽车 旗下一家工厂暂停组装 F-150 皮卡,通用 汽车 北美地区生产线停工时间也被迫延长。
蔓延全球的芯片荒,迫使各国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估。中美两个大国在半导体供应链上各有优势,也各有软肋。
中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加速追赶。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8848亿元,同比增长17%,5年增长了超过一倍。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37784亿元,同比增长233%;制造业销售额为25601亿元,同比增长191%;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095亿元,同比增长68%。中国2020年出口集成电路2598亿块,出口金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中国芯片核心技术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主要突破在芯片设计领域,芯片设计水平位列全球第二。在制造的封测环节也不是我们的短板。中国芯片制造的短板主要在三方面:核心原材料不能自己自足、芯片制造工艺与国际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关键制造设备依赖进口。
由于不能独立完成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制造,大量高端芯片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进口芯片5435亿块,进口金额35004亿美元。
美国是世界芯片头号强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但其核心能力是主导芯片产业链的前端,包括设计、制造设备的关键技术等,但上游资源和制造能力也依赖国外。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市场的市占率急速下降,从 1990 年 37% 滑落至目前 12%左右。
波士顿咨询公司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今年4月联合发布的《在不确定的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报告显示,若按设备制造/组装所在地统计,2019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销售额占比高达35%;美国则排名第二,销售额占比为19%。
世界芯片的主要制造产能集中在亚洲, 2020 年中国台湾半导体产能全球占比为 22%,其次是韩国 21%,日本和中国大陆皆为 15%。这意味着美国在芯片的制造和生产环节,也存在很大的脆弱性。这也是伴随东南亚疫情爆发导致芯片产业链产能受限,美国同样遭遇“芯片荒”的原因。
对半导体产业链脆弱性的担忧,推动美国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两党一致同意的芯片投资法案,批准了520亿美元的紧急拨款,用以支持美国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研发,以提升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今年2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推动美国加强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盟国/地区合作,加速建立不依赖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供应链。
除了产能问题,美国在全球半导体竞争中的另一个软肋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需求市场,每年中国半导体的进口额都超过3000亿美元,大多数美国半导体龙头企业至少有2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是美国及全球主要半导体供应商的最大金主。如果失去中国这个最富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市场,那么依赖高资本投入的美国各主要芯片供应商的研发成本将难以支撑,影响其研发投入及未来竞争力。
这从另一方面说,恰是中国的优势,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足以支撑芯片产业链的高强度资本投入与技术研发,并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
“中国芯”提速
随着中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芯片制造一直是中国 科技 发展的优先事项。如今,美国在芯片供应和制造上进行霸凌式断供,使中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半导体产业链的目标更加紧迫。
客观上,半导体产业链需要各国协作,这从成本和技术进步角度,对各国都是互利共赢。但美国的断供行为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与贸易逻辑。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导体和芯片产业链,安全、可靠成为主导的逻辑。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实现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跃升,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芯片制造这道坎儿就必须跨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高 科技 企业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迫使半导体产业链中的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抱团取暖”,携手合作,努力寻求供应链的“本土化”。“中国芯”突围,成为中国 科技 界、产业界不得不面对的一场“新的长征”。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攻坚期,也由此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把 科技 自立自强作为创新驱动的战略优先目标,致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国家将集中资金和优势 科技 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卡脖子领域实现更多“由零到一”的突破。国家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芯片自给率70%的目标。
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瞄准国产芯片受制于人的短板,在投融资、人才和市场落地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助力打通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快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联动,做大做强人才培养体系等。
全国多地制定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积极打造半导体产业链。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重点聚集区,深圳市则是珠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半导体产业也正在加快布局。
作为中国创新基地,上海市政府6月21日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列为第一位的发展项目,提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力争在制造领域有两家企业营收进入世界前列,并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和材料领域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上海市的规划中,对芯片制造也制定出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加快研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刻蚀机、清洗机、离子注入机、量测设备等高端产品;开展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提升12英寸硅片、先进光刻胶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先进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国际领先,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上海联合中科院和产业龙头企业,投资5000亿元,打造世界级芯片产业基地:东方芯港。目前东方芯港项目已引进40余家行业标杆企业,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特色工艺制造、新型存储、第三代半导体、封装测试以及装备、材料等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国家政策指引和强劲市场的驱动下,国家、企业、科研机构、大学、 社会 资金等集体发力,中国芯片行业正展现出空前的发展动能和势头。
在外部倒逼和内部技术提升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芯片产业第一次迎来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材料、工艺、设计、软件等各发展要素和环节的整体爆发。国产芯片也在加速试错、改造、提升,正在经历从“不可用”到“基本可用”、再到“好用”的转变。
中国终将重构全球半导体格局
中国芯片制造重大技术突破接踵而至:
中微半导体公司成功研制了5纳米等离子蚀刻机。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微公司5纳米蚀刻机的制造技术更加成熟。该设备已交付台积电投入使用。
上海微电子已经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28纳米光刻机设备,预计将在2021年交付使用,实现了光刻机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
中芯国际成功推出N+1芯片工艺技术,依托该工艺,中芯国际芯片制程不断向新的高度突破,同时成熟的28纳米制程扩大产能。
7月29日,南大光电承担的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之光刻胶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8月2日青岛芯恩公司宣布8寸晶圆投片成功,良率达90%以上,12寸晶圆厂也将于8月15日开始投片。
2017年,合肥晶合集成电路12寸晶圆制造基地建成投产,至2021年合肥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已发展到近280家。
中国半导体行业集中蓄势发力,在关键技术和设备等瓶颈领域,从无到有,由易入难,积小成而大成,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正在取得整体跃迁。
小成靠朋友,大成靠对手。某种意义上,我们应该感谢美国的遏制与封锁,逼迫我们在芯片和半导体行业加速摆脱对外部的依赖。
回望新中国 科技 发展史,凡是西方封锁和控制的领域,也是中国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远的如两弹一星、核潜艇,近的如北斗导航系统以及登月、空间站、火星探测等航天工程。在外部压力的逼迫下,中国 科技 与研发潜能将前所未有地爆发。
实际上,中国的整体 科技 实力与美国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在一些尖端领域,比如高温超导、纳米材料、超级计算机、航天技术、量子通讯、5G技术、人工智能、古生物考古、生命科学等领域已经居于世界前沿水平。
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站8月29日刊发分析文章,梳理了中国 科技 水平的颠覆性变化:
在创新领域,中国在全球研发支出排名第二,全球创新指数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第一,正在从创新落伍者转变为创新领导者。
人才方面,拥有庞大的高端理工人才库,中国已是知识资本的重要创造者,美中 科技 关系从高度不对称转变为在能力和实力上更加对等。
技术转让方面,中国从单纯的学习者和技术接收者,转变为技术转让的来源和跨境技术标准的塑造者。
人才回流,中国正在扭转人才流失问题,积极从世界各地招募科学和工程人才。
这些变化表明,中国 科技 整体实力已经从追赶转变为能够与国际前沿竞争,由全球 科技 中的边缘角色转变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也在突飞猛进。据《日经新闻》8月10日报道,在统计2017年至2019年间全球被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时,中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居榜首位置。报道还着重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论文总数占据207%,美国为198%,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超越美国。
另有日本学者在研究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后,发现世界排名前20的理工类大学中,中国有7所上榜,清华大学居于第一位,而美国有5所。如果进一步细分到“机械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中国大学在排名前20中的数量更是全面碾压美国。
芯片技术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 科技 水平和综合研发实力,中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实力具备了突破芯片核心技术的基础和能力。
正如世界光刻机龙头企业——荷兰ASML总裁温尼克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所说:美国不能无限打压中国,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将逼迫中国寻求 科技 自主,现在不把光刻机卖给中国,估计3年后中国就会自己掌握这个技术。“一旦中国被逼急了,不出15年他们就会什么都能自己做。”
温尼克的忧虑,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进入重大变革期,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发愤图强,正在改写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的市场优势加上国家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以及基础研究的深入,打破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美国将豁免韩国在华芯片企业,台积电是否会面临新危机?
直新闻:陈先生,美国升级对华出口管制,尤其在半导体领域,你认为后果将怎样?
特约评论员 陈冰:后果怎样,股市已先行预告。美国扩大对华半导体产业制裁后,全球芯片股走低,包括美国企业。看看股市,四类与半导体关联的公司股票都在下跌。
首先是半导体投资类企业,比如费城半导体指数;其次是半导体材料类企业,比如泛林集团;第三是半导体设备类企业,比如超微半导体、阿斯麦;第四是芯片加工制造企业,比如三星电子、台积电。台积电股票尤其惨,创1994年以来最大跌幅,下跌超8%。如果从地理上考察这四类企业,受伤的有美国企业,主要是投资类和设备类企业;有欧洲企业,主要是设备类企业;有亚洲企业,主要是芯片制造企业,比如韩国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等等;还有使用芯片的各类企业,范围更广,全球都有。可以说,美国升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全球半导体产业打了个寒颤。
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市场逻辑,美国加大限制对华芯片出口,就是给中国这个大市场设卡,减少供应。中国市场芯片使用量减少,芯片制造商就得减产,进而导致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减产,半导体投资者自然也得瘦身。短短几个月内,全球的芯片短缺就会变成芯片过剩,可以部分地减缓美国的高通胀,但也对半导体产业造成破坏,产业链可能得重组。所以中国商务部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做法严重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损害美国出口企业正当商业利益。
直新闻:美国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目的是要美西方减少对华产品依赖。这往往让人想到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甚至用战争方式。这两者有关联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往往被人忽视。实际上,美国现在在打两场“战争”,一场在欧洲,就是美国支持的俄乌军事冲突;另一场在亚洲,就是美国挑起的对华高科技战,是贸易摩擦的延续。在欧洲战场,美国支持乌克兰同俄罗斯开战,给乌克兰的军援数量超过了欧洲国家之和。表面上看是打击和削弱俄罗斯,实际上是切断了俄罗斯廉价石油向欧洲输送,美国石油天然气便占领了欧洲市场,并且用高出俄罗斯能源10倍的价格,给欧洲国家出售。欧洲的能源危机加剧,直接影响到欧洲企业的成本,有些关闭,有些降低产能,有的则在思谋转场,到别的地方去建厂。到哪里去呢?一是到美国,二是到中国,三是到别的地方。这样,欧洲的先进制造业,就被美国“薅羊毛”了。
现在美国加大对中国芯片出口限制,一方面是为了遏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手机、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优势,另一方面是阻止欧洲的先进制造企业到中国安家落户,因为先进制造业离不开芯片。而在亚洲“战场”,美国加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限制,就会迫使亚洲的芯片制造业另谋出路,美国早就打出了“到美国投资建厂”的旗号,来“薅亚洲的羊毛”,三星、台积电都在美国建了厂。
除了对中国限制芯片出口,美国还试图挑起台海危机,把台湾变成最大武器库。台湾成了武器库,当然就不安全了,那台积电是不是得进一步向外搬迁。美国也在纵容朝鲜半岛危机,半岛危机加深了,那韩国、日本的芯片企业是不是也得考虑搬家?这样美国就掌握了半导体产业的控制权。欧洲战争让美国获得了工业时代的石油控制权,亚洲“战争”则让美国获得信息时代的“石油”控制权,美国的霸权地位就牢不可破。有个比喻,说芯片是信息经济时代的石油,蛮形象的。
问题又来了,美国的野心能实现吗?不一定。欧洲国家已经在为能源叫苦不迭,它们可能渐渐明白美国支持乌克兰打仗,原来是为了“薅欧洲的羊毛”;亚洲国家也会明白,美国对华技术制约,是为了“薅亚洲的羊毛”。韩国企业已经与美国交涉,不愿失去中国大市场。所以说,只有大家都明白了美国的自私自利,才能有效抵御美国霸权。现在要把敲响警钟,让那个半导体产业的各涉事方早早醒来,别像欧洲国家一样,糊里糊涂就被美国“薅了羊毛”。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1923
25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芯片
集成电路英语:integrated circuit,缩写作 IC;或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晶片/芯片(chip)在电子学中是一种将电路(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也
难怪韩国和台积电没跟着美国限制大陆,不是不想跟,而是跟不起
weapons肖宁
美国将授予韩国企业一项豁免,允许它们在中国的芯片工厂进口先进制造设备。这显然是美国人想要彻底吃掉台积电的阴谋。美国商务部已将对中国芯片企业的设备出口禁令从10纳米工艺延长至14纳米工艺。不仅是中国公司,这让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和SK海力士感到担忧,这两家公司已经在中国开设了工厂。韩国企业在中国的工厂不会受到出口限制的影响,韩国企业也松了一口气。
台积电并非完全由美国控制,它是最具主导地位的企业。台湾没有大量的军队。美国正逐步扩大对中国芯片行业的限制。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和KLA上月证实,它们已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对中国10纳米以下设备的出口禁令将延长至14纳米。美国的另一个大动作是拉拢韩国两大芯片巨头,甚至将它们免除了芯片禁令。美国将对韩国芯片企业给予豁免,允许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进口美国设备。
韩国制造商将不受美国对中国进口芯片设备的禁令的影响,这不会影响在中国大陆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包括三星和SK海力士。美国正在积极推进的所谓芯片,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韩国是否会加入“芯片”。韩国拒绝不了美国,也得罪不了中国大陆,而中美日益激烈的竞争对抗,也让韩国左右为难。随着5G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先进制造工艺的需求日益强劲,苹果、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对台积电的依赖日益加深。由于芯片危机来得如此之快,产能紧张,尽管台积电已提高价格以缩短交货时间。缺水、停电、疫情等负面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台积电的产能,全球芯片危机将再次升级。
相关推荐:
一次世界瞩目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弥补反坦克缺陷,处理快过期弹药,为何英国坚持向乌提供贫铀弹?
重磅!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道指“跳水”740点,特斯拉一夜蒸发1397亿元!鲍威尔这次又说了啥?
声明:《美对华芯片限制细则公布,施压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头部企业》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