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当地时间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刚一抵达,就对中外媒体发表讲话强调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谢锋是中国第十二任驻美国大使,他长期工作在对美外交工作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对美外交经验。
中国驻美大使履新是近期中美高层重启接触和互动的又一进展,备受国际媒体关注。近来,中美关系因为“气球事件”、台湾、贸易等问题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有外媒认为中美近期互动频密,双方关系有“解冻”迹象。但24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名中国学者认为,沟通渠道的增加为中美“解冻”创造了条件,但两国关系要想得到实质性“突破”,解铃还须系铃人。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轨。”
谢锋
中美关系“大到不能倒”
5月23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达纽约机场,与早已等候多时的中外媒体及各界人士交流互动。谢锋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当晚,谢锋抵达华盛顿,在中国驻美使馆向中美媒体发表讲话。他表示,30年前,我开始参与中美关系。3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相信,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的重大贡献。
谢锋说,毋庸讳言,当前中美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到不能倒,双方谁也不可能改变谁,谁也不可能取代谁。“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将决定两国的明天和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
谢锋是中国第十二任驻美国大使。此前担任驻美大使的是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到任显示出“中美两国都希望双边关系能重回正轨”。报道引述美国官员的话称,美方认为谢锋是一位“能干而富有成效的对话者”。
韩国《东亚日报》称,谢锋抵美履新,距离上任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回国已过去5个多月。1979年中美建交后,这还是首次出现中国驻美大使如此长时间空缺。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之际,谢锋到任后如何发挥作用备受关注。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任驻美大使谢锋的履新保持了中美近期互动的势头,有利于保证两国沟通交流管道更加顺畅,为下一阶段中美其他交流提供契机和窗口。
韩联社称,谢锋此前两次驻美工作,是中国外交系统内的“美国通”。谢锋属于中国外交官中的稳健派,但他在面对美方官员时维护中国主权和利益“毫不客气”。
路透社的报道特别提到,谢锋在过去同美国官员的会谈中向来“直言不讳”,包括2021年他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的会谈中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方纠正其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共16项,另一份是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共10项。
面临众多考验与挑战
对于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的到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称,美方对谢锋大使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期待与新任大使及其团队进行合作。正如我们在多个场合所说,我们仍然致力于与中方保持沟通渠道,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竞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大使是中美两国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希望美方为谢锋大使履职提供支持和便利。
谢锋
“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能温暖冷淡的中美关系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达美国是两国关系“变暖的信号”。谢锋抵美后的讲话对两国关系表示出了谨慎的乐观,但这位新大使也说两国关系仍面临着“严重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华尔街日报》称,谢锋曾参与筹备去年11月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并参与处理了孟晚舟事件。报道称,谢锋拥有中美高层谈判经验,但随着中美关系在俄乌冲突、“气球事件”、蔡英文“过境”窜美等事件后进一步恶化,他将面临众多挑战。
多名接受采访的美国事务问题专家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谢锋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对美外交工作一线。他行事风格稳健,非常熟悉美国政界、商界、学术界,这将有助于他同美国各界进行沟通,并以此减少两国间的误判,增进理解。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谢锋抵美后的首要任务是同美国各界开展广泛接触和交流,介绍中方对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立场和主要关切,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在履新前几个月,谢锋以副外长身份会见了众多来访的美国人士。这些美国来访者包括商业咨询公司科恩集团、投资巨头黑石集团、美国顶尖音乐学院茱莉亚学院以及福特、霍尼韦尔等制造业公司的代表。
李海东说,目前华盛顿也在寻求同中国加强接触,这对新大使展开工作是一个有利因素。不过,他称,拜登政府加强同中国接触的意愿,更多是为满足其自身利益需求的美式话术。因此,稳定当前复杂而脆弱的中美关系,将是摆在新大使面前的考验与挑战。
“解冻”需要美方实际行动
近期中美高层交往频率有上升趋势。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维也纳举行会晤,成为中美自“气球事件”以来的最高级别接触。此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分别会见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本周将访问美国,并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会面。
谢锋
“中美近期互动频密,‘解冻’迹象明显。”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美国总统拜登宣称中美关系“很快解冻”后,新任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赴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也将访美,种种迹象显示两国关系“解冻”迹象明显。报道引述专家的话分析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日前到成都与美商会面,王文涛赴美前也到上海与美资企业代表交流,中美目前都在小心翼翼、试探性地接触,双方都在“去风险化”。
不过,一名不具名的美国问题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美高层接触的重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解冻”。双方关系能否实质性“解冻”,美方应当拿出实际行动,解决其引发的经贸、安全、人文交流等领域现有的实质问题,这才是观察中美关系能否真正“解冻”的主要指标。
美国CNBC引述学者的话认为,“目前中美关系最乐观的‘解冻’情景只是双方关系停止继续恶化”。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在中国经营的各国投资者和跨国公司而言,中美关系能够暂停继续恶化也意义重大”,因为“双方关系螺旋式下降如果真的能停下来,也将会大幅降低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发生冲突的潜在风险”。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萧达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陈青青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陶短房 刘海生 陈康 柳玉鹏】
钱学森经过五年才回国.这五年他怎样过的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他因此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扩展资料钱学森(1911~)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5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
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斯托塞尔尾追中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
1969年8月初,尼克松召见正回国述职的美国驻波兰大使小沃尔特·约翰·斯托塞尔,说:希望您以一种非常谨慎并且不引人注意的方式与中国人进行接触,告诉他们,我愿意举行会谈是很认真的,我们应当改善关系。
几个月过去了,斯托塞尔在华沙“按兵不动”。基辛格大为不悦。10月初,基辛格发急电催促其尽快行动。可是,直到11月下旬,斯托塞尔依然不动声色。基辛格勃然大怒,给远在华沙的斯托塞尔疾书一道“最后通牒”。
12月3日晚间,南斯拉夫驻波兰大使馆在华沙文化科学宫举行时装展览会,邀请各国驻波兰使节参加观摩。斯托塞尔接到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请柬时大喜过望,但他们并不知道,中国驻波兰大使馆政务参赞、临时代办雷阳当晚另赴他约,并不会去观看时装展览。?
到了华沙文化科学宫,斯托塞尔和西蒙斯在入口处紧张地等待中国人的出现。时装演出快要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如愿以偿。就在斯托塞尔、西蒙斯心灰意冷之际,中国外交官终于出现在两位美国人的视野之中。
中国驻波兰使馆二等秘书李举卿偕波兰语译员景志成从另一入口处匆匆进来,在靠近入口处的观众席就座。西蒙斯迅速认出了景志成,但他想找的那位中国人,即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中方联络秘书骆亦粟没有来。?
斯托塞尔果断地下令让西蒙斯去缠住他。斯托塞尔和西蒙斯在另一入口处交头接耳,比比划划,景志成看得清楚,不由得紧张起来。景志成发现自己和李举卿在“窃窃私语”的美国佬的监视之中,心里更紧张了。?景志成决定活动一结束,马上离开。
表演快结束时,李举卿和景志成,当机立断起身,简单地向主人轻声道别后便急匆匆向门口走去。斯托塞尔、西蒙斯见李举卿、景志成离开,立刻站了起来。?李举卿和景志成察觉到后,加快了步伐。?
西蒙斯紧跟其后,到了文化科学宫大门口,西蒙斯眼看就要追上景志成。“先生,请让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大使……”西蒙斯指着身后快步赶来的斯托塞尔,对景志成说。“我是美国驻波兰大使小沃尔特·约翰·斯托塞尔”,斯托塞尔赶到景志成的跟前,“我想会见你们的代办先生……”
“代办没有来……其他我不知道……”心神不宁的景志成语无伦次,只想早点摆脱这讨嫌的美国人。眼看李举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文化科学宫,两人已经相距二三十米。惊慌失措的景志成不敢“恋战”,加快了“撤退”的速度。?
斯托塞尔穷追不舍:“最近我在华盛顿见到了尼克松总统,总统说他要和中国进行重大的具体的会谈。先生,我想告诉您,总统想与你们领导人举行会谈是十分认真的,因为我们希望与你们的国家改善关系。请把这一情况向您的上级报告。我乐意听到你们的回音。”
“我转达,我将把这一情况报告上去……”景志成被这种外交场合中前所未有的出奇出格的做法吓住了,他心有余悸地回答。?景志成坐进了使馆的轿车,刚坐定便立即向李举卿汇报刚才发生的一幕。“这是新的动向,回去以后要马上汇报!”李举卿立刻明确表示。中美双方都行动起来。?
扩展资料:
1969年12月9日,国内正式复电到了,电文曰:国内决定,我代办可与美大使会见。雷阳、李举卿、骆亦粟、景志成等中国外交官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12月10日上午,骆亦粟再次打电话给西蒙斯,正式通知:雷阳代办打算于次日(11日)在中国使馆会见美国大使。当晚23时,美方来电话告知:美国大使同意第二天与中国代办在中国大使馆会晤。 这次两国高级外交官的会晤虽非正式性的,但是决定着事态的发展。
会谈主要为即将举行的中美大使级第135次会议作出程序性安排。在会晤中,美方重申了缓和美中关系的良好意愿。斯托塞尔大使表示:尼克松关于美国愿同中国“保持更大的交流”的声明是“权威的和严肃的”。最后,斯托塞尔大使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建议,明年1月14日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
中方代表雷阳代办正襟危坐,侧耳倾听斯托塞尔的“高见”,他的任务是了解对方意图,故而对美方意见未置可否。
1970年1月8日,中方对美方恢复会谈的程序性建议正式作复,建议会谈于1970年1月20日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举行。?双方商定:今后正式会谈改为在两国使馆轮流举行。?1月20日,迭经磨难、姗姗来迟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第135次会议终于在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会议厅揭开序幕。?
由于双方都带着成功的希望,会谈进行得很顺利。双方代表转达了两国领导人关于举行高级别直接接触、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四川日报-美国人在华沙追逐中国外交官始末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是什么,简写不少与100字
1950年,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1963年中国驻波兰的大使是谁?
1963年6月初,罗瑞卿根据周恩来的安排,在总参谋部办公室向正在国内休假的王炳南介绍了蒋介石集团的军事状况。
王炳南当时是中国驻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曾参加了长达9年的中美会谈,所以这个任务非他莫属。
罗瑞卿向王炳南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两岸的局势,并告诉他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怎样打的问题,是拒敌于大陆之外,还是诱敌深入,这两种意见正在争论。
在这之后,周恩来决定让王炳南立即中断休假,赶回华沙,尽快通过中美会谈的接触,寻找机会,摸清楚美国的底牌。
王炳南赶回华沙,马上约美国驻华沙的大使卡伯特见面。
卡伯特是美国波士顿的首富,50多岁,言谈举止很随便,不拘谨,也不太在乎外交上的礼节。他和王炳南大使的个人关系较为融洽,经常开开玩笑,使谈判桌上不时充满笑声。
在这期间,美方的态度已趋明朗,对于是否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开始犹豫了。
在美国方面,还没有等到沿海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有意示形而威慑敌人,美国情报部门便在6月中旬发觉了解放军在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情况。
见到解放军开始大规模调动军队,美国很担心,初步判断解放军已经调集的兵力用美军的标准计算相当于7个师,可能还会再加入5个师,这是朝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调动。
美国在震惊之余,开始召开会议,紧张地研究解放军调兵的意图。
他们疑惑道:难道解放军调动部队是想威慑蒋介石不要进攻大陆?还是想制造一次新的沿海岛屿危机,袭取金门、马祖?
就这样,解放军的举动把美蒋间的矛盾冲突显现出来了,并加大了他们的分歧。
美国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卷入台海战争的危险,所以很担心。
既然解放军已经开始行动了,美国必须作出相应地反应。
美国人在犹豫,要不要协防沿海岛屿?要不要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
因此,美国政府在一次会上为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
美国国务院情报局长小希尔斯曼指出,中方有相当多的刺激手段来激化美蒋关系,而蒋介石最优先的目标向来就是要把美国卷入对大陆的战争。
小希尔斯曼指出,美国要确保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预防或干预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在6月1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军事顾问泰勒、国安助理邦迪,以及彭威廉、麦康等会商台海情势。
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也当即分别向台湾当局发出一条警告电文。
内容如下:在此形势下不要以任何官方的言论或行动给共产党提供进攻的口实。台湾当局在中共重兵云集的态势面前,也应该收敛起反攻的气焰。
6月22日,国民党陆军上将陈诚致电美国代表,进行保证。
电文说:台湾当局将很谨慎地行事,不给中共以任何进攻借口。我方也弄不清中共的意图是攻还是守,反促请美国来和台湾当局共同提高警惕,准备对付侵略行为。
6月20日再次召开的白宫高层会议,对中共大军欲攻欲守琢磨不透,争执不下。与会人员一直争执不休,最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这样认为,解放军很有可能突袭金门。
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不相信会有这种进攻,他只是批评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一直很糟糕,说麦康办事不利,得不到有效的情报。
美国国防部建议,把预定返航的美国第四航母编队留在太平洋,在靠近台湾的海域部署航空母舰,另外再增派两架U-2高空侦察机到台湾海域附近,同台湾已有的两架U-2飞机及F-101飞机一起协力扩大侦察,争取弄清情况。
总统肯尼迪最担心的就是解放军发动进攻,所以,面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除了暂不增派U-2飞机到到台湾外,却批准了国防部方面麦克纳马拉提出的全部建议。
美国政府在做军事准备的同时,肯尼迪又提议向苏联和中国政府发出消息,希望苏联可以给中国政府施加影响。
后来美国政府又决定,通过苏联、英国和中美大使会谈等三条渠道向中国政府表明:美国要实际上制止蒋,同时建议解放军也不得发动军事进攻。
美国为了让中国政府知道其意图,肯尼迪还下令通过选定的新闻机构,透露美国已经侦察得知的解放军集结的情报,并向解放军示警,以探测我方的反应。
尽管肯尼迪政府作出了这样的谋划,但在解放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对于要不要表明自己对沿海岛屿的立场依然举棋不定。
如果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真的在东南沿海打了起来,美国是否出兵呢?怎样才算出师有名呢?毕竟这属于中国的内政,弄不好还会把自己陷进去……这一系列相关问题,让肯尼迪陷入深深地忧虑之中。
美国情报研究局认为这时不宜作出决定,因为若决定美军不防御这些沿海岛屿,就会鼓励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所占领的岛屿,这样势必会减少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和制约,还会恶化美台关系。
但若决定美军防御沿海岛屿,则可能使台湾当局进一步把美国拉入这次战争,并使中苏关系好转,这样对美国也很不利。
美国政府智囊机构最后建议:继续保持美国意图上的模糊,却摆出足以让中方理解为美国准备协防的军事姿态,同时又不给台湾当局任何保证,就可以避免上述种种的不利,使美国处于灵活机动的地位。
值得说明的是,这实际上就是美国长期奉行的刻意模糊的策略。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明确地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指出,同1958年解放军炮轰金门的台海危机相比,这次中方没有把集结大军同解放台湾联系起来进行宣传,所以总统肯尼迪若想命令美军参与沿海岛屿的防御,是比较困难的。
艾森豪威尔还认为,如果解放军空袭台湾,或侦察飞行距台湾太近,就可以成为美军介入的根据。至于这些岛屿的军事价值,他认为只具有防御价值,不能做为进攻大陆的前沿基地。
应肯尼迪总统的要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答复了泰勒将军询问的关于防御沿海岛屿的7个问题。其中提出外岛的防御可以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应做出相应地准备。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致函肯尼迪表示反对,认为有美国的支持,不用核武器就能有效地防御这些海岛,而使用核武器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麦克纳马拉觉得,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使用核武器,而他的应急对策之一,就是轰炸大陆沿海的飞机场。
美国经过这番紧张地研讨,决定立即通过以下几个外交途径向中国方面传达明确的信息,来缓解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首先,在6月22日上午,美代理国务卿鲍尔召见英国大使,希望尽快转告北京:美台条约及其换文约定台湾当局发动任何进攻前都需获得美国的同意,而美国政府在现形势下无意支持台湾当局进攻大陆。
美国觉得,解放军若进攻沿海岛屿,也有把美国军队卷入敌对行动的严重风险。因此,美国人认为,借助英国驻北京的外交代表转达这个信息,能比华沙渠道更快地引起中国的反应。
北京也可能更愿意同英国人坦率地谈这个问题。
由于英国代办当时没有在北京,美国改请英国外交部向中国驻伦敦的代办进行转达。
当日下午6时,哈里曼把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请到家中小酌,借机探询中国在福建集结重兵的意图。
多勃雷宁表示并不知情。
哈里曼解释美国在目前形势下无意鼓励或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根据美台协定,未经充分协商并事先获得美方同意,国民党人不能采取任何进攻行动。
哈里曼还说道:中共如果攻打金门等岛屿,就有把美国卷入战争的危险性。
多勃雷宁听到这里,吃惊地问:你们要防御沿海岛屿?
哈里曼答:为什么不?
可是这些岛屿是中国领土啊。
哈里曼笑着说:美国相信必须和平解决争端,但对中共进攻不会袖手旁观。希望苏方设法约束中共可能发动的进攻。
哈里曼笑着说:美国相信必须和平解决争端,但对中共进攻不会袖手旁观。希望苏方设法约束中共可能发动的进攻。
多勃雷宁冷笑了一下,就没有再说什么,之后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国际问题。
斯诺登为什么在事发后跑到香港?
他之所以选择到香港才把机密透露给媒体,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在文化和法律框架方面能够接纳他、且不会致使他立刻遭到逮捕的地方。
斯诺登是一名美国中情局的职员,同时还负责美国国安局的一个秘密项目。这个项目是美国在监视自己的公民,包括所有的日常通信和上网都被美国政府监视了,而且这个秘密计划还涉及了很多美国很有名的大公司,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苹果、谷歌、雅虎facebook这些公司都参与了这个监视计划。
现在斯诺登作为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动把这个绝密计划曝光给媒体,也就是把美国政府最机密的东西都曝光了,然后斯诺登现在跑到香港暂时避难。到香港后斯诺登又透露了很多秘密给媒体,说美国政府连续几年都在攻击其他国家的网络,还入侵中国的网络,窃取各种情报。
扩展资料:
事件背景
棱镜计划是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控项目。该项目的官方名称是“US-984xn”。
据报道,泄露的文件描述了“棱镜”项目深度监控即时通讯和现有数据的能力。被允许的监视目标包括任何使用参与公司服务的美国境外客户,或任何与海外人士进行通信的美国公民。
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棱镜”项目获取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对话、电影、照片、VoIP对话内容、文件传输、登录通知和社交网络细节。总统的《每日简报》(DailyBriefing)是一份综合性情报文件,它使用了2012年来自“棱镜”项目的1,477个项目的数据。
根据斯诺登公布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访问大量的个人聊天记录、存储数据、语音通信、文件传输和个人社交网络数据。政府证实,它曾要求美国公司Verizon提供数百万份私人电话记录,包括通话时长、通话地点和双方的电话号码。
在有关“棱镜”项目的报道发布前不久,美国政府继续秘密要求威瑞森向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其所有客户的每日电话记录。这些最高机密文件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合同承包商的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泄露的。
他之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室工作,但在2013年5月搬到了香港,在复制了这些文件后将其公之于众。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棱镜”项目于2007年发射。参议员范士丹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电话记录数据库至少有7年历史。这项每年耗资2000万美元的计划自奥巴马上任以来就备受瞩目。2012年,总统每日简报中引用项目数据1477次,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报告中至少有七分之一使用了项目数据。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斯诺登接受全球网友问答 解释为何选择到香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