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天过海的意思,瞒天过海的历史典故。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襟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如此,非正义也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计名典故‖
“瞒天过海”这一典故出自薛仁贵巧渡唐太宗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率领大军讨伐高丽,在辽大破高丽大将盖苏文,盖苏文从海路狼狈逃回朝鲜半岛。太宗兵进辰州(今辽宁省盖县),准备渡海进攻高丽。来到海边,太宗驻马向前望去,只见海天相接,无边无际,巨浪滔天,惊涛拍岸。太宗不由得头晕目眩,摇摇晃晃,险些栽下马来。
大军将要登船渡海时,太宗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船了。众将苦苦相劝,全都无效。只好暂时在海边安营扎寨。
行军总管张士贵回到大帐,一筹莫展。数十万大军困在这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但贻误战机,而且粮草耗费巨大。张士贵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妥善的办法。
这时,副将薛仁贵走进大帐,对张士贵说道:“大人是不是在为皇上不肯渡海而忧愁?”
“正是。”
“小将倒是有个办法。”“薛将军,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薛仁贵走上前去,耳语一番,张士贵不住点头,连称“妙计”。
几天后的夜里,张士贵来到太宗的大帐,奏道:“本地有几位豪绅为皇上修建了一处行宫,今晚备下酒宴,请皇上前去宴饮。”
太宗欣然同意。
夜色中,太宗被众人引入一所豪华的大厅,大厅里的桌子上摆满了珍肴美味,太宗与众将尽情畅饮,直到醉卧席前。
张士贵见太宗醉倒,便命人将太宗扶到后面休息。走过一座小桥时,太宗虽然大醉,仍然感到脚下摇晃得十分厉害,便醉醺醺的问道:“怎么这么摇晃?”
张士贵答道:“皇上不胜酒力,所以感觉到摇晃。”
太宗便不再怀疑,被扶进一间精美的小屋中睡去了。
第二天,太宗醒来时,酒意未退,他看了看屋子,修饰得美轮美奂,连窗户都用绸缎挡住了。
这时,张士贵带着人进来了,又摆上了美酒佳肴,陪着太宗吃喝一番。然后,太宗又睡去了。
第三天,太宗醒来后,觉得很气闷,便走出屋子,一出屋,太宗目瞪口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原来自己正站在一艘硕大无比的楼船之上。楼船正鼓满风帆向前行驶。
太宗看了一眼跪在旁边的张士贵,惨然一笑:“爱卿骗得朕好苦。”
“启奏皇上,再过一天,我军就能到达高丽,请皇上好好休息,此番我军定要扫平高丽。”
就这样,不肯登船的唐太宗被薛仁贵和张士贵巧妙的引渡过大海。
顾名思义,“瞒天过海”就是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大海,而是一种利用假象,掩盖真实意图的计谋。它主要用于战役伪装,以隐藏兵力的集结,发动进攻的时间等,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克敌制胜的目的。
‖案例‖
刘秀避祸
光武帝刘秀
王莽末年,南阳豪强刘,刘秀兄弟募集了一批人马投身农民起义队伍。他们经过多年征战,屡立战功。出身贵族的刘自恃有功,图谋更高的领导权。在争权斗争中,刘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消息传来,刘秀悲愤万分。但他自知目前不是刘玄的对手,不能与之相争。经过反复思考,他竭力克制了自己,并出人意料的从征战地父城赶回宛城,当面向刘玄谢罪,认为自己没有起到监督和制止之效。加之在抗击王莽的围剿中,刘秀建有卓越的功勋,为人又很谦逊,从来不矜不伐。刘秀不为刘服丧,“惟深引谢过而已”。在刘玄和其他人面前,吃喝说笑如平常一样。刘秀的表现不但使原先对他抱有成见的刘玄感觉有些惭愧,而且那些战功赫赫的起义将领们也都觉得刘秀是忠厚可交的人物。这样,刘秀便逢凶化吉,官拜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之所以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是由他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的,也是他无可奈何的唯一办法,否则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避祸以后,刘秀“每独居车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的这种做法被他的主簿冯异发现。冯异怕夜长梦多,并且为他出计,设法讨得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黄河,镇慰州郡,避开政敌的迫害,带领自己的心腹,到河北寻求发展。刘秀依计而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重建了汉王朝。掩饰真情,尤其是在极度悲愤的情况下掩饰真情是不易做到的。然而,残酷的事实有时要求人必须竭力克制自己,把真实情感深深的埋在心底。
以上就是本站网»瞒天过海的意思(瞒天过海的历史典故)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本站号公众号。
声明:本文由猫小编【创业者资源平台】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猫小编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