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为《风情不摇晃》的网络小说引发舆论热议。
1月4日晚,四川戒毒所发布微博,点名批评一部名为《风情不摇晃》的网络小说歌颂毒枭爱情,表示“文学创作要有底线,不能让英雄流血再寒心。中国是禁毒大国,对毒品是零容忍态度。历史不能重演。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小说封面图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表示,中国对毒品是零容忍的态度,中国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制最严的国家。和平年代,缉毒警察是最具风险的警种之一,面对暴戾的毒贩,每一次抓捕都以命相搏。2017年以来,全国有30余名禁毒民警牺牲,60余名禁毒民警负伤。呼吁抵制“毒”小说,致敬英勇的禁毒英雄。“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微博截图
据视频介绍,网络小说《风情不摇晃》主要讲述女主为给缉毒警察男友报仇而自发当卧底,和毒枭恋爱并将其送入监狱的故事。有粉丝读者阅读后在社交平台发布诋毁缉毒警察、过于歌颂爱情以至于让人不适的言论。
共青团中央连续发文:莫让缉毒英雄流血又寒心
随着事件发酵,1月5日,共青团中央连续发文点评该小说,“文学创作要有底线,对任何洗白、美化毒贩的行为零容忍,莫让缉毒英雄流血又寒心”。
“爱上毒枭、歌颂毒枭爱情……一些网络文学为追求猎奇,抛开法律与道德底线美化毒贩形象,严重扭曲青少年价值观。须知毒品曾令中华民族陷入了百年屈辱,如今仍有许多人为禁毒事业献出生命……惨痛的历史与流血的事实,时刻警醒着我们,禁毒警钟长鸣”。
微博截图
出版社最新回应:系与第三方合作出版,已下架
另据北京青年报消息,记者注意到,在某电子书阅读APP中,该小说已有300多人阅读过,其中约一半的人认为该小说“不行”“一般”,有阅读过的网友留言称“对犯罪分子的每一丝美化同情,都是对缉毒警察、对被伤害者的伤害侮辱。读小说可以不带脑子,但不能没有三观……”还有网友留言“男主是毒贩诶朋友们,者都能忍?毒贩永远不值得同情。”在该电子书阅读APP中,该小说已被下架。
此前,该小说的作者“初禾初”在回应争议时称:“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就是对正义的追寻,对程祁和周凛(两人均为小说中的缉毒警察)的刻画,每个字都在表达我对缉毒警察的尊重与敬佩;我也不止一次描绘荆复洲的残暴阴狠,对他的死没有任何同情,更谈不上‘洗白’。”
5日上午,北青报记者致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图书营销部工作人员称,目前已被下架,网上已经没有卖了。“这本书不是我们这边发行的,是跟合作公司合作出版的,具体情况要问总编室那边。”随后,北青报记者多次致电总编室,但电话均提示在通话中。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四川戒毒微博、共青团中央微博、北京青年报
媒体评论
小说《风情不摇晃》被批,背离真实的创作当然会千夫所指
1月4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博点名批评小说《风情不摇晃》,表示文学创作要有底线,抵制“毒小说”,引发网友关注。1月5日,该书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书籍早已不再加印销售。
目前,多个网购平台已无法搜到该书。
早在官方点名批评之前,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对这本小说已有很多质疑和批判。该小说的简介显示,作品主要讲述缉毒警察程祈的女友安愿为了给牺牲的男友报仇,在毒枭荆复洲身边卧底搜集罪证,最后亲手将毒枭枪杀的故事。
光看梗概可能没啥问题,是“复仇文”的老套路。但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写了毒枭男主对女主的深情痴爱,为他打造出“对天下人凶残,唯独对你柔软”的人设,而女主虽然最后枪杀其复仇,但内心却也对他产生了爱情,可以看出,作者给男主安上毒枭的身份,纯粹是为了营造反差,刺激读者的情绪,让他们在纠结与痛苦中,产生阅读快感。
这样的写作方法,让部分看完这部小说的年轻读者,对身为男主的毒枭产生怜爱、心疼、不舍之类的感情,甚至为了维护角色,辱骂和诅咒缉毒警,大喊“毒枭的爱是最干净的爱”……也正是因为这些荒谬、出格的言论,四川省戒毒管理局才站出来为缉毒英雄正名,重申对毒品零容忍的态度,也掀起了对这部小说的猛烈批评。
很多网友痛斥该小说“三观不正”,呼吁将其下架,避免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而小说作者坚持自己对缉毒警是尊敬和敬佩的,并表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能将所有声音都加注在作者和作品身上”。言下之意就是,我是不喜欢毒枭男主的,但读者要心疼他,喜欢他,我也没有办法。
这话看似有理,但文学创作并不是处于真空之中,其产生基于社会生活,也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比如,引发读者的情绪波动,引导读者的价值判断,更有甚者,影响着社会的思维结构。所以,好的文学创作是不能脱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赚稿费的时候就当作品是自己的宝贝,被批评时就认为都是读者自己误解,这样的创作态度未免过于功利和鸡贼。
作者在网上推介自己的小说(微博截图)
而且,《风情不摇晃》之所以招致如此强烈的愤怒和反感,并不仅仅只是笼统的因为“三观不正”,而是因为它背离了艺术的真实。虽然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也就是说,它的确是虚构的艺术,但是艺术作品不能脱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要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其虚构和想象要适应多数人的心理接受程度。
在《风情不摇晃》中,女主的男友被毒枭残忍杀害,挫骨扬灰,父母也因涉毒而死,她却还能对凶手产生爱意,甚至试图劝说其金盆洗手,一起过平静生活。最终,她为了满足毒枭“只死在你手上”的诉求,甚至罔顾法律,动用私刑,让警方行动扑空。这样的主角,这样的情节,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正义良知的诉求,背离了人们对于爱情和亲情的美好向往,偏离了生活的基本规律,所以会让读者感到严重不适,感觉情感和价值观被冒犯。而这样的畸形爱情,却被作者描写为凄美、无奈和纠结。
固然,我们不能否认现实中可能存在畸形和病态的感情,但是将畸形、病态的情感和行为,若无其事地以正常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用“真爱无罪”的滤镜去美化,无疑是无视了文学的审美性和引导功能,追求低级的感官欲望的放纵,的确“有毒”。
读者部分不当言论被曝光(网络截图)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需要一定的审美门槛的。但网文的快速发展,拉低了文学创作的门槛,也让创作的平均质量下降。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但更多的是流水快餐式的口水文,是平台赚点击量的工具。很多网络小说文笔粗劣,缺乏审美性,以吸引读者眼球为目的,为了博眼球而脱离现实、背离真实,丧失底线。
但是,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却几乎没有文学评论对网文阅读进行探讨和引导,因为很多作品不具备探讨的艺术价值,只是像商品一样,以网友的蜻蜓点水,情绪化的阅读评价,为“好不好”的唯一标准。这样,很容易让写作者在粉丝的追捧中忘形,在流量的漩涡中迷失,刻意迎合读者以赚取商业利益,堆砌出大量的“文字垃圾”。
据统计,目前,网络文学作品累计约3000万部,读者约5亿人,青少年是网络文学作品最大的读者群体,而网络文学作品中现实存在的内容导向偏差、低俗、色情、暴力等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读者“心疼毒枭”,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很显然,仅仅将一部问题作品骂上热搜,即时下架,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这样背离真实、冒犯读者、亵渎英雄的作品,为什么能通过平台审核,为什么能出版,才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长远而言,文学要健康发展,多出精品,就亟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让专业的文学批评去激浊扬清,引导纠偏,让长效的监管机制去强化把关,明晰底线,不可让一味追求“爽感”,迎合受众而成为快餐文学的“走红秘诀”,让文学创作不管在纸上还是在网上,都应回归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衡量和讨论,形成活跃但良好的创作生态。
相关推荐:
小说歌颂“毒枭爱情”,共青团中央连续发文:莫让缉毒英雄流血又寒心!出版社最新回应……
声明:《小说歌颂“毒枭爱情”,共青团中央连续发文:莫让缉毒英雄流血又寒心!出版社最新回应……》一文由排行榜大全(网友上传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