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第一版)
本指引汇集了不同领域专家学者意见,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旨在帮助和指导处于恢复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自我健康管理。如您感染新冠病毒并处于恢复阶段,请认真阅读本指引并参照执行,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一、适用人群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及专家建议,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任意一条且其它症状明显好转时,即已进入恢复期:
1.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Ct值均≥35;
2.连续三天开展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居家隔离满7天时,未使用退烧药情况下,发热症状消退超过24小时。
二、恢复期主要健康问题和康复建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结合临床观察和人群调查,新冠病毒感染者恢复期人群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健康问题:呼吸急促、体力活动与锻炼受限、体力下降和疲劳感、声音嘶哑与咳嗽、吞咽问题、嗅觉味觉问题、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身体疼痛等。
(一)呼吸急促(气短)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呼吸急促较常见。对呼吸急促问题的建议:可以尝试各种缓解呼吸急促的体位,以确定哪一种有效。
俯卧位:腹部朝下躺平(俯卧)可以帮助缓解呼吸急促;
前倾坐位:坐在一张桌子旁边,腰部以上前倾,头颈趴在桌面的枕头上,手臂放置于桌子上,或者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手臂放置于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前倾立位:立位下,身体前倾,伏于窗台或者其他稳定的支撑面上;
背部倚靠立位:背靠墙壁,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足距墙约30cm,两腿分开。
另外,要注意以下需要及时就诊情形:轻微活动后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气短,采用任何缓解呼吸急促的姿势后都无法改善;静止时呼吸急促程度发生改变,且采用任何呼吸控制技术后都无法改善;在某些姿势、活动或锻炼期间感到胸痛、心跳加速或头晕;出现面部、手臂和腿部的无力,尤其是在一侧身体上出现。
(二)咳嗽
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对咳嗽问题的建议:一般的轻度咳嗽可以不用治疗。若痰多或痰不易咳出,可服用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桉柠蒎胶囊、羧甲司坦等祛痰药。如咳嗽以干咳为主,可以服用右美沙芬、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抗组胺药等。
在中医药方面,若伴有咽部疼痛或者咳嗽(尤其干咳为主),没有其它症状表现,可以服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桑菊饮,以化热生津,润肺止咳,也可以采用刮痧等中医外治疗法。若咳嗽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或睡眠,或持续3周以上,建议到医院就诊。
(三)乏力
感到机体乏力或自觉疲乏,休息后未见明显缓解,是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最常报告的症状。
对乏力问题的建议:保持日常生活节奏规律、确定活动优先顺序、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症状较轻微而无呼吸困难,常规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可适当予以补气药物的治疗,如百合、桔梗等药物补益肺气,宣畅气机。若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可以采用泡洗等中医外治疗法,取生姜3片(约一元硬币大小)加艾绒5克、盐5克,共煮10分钟,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控制温度在40-43℃,保持此温度泡洗约30分钟,每日一次。以微微汗出为宜,不可大汗淋漓。如果有心脏病,泡洗时间需要减半,切不可时间过久。若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缓解,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四)失眠
感染新冠病毒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眠浅、多梦等症状。
对失眠问题的建议:有规律的入睡和起床时间。确保所处的环境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物,如过强的光线或噪音;尝试在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尽可能减少尼古丁(例如吸烟)、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尝试帮助入睡的放松技巧,例如冥想、正念减压疗法、意念或沐浴、芳香疗法、太极、瑜伽和音乐等。也可用中药泡洗等方法。
(五)疼痛
新冠病毒感染及恢复的过程中,多会出现骨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咽痛等疼痛表现。
对疼痛问题的建议:对于关节、肌肉或全身疼痛,可以随餐服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等镇痛药。对于咽痛,可以使用金喉健、薄荷含片等药物治疗。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疼痛症状。听放松的音乐或冥想也有助于缓解疼痛。调整日常活动的节奏是控制疼痛的关键之一。也可以采用热敷、刮痧等中医外治疗法。若出现明显胸痛,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六)心悸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阶段,部分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的症状,此时建议应注意多休息,调节生活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应该加强自身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若心悸症状明显,每分钟搏动持续超过100次、小于60次,或出现不规律搏动,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查明病因,并采取措施。
(七)声音问题
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咽喉疼痛、刺激性咳嗽和咽喉部积痰的感觉,需要经常清嗓。还可能会出现声音微弱、带喘气声或沙哑,尤其是在医院使用过呼吸机后。
对声音问题的建议:补充足够水分,全天少量多次进水,以尽量保持声音正常。不要使声音紧张。不要用耳语音量说话,因为这会使声带紧张,也尽量不要高声说话或喊叫。吸入蒸汽(用毛巾遮盖头部后从装开水的杯中吸入蒸汽)10-15分钟,可以缓解干燥和滋润声道。建议停止吸烟。
(八)吞咽问题
吞咽食物和饮料时感觉有困难,是因为帮助吞咽的肌肉可能变弱了。
对吞咽问题的建议:吃喝时保持身体坐直,一定不要躺着吃或喝。饭后保持直立(坐着、站着、走路)至少30分钟。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可以选择较软、光滑或湿润的食物,或将固体食物切成非常小的碎块进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饭或喝水时要注意力集中。尽量选择安静的地方进餐。避免在吃饭或喝水时说话。确保口腔内没有食物后再吃或喝下一口。如有必要,先吞咽一次。如果吃完整餐感到疲劳,可在一天中少吃多餐。通过刷牙和喝水保持口腔清洁。如果在进食或喝水时出现咳嗽或呛噎,请向医务人员咨询,因为食物或饮料可能误入了肺部。
(九)嗅觉味觉下降
如果出现嗅觉或味觉下降,建议进行以下尝试:每天刷牙两次,确保口腔卫生。进行嗅觉训练,包括每天闻柠檬、玫瑰、丁香或桉树,一天两次,每次20秒。试着在食物中添加香草和香料,比如柠檬汁和新鲜的香草。大多数嗅觉味觉下降,会在新冠病毒感染后一个月内恢复。
三、恢复期心理调试和营养支持
(一)恢复期心理调试
在新冠病毒感染及康复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克服恐惧、紧张和焦虑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做到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保证饮食健康。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特别是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2.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
3.可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
(二)恢复期营养支持
可少量多餐进食,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食物多样,合理搭配。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奶类、谷类食物;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虾、禽肉和瘦肉,少吃肥肉,饮食清淡不油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油腻食物。保证饮水量,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合理运用药膳进行食养和食疗,结合冬季气候特点,推荐使用雪梨罗汉果水、玉米须橘皮水、白萝卜蜂蜜水、核桃葱白生姜汤、梨汤、山药冬瓜莲子粥、薏苡仁茯苓山药粥等中医药膳食疗法。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虽然核酸、抗原检测结果已经转阴,但机体尚未恢复到病前水平,需要1-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缓解。此阶段在个人防护、日常生活起居、日常活动锻炼、返岗工作等方面应本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恢复如常。
(一)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目前正值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不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与流感、普通感冒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不能因“阳康”而降低自我防护标准,外出时要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聚集,非必要不前往人群聚集和空间密闭场所。随时做好手卫生,尤其是在接触可疑污染物或高频接触的公共物体表面后。
2.保证充足营养、规律作息和良好睡眠。饮食方面要注意多摄入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有抽烟、喝酒习惯者,特别是一些有危险因素的人,抽烟、喝酒会加重基础疾病。建议“阳康”之后最好戒烟、限酒。对于“阳康”之后胃口不好,或有味觉障碍者,建议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血糖出现较大波动。
3.急性发热症状消退后,如体力允许可以洗澡,但应避免蒸桑拿。洗浴时一定避免受凉,注意室内温度适宜,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二)日常锻炼注意事项
1.在规律起居、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的基础上,从低强度活动开始,如散步、八段锦、简单日常家务等。如无明显不适,数周内可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如上下楼梯、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直至恢复到患病前的正常活动状态。
2.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痛、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及时就医。对于住院康复患者、原有心肺基础疾病患者和遗留有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2周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可维持低强度运动至少1-2周,当身体逐步适应后再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
(三)返岗工作注意事项
1.在返岗工作之初,从较轻的工作开始,逐步恢复到常态工作量和工作状态,避免紧张、加班、熬夜等行为。
2.如有可能,可午休20-30分钟。
3.由于个体存在体质、年龄、病情等差异,恢复时间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恢复工作是循序渐进的,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五、居家消毒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者进入恢复期后,应加强室内通风,在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区域和使用过物品的消毒。消毒方法优先选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对于居家环境表面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的方式。居家消毒可选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手消毒剂等,也可使用酒精或季铵盐消毒湿巾等。
(一)不同对象的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风扇、空调系统等进行机械通风。
2.物体表面。桌椅、家具、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有污染物时应先清理污染物,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也可选择刺激性小的季铵盐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手机、遥控器、鼠标等小件物品可用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3.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如有污染物应先完全清理再消毒,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餐(饮)具。先清洗后消毒,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5.衣服、被褥、毛巾等纺织品。可煮沸消毒15分钟或使用加热水洗,保持56℃以上30分钟,也可用1000mg/L的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其他衣物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按常规清洗。对于不能水洗的织物可以室温静置7-10天。
6.拖布、抹布等卫生用具。应专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后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7.卫生间。马桶坐垫及周边可清洁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厕所门把手、水龙头、洗手台面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含有效氯为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干净,加强卫生间排风。
8.冰箱及冷冻食品。冰箱内储存的冷冻食品如果受到污染,建议按垃圾处理;如果需要食用,也可煮熟煮透后食用,加工食品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严格手卫生。冰箱内壁如果受到污染,建议冰箱内温度恢复常温后参照“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9.生活垃圾。垃圾及时收集清理,建议双层塑料袋严密包扎后,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垃圾袋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再运送至垃圾投放点。
10.其它物品。对于不适宜消毒处理的物品,如书籍、贵重物品,可通过密闭封存、室温静置5-7天方式进行处理。
(二)消毒相关注意事项
1.消毒液要现用现配,以有效氯含量标识为5%的某含氯消毒剂为例:配制500mg/L时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水混匀即可;配制1000mg/L时取1份消毒剂加入49份水,混匀即可。
2.消毒剂尤其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并防止溅到眼睛。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达到消毒时间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物品造成损坏。
3.消毒液应单独使用,不与其他化学成分混合使用,使用前认真阅读消毒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作用浓度、作用时间正确使用。
4.居家消毒应科学规范,避免过度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体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不使用酒精对空气消毒,不进行大面积消毒。
5.消毒剂应存放于阴凉避光处,避免儿童触及。
六、重点人群健康指导
(一)老年人
1.老年人核酸或抗原转阴后往往仍然有一定程度的疲劳,甚至持续数周。如感到疲劳,请尽量多休息,可尝试调整每日做事节奏,不要一次做太多事情。
2.如果精力允许,请老年朋友逐步恢复您的日常作息,并为自己制定每日时间表,包括睡眠、进餐、活动等。
3.在安全和无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恢复力量和耐力。如果步行对您来说困难,可考虑在床上或椅子上锻炼,从拉伸动作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做家务、散步、太极、八段锦等。刚开始锻炼时,从5-10分钟开始,然后每天增加一分钟,如果担心跌倒,请在有家人或朋友一起的时候锻炼。如果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感到头晕、胸痛或呼吸困难,请停下休息并向医生咨询。
4.每天喝水1500-2000ml,每日三餐不缺,可以适当加餐。建议记录每天食物,帮助了解是否健康饮食。
5.保持社交联系。每天尽可能多的与亲人和您信任的人通过电话、视频通话或其它通信方式交谈。
6.试着每天想三个快乐的事情,尝试在深呼吸时重复“放松”“平静”等词,尽量避免消极或不健康的想法;如果压力、担心、恐惧和悲伤连续几天妨碍日常活动,请联系医生,寻求社会心理支持。
7.列出紧急联系电话:如附近医疗机构的电话、社会心理支持求助热线、家庭医生电话、家庭成员、朋友的电话等。
8.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基础病会加重。如患高血压老人感染后可能血压不稳定,患糖尿病老人感染后可能血糖不稳定,患脑血管病老人感染后有脑梗或出血风险,患慢阻肺老人感染后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加重等。老年人经过治疗核酸或抗原检测转阴,但加重的基础病不一定随之稳定,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指氧饱和度等,如果病情不稳定持续时间较长,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基础病治疗方案。
(二)孕妇
1.不论什么孕周,孕妇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1-2周内都要注意休息,可进行适当运动,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循序渐进。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前后要适当补充水分。如有先兆流产、前置胎盘等不适宜运动的情况应遵医嘱。
2.整个孕期要注意保证合理、充足的营养摄入。
3.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不必过分担心新冠病毒感染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目前认为新冠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宫内感染的几率极小,一般也不会导致畸形。
4.应定期孕检,孕中晚期的孕妇应自行监测胎动。如有胎动异常、腹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儿童青少年
总体来讲,儿童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后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呈现自限性病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几率极低。家长首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了解新冠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不过度焦虑。
1.继续做好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不要带儿童青少年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通风不良的室内或与他人长时间接触。外出时戴好口罩(3岁以上儿童),与他人尽量保持距离。
(2)长期居家时,应做好室内通风。尽量选择在儿童青少年外出活动时进行通风,或对每个房间进行单独通风。
(3)家庭成员外出回家后,应先洗手、洗脸、换衣服,再跟孩子接触。如果家中有呼吸道感染者,应与孩子隔离,并戴好口罩。
(4)指导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外出归来后洗手。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
(1)规律作息,睡眠充足。按时上床、起床,1岁以内每天至少睡眠12小时,幼儿园之前11个小时,幼儿园10个小时,小学生每天至少9个小时,中学生8个小时。
(2)循序渐进,锻炼身体。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建议逐渐增加室外活动和体力锻炼,强度以孩子没有不适感为宜。
(3)三餐规律,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4)其它:合理增减衣物,关注心理健康。
3.正确对待恢复期症状。新冠病毒感染后部分儿童青少年会持续咳嗽一段时间。如果一般情况好,不影响日常生活,不需特殊处理,通常不主张应用镇咳药。但如果患儿原本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咳嗽时间超过3周仍不恢复、夜间咳嗽为主,也需及时就医。
4.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重度营养不良、肿瘤、肥胖、糖尿病或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早产儿或新生儿等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家长应提高警惕。当孩子3天以上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续胸闷或胸痛或者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目前对新冠病毒感染是按照哪类管理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我国甲类传染病有鼠疫和霍乱两种,参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炭疽中的肺炭疽。新冠病毒感染下调管理标准,是在制度程序上确认了其在当前对人体危害程度较小,已不需要通过严格细致的传染病甲类管理措施进行防控。这一重大调整还意味着,受新冠病毒影响3年有余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将逐步回归正轨,久违的烟火气将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乙管乙类的意思是对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管理措施。
202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发展情况: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新冠七天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七天
1、新冠七天内的表现2、新冠的7天变化3、新冠一到七天的变化4、新冠七天的表现5、新冠一到七天表现症状新冠七天内的表现第一天为轻型症状,可出现咽干、咽痛,乏力等。第二天出现发热,部分人群可出现高热,可达39℃左右。第三天症状加重,高热39℃以上,伴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加剧。
第四天体温开始下降,但仍然存在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第五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流涕、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仍然存在。第六天不再出现发热的症状,但呼吸道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核酸转阴。第七天所有症状均开始好转,核酸大概率转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不服用药物治疗,做好生活护理,平时注意保证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通风,勤洗手
新冠的7天变化新冠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七天表,潜伏期一般为1-14天新冠七天表,大多为3-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病七天症状变化呈现轻度、中重度、缓解新冠七天表的趋势,初期表现为咽痛、咽干,逐渐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第七天通常会缓解。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特点为传染性强、致死率降低。大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第一天为轻型症状,可出现咽干、咽痛,乏力等。第二天出现发热,部分人群可出现高热,可达39℃左右。第三天症状加重,高热39℃以上,伴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加剧。
第四天体温开始下降,但仍然存在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乏力等症状。第五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流涕、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仍然存在。第六天不再出现发热新冠七天表的症状,但呼吸道症状加重,可能出现核酸转阴。第七天所有症状均开始好转,核酸大概率转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不严重时,可以不服用药物治疗,做好生活护理,平时注意保证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通风,勤洗手。保证睡眠,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若自身出现临床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连花清瘟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不缓解,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可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完善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以明确具体情况。
新冠一到七天的变化发病7天内的主要有低热、上呼吸道疼痛、肠胃不适、干咳、症状开始减弱、味觉开始恢复以及核酸转阴等。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新冠七天表,所以发病后的具体症状可能会有差异。
发病后第1天可能会有低热,不过核酸检测可能仍是阴性;第2天时会有明显的发热情况,一般在37℃,不过部分患者可能达到38.5℃以上,尤其在夜里比较明显,会伴随浑身酸痛的情况,上呼吸疼痛会随之出现,味觉减退,核酸开始转阳;第3天除了以上常见症状外,可能出现肠胃不适,比如腹痛、腹泻等;第4天发热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但是会出现流涕、干咳等,干咳时还可能伴随胸前疼痛;第5天开始体温会恢复正常,不适感主要表现在流涕、干咳、声音沙哑等;第6天和第7天的症状相似,核酸转阳,味觉逐渐恢复,但是还可能伴随轻微的流涕和咳嗽等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后的注意事项1、自我隔离新冠七天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后若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建议居家隔离;若少数人出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2、对症治疗:若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若出现咳嗽、痰多等情况,可遵医嘱服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有其他症状可参考《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进行对症治疗。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卧床休息,可多喝温水,有助于疾病更快恢复。
新冠七天的表现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冠七天表,在临床中新冠七天表,大多数患者抵抗力较强,感染新冠后发病多数为无症状患者,或仅有轻微不适,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有所表现,其发病症状多在七天内得到体现,此七天内新冠七天表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乏力、干咳、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因自身体质问题等原因导致临床表现较重,病情进展迅速,或出现其新冠七天表他并发症,需重点关注,及时干预。
有症状患者在新冠感染新冠七天表的七天里,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干咳、乏力、鼻塞、等。其中发热、咽痛多在发病后第二天开始加重,在发病第三天时症状最为明显,随后发热、咽痛开始好转,至第五天时,发热和咽痛基本消失。而咳嗽、流涕等多在发病第四天开始出现并随之加重,至发病第七天左右开始消退。核酸结果多在第六天左右开始陆续转阴,第七天时大多数患者核酸结果都可能转阴。但如果存在高烧三天不退,咽痛、乏力、头痛等症状越发严重时,应提高警惕。尤其存在呼吸急促、活动后憋喘等情况时,怀疑病情加重为重症。应及时前往呼吸内科就诊,通过胸片等明确肺部病变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群体相对于青壮年患者而言,虽病程极为相似,七日内的发病情况存在多处重合,但多数儿童患者症状较轻且并不典型,多数只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等。极少数儿童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此类表现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低血压、凝血障碍甚至出现休克。发生此类情况后,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年老体弱者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感染者相较于上述两种人群而言,病程基本一致,但其重症率要相对较高,因其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症状更为复杂,部分患者可在确诊七天左右因肺部损害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因此当感染前后五天左右时,如果出现明显憋气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通过胸部CT来明确是否存在肺部炎症,以免因肺部炎症未能及时进行控制,而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新冠一到七天表现症状一、无症状患者:
如果是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之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也不会出现任何反应,这种情况下,1-7天可能无明显症状。
二、有症状患者:
1、发病第一天:症状较轻,一般会咽干、咽痛,且身体乏力,此时建议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遵医嘱服用对症治疗药物,如甘桔冰梅片等,保证充足的休息。
2、发病第二天: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9℃左右,且咽干、咽痛的症状逐渐加重。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使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颈部等处,同时继续保证大量饮水,做好保暖工作。如果体温超过38.5℃,需立即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退热药物。
3、发病第三天:部分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咽痛症状持续加重,此阶段应注意保证散热,可适当使用温水擦浴,也可使用冷敷额头的方式进行降温,并及时遵医嘱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处理。
4、发病第四天:体温开始下降,多数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但仍然存在咽痛、咽痒的症状,部分患者开始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此时除增加饮水外,可改善饮食,适当增加饮食多样性,但需保证饮食清淡、营养,还可适当进行活动,如在屋内散步,并遵医嘱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复方鲜竹沥液、川贝枇杷膏等药物。
5、发病第五天:体温降至正常,多数患者仍存在鼻塞、咽痛、咳嗽、流涕的症状,身体依然乏力,此时可遵医嘱继续对症用药,并适当增加活动时间,但避免剧烈运动。
6、发病第六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流鼻涕症状有所加重,部分患者在此阶段核酸检测结果可能会转阴,需继续遵医嘱对症用药,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运动量。
7、发病第七天:所有躯体症状均有所好转,绝大多数患者核酸检测结果可能会转阴,此时患者仍需对症用药,并注意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但其运动应以不感到疲惫为前提。
新冠喝宝矿力水特还是外星人电解质水
事实上,电解质水要拓的场景远不止火锅局。近期,新冠防治的指引中提到了“电解质平衡”,新冠患者饮用电解质饮料可以补充电解质等说法传播开。宝矿力水特,以及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销售收入数倍增长。无论是“更适合火锅”,还是保持患者电解质平衡,这都源于电解质饮料与身体的汗液等体液成分接近,因此被身体吸收的速度快,可以迅速补水更滋润身体。
除宝矿力水特、外星人外,农夫山泉旗下尖叫、百事旗下的佳得乐都是电解质饮料。并且椰子水也是天然的电解质饮料,随着近两年消费者的认知加强,企业在电解质饮料领域不断加码,电解质饮料正在成为下一个大品类。
业内人士看来,电解质饮料主要消费场景固化到了运动之后,且不能用作日常饮用,所以电解质饮料市场发展难以迅速扩大。随着运动人群的增加,以及消费场景的不断拓展,电解质饮料被消费者广泛认知,会成为饮料领域的一大品类。
功能性被释放
运动健身的达人们都知道,宝矿力水特是作为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旗下,“能喝的点滴液”。进入中国市场后,宝矿力水特就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健康电解质饮料,为运动员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提供服务。
不过,宝矿力水特却近期打出了与火锅局更配的广告语。这与传统消费认知中,吃火锅喝凉茶,喝碳酸饮料的做法完全相反。电解质饮料没有去火的中药,也不含气,达到解腻爽快的效果。
对此,宝矿力水特方面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火锅与宝矿力水特更搭。“宝矿力水特最大的特点是补水快,成分与身体的汗液等体液成分接近,因此被身体吸收的速度快,而且更滋润身体。秋冬干燥季,宝矿力水特充电解渴,不怕干燥。”
近日,除了宝矿力水特拓展新的消费场景,电解质饮料还成为消费者囤货之一。12月7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 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第一版)》中提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患者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此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孙方舟医师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称,感染了奥密克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应大量饮水,由于发烧出汗会流失电解质
北京疫情是否全面开放
12月1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1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发布以来,本市积极部署落实,细化配套政策,努力促进优化调整措施平稳有序落地。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大量新冠病毒感染者选择居家康复,全市在院诊断新冠感染者数量及核酸检测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同期,发热门诊就诊量和流感样病例数明显攀升,120急救呼叫量急剧增长。12月11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月5日至11日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监测流感样病例数1.9万人,较上一周上升6.2倍。 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到高峰,24小时呼入量3.1万次,达到常态时的6倍。同期,全市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入院量持续下降,出院量持续增长。12月8日至11日,全市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共入院5517人,出院2.1万人;日入院人数从1762人降至1064人,日出院人数从4723人增长至5061人;方舱医院床位使用率明显下降,从12月8日的56.3%降至11日的32.3%;定点医院床位使用率从66.7%降至58%。从新冠病毒传播的速度和波及的范围上看,当前北京市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趋势仍然存在。
李昂说,疫情的快速发展导致医疗服务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为了有效保障市民就医需求,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新十条”措施采取一系列工作举措,努力解决市民近期看病就医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推进发热门诊建设。针对市民近期反映较突出的医院发热门诊就医难问题,迅速部署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扩面增容,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均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增派人员力量。目前,全市医院发热门诊从94家增长至303家,全市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均开设发热门诊或诊室,其中24小时开诊的235家,可接诊发热儿童的100家。全市349家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发热诊区,为有发热等11类症状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名单已由各区发布)。为方便市民查询,我委已通过官方网站、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诊室)地址、电话及接诊发热儿童的相关信息。为避免集中至个别大医院就医导致排队拥挤,建议市民朋友就近就便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我们将会同各区对发热门诊开诊情况持续督导检查,也欢迎市民朋友在就医过程中对发热门诊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二是强化院前急救工作。对12月9日的120急救电话呼入分析显示,咨询和重复拨打电话的约占八成,要车电话约占两成,要车电话中涉疫人员非急危重症转运需求持续升高。为了应对电话呼入高峰,北京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调整接听调派模式,优化调派流程,调整人员班次,补充力量增加120接听受理坐席。要求各区成立非急危重症转运专班,设立救助转运电话,保留爱心车队、转运专班,统筹调配非急救转运车组,分流非急危重症需求。同时加大120急救电话应用场景宣传,鼓励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自驾车等方式就医,要求各区公布就医咨询电话为群众答疑解惑。在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下,12月11日120电话24小时呼入量较前一日下降约18%。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支持120急救服务,保障急危重症救治需求,推进就医咨询服务,也希望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合理使用120急救电话,咨询就医、非急危重症等情况不拨打120,为急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热线。
三是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症状加重时可就近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病情较严重、超出基层诊疗能力的患者,根据病情至辖区二三级医院就诊,必要时转诊至市级定点医院。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等信息技术支撑作用,全市互联网医院44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67家,可为患者提供线上服务。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复专家指引、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居家康复实用手册,指导感染者居家康复期间自我健康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结合实际情况为感染者提供健康咨询、远程诊疗、转诊指导等服务,推进开展重点人员情况摸排。当居民朋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居家治疗不见好转时,可首选居住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联系您的家庭医生寻求帮助。目前,各区已公布本区家庭医生(团队)及其负责提供服务的社区(村)范围和联系方式。如果您尚未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可通过社区网格化服务途径,及时联系查找本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将根据您的症状和相关情况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同时,对于辖区高龄、行动不便等感染新冠病毒的老年人,在开展健康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医务人员可提供上门巡诊或协助转诊。
四是加强合理用药指导。近期,很多市民在医疗机构和药店排队开药购药,购药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连花清瘟”“布洛芬”等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的药品品种。为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药学、临床和中医专家,结合北京市气候特点,参考本轮疫情用药诊疗实际,制定北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目录单独发布)。用药目录是对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用药的完善和补充,将清热、解毒、排湿等功效的中药具体到药品品种;采取中西药分开的原则,针对发热、咽痛等6类中医诊断症状推荐67个中药品种,针对咳嗽咳痰等4类临床症状推荐41个西药品种。108个中西药药品都有各自的治疗特点,也有很多OTC(非处方类)药品,市民朋友可以在医院以外,根据自身症状需求从零售药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购买,根据说明书合理使用药品,没有症状不要吃药。如症状加重或在居家康复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疑问,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疗并进行用药咨询。
李昂提示,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减弱,广大市民无需对病毒“谈虎色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不要恐慌,首选居家休息、合理用药、自我康复,如症状持续加重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近期医疗机构发热患者较多,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时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为了避免大量人群集中感染导致疫情高峰,对正常生产生活和就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在现阶段我们仍需尽可能减缓疫情的传播扩散,通过适当的防护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影响,有序、平稳实现防控策略的转换。请市民朋友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我们共同努力,保障您的健康安全,使全社会能更快更好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_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根据《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要求,结合北京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明确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以防范疫情输入、防范聚集性疫情、防范重症病亡为目标,重点抓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动态响应机制、人员和物品出入管理、院内分区管理、环境防控、日常监测、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防控管理措施,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20急救转运、街道“三握手”机制、关心关爱等服务保障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保护养老机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加强工作统筹指导
健全防控措施动态响应机制。经各区批准同意后,非疫情流行时,辖区养老机构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开放管理;疫情流行时,辖区养老机构原则上实施封闭管理,并可根据工作实际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疫情流行严重时,经报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相关区可对辖区养老机构严格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实行定期研判调度工作制度。市、区两级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应定期分析研判疫情流行形势,及时调度指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重点问题。疫情流行严重时,应每日进行工作调度。
实行养老机构疫情“零报告”制度。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出现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的,须第一时间全面报告感染情况,并配合属地政府开展疫情监测。疫情流行严重时,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
三、防范养老机构疫情输入风险
加强人员出入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认真落实人员出入机构查验和管理制度,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机构开放管理期间,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当日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可上岗。机构封闭管理期间,落实入院人员闭环管理,返院老年人和返岗员工应首先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并在集中健康观察点或机构内具备隔离条件的隔离区按规定落实健康观察措施,方可闭环入院或在院居住、工作。机构严格封闭管理期间,暂停家属入院探视、接待走访慰问等非紧急必要入院活动;暂停机构内集体用餐或聚集性活动。
加强物品出入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严格落实外来物资物品无接触交接相关规定,在机构大门外设立物资物品交接区,快递和家属送来的物资物品不得直接进入养老机构,必须按照规定要求消毒静置。
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防范。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定期对电梯按钮、门把手、下水道口等重点环境点位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防范地漏水封、下水道口等气溶胶传播风险。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加强工作人员、老年人的日常防护、清洁卫生、用餐保障等。
四、防范养老机构聚集性疫情
严格落实“早发现”机制。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在开放管理期间,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在院老年人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工作人员与老年人的检测隔日交替开展;在封闭管理期间,工作人员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在院老年人每周开展2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经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培训指导后,自行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抗原检测;不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由核酸采样人员上门规范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减少人员外出核酸检测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应“单采单检”。各区按照属地养老机构在院老年人数量、工作人员数量及每周核酸和抗原检测频次,免费提供核酸检测,免费发放抗原检测试剂。
加强常态化健康监测。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每日对在院人员进行全员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11类症状者,应及时进行1次抗原或核酸检测,并做好相关人员的筛查、隔离等处置工作,同时根据症状及时就诊或送医。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为有基础病的老年人配备必要的简易监护监测设备。
实行院内分区管理。督促指导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实行内部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要将养老服务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分区管理,做到物理隔离、独立设置。加强环境通风换气、内部清洁和消毒。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区组织卫生健康、疾控部门,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按照“一院一策”要求完善细化应急处置预案。指导辖区内养老机构做好疫情防控、人员培训、应急准备和应急状态转换、疫情处置等工作,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督促指导养老机构按照满负荷运行标准,做好防护物资、照护物资生活物资储备。
加强涉疫处置。养老机构内如发现阳性感染者,应在各区卫生健康、疾控部门专业人员上门评估指导下,按照“一院一策”原则,立即调整人员分区及密度,落实转移居住、分级分类诊治及终末消毒等措施,并立即开展全员核酸或抗原检测,后续根据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情况确定核酸检测频次。建立完善院内感染者转运机制,明确养老机构就诊定点二三级医院,与其建立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隔离、转运和优先救治。
加强集中健康观察点保障。将集中健康观察点纳入各区保障范围,用于不具备分区管理条件养老机构中阳性人员、新接收、轮换或返院人员的集中健康观察。加强集中健康观察点内部管理,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保障人员配备。
加强护理人员等应急支援力量储备。各区按照养老机构在院老年人数量的10%比例储备护理人员等应急支援力量。对于从养老机构转运至定点医院的失能失智感染人员,以及转运至集中健康观察场所或养老机构内隔离区内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应按照1:1的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具备自理能力的感染老年人,视其身体情况配备护理人员。
五、防范养老机构老年人重症病亡
加强在院老年人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摸清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其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重症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握手机制。督促指导与养老机构建立握手机制的医疗机构,通过上门巡诊、智慧家医、远程问诊等方式,为在院老年人提供日常诊疗和健康监测服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医疗保障台账。与养老机构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的二三级医院,落实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属地所有二三级医院均应开通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本区域或其他区域转来的养老机构急危重症老年人。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120急救握手工作机制。压实各区属地责任,各区应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转运机构的握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内120急救、非急救转运资源重点保障好养老机构就医需求。市急救中心做好养老机构急救转运数据的监测、预警,设立养老机构服务保障专席,在区级资源无法保障等紧急情况下,统筹调度保障好养老机构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转运。
落实和运行好养老机构与属地街道握手工作机制。持续做好养老机构药品保障,实现慢病管理日常用药随开随用,退烧镇痛、止咳祛痰药品按养老机构在院人数的20%人份比例进行储备。加强中药汤剂保障,通过居委会有序配发至养老机构内有需要的患者。
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依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判定规范流程开展在院老年人疫苗接种禁忌症判定工作,组织人员相对固定的医疗小分队进入养老机构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加快提高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推动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六、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职责任务分工负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扎实做好疫情流行时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细。非疫情流行时,各区要强化牵头部门作用,与相关部门、属地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积极稳妥推进养老机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加强责任落实。市、区两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工作实际及时优化调整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指导服务工作。各区要广泛宣传和强调“四方责任”和措施要求,及时回应市民群众关切,妥善解决各类群众诉求问题。
加强关心关爱。各区要动员各级机关党组织、共青团、工会等力量和公益慈善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疫情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和服务保障工作,加强心理疏导,为他们分忧解难、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要督促指导养老机构加强宣传引导,利用电话、网络等为老年人提供与亲属间的亲情化沟通服务。
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区要广泛开展养老机构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的部署培训及政策解读;要定期对养老机构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及相关服务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导和飞行检查,重点针对人员物资出入管理、落实早发现措施、落实医疗保障服务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督导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抓好整改落实。
各区临时收住托养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参照本工作方案执行。
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
协调机制办公室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