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西方不要忘记,塞尔维亚国家虽不大,却是充满血性的民族。
当地时间26日,在科索沃当局宣布禁止塞尔维亚东正教主教进入科索沃,并下令提升战备状态、准备进兵科索沃北部塞族聚居区后,当地局势陡然升级。
当晚,随着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一声令下,塞尔维亚军队及警察部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在科索沃战争结束20多年后,“巴尔干火药桶”似乎又走到了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车牌引发局势动荡
在塞尔维亚国民看来,科索沃当局26日的举措,已把国家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而矛盾的导火索,却是一块小小的车牌。
自今年8月起,科索沃当局正式打破多年来的惯例,要求在当地北部生活的塞族居民不得再使用塞尔维亚的车牌,必须替换成科索沃的新车牌。此外,塞族人不得再仅凭塞尔维亚政府发放的身份证件入境,除非获得由科索沃当局签发的证件。
在科索沃当局看来,这是其作为“独立国家”的权利。但在塞尔维亚看来,这是科索沃进一步谋求分裂的伎俩,是对塞尔维亚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的又一次挑衅。
社交媒体上有消息称,塞尔维亚军队正向科索沃开进。图源:twitter
虽然科索沃当局在西方国家的施压下一度中止了这项行动,但从11月起又试图加强对北部塞族居民聚居区的控制。目前,约有5万塞族人定居在科索沃北部,并在事实上高度自治。尽管科索沃当局视其为境内少数民族,但这些塞族居民拒绝承认科索沃政权。在塞尔维亚看来,这些塞族居民与本国公民无异。
因此,当塞族居民近期对科索沃当局的反抗愈演愈烈,始终未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塞尔维亚政府在国家主权与民族情感上已近乎退无可退。毕竟,自南斯拉夫解体,尤其是科索沃战争以来,塞尔维亚已经失去了太多。
塞军进入最高战备
26日晚,塞尔维亚国防部长武切维奇表示,根据总统武契奇的命令,塞尔维亚军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开始做好动用武力准备。武切维奇指出,军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是为了维护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不论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塞尔维亚公民免受恐怖威胁。
塞尔维亚内务部长加希奇当晚也表示,根据总统武契奇的命令,塞尔维亚警察部队也进入最高级别战备状态,将根据需要由总参谋部指挥进入指定位置实施作战任务,以便“采取一切措施保护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
此前一天,有消息称部署于科索沃北部的北约驻科索沃部队遭到枪击。尽管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当局均指称对方开枪,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五国一边倒地向塞总统武契奇发出最后通牒,勒令塞尔维亚在必须同意拆除科索沃北部塞族居民在聚居区设置的路障。
在科索沃北部部署的北约“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图源:Reuters
显而易见,西方虽自恃中立公允,但其整体偏向科索沃当局的立场并未变化。他们大概忘记了,若非科索沃当局本月15日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塞尔维亚也不会立即要求派遣1000名塞尔维亚军警“返回”科索沃。
武契奇表示,根据当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塞尔维亚有权在当地居民“和平与正常生活”遭到威胁时,向科索沃派遣军警人员。
欧洲忧心再起冲突
科索沃局势持续紧张,已触动正在与北约激烈对抗的俄罗斯。
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在政治与文化上保持紧密联系。俄罗斯外交部26日表示,巴尔干地区国家参加欧盟峰会后,科索沃局势呈现尖锐化。正是西方对科索沃当局激进分子的纵容,加剧了目前的紧张局势。俄方还若有所指地指出,如果局势这样发展下去,“该地区将发生全面冲突”。
在俄方看来,科索沃局势的恶化,与俄乌冲突的发生,在本质上都与西方的干预紧密相关。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虽然对俄乌冲突感触复杂,但他也认为,科索沃当局正利用俄乌局势挑起一场新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科索沃当局将被西方描绘成乌克兰,而塞尔维亚和他本人则被描绘成俄罗斯及其总统普京。
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塞尔维亚队的更衣室出现了一面主张“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一部分”的旗帜。图源:GJ
对于欧洲来说,这种关联是令其高度警惕的。一场俄乌冲突已令欧洲苦不堪言,一旦巴尔干半岛再陷入大规模交火,那么欧洲的稳定与复苏将无从谈起。
然而,今日种种果,皆是昨日因。若非北约当年置联合国于不顾,悍然轰炸南联盟,科索沃局势又何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但愿西方不要忘记,塞尔维亚国家虽不大,却是充满血性的民族。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深海龟
编辑 深海盐
延伸阅读
科索沃一触即发 专家:西方做法与对乌克兰的做法如出一辙
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科索沃又不平静了。
据参考消息,塞尔维亚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表示,由于科索沃当局的行动和欧盟的不作为,塞尔维亚处于与科索沃开战的边缘。
报道称,在科索沃地区,10日整晚和11日早上都传出爆炸声和枪声。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地时间11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后表示,塞尔维亚现在处境十分困难,并指责普里什蒂纳当局(科索沃当局)与华盛顿对任何已达成的协议缺乏尊重。
据环球时报,“总统称,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以此为题报道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2月11日形容,当天是他担任总统以来“最艰难的一天”。
武契奇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科索沃地区北部局势在刚过去的周末突然紧张了起来——当地塞尔维亚族人封锁道路,抗议一名前警官被捕,据报道,抗议者还与警方发生交火。科索沃当局称塞尔维亚策划了破坏当地稳定的暴力活动,塞尔维亚则强调是科索沃当局制造了目前的紧张局势,并指责美国反对塞尔维亚、欧盟无视科索沃采取的危险行动。
武契奇 资料图
在俄罗斯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科索沃局势成为西方施压塞尔维亚的一个工具。自今年2月俄乌爆发军事冲突以来,塞尔维亚由于拒绝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时常成为西方舆论的众矢之的。
另有报道称,科索沃正在寻求加入欧盟。但现在仍有几个欧盟国家并不承认科索沃地区的所谓“独立”。科索沃于2008年宣布“独立”,尽管美国及其部分盟友承认其“独立”,但包括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仍未承认它的“独立”。
契奇: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塞总理:处于战争边缘
据参考消息,近日,普里什蒂纳和贝尔格莱德紧张局势加剧,一些塞尔维亚人在科索沃地区北部设置路障举行抗议。而这次的“导火索”是因为前警官杰扬·潘季奇被捕。
据介绍,科索沃当局指责潘季奇是“恐怖分子”,并声称他“伙同犯罪团伙成员袭击科索沃警察”。塞方则指责科索沃当局令局势恶化,煽动“有组织的恐怖”和种族清洗,而欧盟对紧张局势视而不见。
实际上,在今年夏季,科索沃当局发布的一纸“对塞尔维亚族车牌和身份证件的禁令”,就引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并爆发强烈冲突。当时有报道指出,此次争端引发了人们对“欧洲另一场战争”的担忧。
据看看新闻,科索沃方面试图强推为其境内塞族居民换发所谓“科索沃共和国车牌”,计划自11月22日起对违规者处以150欧元罚款,塞科双方又未能就此达成共识,使得当地紧张局势一再升级。为反对科索沃当局的“车牌禁令”,潘蒂奇等数百名塞族警察在11月辞职。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1月23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达成协议,结束了持续近两年的科索沃北部汽车牌照争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长期互不承认对方车辆牌照。科当局今年早些时候决定禁止挂有塞方所发车牌的汽车在科索沃通行,并出台相关处罚措施,引发科北部塞族居民示威抗议。后经欧盟、美国调解,科当局延后施行相关措施。
然而,普里什蒂纳警方却在12月6日逮捕了潘蒂奇,称他涉嫌“袭击选举委员会办公室、警察和选举官员”。此举成为当地塞族人新一轮抗议活动的导火索。
据环球网,11日,武契奇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综合俄罗斯《消息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会议结束后,武契奇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塞尔维亚已被逼到墙角,当晚也许是他“面临的最艰难的夜晚”。他指责科索沃当局造成了目前的紧张局势,而且“国际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参与了”科索沃当局的计划。武契奇认为,在国际层面上,有关科索沃局势的信息充满了“直接的歪曲和赤裸裸的谎言”。
武契奇同一天接受采访时说,美国不尊重与贝尔格莱德达成的协议,站在科索沃当局一边反对塞尔维亚。他说,华盛顿把科索沃当作一个“孩子”养育了约20年,且执意认为美国现在正“保护”它。“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我们的美国伙伴:普里什蒂纳(指科索沃当局)尊重了哪些协议,美国人又尊重了哪些协议?”武契奇质问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同样在11日表示,欧盟的不作为导致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处于战争边缘状态,“这是企图挑动塞尔维亚进行武力干预”。
事实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一直矛盾重重,时不时会产生一些小摩擦。“科索沃地区的北部每六个月就会发生一些‘摩擦事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这恰恰是最可怕的,这是在玩火,局势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升级,并且严重程度远超想象。”民间研究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问题的专家多尼卡·埃米尼(Donika Emini)说。
此外,武契奇在9月还收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联名信,呼吁加快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间的对话。武契奇表示,西方希望尽快结束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的问题,以便专心应对乌克兰问题。
科索沃将提交入欧盟申请
呼吁北约采取行动
据参考消息,科索沃当局已经呼吁北约进行干预。科索沃当局“总理”库尔蒂(Albin Kurti)已要求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KFOR)进行干预,以保证其“行动自由”。而武契奇方面则表示,已请求北约维和部队允许其在科索沃部署军队和警察。但他同时表示,对这一要求被接受“不抱幻想”。
有报道指出,一旦双方冲突爆发,北约将介入,并以达成某项协议的方式约束双方。据介绍,根据这项协议,即便科索沃地区并不是北约成员,但北约仍将为其提供类似于“第五条款”的保护。而根据北约“第五条款”规定,对某一北约成员国的武装攻击,应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而且各国必须采取“使用武装力量等自认为必要的行动”。此外,一支由欧盟资助的国际警察部队也被赋予了特殊权力,以帮助科索沃地区(尤其是北部)处理防爆等事务。
据央视网援引澎湃新闻,科索沃当局“第一副总理”贝斯尼克·比斯利姆对美媒表示,科索沃计划在未来几天正式提交加入欧盟的申请,以此向欧洲各国政府表明,其对改革和向欧盟靠拢的态度是认真的。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11日报道,贝斯尼克·比斯利姆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让科索沃走上新的轨道。”他说,科索沃要准备好成为欧盟成员国还需要一段时间,他把2030年作为加入欧盟的初步目标。“欧盟如果没有西巴尔干地区,就永远不会完整。”他还指出,科索沃的一个优势是其年轻人口,他们是最热衷于加入欧盟的人。
尽管科索沃得到了美国及其一些盟友的承认,但俄罗斯等诸多国家仍然未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而欧盟内部对此也有分歧,五个欧盟成员国——塞浦路斯、希腊、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西班牙,也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
多年来,欧盟东扩一直停滞不前。近期,欧盟特别关注西巴尔干地区,向该地区宣传融入欧盟的未来前景。
俄媒:西方“看不见的手”在挑起冲突会否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据新华网援引环球时报,科索沃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最大城市为普里什蒂纳。据外媒报道,该地区大约有180万人,其中92%是阿尔巴尼亚族人,6%是塞尔维亚族人。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寻求自治和独立,与南联盟塞族中央政府爆发内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为期78天的轰炸。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2008年,该地区单方面宣布独立,随后美国及其部分盟友承认其“独立”。但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的主权。截至目前,联合国190多个会员国中有超过半数并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据联合国维持和平网站介绍,安理会在1999年通过第1244号决议,授权联合国秘书长在科索沃设立国际民事存在——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以便在科索沃建立一个临时行政当局。但2008年该地区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特派团的任务主要侧重促进当地安全、稳定和尊重人权等方面。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244号决议没多久,北约“科索沃和平实施部队”(KFOR)便进入科索沃。据北约官网介绍,该部队的任务是维护当地和平环境以及活动自由。迄今为止,大约3600名该部队士兵帮助相关目标得以实现。另外,“欧盟驻科索沃法治特派团”(EULEX)成立于2008年。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称,巴尔干地区位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数十年来,围绕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对立不断加剧。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莫斯科正试图利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问题削弱欧盟和北约。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认为,如同在乌克兰,同样是西方“看不见的手”在科索沃地区挑起冲突,其拥有向科索沃当局施压所必需的手段。该地区依赖西方不断注入的资金和北约的安全支持,如果西方主要国家不对科索沃当局加以约束,那么这至少意味着两种情况:科索沃地区被西方用来迫使塞尔维亚作出更多让步;西方政治精英需要欧洲爆发另一场冲突。
资料图
俄新社12日引述俄科学院斯拉夫研究所专家古斯科娃的分析称,如果欧洲机构和联合国不尽快开始解决问题,科索沃的局势可能在新年前升级为武装冲突。俄罗斯塔斯社说,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科尔图诺夫称,巴尔干地区目前的紧张局势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当局之间的分歧在最近几个月达到了顶峰,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如果局势升级为武装冲突,这将是欧盟外交的失败”。
据参考消息,在政治分析家亚历山大·帕维奇(Aleksandar Pavic)看来,从某种程度上看,西方国家对科索沃地区的做法与对乌克兰的做法如出一辙,即完全没有要求其遵守任何相关国际协议。据悉,欧盟在2013年4月促成了普里什蒂纳与贝尔格莱德之间的一项协议,即所谓的《布鲁塞尔协议》。然而,该协议的阿尔巴尼亚部分却从未被遵守。帕维奇认为,这将促使普里什蒂纳采取日益好战的立场,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冲突。
事实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地区一直矛盾重重,时不时会产生一些小摩擦。“科索沃地区的北部每六个月就会发生一些‘摩擦事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这恰恰是最可怕的,这是在玩火,局势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升级,并且严重程度远超想象。”民间研究科索沃地区-塞尔维亚问题的专家多尼卡·埃米尼(Donika Emini)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称为"火药桶"的地方是哪?
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欧洲经地中海、红海到印度洋
和太平洋,以及俄国经黑海到地中海的必经之路。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两个海
峡像两把铣锁控制着黑海到地中海的门户,使欧亚两洲隔水相望,近在咫尺。这
个地区在地理上和战略上意义重大,为古今兵家所必争
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往往会出现哪些征兆呢?哪些征兆很危险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世界大战爆发前往往会出现两个征兆:
第一个征兆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经济原因是最基本的原因,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无法解决的时候,可能离战争不远了,当多个国家的经济无法解决的时候,那么就有世界大战的危险。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929年以美国为首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还要赔偿巨额赔款,国内通货膨胀严重,人们早上能买下一栋房子的钱,到了晚上只能购买一头牛。这种通货膨胀让德国居民难以承受,而战争狂人希特勒上台之后就许诺民众每家每户的
上都能够摆放面包和牛奶,在这种氛围下,人们仿佛看到了希望。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个征兆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的一种意识。回忆一下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就有着很典型的民族主义色彩。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在奥匈帝国治下的波黑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而幕后则是数百年前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兴起的泛斯拉夫民族主义,引爆了巴尔干地区这个世人皆知的火药桶。
那么问题来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为什么没有引发世界大战呢?因为1922年美国奉行古典经济学,也就是绝对自由市场理论,政府放任市场部管,让其自愈,没想到越来越严重,到1932年时,情况已经非常恶劣。 美国的危机波及到了欧洲,导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一半,这时候导致纳粹上台,爆发二战。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联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联合全球主要国家一起救助,加大了对各个金融机构的贴现,并开启了新的流动性计划,向银行提供贷款,平息投资者恐慌,控制了事态发展。所以两次危机影响不同。到了现在,全球经济互联越来越密切,全球化时代,危机可以全球传递,最终传递给倒霉国家,而1929年危机基本就只能自己承受了,危机传递不差。这也解释了二战前各国都有法西斯,为啥德日意法西斯上台了,而英法美没有,并不是英法美更有道德,仅仅是因为英法美占据了更多资源,有更大的缓冲。总之,全球性经济危机与强烈的民族主义出现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征兆。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称为“火药桶”?
火药桶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巴尔干半岛在各个时期的作用造成的。
巴尔干半岛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西面是亚德里亚海和爱琴海,东面是黑海,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北界是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交通很便利。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也正是这次大战,使得“火药桶”的称谓名扬全球。
而最近的,则是冷战结束后的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前者以残忍的种族屠杀为世人熟知。而后者,则引发南斯拉夫得最后一次解体,让这个国家称谓成为历史,而此战中美国战机对中国驻南大使馆的野蛮轰炸,更成为一代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痛。
从民族构成来看,巴尔干地区民族众多,这里居住着土耳其人、匈牙利人、奥地利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马其顿人、波兰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等等,各个族群宗教信仰各异。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导致巴尔干地区各民族之间摩擦不断。
扩展资料:
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由来:
巴尔干半岛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较早发祥地之一。南部是古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2世纪以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所统治。
公元4到7世纪,匈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以及斯拉夫各民族对半岛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长达500余年,其间半岛人民曾进行了一系列反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
—巴尔干半岛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不是战略地位重要而是列强竞相争夺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长期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也开始将巴尔干的西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俄国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势力范围。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巴尔干人民的解放事业往往与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在巴尔干人民的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和宗教关系十分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以解决,特别是领土问题。各个民族都想建立单独的民族国家,扩大领土范围。
近一百年来,巴尔干前后发生了七次大的战争。1912-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保加利亚结盟,针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1913年塞尔维亚、黑山、希腊和罗马尼亚一起反对保加利亚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1923年的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希腊内战和波黑战争。
巴尔干地区是自古就是欧洲大国争夺的焦点,也是它们分赃谈判的砝码,每次欧洲战争或世界大战之后,首先遭到大国瓜分的就是巴尔干地区。各国的边界不断遭到改变。例如,1912-1913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巴尔干的属地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5国分割,马其顿则被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三国完全瓜分。一战以后,由于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崩溃,巴尔干国家大多都趁机扩大了疆土。塞尔维亚国王由于是一战的战胜国的国王,成为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起称南斯拉夫王国)的国王,这个王国除塞尔维亚和黑山以外,接纳了前奥匈帝国的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
随着领土的变迁,人口的迁移也随之而来。例如,南斯拉夫国家成立之初就有约40万阿尔巴尼亚和50万匈牙利人。几乎每个民族在甲国是主要民族,而在乙国、丙国就是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在巴尔干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居住着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期间,一方面,由于政权的更替,许多少数民族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来的统治者成为被统治者,而一些原来的被统治者则成为统治者,位置的变换,造成心态的极度变化,报复与仇视心态广泛存在。另一方面,长期的战争与动乱,更使巴尔干地区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仇恨与不信任情绪进一步加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