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0日表示,一个高级别的美国代表团将于下周前往中国,以跟进中美元首上月在巴厘岛的会晤成果,并为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明年初访问中国做准备。
资料图
“管控竞争、探索合作”
美国国务院在一份声明中说,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将于12月11日至14日访问中国、韩国和日本。
据美国务院网站发布的公告,访华期间,这一高级代表团将跟进中美元首上月在印尼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会晤成果,并为布林肯明年初到访中国做准备。公告还称,美方出访官员将“持续以负责任的方式管控美中竞争,并探索潜在合作领域”。
结束访华行程后,美国代表团还将前往韩国和日本,就一系列区域和双边问题举行磋商。
媒体注意到,此次领衔访问的两位美方高级别官员,均来自拜登身边的“中国团队”。
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历时3个多小时的面对面会晤,康达和罗森伯格两人都在随行参会的美方人员名单中。
公开资料显示,康达1994年就进入美国外交系统并出任外交官,在亚太地区拥有丰富的外交资历。多年来,他历任美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团副团长、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等职务,目前兼任美国务院中国与蒙古国事务办公室主任,通晓中文及日语。
罗森伯格也是美国国务院和白宫的资深专家,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历。她曾为奥巴马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和朝鲜半岛事务负责人。据悉,罗森伯格的“中国事务高级主任”一职,是拜登去年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新设的两个直接与中国相关的职位之一。
资料图
另一方面,这也是继上月中美元首会晤后,美国政府派出的首个高级别访华代表团,因此引发各界关注。
中美元首会晤后,根据我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两国元首都认为,会晤是深入坦诚和建设性的,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采取切实行动,推动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轨道。
此次会晤后,美国方面也放出布林肯将访华跟进讨论的风声,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布林肯上月在泰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时透露,访华时间可能定于明年1月或2月,届时将与中方重点讨论两国元首会面时提出的双边议题、地区事务以及卫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事务。
若顺利成行,布林肯将是继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后,第三位访问中国的拜登政府高层官员,这也将是布林肯就任美国务卿后首次访华。
路透社称,此次美代表团来华,紧跟中美元首会晤之后,将为明年年初的布林肯访华之旅做铺垫,届时可能制定布林肯访华的具体行程。
《纽约时报》则认为,布林肯的中国之行将与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有着相似的总体目标: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并就重要议题进行坦诚交流,以避免冲突。
资料图
稳定、重修两国关系
法新社10日报道称,拜登政府派高级别使者出访中国,目的在于“重修有磨损的两国关系”。
报道指出,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军事大国,在台湾问题、高科技等领域“存在激烈的战略竞争”。尤其是在今年8月美众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两国关系更趋紧张。
路透社援引一名白宫高级官员的话称,此访或许能在短期内进一步稳定美中关系。该官员表示,目前美中两国在诸多领域有竞争,包括疫情下的经济挑战,以及在亚洲地区的外交政策等。
路透社也指出,美中在人权、俄乌冲突、经济问题、台湾问题等方面,仍存在分歧。
舆论普遍认为,11月中美元首会晤后,避免两国关系进入“新冷战”,有利于管控和稳定两国关系,同时双方也释放了更多沟通交流的信号。
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近日表示,出于地缘政治及经济发展等多方考虑,美中料将在短期内寻求建立更稳定和可预测的关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深度 | 拜登来了,全球车市喜忧参半
几大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嗅到了美国市场电动化商机。
文丨钱伯彦
奇迹并未发生。
在美国汽车工业核心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州,拜登以279.6万票对264.8万票的优势拿下了16张关键的选举人票,避免了重蹈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覆辙。
通过在密歇根、威斯康辛以及宾夕法尼亚这三个锈带州构筑所谓的“蓝墙”,拜登最终在美东时间11月14日取得了306张选举人票,力压特朗普的232张选举人票,理论上将于2021年1月20日起就任第46任美国总统。
投桃报李还是双刃剑?
拜登之所以能够在三大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锈带战场州获胜,不仅仅要归功于拜登“有史以来总统候选人中最大车迷”这一头衔。拜登的父亲曾在青年时代长期在家乡特拉华州最大的雪佛兰经销商之一工作,而拜登本人更是雪佛兰科尔维特跑车的忠实粉丝。
更为关键的因素则是拜登得到了美国最大工会之一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官方支持。UAW在竞选期间的密尔沃基集会上就公开对十年前金融危机时,拜登作为副总统拯救美国汽车产业而表达感激,并相信如若当选就任,拜登在未来四年内作为总统能够再度力挽狂澜。
虽然特朗普在2016年直击汽车产业工人灵魂的葛底斯堡演讲中表态要将100万个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但是事实上,截至2020年2月,密歇根州制造业62.37万的就业人数相较于2018年底63.42万的峰值反而有所下降。
而对于美国三大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拜登如若当选就任,更意味着来自华盛顿的政治压力骤减。
特朗普任内一直致力于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汽车厂商将工厂迁回美国本土,白宫方面不仅针对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先后征收过10%和25%的关税,更以《美墨加三国协定》替代原先的《北美贸易协定》,将在美销售汽车的国产零部件比例从62.5%提升至75%。
相比起热衷于打贸易战的特朗普,拜登并不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暂时也未表态计划进一步升级中美摩擦。随着逐步取消部分关税可能性的提升,底特律三巨头跨太平洋的供应链将有机会重新恢复畅通。
三家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对于拜登的欢迎态度仅从三巨头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司发言人向拜登表示祝贺即可窥见一斑。毕竟在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选举结果之前,拜登的获胜仍未成定局,包括俄罗斯、墨西哥等非美国传统盟友在内的区域大国至今都均未对拜登有所表示。
不过,即使汽车三巨头能够在供应链问题和贸易保护问题上松口气,它们也同样需要面对拜登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税收。
不同于力主对企业减税以刺激经济的特朗普政府,拜登在竞选期间已明确表态提高企业税率,将企业税最高税率从目前的21%提升至28%。
此外,若能顺利就任,政策更为温和的拜登预计仍会沿袭特朗普时期促进汽车业回流本土的政策。一方面,拜登从未表示将废除《美墨加三国协定》,协定中的零部件国产比例短期内并不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特别是针对美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盈利的全球无形低税所得税GILTI,拜登更是计划将税率从目前的10.5%一口气提升至21%,变相地促使跨国车企将整车产业链设在美国本土。
美新能源汽车业复兴在望
如果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拜登新政给车企们带来的是贸易摩擦与企业税负的选择题的话,那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拜登及其背后的民主党带来的或许只有好消息了。
“上任之后第一天便会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是拜登在社交媒体上针对特朗普“退群”行动的有力反击。但是拜登在新能源领域的愿景并不仅仅局限于此。
早在7月的竞选集会与之后发布的《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中,拜登就宣布将在任内推出规模宏大的气候转型计划,并效仿欧盟力争在2050年之前达成碳中和目标。为此,联邦将出资2万亿美元,配合私营部门以及各联邦州层面的投资,该气候计划的资金规模总计将达到惊人的5万亿美元。
具体到汽车产业,一揽子计划中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购车补贴、政府计划采购以及税收优惠等多个维度的新能源汽车刺激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拜登计划在全美范围内新建50万个充电桩,并加快动力电池的研发与本土生产。为了扶持电动汽车领域的初创企业,民主党方面还计划设立创投资金来确保造车新势力的存续。此前2012年,美国能源部主导的先进汽车技术制造项目(ATVM),就以信贷形式给予特斯拉和Fisker两家企业十余亿美元的资助。
在政策方面,拜登则计划为以燃油车换置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现金代金券。虽然现金补贴的具体细节仍未确定,但联邦政府预计将在10年内为此投入至少4500亿美元。相较于中国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美国长期以来一直缺少有力的价格型刺激工具扶持电动汽车。2009年奥巴马政府期间,华盛顿方面曾一度动用30亿美元给予换置机动车的消费者以最高4500美元的补贴,但该刺激政策在30亿美元资金池耗尽之后便无下文。该政策的力度甚至无法与经济体量小得多的德国50亿欧元补贴资金池相比。
除了直接给予消费者补贴之外,拜登还计划从以校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领域以及政府用车入手,通过联邦采购系统率先将美国国产电动汽车投入运营。
另一个重要举措则是加码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奥巴马时代,联邦曾给予每家汽车制造商20万辆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额度,每辆电动汽车抵免额为7000美元。直至今年3月,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相继用尽20万辆名额之后希望华盛顿方面考虑延长该税收优惠政策。但在当月的国会报告中,白宫方面不仅拒绝了该要求,反而要求全面取消这一税收抵免优惠,并称取消之后将在10年内为政府节省25亿美元开支。而拜登则计划一次性将抵免额度从20万辆扩大到40万辆,每辆电动汽车的抵免额也升级至7500美元。
在政策性优惠之外,拜登对新能源汽车扶持的另一板斧则是再度强化对传统燃油车的监管力度。
在最具代表性、也是环保法规最激进的加州,特朗普政府之前在联邦层面对加州政府下属的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提起诉讼,指责该委员会无权独立于联邦推行严苛的排放要求。今年3月,特朗普更是以行政手段废除了奥巴马时代规划的燃油效率标准。
根据该规划,美国汽车厂商需要在2011年至2025年的15年时间之内,将燃油经济性提升一倍至每加仑燃油行驶54.5英里的水平,即相当于每年必须将燃油经济性提升至少5%。而特朗普则将此标准下降至1.5%,希望以此确保皮卡等“肌肉车”的持续竞争力。
作为奥巴马时期美国副总统的拜登则预计将重新撤回联邦对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诉讼,并恢复奥巴马时期制定的燃油效率标准规划。
过去四年内,特朗普在共和党铁票仓、页岩气大本营俄克拉荷马州等地与民主党票仓加州等地推行的歧视性政策正使得美国国内分化逐渐加剧,能源州与科技州之间的矛盾正使得联邦范围内推行适用的环保排放标准变得困难重重。
强调“重建美好未来”(Build?Back?Better)口号的拜登若上任,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各州之间的矛盾,为全美范围内的统一标准铺平道路,并为美国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根据拜登提出的《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全美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将在2026年之前达到25%,年销量达到400万辆级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预计将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
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即便拥有电动汽车领域的明星企业特斯拉,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已经在中、美、欧世界三大汽车市场中稳稳垫底。根据麦肯锡咨询的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8.5万辆,欧洲则成功超越中国以41.4万辆的销量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美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1万辆。
彼岸的受益者?
对拜登表示欢迎的,除了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外,还有大洋彼岸的欧洲人。
一位在外交和贸易问题上按套路出牌、注重传统跨大西洋友谊、且认同巴黎气候协定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当选无异是欧洲人乐于看到的。
特别是在贸易摩擦和关税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并未顾及跨大西洋友谊而一直威胁把对欧盟进口汽车关税从2.5%提高至25%,这一威胁始终是悬在戴姆勒、宝马等欧洲车企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毕竟不久之前美欧双方刚刚在民用航空制造业领域互相开征了报复性关税。
相比于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摩擦的大背景之下,通过逐步取消对欧盟产品关税以换取欧洲人不在中美双方之间骑墙正在民主党建制派内部达成共识。此外,拜登作为英国无协议脱欧的反对者,也能够通过英美特殊关系对伦敦方面施加影响力,有助于欧洲车企规避英国硬脱欧后紊乱的供应链问题。
与其同时,在美国传统车企三巨头电动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欧洲车企也希望通过美国汽车业电动化浪潮进一步占领北美市场。
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在大选期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表示:“民主党的政策可能会更契合我们的全球战略,即应对气候变化、全面电动化的战略。就市场份额而言,美国是世界上(电动汽车)最薄弱的地区。随着大众汽车电动化战略的深入,在美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今年下半年以来,大众集团ID家族接连推出ID.3和ID.4两款重要纯电动车型。尾气门之后的大众集团一直希望能够通过ID家族重新在北美市场打开局面,大众此前已经在田纳西州设立一座ID.4生产工厂。
与欧洲车企一样嗅到美国市场电动化商机的还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东亚动力电池生产商。作为拜登高级外交政策顾问的托尼·布林肯曾在竞选期间表态,中美完全脱钩不切实际,需重置与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关系。
不过,有望在零部件层面恢复对美出口贸易繁荣的中国企业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一方面,作为拜登副手、曾任加州检察长的贺锦丽将扮演关键不确定因素。贺锦丽除了有助于民主党借着政治正确的女性少数族裔代表大打身份政治牌之外,还将是民主党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美国式知识产权制度的最佳人选。该问题此前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谈判时就遭遇阻力,未来也有可能成为中美在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方面交流的隐患。
另一方面,若顺利当选就任,在未来四年任期内,拜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扭转特朗普留下的政策也存在疑问。特朗普不仅成功地在任内任命了三位联邦法官,共和党预计也将继续控制参议院。从未表态将放弃《美墨加三国协定》的拜登,或许更可能仅仅是一位讲礼貌的“特朗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警惕!日本首相访美,释放多重危险信号
岸田访美,旨在“抗衡中国”?
岸田文雄从9日起开始欧美五国访问。美国,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站。
连日来,日媒频频“放风”,称拜登回应日方请求、决定与岸田举行会谈,是因为“与中国的竞争成为最优先课题”。
日美外长、防长也于11日在华盛顿开会预热。日本共同社称,日美高级官员同意中国对“印太地区构成最大的战略挑战”,宣称要加强威慑,将两国安全条约的范围扩大到太空。
在日美首脑会谈中,两国还可能聚焦哪些议题?
据多家日媒消息,拜登与岸田将讨论俄乌局势、气候变化以及经济问题。岸田还将介绍在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提出的彻底强化防卫力和大幅增加防卫费。
消息人士透露,双方拟就加强核能发电和液化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合作达成共识;为“抗衡中国”,在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等尖端技术在内的经济安保领域扩大合作。
会谈后,双方预计将发表以安全保障为中心的联合声明,强调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再次确认《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适用于所谓的“尖阁诸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认为,日本将借首相岸田此访进一步渲染“中国威胁”。从炒作南海问题,到宣称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在东亚发生,如何应对这些所谓的“地区威胁论”,或将是此次会谈的主要内容。
日本想要“成为矛的一部分”
近段时间以来,日本野心外露,不满足于过去自卫队作“盾”、美军作“矛”的分工,也想“成为矛的一部分”。
2022年底,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三份重磅安保政策文件。其中,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宣称,日本应拥有“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日本政府2022年底还通过了2023财年政府预算草案,防卫预算达68219亿日元。其中,购买美制“战斧”巡航导弹预算为2113亿日元,获取远程攻击性导弹及相关预算高达1.4万亿日元。
吕耀东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继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后,日本也敲定了三份安保政策文件。也就是说,“过去日本的安全由美国来保护,而现在日本也要保护其盟国美国,因此其自称需要攻击性武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还指出,“日本拥有‘反击能力’后,等于过去所说的‘专守防卫’政策被抛弃,和平宪法也被架空,出现了和战后自我约束的军事战略完全不同的、没有任何约束的军事战略。”
日本在军事“松绑”的路上越走越远,引发多方担忧和反对。
从东京首相官邸门前到广岛市内,日本民众发起抗议行动,高呼“不准增加军费”“反对大增军备和大增税”,抨击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是违反宪法的“暴行”。
还有日本民众直言,“日本政府增加军费投入,这肯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这是绝对不应该做的政治行为。”
近日,韩国外交部负责人重申政府既定立场,即日本的国防国安政策要“朝着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坚持和平宪法精神的方向,公开透明地运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也强调,中方再次敦促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切实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这一政治共识体现到政策上,落实到行动中,尊重亚洲邻国的安全关切,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岸田为何此时对美“投怀送抱”?
就在岸田政府向美国“投怀送抱”之际,其国内执政却危机四伏。
2022年底,日本内阁陷入“辞职多米诺”,多名成员因政治资金使用等问题相继辞职。岸田本人也被曝政治资金收支报告中有近百张“空白发票”,引发争议。自民党一些要扳倒岸田势力的反对派,还在利用他提出的“通过增税支撑防卫费”问题施压。
丑闻不断,岸田内阁支持率持续走低。自1月7日起为期3天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岸田内阁的支持率仅为33%。另一项日本全国最新舆论调查则显示,46%的受访者认为岸田应在2023年上半年辞职。
在此情况下岸田为何要外访,就不难判断了,周永生指出,“过去一旦内政出现问题、支持率下降,安倍就会借用外交手段,岸田也学会了这招,想寻求美国支持,减少内部压力,同时通过此次访问取得外交成果,挽回低迷的支持率。”
但如今的日本物价高涨,经济数据表现疲软,民众叫苦不迭,岸田政府若不顾民众声音,执意制造分裂对抗,其谋算或许终难如愿。
延伸阅读:
美国务卿布林肯:美日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威胁
布林肯资料图
据路透社报道,日本外交大臣林芳正和国防大臣浜田靖一正在美国访问,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所谓“2+2会谈”。布林肯1月11日在会后举行的联合媒体发布会上说,美国和日本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威胁。林芳正则补充称,中国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为了国际社会的和平,日本和中国需要一个具建设性、稳定的关系。
美方还再次炒作台海议题。奥斯汀说,美国会持续密切关注台海情势,与盟友伙伴共同努力,确保并促进台海乃至整个区域范围的和平稳定。
林芳正对此表示,不回应“台海变局”这类的假设性问题,日本的政策一贯认为台海的和平与稳定不只攸关日本安全,对国际社会稳定同样重要,日本希望看到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台湾议题。
在联合声明中,美日重申对台基本立场不变,强调“维持台海和平稳定”之于国际社会安全与繁荣的必要性。
布林肯还表示,美国对日本决定在2027年前将国防开支翻倍表示赞赏。
岸田文雄日前宣布采纳新国家安全战略,并计划到2027年,将国防开支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新国家安全战略需要额外1万亿日元的资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将访问华盛顿,预计他将与美国总统拜登集中讨论双方的共同担忧,包括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以及其他紧迫的国际问题。
一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说:“将讨论技术问题,讨论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性,并确保我们为此采用适当的控制和保障措施。”
岸田文雄较早前说,他支持拜登试图通过出口限制来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的机会。不过,他还没有同意配合美国政府在2022年10月份对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的全面限制。
而据路透社一位高级政府官员的话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预计将于周五在白宫举行的会谈中讨论共同安全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其中就可能包括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
这名官员表示,华盛顿正在就该问题与日本密切合作,并称支持这些管制措施的国家和重要参与者越多,这些措施就越有效。
此外,布林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和日本本周将签署一项新的太空合作协议,该协议将包括开展联合研究和向月球发送探险队。
消息来源:联合早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雅虎新闻
拜登提名的首位华裔贸易代表,会将美国贸易政策领向何方?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10日消息,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当日宣布提名下届政府多个高级别职位人选,其中提名华裔女律师戴琦(Katherine Tai)出任美国贸易代表。一旦该提名获得国会参议院批准,戴琦将成为首位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华裔女性。
美国贸易代表是政府中的关键职位,负责执行美国的贸易规则,并与其他国家谈判贸易条款。而自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该职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提升。戴琦为何能够获得这一核心职位的提名?未来拜登政府的贸易政策又将走向何方?
汉语流利,贸易经验丰富
现年45岁的戴琦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在首都华盛顿长大,毕业于美国顶尖名校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由于戴琦的父母均为中国台湾人,因此她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此前,戴琦还曾就读于华盛顿的西德维尔友谊学校,这所私立高中培养了美国几代精英人士及其子女,其中包括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前总统奥巴马的女儿以及拜登的孙辈。
1996年至1998年间,戴琦作为耶鲁的毕业生参加了与该校关系密切的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发起的英语教学项目,前往广州,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为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教授英语课程。此外,大学期间主修 历史 的戴琦还曾自主设计课程,在暑假期间在华盛顿中国语言文化学校为移民讲授写作课。
戴琦早年曾在华盛顿多家律师事务所的贸易办公室工作。2007年至2014年间,戴琦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律师。2014年,她进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担任贸易顾问,并于2017年被任命为该委员会首席贸易顾问。
作为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首席贸易顾问,戴琦去年与特朗普政府贸易团队商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在谈判中加入了更强有力的劳工相关条款,令两党议员印象深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许多美国贸易专家、工会代表都认为该协定为未来贸易协议的制定树立了模板。《纽约时报》也援引多名国会议员观点称,在美墨加协定谈判过程中,戴琦在调和政客与利益集团的分歧方面功不可没。
戴琦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上发表讲话
深受国会议员认可的“问题解决者”
从美国的政治传统来看,具有国会工作背景的人士通常会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一些辅助性角色,很少有人能够被直接提名为美国贸易代表。由此可见,拜登提名戴琦之举非同寻常。
上海 社会 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其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美国贸易代表这个职位非常重要,涉及到美国贸易规则的执行以及国际贸易谈判。
除了高度契合的专业背景外,戴琦还凭借在美墨加协定谈判中的出色表现广获国会议员好评。俄亥俄州民主党国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表示:“戴琦是美国贸易代表最合格的人选。”布朗称,“戴琦去年在美墨加协定谈判中为切实改善劳工状况发挥了关键作用。她还具备处理对华问题的独特优势,并知道如何与盟友合作来实现美国利益。”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援引一名国会议员的工作人员观点称,温和的民主党人、一些共和党人、甚至商业领袖和工会都支持戴琦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几乎每个人都欣赏戴琦,即使他们不一定同意她的(观点),但他们也会认为由她担任贸易代表是合理的。”该工作人员表示。
美联社分析指出,在制定贸易政策方面,戴琦是一名务实的“问题解决者”,她能够弥合自由贸易者与保护主义者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对此,吴其胜也指出,美国贸易代表是国会与总统在贸易问题上的连接点,需要协调白宫与国会的立场,而戴琦在这方面具有的工作经验,获得了不少议员的认可。
在11月24日写给拜登的一封联名信中,美国众议院亚太裔小组主席赵美心以及其他九位女性众议员称赞戴琦“经验丰富且善于外交”,并认为她“非常适合”处理美国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贸易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亚太裔小组成员此前曾批评拜登提名的高层职位中缺乏亚裔面孔。另外,民主党参议员也怀登已敦促参议院共和党人批准对戴琦的提名。
国际贸易政策立场如何?
自上世纪60年代成立以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逐渐承担了领导美国国际贸易谈判的责任。而自特朗普执政以来,贸易代表一职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纽约时报》分析称,戴琦就任后,是否继续给予某些公司免征关税的权利,同时改善与欧洲、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国的贸易关系也是当务之急。此外,新任贸易代表还要适应民主党的优先事项,例如增加对工人的保护、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古德曼称,“戴琦低调但强硬,拜登选择她而非一位更具政治色彩的人物,可见拜登的贸易政策比观察人士预想的更加积极。”
而对于戴琦而言,面对拜登已提名的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建制派”政客,她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究竟能发挥多大的影响力,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校对:张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