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高语阳
《海南日报》报道,12月9日,由副省长倪强率团的海南省政府代表团从海口出发,将先后在我国香港和德国开展招商推介。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首个省领导率团赴境外招商。
首个省领导率队赴境外的招商团
《海南日报》发文介绍,为抢时间迅速开创新局面,尽快消除疫情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海南省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招商引资活动。
这次,海南省派出了由副省长倪强率队的赴境外招商团,尚属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首次。
倪强 资料图
政知君注意到,倪强在海南省副省长中的分工是负责工业、商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外事、通信方面工作。
倪强2000年开始在海南省工作,曾任海南中远博鳌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正厅级),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2013年3月开始,倪强历任海口市代市长、市长,海南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2021年3月,倪强出任海南省政府副省长,同年5月兼任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倪强已经多次带团“搞经济”。11月初,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海南省组织交易团参会,倪强任海南交易团团长。
将在中国香港、德国开展活动
海南省政府代表团这次有两个目的地:中国香港、德国。
《海南日报》介绍,在香港招商推介期间,省政府代表团将拜访重点企业、举办系列推介活动和签约活动,深化金融业、高端商业、高新技术、旅游消费、珠宝等多个领域合作。
在德国期间,省政府代表团将积极推介海南自贸港,推进海南与德国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与多家重点企业和高校洽谈、签约,推进一批项目落地。
其中,在德国,根据2020年省政府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这是中国境内首个境外高校独立办学项目,也是德国公办高校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独立办学项目。
省政府代表团将访问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海南省相关厅局、市县还将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签订相关合作协议,推动办学项目迈出实质性落地的关键一步。
多地组团包机赴海外“抢订单”
在这之前,海南省已经派出招商团赴日本。
11月27日,由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牵头会同海口市、三亚市相关单位组成的疫情以来海南首个出国招商团组抵达日本,开展深度招商推介活动。
海南招商团在日本开展工作
据介绍,海南赴日招商团组先后在日本东京、大阪和福冈举办了三场百人规模的海南自贸港招商推介会。
《海南日报》报道显示,海南是疫情以来我国首个在日本举办招商推介会的省份。
此外,海南省还组织企业团赴境外招商。
政知君注意到,近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等地都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招商“抢订单”。
例如,11月17日至23日,苏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了赴日包机服务工作,本次包机由12个招商小分队以及51名外贸企业负责人组成,共计88人。12月9日至18日,苏州市商务局还组织开展了赴法国、德国包机服务。
12月5日,浙江多市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稳经济行动。《浙江日报》报道,这是由浙江省商务厅牵头,全省各地商务部门带队,带领各地外贸企业出海找市场、抢订单的一次集体行动、团队作战,预计将有1000个团、10000家左右外贸企业参与。
其中,12月4日,嘉兴市商务局主要领导带队赴德国、法国,开展6天的欧洲拓市招商行。
12月5日,“四川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欧洲拓展国际市场”在成都启航。四川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等行业31家外贸企业40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
资料 | 海南日报 央视新闻等
延伸阅读
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
文 | 马亮
据新京报报道,近期,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浙江省、四川省、广州市等多地均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出行,亲赴海外“抢订单”,并在拓展客户、争取订单、产品反馈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包机出海,在推动外贸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树立了学习榜样。
12月6日上午8点半,“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首发团从宁波出发,经由上海启程,飞赴阿联酋。图/“宁波商务”公众号
不能仅靠外贸企业“单打独斗”
受疫情防影响,我国外资外贸企业面临发展难题。航班熔断、防疫隔离等限制措施,使得国内企业走不出去,海外客户走不进来,供应链和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不少企业无法出国参展和联络客户,几乎中断了和海外市场的联系,也大大制约了进出口业务。
虽然互联网便利了信息沟通和交流,但是外贸仍然主要依赖线下面对面的展览和洽谈,否则很难“眼见为实”并建立互信。与此同时,出海参展才能摸清和更新市场需求,及时展望客户偏好,避免产品定位跑偏。过去中国企业赴海外参展推介,或者通过广交会等国内展会吸引海外客商,而疫情防控则使这些推广销售渠道几近中断。
疫情三年,不仅我国外贸企业饱受出海之苦,海外市场也同样渴求“中国制造”。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物美价廉并行销全球,深得消费者喜爱。但是,如果海外客户关系长期得不到有效维护,也会使中国外贸面临丢失市场份额的风险。
当然,也有不少外贸企业谋求出口转内销,或者通过直播带货方式进行线上展销。但是,这些特殊时期的应急举措仍然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解决外贸企业的痛点问题。不少外贸企业因为订单锐减而面临生存危机,加之各类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使我国外贸形势严峻。
面对不确定的海外市场,外贸企业仅靠自身单打独斗,往往很难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政府包机组团出海,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返国际市场,让企业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组团式”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相对来说,政府部门可以协调各级各部门理顺政策,打通企业出海参展的各类障碍,为企业争取海外订单打开“方便之门”。同时,相关行业的企业联合组织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也有利于拧成一股绳而形成合力,提升产品推介力度和销售效果。
12月7日,货轮在江苏连云港港进行装卸作业。图/新华社
为面临发展难题的企业“雪中送炭”
在疫情期间包机组团出海,委实不易,往往涉及一系列环节和流程。既需要组织国内企业办理出境手续,也需要接洽海外政府和企业举办展会活动。这是对政府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意味着政府部门要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责任。
我们乐见各地政府千方百计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勇于直面困难,敢于担当作为,既体现出政府部门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的迫切心态,也反映了地方政府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
东亚国家往往被称为发展型国家,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会毫不犹豫地伸出“看得见的手”,扮演重要的市场经济发展角色。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就是政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市场维护作用,使市场主体可以在健康规范的营商环境中茁壮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幅减轻税费负担,为企业设立和经营保驾护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意味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减轻企业各类负担和成本的同时,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如果说,过去营商环境优化更加注重减负的话,那么当下和未来营商环境优化更注重赋能。政府部门不能停留在被动响应企业海外寻找订单的诉求,而应着眼于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特别是要及时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和需求,主动采取和推行有效政策措施,为企业海外出击铺路,为面临发展难题的企业“雪中送炭”,为走上快车道的企业“锦上添花”。
“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府在企业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越是在非常态的危急时刻,越需要政府部门的挺身而出。
期待更多地区的政府部门,真正以企业为中心,改革和创新政策措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场场期待已久的“及时雨”。
撰稿/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