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次对华大放厥词的立陶宛经济部长,近日突然在接受采访时,改口表示:想要完全排除中国是不可能的。在多次干涉台湾问题,挑衅中国大陆后,立陶宛希望恢复对华贸易。
资料图
这样的转变,到底是大势所趋,改口服软,还是形势所逼,下次还敢?
立陶宛的一再转变
立陶宛,波罗的海国家,欧盟成员国,离中国远,国家体量小,自认与中国贸易影响有限,为了给美国送投名状,勇当“反华急先锋”:立陶宛恶意挑衅,故意退出中国中东欧“17+1”,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故意在台湾地区设立所谓“代表处”,中方召回大使,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实际上,2018年时任立陶宛总统格里包斯凯特访华时,还称中国为“战略伙伴”,但在瑙塞达上台后,亲美势力膨胀,立陶宛凭借不断地作死恶化对华关系,使得两国之间紧张关系加剧,中企离开立陶宛,也不再从立陶宛购买奶酪、粮食、木材等产品。
对此,当时一些西方经济专家表示,立陶宛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贸易量不大,加大台湾市场互动,立陶宛是赚了。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甚至表示:中方的反应是暂时的,两国关系还是会一点点正常化。
资料图
但立陶宛企业很快发现了情况不妙,全球产业链下并非单独的贸易关系,离开中国市场对立陶宛企业来说简直是重大打击。在一波波数据亏损打击后,瑙塞达公开认错,允许台北代表处以“台湾”为名是错误,他本人没就此事“得到充分协调”。
不过这次认错,也只是立陶宛政府内部的互相推诿甩锅,这些政客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
直到现在,立陶宛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终于承认了,无法与中国脱钩。
形势所逼也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再加上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整个欧盟的经济状况都不太理想,那么与中国交恶,与俄交恶的立陶宛情况则更为糟糕,中欧班列不再经停维尔纽斯,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经济不断下滑的立陶宛成为了欧洲通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图
可以理解为什么立陶宛动了重新与中国恢复关系的心思。
对于立陶宛来说,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的访华之行或许很有借鉴意义。在欧洲陷入能源紧缺、经济下滑萎缩的情况下,一个稳定的、巨大市场将有助于欧洲恢复经济。这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目前立陶宛国内的通胀率高达24%,几乎与战火中的乌克兰不相上下,自然引发了民众对执政党的不满,有超七成的民众要求改选政府。而原本在立陶宛背后撑腰的美国,现在都表示不能与中国脱钩,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公开表示,“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应该互相孤立”。美国都倒向了,立陶宛找不到还要坚持的理由,没有美国的撑腰,立陶宛的挑衅毫无意义。这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资料图
足够多的损失和美国的“抛弃盟友”行为,立陶宛现在大概想明白一些了。(晋玄)
美欧临阵妥协,立陶宛服软,欧洲分裂成三个阵营,这是因为什么呢?
立陶宛曾强硬的表明要切断,俄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铁路运输,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发出了强烈的警告,但仗着北约的依靠不愿意妥协,俄罗斯面对立陶宛的挑衅,则做出了非常严峻的警告强调,为了加里宁格勒将会不惜一切,在俄罗斯强硬的表态之下,美欧率先妥协,他们并不想因为立陶宛这个非核心利益国而导致北约和俄罗斯产生不愉快,更不想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欧盟则是在俄罗斯的压力之下,一改之前强硬的态度和手段,来释放出缓和的信号,他表示没有要求立陶宛封锁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飞地,并指出它只是限制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并没有要求不让俄能源卖给其他国家,而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的领土,并不在制裁范围以内,虽然之前没有在口号上支持的他晚,但他们却非常的诚实,选择对俄罗斯进行妥协,随机立陶宛一改强硬的作风,选择服软,宣布放宽对加里宁格勒的铁路,封锁按照欧盟的规定对俄罗斯进行制约的同时,允许俄罗斯对其飞地加里宁格勒的油气过境运输。
欧洲目前分为了三大阵营,根据相关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欧洲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出现了不同的阵营,首先是和平阵营,他们主张立即要求实现和平,选择宁愿向俄罗斯妥协的代价,第二种则是强硬阵营,只有让俄罗斯彻底失败才能带来和平,在这两个阵营之间一直摇摆的阵营则是第三阵营,随着时间的发展,目前三大阵营的分区还在不断的加深,而欧洲也已经出现了团结疲惫,在援助和舆论支持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些种种信号都表明着美国主导的秩序渐渐开始崩塌,现在已经失去了对商品流入掌控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