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
有的电影在产地大受欢迎,但卖去外地因为种种原因变成边缘小众。
也有部分电影,在本土既不叫好也谈不上票房,但到了外地却成为了传世的经典。
而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日本电影《追捕》
当时红遍大江南北,据说观影人次上亿,足以和当时火红的《少林寺》媲美。
《追捕》是那个年代人的集体记忆。
日本《追捕》在内地受欢迎程度之高,让男女主角高仓健、中野良子成为了两代中国人的偶像。
而导演佐藤纯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则变成了中日合拍电影的专业户。
剧中的高仓健酷劲十足。
刚毅的脸部轮廓,宽厚的肩膀,瘦削挺拔的姿态。
竖起的风衣领子,盖住大半个脸的墨镜,对于八十年代的大陆观众就像强心针那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当时有个叫做“寻找男子汉”的活动,高仓健和法国型男阿兰德隆一起变成千千万万人的崇拜对象。
高仓健在电影里的主线就是坚持到底,不管能不能胜利,冲就是了。
当时攫取观众芳心的除了引人入胜的服装,繁华的东京闹象,叫人揪心的伴奏音乐,更多的是主题上的大胆
这是一个为罪犯说话的电影。
而且显然杜丘并不是一个地下党,他固然是被冤屈的,但应对冤屈在我们的思维里“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东人决定结束我的生命”倒是理所当然的。
这同样也符合那个时代渴望自由的决心,当时一家老少同坐电视机前看《追捕》大有常在。
如果我们去问父母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日本电影,《追捕》绝对能排上号。
《追捕》这个电影的影响力或许可以用一个借鉴的例子来说明。
曾经在当年0.1元/人次的电影票价前提下创造了3亿票房神话的国产电影《405谋杀案》,真的是奇迹。
《405谋杀案》电影的配乐就是完全采用了《追捕》的音乐,当时的观众也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似曾相识的紧张感应该还是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提高愉悦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的说,《追捕》绝对是一部符合国民口味的上乘之作。
而时隔多年,吴宇森版《追捕》基本上是一部“混合电影”,虽说是中国版本的重拍,但故事依然发生在日本。
除了张涵予演的主角杜丘是中国人外,其他角色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或者是中日混血儿。
于是,片中的对白也是中日英韩等多国语言齐飞。
尽管吴宇森一再强调,他这一版《追捕》不是同名电影的改编版,而是根据日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改编。
但是就凭着这个片名,大家也很难不把它跟三十年前的同名作联系在一起。
即使只算是致敬之作,但是蹭点的姿势依然很明显。
豆瓣评分4.5,吴宇森导演算是砸在这一部电影上。
“做人有原则什么都不怕”,这是《英雄本色》里的台词。
距今过去30年之久,而后的吴宇森,也在这部电影上找到今后电影发展的方面。
英雄、友情、江湖,他永远再拍自己的故事。
用张狂风格化包裹的故事,原汁原味的暴力美学,对往昔英雄情怀的悲婉悼念,在尔虞我诈见利忘义的社会里,在这个卖腐基情四射的时代中,尽显本色。
可以说,吴宇森的从影之路是非常成功的。
而从熟悉的海报制作上,《追捕》应该也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
回想起来,港迷对港片要求太高了,它要求与导演形成“共谋”关系,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假装眼瞎,避开导演的软肋,选择性地感受电影里最突出的优点。
从前我们没看过《教父》、《低俗小说》、《谍影重重》...
没见过一言不合就爆头的酣畅,没见过手持镜头展现的暴力的速度与激情感。
从《赤壁》到《太平轮》再到《追捕》,吴宇森电影的监制人都应该好好反省。
监制是保证电影商业风格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勒紧导演的最后一道缰绳。
不得不说,吴宇森近几年电影作品里逻辑混乱,情节一味老套,真的很俗,编剧背了很大的锅。
看过老版的《追捕》,再看吴宇森这个新版的《追捕》,保留了杜丘、矢村、真由美几个原版的角色,以及药厂阴谋这个大线索。
但电影的发展方向和关注点,其实和原来风靡内地观众的日本旧版完全不同。
影片虽然改编自《涉过愤怒的河》与老版《追捕》,相信很多人也希望看到对老电影的经典重现。
但其实,新版的追捕,更像是吴宇森对自己三十年电影生涯的回顾与总结。
能在一部电影中,把吴宇森所有经典的桥段看个遍,这个也值了。
虽然我眼睁睁看着新《追捕》评分从5.5降到了4.5。
如果说《赤壁》和《太平轮》还是褒贬不一口碑分化,那《追捕》就是一边倒的差评了。
我建议大家看《追捕》谨记钱钟书这个建议,带着墨镜入场就好了。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任何一部电影。
先抛开复杂的因素不说,我们且来聊聊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身为日本一大药厂法律顾问的中国人杜丘(张涵予),在即将离职时卷入一宗凶案中。
他早上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出现一具女尸,而佣人指证他是凶手,来查案的警察先是逼他逃亡,然后开始追杀他。
杜丘被罗织构陷,只好亲自查明真相,在逃避日本警察追捕的同时,一步一步去寻找真相。
而经验丰富的警探矢村(福山雅治),觉得其中有诈,在追捕过程中,和杜丘发展出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
日本原版《追捕》,是一部悬疑动作片。主角杜丘和新版一样是从事法律工作。
不同的是,杜丘是检察官,是政府机构的一员,
而矢村则是惯常和他合作的警察。
杜丘被人构陷进而逃亡,有很重的被自己人出卖的味道,而且杜丘对于为什么被人构陷犯罪,是完全掉进云里雾中。
原版中的矢村以至观众要等电影推进了大半部,才对整件阴谋有点眉目。
从逃亡和追捕双方的视点出发,限制观众的视点,这是这类影片的提升点。
日版《追捕》用的是典型的侦探故事手法,直到最后才把阴谋揭开。
相比起来,新版的《追捕》从一开始就把阴谋的策划者摊在观众面前,早早说破结局未免太快,就显得有点乏味。
本是一部悬疑片,并没有很好地营造悬疑效果,无法让观众产生紧张感。
反而在这部系列里最不该出现的枪战情节居多,实则很吴宇森,但度没把握好。
这是一出用来怀旧的电影。不要寄望它会迁就市场需要而符合主流观众口味。
一般港片观众,就希望追忆到八九十年代的吴宇森。
以此作准则的话,《追捕》不会让较成熟的观众满意。
枪战、飞车、打斗,纵使跟现今动作片比较,不算有什么特别。如果你已习惯了《狂野时速》式的超现实,甚至可能嫌弃《追捕》不够夸张。
不能否认的是,久违了的吴宇森招牌式的动作片质感,却没有被电脑特技征服。
尤其水上追逐的一场戏,令人立即联想到《喋血双雄》的龙舟大战。
感觉又看到林岭东的《迷城》或《冲天火》的感觉。
换句话说,这些片段被观众看烂了,搞来搞去就这几个镜头,谁不审美疲劳
新《追捕》上张涵予跟福山雅治拍档,先不说演技,只谈气场。
即使齐齐出生入死,难免有种格格不入,很难让观众代入电影情节中。
试幻想,杀手周润发与警察李修贤用流利粤语推心置腹,跟张涵予及福山雅治用英文沟通,你能受得了吗
纵使,动作是国际语言,全球通行,难道《追捕》只想停在《战狼2》的层次吗?
语言的差异和角色的混乱是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
中日韩大合作,本来就是文化大杂烩,没个几十年合作经验怎么处理的好。
人往高处鬼叫今时的香港相对于三十年前的香港,实在是糙了无数倍,连翻拍《英雄本色》的重任,都要落入内地导演之手。
难怪观众不买账。
新《追捕》仍然逃不出所有角色无厘头去到密局炒埋一碟的设定,更是突兀非常,完全违背角色性格设定。
场面更跟《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的结尾接近一模一样。
都说《追捕》卖的是吴宇森情怀,是港片感觉。
但看到张涵予千辛万苦地逃避追捕然后又在不太有必要的情况下独闯龙潭,再有侠义精神,再到与女主浪漫,也只会有点失笑。
悬疑不足科幻有余,正义不足血腥有余,情感不足暧昧有余。
戏剧的高潮和结尾处,也并未突显原版杜丘的沉着冷酷和牺牲精神,反将大量笔墨用在复仇和营救主题上,失掉了经典中关于追捕部分的揪心原味。
吴宇森只是借用原著小说的壳,做出了非常自我和类型化的改编。
或者说,本片使用追捕的人设,演绎了一个吴宇森式的警匪故事。
人们吐槽最多的大概是影片后半段,关于药厂制造超级兴奋剂的看上去很科幻的情节,这都是好莱坞动作片里面的惯用套路,很像吴宇森拍得《谍中谍2》。
无怪乎大多数人都骂,明明想看硬派侦探片,搞点枪战也就算了,最后竟然变成科幻片。
话说回来,旧版的《追捕》其实也是一部以动作推进剧情的电影。
不断发生的事件,杜丘的不断逃亡,快速的剧情推进让观众忽略各种细节的不通与矛盾。
而是记住了各种视觉经典:
在北海道开小型飞机逃过追捕,或是在新宿闹市纵马狂奔等等。
而高仓健穿过了半个日本的逃亡设计,多少也是借用了他过去十年如一系列黑帮和逃狱片的角色形象。
相比起来,新版《追捕》多了很多枪战和车辆追逐的场面,始终是吴宇森嘛。
可惜的是,杜丘在新《追捕》里的逃亡,时空一直很混乱,除了案件的起点大阪,他逃亡的地点,真由美的牧场所在,都没有明确交代,让整场逃亡和追捕乱跑一通。
而大反派派出的众杀手更是喧宾夺主,比警察更积极,把追捕变成了追杀。
新《追捕》把一个中国人硬塞进日本的背景之中,可以说是以上问题的根源。
因为杜丘不是日本人,自然不可能是政府官员,也不能像原版那样在深山老林来去自如,只好把故事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枪战和打斗,不自觉的让观众代入吴宇森情怀当中。
原版的徒步穿林和直升飞机,也变成眼前的联机赛车和水上飞艇。
编剧的苦心篡写,导演的凶狠改刀,都刻意让玛丽苏桥段和“跳跃性思维”霸屏新版《追捕》。
而这恰是击中新一代或未来好几代年轻观众的制胜之策:有亮点、有尿性、有槽点、有调性。
话题和评论自然滔滔不绝。至于好坏,观众心里最清楚。
但电影其他的一些问题,就很难说通了。
最影响观感的的是剪辑方面。
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看这部电影就像是在做梦一样,忽上忽下的。
梦里面的每件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发生的,过程也模糊不清或者跳跃前进。
本片中途的好几场动作戏,都像是被切掉了开头直接进入高潮。
而当主角们开始逃亡,又被剪掉了过程,直接到达结尾。把影片切成碎片,不够连贯。
据说此片集结了七位编剧共同打造,我只能说老吴面子好大。
另一个影响观感的问题是电影中的声音。
我之前看的是原声版,因此混杂了中英日三国语言。没有熟悉的背景音乐《孤独の逃亡》
然而,影片并不是完全靠现场收音,几个主角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后期录制,一些打斗的声音效果也不是现场音。
这就造成诡异的听感,人声时大时小,打斗效果声则一股虚假感,不顺畅不自然。
日本这些年的电影行业比较惨淡,许多制作团队都转向了电视剧领域,导致现在日本电影具有强烈的电视剧质感,或许是他们快忘了电影要怎么制作了。
但从卡司阵容来看,日本团队占了半壁江山。
所以新《追捕》透着一股子日本电影的味道,特别是摄影,大量的日本演员,以及画面的色调,日式的配乐,真让人以为在看一集日剧特别篇。
全片只靠张涵予和戚姐撑场子,大量日本演员涌现霸屏,观众怎么会买账。
吴宇森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经典作,除了漂亮的枪战动作,更重要的是有强烈的男性情谊作支撑。
可惜的是,这部新《追捕》既没有受屈的苦闷,也没有合乎常理的男性情谊,有的只是不断的追逐和枪战。
这让吴宇森迷很是费解,到底老吴是要走什么路线?
对于吴宇森的作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赤壁》中两军在长江上战至至死方休、樯橹灰飞烟灭的磅礡气势,与瑜亮两人谈笑用兵,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
而在英雄角色的塑造和史诗氛围的建立上,吴宇森也确实是圈中能手。
在新《追捕》中,从河智苑、吴飞霞双姝饰演的杀手姊妹花紫羽、红霞
福山雅治饰演的神探矢村,戚薇饰演的真由美,到张涵予饰演的正直律师杜丘
无一不是在初登场的时候,就透过不凡的身手或胆识展现他们的与众不同。
不只有主演群的强大气场加持,在史诗感的建立上,《追捕》就像是东方的《变形金刚》系列一样,可说是把所有观众所热爱的动作元素都拿出来拍了一遍。
透过牵扯进财阀、警察、杀手、律师和三年前未破悬案的庞大架构,《追捕》在每一段的剧情推动上几乎都使用动作场面来连结。
举凡近身搏击、水上追逐、飞车竞速或是喋血枪战都应有尽有,爆破和玻璃碎片也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毫不手软。
除了集结港片及警匪片的经典元素之外,在吴宇森快慢镜头的转换下所呈现出兼具肃杀与美感的“吴式暴力美学”更是紧凑的让我的呼气吐息都随着剧情节奏而急促缓和。
不得不说一下,看似《追捕》中的每组人物都是欢乐无比。
无论是福山雅治和部属樱庭奈奈美一个精明一个傻萌的冲突火花;
河智苑和吴飞霞双姝一个美艳却心软、一个圆润却冷血的反差设定;
或是张涵予和福沙雅治间起初彼此讨厌却又大玩特玩手铐基情梗的英雄惜英雄;
以及和河智苑致敬老电影深情又逗趣的对话;
更别忘了戚葳、张涵予和福山雅治之间,把本来尴尬无比的中英日International三大立体声道,巧手转换成“欺负你听不懂”的幼稚行为。
看着国际大导拍出一部完全超出预期的有趣电影,绝对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既然又说到吴导,那绝对不可不提吴宇森最经典的“白鸽”标志。
在吴导的诠释中,鸽子象征的是爱、希望与和平。
在《追捕》中透过一场张涵予和福山雅治刺激至极的近身肉搏,也再次浮夸地强调了“鸽子”的正面意象。
虽然在剧情面上相对薄弱,但《追捕》却也加入了福山雅治再现《破案天才伽利略》风范的精湛推理,和与药厂中完全超出预期的惊天科幻阴谋。
换个思路来想,假如可以接受剧情的相对不足,那么新《追捕》可以可以算一部良心片?
通篇来说《追捕》中的吴宇森元素虽然多,但都不够强势,大概是受制于日本电影行业的各种规矩,吴宇森无法肆意挥洒自己的风格。
特别是电影最后一场枪战戏,依旧是典型的打光血槽才挂的模式,然而竟没有血浆飞洒,这就太不吴宇森了。吴宇森电影是最不吝惜血浆的啊!
而且枪战戏的过程,除开被糟糕剪辑毁掉的部分,整个节奏也很快,分明没有打够弹药。
要知道老吴以前的电影,枪战的时间总是长到让观众怀疑主角们都开了无限子弹的外挂。
这个看的真不过瘾。
但《追捕》也绝非一无是处,它没有拘泥于原作本身,而是进行了一种创新与超越。
这既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新生。
吴宇森对于故事上的翻新还是值得肯定的。
至少比一些完全不思进取,一味打情怀牌的内地导演来说,确实要高出不小的层级。
不管怎么说,如果你是想看一部《追捕》情怀的电影,大可以打道回府了。
是来回顾老吴几十年光辉岁月的,还是能找到满足。
还是那句话,要带着墨镜看电影。
《太平轮》时隔四年日本公映,为什么吴宇森的“太平轮”沉得如此惨烈?
近年来类似《太平轮》这样的电影,一般评分都会比较低,倒不仅仅是太平轮一个人的锅,堆砌明星,人人都有戏份,相互走过场,自然的结局就是剧情不紧凑,叙述不清楚,则评分必然低也!
《太平轮》吴宇森导演,众所周知吴宇森导演并不是一个烂导演,他过往的作品有不少经典之作,《英雄本色》、《变脸》等,都是口碑与票房齐飞,剧情与明星相得益彰的佳作!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吴宇森本人是一个对电影品质有追求的人,同时大家都知道这部《太平轮》电影推出的时候就说了有上下两部,意味着导演本人也是冲着要拍满两部去的,但是按照1拍摄的效果,还要继续拍摄2,且并没有太大改观,勇气也是着实可敬可佩。
我们简单分析下,为何《太平轮》的一切都从希望变成了失望?原因在哪里?
第一:流量明星太多,明星的名字就不一一念出了。如此众多的大牌明星出现在一部电影里,前车之鉴,诸如《开国大典》,也是被炮轰的够呛。原因很简单,明星都是大牌,导演个个不想得罪,同时又想个个利用,不得浪费,所以一部一百分钟的电影,分散给这么多明星,你还指望剧情可以过得去,那就必然很难,但是是否就一定如此呢?香港老一代电影里也有很多明星荟萃的,但是依旧拍摄的很好。
所以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剧情设计的有很大瑕疵,甚至是失误,如此众多的明星,本该制造一出出对手戏才是,而纵观整部电影,明星基本是各自为阵,甚少有出现在同一个场景里的片段,更恍说还得演出一出出精彩的对决了。所以看电影就如同看一个个明星的专访,可想而知,这样的电影必然会口碑扑街!骂声一片了!
无法得知,太平轮是否还会再有第三、第四部,但是如果继续如同前面两部一样胡闹,我想吴宇森导演的生涯晚期口碑也将够呛了!
放弃周润发,改用梁朝伟,吴宇森的《喋血街头》票房为何会扑街?
1991年4月21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正在如期举行。当颁奖嘉宾王晶揭晓获得最佳电影得是《阿飞正传》时,坐在台下的王家卫恍如隔世,他吻了自己的妻子陈以靳然后快步上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感谢邓光荣先生!”
墨镜王之所以要首先感谢邓光荣,是因为他把影之杰公司的野心之作搞砸了。拿着4000万港币拍出的《阿飞正传》,上映后却只收回900万港币的票房,如此离谱的亏本直接把老板邓光荣气进医院,而影之杰公司也因此元气大伤最终关门大吉!
相比王家卫在颁奖台上的风光无限,邓光荣却在医院的病床上失魂落魄。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这部被称为天才的作品,在票房上却输的一塌糊涂?
同样是1991年,比邓光荣更郁闷的还有刚刚凭借《英雄本色》系列和《喋血双雄》晋升暴力美学大师的吴宇森。手握3000万制作费的吴宇森,也在前一年拍了部让自己和金公主亏到泪崩的电影。相比《阿飞正传》在金像奖上的大放异彩,吴宇森却只收获了一个最佳剪辑奖。
更让他感到讽刺的是,电影剪辑工作还是自己的老友徐克帮忙完成。这位刚刚摆脱“过气导演”称号、想要在港片市场大干一番的枪战大师,此时再次陷入了人生低谷。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这部自己“最满意和最钟意”的作品,也在票房上输的一塌糊涂?而这部让吴宇森终身抱憾的电影,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喋血街头》。
三、1990年对于吴宇森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告别了自己的老友徐克,野心勃勃的吴宇森开始了在小荧幕市场的创业之路。在幕后金主金公主的支持下,吴宇森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公司,并准备用一部完全吴氏风格的大制作电影与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分庭抗礼。正如江湖人的较量要靠刀剑和枪炮,而吴宇森与徐克的角力就是一部震撼影坛的电影!
为了打响创业路上的头一炮,吴宇森借鉴了恩师张彻当年根据清朝四大奇案改编的电影《刺马》,并将自己儿时的成长经历写进剧本。不仅如此,吴宇森更是把视野地从香港延伸到越南并加入越战元素,希望通过此举拉大电影的国际格局。金公主看出了吴宇森的勃勃野心,豪掷3000万港币来支持他的梦想,这样的手笔也让《喋血街头》成为1990年最烧钱的一部电影。
本以为手握巨资的吴宇森会继续启用《英雄本色》老班底,但他写完剧本后想到的第一个人却不是老搭档发哥,而是被王家卫评价“眼睛会演戏”的梁朝伟。刚刚拍完《阿飞正传》的伟仔,此时正因为王家卫的NG和删戏陷入到对自己演技的巨大怀疑中。不善言辞的伟仔回到家中对刘嘉玲哭诉道:“王家卫好像不大喜欢我!”但在吴宇森眼里,伟仔却是一位具备国际特质和巨大潜力的好演员。在这部电影中,他让伟仔饰演的是三兄弟中的阿B。他在戏中能收能放动静适宜的表演,把人在极端情境下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吴宇森对于伟仔的发挥非常满意,但梁朝伟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在《梁朝伟:星河路上不了情》一文中曾这样写到:当年伟仔在看完电影首映式后,回到家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3天,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在这部戏中表演太过用力,导致演技上出现很多失误!
或许正是因为对自己演技的较真,才让他日后拿到5次金像影帝和3次金马影帝,在当年巨星闪耀百舸争流的黄金年代,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一笔!
1990年的香港演艺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低估梁朝伟的歌声,更不要低估张学友的演技!
吴宇森的这部野心之作,讲述的是三个从贫民窟长大的好友,因为误杀被迫逃到越南从事走私活动,最后因为一箱金子导致兄弟反目自相残杀的故事。而这种讲述小人物之间人情冷暖和市井气息的题材,吴宇森想到的唯一人选就是歌神张学友!
1989年凭《旺角卡门》拿到金像最佳男配的学友哥,此时正打算在小荧幕市场开疆扩土。为了提升自己的演技,他对所有的角色都来之不拒,而正是《旺角卡门》中的乌蝇一角让吴宇森看到他的天赋和无限可能。
于是在这部剧中,吴宇森让他饰演了那个为了兄弟赴汤蹈火,最后却被兄弟背叛爆头的阿辉。而学友哥也没有辜负吴宇森的信任,将吴氏风格中那份始终未变的兄弟情谊演绎的让人心疼和动容。甚至豆沙个人觉得,这才是张学友从影生涯的巅峰演技!
但让人遗憾的是,这样一次演技炸裂的表演,却只让他拿到了金像奖影帝的提名,最终败给了《阿飞正传》中的旭仔张国荣,要知道这是学友哥一生中离影帝最近的一次!
但这并没有影响张学友对于演戏的热爱,深耕影坛30载,学友哥给我们塑造了无数个经典的形象:《黄飞鸿》中的龅牙苏、《超级学校霸王》中的扫把头、《东成西就》里的洪七公等等…
这一个个的角色见证了一个无冕之王的诞生,更是让所有喜欢港片的影迷铭记了:华语乐坛有一个演技派叫张学友!
再来说一下影片中饰演细荣的李子雄,或许很多人认识他都是源于《英雄本色》中的阿成。这位上世纪香港影坛反派人物的翘楚,比起后来的常威邹兆龙更多了一份阴狠奸诈。据说当年看过英雄本色后,香港影迷对于小马哥有多爱,就对大哥成有多恨!
在这部电影中,李子雄饰演的细荣圆滑世故、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在金钱和权势的诱惑下可以随时抛弃兄弟和友情、甚至是自己的命。
在离开香港前,细荣曾说过不想永远做一个扫大街的儿子,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开着奔驰回来。于是在越南面对兄弟和金子时,他声嘶力竭地这样说道:不要再扔了,我开抢啦.....我当自己已经死了,不想连金子也没了….他的贪婪导致了他对兄弟的背叛,一颗射入兄弟头颅的子弹,最终也让他自己喋血街头!
当年那条单车飞扬的街上,却正上演着2个曾经兄弟的生死追逐。曾经的欢声笑语与如今的仇恨愤怒交相辉映,将英雄的悲情和命运的无常刻画得淋漓尽致!
七、1990年这部承载了吴宇森野心的电影正式上映,但让吴宇森和金公主意外的是,这部耗费3000万港币的大制作电影,最终却只收获了850万票房,甚至被当年的影迷评价太悲伤看不到希望!
这让初次创业的吴宇森感到异常失落,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枪战片的题材。为了弥补亏空,吴宇森联合好友发哥和张国荣,在2个月内又拍了部《纵横四海》,并以3339万港币的成绩拿到了当年票房排行榜的第四名,这才让自己度过了生命中的又一个低谷。
或许我们欣赏阿B和阿辉的重情重义,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更像细荣。影片中细荣的父亲告诉他有钱就高贵,没钱就下贱。正如我们小时候被太多的人告诫要光宗耀祖一般,于是我们努力学习拼命赚钱,在出人头地和金钱名利面前渐渐迷失了自己。
写到这里豆沙忽然觉得,吴宇森的电影真狠,他在你心头塞了一根细针。当时没感觉,时隔多年才意识到那是真的疼!或许正因如此,1990年的影迷们并没有被这部影片打动,而30年后这部电影却成为所有人心中的港片良心!
八、2017年的平遥影展上,贾樟柯邀请吴宇森在开幕式发言。这位71岁的老人哽咽地说道:“我拍了一辈子电影,现在过气了,年轻人都不认识我,小贾还能记得我,我很感动!
是啊,这位曾叱咤影坛,受惠于当年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曾被时代裹挟的枪战片大师,如今却又要被新的时代所抛弃!他就像一个港片的守墓人,老态尽显却又深情款款,在古代侠士的行侠仗义精神快要荡然无存时,用一部部电影教会我们如何独自面对这世间所有的邪恶和背弃!
至于所谓的票房和口碑,我想这对于所有受港片哺育的老影迷来说,大抵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吧!
致敬吴宇森和那些曾经被埋没过的经典港片~!
电影《奇门遁甲》讲的什么故事,扑街原因有哪些?
《奇门遁甲》的剧情非常空洞,故事性不强,且纯粹以叙述剧情为主,根本没有什么深刻的立意和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所以让观众看着感觉很肤浅。但是服化道的精良,以及武戏动作设计的新颖程度,观众一眼便可知是大制作的手笔。
《奇门遁甲》是一部已于2017年上映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它和2018年上的那部香港的烂片《武林怪兽》,就像是一对双生子,有着异曲同工之烂。但是因为《奇门遁甲》早一年诞生,所以很多人都说《武林怪兽》不仅抄袭了《奇门遁甲》的元素和表现形式,就连《奇门遁甲》的烂,《武林怪兽》也一并抄了过去。
我觉得造成《奇门遁甲》失败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导演袁和平。因为目前中国的电影制作体系,还是以学习欧美的三幕剧形式为基准,但是因为研究的不够透彻,所以仅学到皮毛后展示刻画出的人物,就会特别的单薄且单一。而且目前大多国内电影的主心骨是导演,因为整个大环境都是以导演中心制为主,所以所有的把控安排,以及演员的说戏,都是以导演为基准。
很多人都知道,袁和平导演是武术指导出身,所以他的戏文把控并不是很到位,因此就导致《奇门遁甲》表现出来的导演个人特色,就是武术动作的设计特别出彩,而文戏和叙事相对较若。可是一个武侠作品的主要精髓,其实还是在于文化艺术性内容的输出,所以这就直接导致了《奇门遁甲》的豆瓣大众评分仅为4.4分,距离6分的及格线,仍有着不小的距离。
所以由《奇门遁甲》就能看出现在电影制作的一个辩证性的弊端,那就是绝对化的导演中心制。我觉得其实还是应该以剧作中心制为主,因为当导演有些偏离或者立意阐述不明时,可以及时根据剧本内容来进行自纠,这般便能至少保证不偏离,不松散。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吴宇森情怀的再一次扑街,不愧是7个编剧编出来的故事,大写的服,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1990年,吴宇森开拍《喋血街头》,为上映剪30分钟,结果票房惨败
吴宇森情怀的再一次扑街,不愧是7个编剧编出来的故事,大写的服
《披哥2》一公分组,杜德伟、温兆伦没人选太心酸,陈小春过分了
“老师侄”余子明去世,陈小春版《鹿鼎记》,已有12位演员不在了
这部电影被誉为陈小春最好看的“禁片”,三导演历时5年拍摄完成
比《古惑仔》暴力,比山鸡还猛,陈小春《再见古惑仔》却是教育片
时隔26年后,陈小春再演黑帮大佬“山哥”,定档本月21号上映
刘德华真正的“成名之作”,与王祖贤组CP显人品,无处安放的双手
声明:《吴宇森情怀的再一次扑街,不愧是7个编剧编出来的故事,大写的服》一文由排行榜大全(波老师看片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