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当中,在剧中一直与晏殊、范仲淹对着干的吕夷简深受大家的关注,《清平乐》吕夷简的扮演者是谁?吕夷简的结局是什么?一起来来看一下。
清平乐吕夷简的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清平乐》当中,吕夷简是个老奸巨猾的权臣,在太后垂帘听政的时候,依附于太后,之后太后死后,宋仁宗亲政,他又想要蒙蔽圣听,坐个高高在上的权臣,在朝堂之上贬黜范仲淹,还让宋仁宗废黜了向来与自己不和的郭皇后。
但是这一切都被宋仁宗看在眼里,废黜郭皇后不过是顺水推舟,因为郭氏的言行不配坐中宫之位,还顺带把那两个与吕夷简勾结的美人也赶出了宫,间接敲打了吕夷简,在他面前树立了威信……但是,宋仁宗也万万不会让他做高高在上的权臣。
《清平乐》每个人物的结局是什么?
《清平乐》每个人物的结局:
1、宋仁宗结局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在皇位上勤勤恳恳,深得百姓和邻国辽国的敬佩,据说宋仁宗死后,辽国的皇帝都感到非常伤心,就像自己家人去世一样。宋仁宗一生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无子,在他去世之后皇位到了侄子赵曙的手中。
2、张贵妃结局
张贵妃为宋仁宗生下了三个女儿,都是很受宠爱的公主。一心想要斗败曹皇后当上皇后,但年仅三十一岁就早逝了,仁宗痛心疾首之下追封她为皇后。
3、曹皇后结局
曹皇后虽然有皇后之名,但是在情感上她从未得到宋仁宗的承认,曹皇后也没有诞下子女。历史上曹皇后最后是病逝的,终年六十四岁。
4、徽柔结局
赵徽柔婚后的行为将她与宋仁宗逼到一个两难的境地,梁怀吉也因此被贬,种种刺激令赵徽柔的精神出现问题,她多次自杀未遂,宋仁宗不忍心看她这样,便将梁怀吉调了回来,但她的精神疾病并没有因此好转。
5、梁怀吉结局
梁怀吉和徽柔分离后慢慢衰老,和自己心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怀吉远离皇宫后,公主几次历返都非常想自杀,宋仁宗最终为了女儿,还悄悄把梁怀吉给接过来,梁怀吉知道自己的身份卑贱,和已婚的公主传出绯闻会影响皇室,于顷卖是决定牺牲感情斩断情丝,慢慢的两个人雀烂逗也分别,当赵徽柔知道梁怀吉想和自己斩断情丝时,才会有自杀的想法,结局里面他和公主仅有一墙之隔,但是却永远不再相见。
被废两年后暴毙的郭皇后,事实背后有哪样的真相?
在《清平乐》第六集当中,郭皇后经过皇家后花园,无意间看到尚美人和杨美人收受他人的好处,于是教训了她们一顿。尚美人看到宋仁宗经过花园,便装出示弱退让的样子,郭皇后被激怒动起了手,宋仁宗见状上前阻拦,郭皇后一巴掌打到了赵祯,戒指划破了他的脖子。宋仁宗本来不想不让这件事传出去,结果被大臣知道了。吕夷简给宋仁宗谏言称郭皇后失德不配执掌中宫,宋仁宗接受了他的建议,让人草拟了诏书以皇后入宫九年无子为由降为净妃,去道观静修。其实,郭皇后被废掉以后,还没完,后来宋仁宗想复立郭皇后,但是在其生病的时候又突然暴毙,这是为何呢?我们根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来分析一下,郭皇后为何被废,为何又暴毙!知道真相以后猜物,你有何感想!
郭皇后
刘太后病逝,郭皇后失去靠山!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明道二年,上与吕夷简谋以夏竦等皆太后之党,悉罢之。”明道二年(1033年),也就是刘太后(章献明肃皇后刘娥)去世的那一年,宋仁宗召集大臣商议,吕夷简认为夏竦等人皆太后党羽,应该全部将他们罢免。吕夷简告退后,宋仁宗将这件事告诉郭皇后,郭皇后说:“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智,善应变耳。”郭太后的意思是说,吕夷简唯独不依附太后,但他很穗贺液机智,善于随机应变的缘故,此人不能留,应该一起罢免。于是,宋仁宗将吕夷简跟其他人也一同罢免了。
次日,吕夷简朝会时,听说自己将被罢免,惊恐得不知所措。由于吕夷简收买了内臣太监阎文应,派人打听原因。拍稿后来知道是郭皇后在背后使坏,当吕夷简再次复任宰相后,便于郭皇后产生了间隙,以至于埋下了废后的祸根。
郭皇后
郭皇后被废,迁居长宁宫修道!郭皇后是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二年(1024年)被立为皇后。当时宋仁宗才14岁,本想立张美人为后,但是他做不了主,在刘太后的阻扰下,立郭氏为皇后。其实,宋仁宗本来就很仁慈,他虽与郭皇后感情并不好,但是没有想过废掉皇后。后来,杨美人和尚美人得到宋仁宗的宠信,郭皇后经常生气与她们争吵。有一次,尚美人在宋仁宗面前说皇后坏话,郭皇后很愤怒,用手打尚美人。宋仁宗上前拉架,被郭皇后手上的戒子划伤了脖子。
宋仁宗被抓伤以后,虽然不高兴,但是没有说要废掉皇后。而内臣太监阎文应劝宋仁宗废掉皇后,并让他将爪痕拿给大臣们看。宋仁宗认为就这么废掉皇后不妥,于是将抓痕给宰相吕夷简看,想听听他的意见。吕夷简本来就和郭皇后有过节,他肯定不会放过这次废皇后的机会。所以,根据《宋史·后妃上》记载:“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
意思是说,吕夷简以前被罢去相位,怨恨皇后,于是说:“废后之事,自古就有!”他这句话,无非把郭皇后推向了火坑,于是宋仁宗废了皇后。郭皇后被废,中丞孔道辅、谏宫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人趴在在宫里劝说:“皇后没有过失,不能废除。”孔道辅等都遭到斥责,还被罢了官职。
宋仁宗
宋仁宗后悔,郭皇后却遭遇不测!郭皇后被废为净妃,迁居长宁宫。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后之获罪也,上直以一时之忿,且为吕夷简、阎文应所谮。按吕夷简明道二年四月罢,十月复相。既而悔之,后出居瑶华宫。”意思是说,皇后获罪,宋仁宗只是一时的愤怒,且都是吕夷简、阎文应恶语中伤的结果。司马光为什么说郭皇后被恶语中伤呢?
因为,刘太后明道二年(1033年)3月去世,4月吕夷简被罢免了宰相,10月又恢复宰相之职。就在他复任宰相的哪个月,发生了郭皇后误伤宋仁宗的事情。宋仁宗找他商议废后的事情,吕夷简并没有阻止宋仁宗废掉皇后,而是推波助澜以古人有废后的事件暗示宋仁宗可以废掉皇后。后来,宋仁宗感觉很后悔。
景祐元年(1034年)8月,宋仁宗将郭皇后迁出长宁宫,让她住在瑶华宫。当时杨美人和尚美人还被宋仁宗宠信,每天晚上与宋仁宗侍寝,宋仁宗很疲惫,有时候都不进食,很多人担心宋仁宗的身体,于是归罪于两位美人。不久,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北宋真宗章惠皇后)劝说宋仁宗远离两位美人,没有成功。内侍阎文应也日夜劝说,宋仁宗才答应将两位美人逐出皇宫。阎文应召来毡车,将杨美人和尚美人拉到别宫,两位美人哭泣给阎文应说好话,阎文应用手打了两位美人一巴掌,说:“宫婢尚欲何云?”两人哭哭啼啼依旧被送出了别宫。次日宋仁宗下诏书,杨美人为女道士,尚美人为女尼姑,并宣布立曹皇后。杨美人和尚美人,以为赶走了郭皇后,自己就能得到宋仁宗的宠信,没想到是这样的下场,所以自作孽不可活。
吕夷简
有一次宋仁宗游后花园,看见郭皇后,坐在轿子里面感觉很伤感。于是写了一首诗,派遣小太监送给郭皇后,说:“当复召汝。”宋仁宗的意思是,想复立他为皇后,招她入宫。郭皇后回信说:“如果再次召见,必须由百官立班上册才行。”吕夷简与阎文应听说宋仁宗要招郭皇后入宫,惊恐万分,所以想办法阻止郭皇后入宫。
根据《宋史·后妃上》的记载:“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薨。”郭皇后有小疾病,宋仁宗派遣阎文应带着御医去问诊查看,数日后,阎文应说郭皇后暴毙了。
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会后有小疾,文应使医者故以药发其疾,疾甚未绝,文应以不救闻,遽棺敛之。”郭皇后只是小疾病,阎文应故意让医生用药,反而引起郭皇后的疾病越来越严重。郭皇后虽然病情很严重,但还没有断气,阎文应不救治疗,也不闻不问,匆忙用棺椁装敛了郭皇后。
王尧臣当时为谏官,说郭皇后很多头都还没有断气,就把她装入棺材中,希望将郭皇后推出棺材,按时给他起居照料,说不定还能活过来。宋仁宗没有允许,但以皇后的礼仪将其葬于佛舍。
根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原话记载:“言王尧臣为谏官,言郭后未绝数日,先具棺器,请推按其起居状。上不从,但以后礼葬于佛舍而已。”连王尧臣都知道郭皇后没有断气,就将她装进棺材,简直活活的将她饿死了。所以,郭皇后死得真的太悲惨了!我猜宋仁宗被阎文应等人蒙蔽了,所以才不相信王尧臣的话。
范仲淹与吕夷简是怎样结下矛盾的呢?
《清平乐》中范仲淹与吕夷简之间的冲突也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吕夷简在《清平乐》中似乎以对立面的方式存在。
郭皇后因为吃宋仁宗临幸尚氏的醋,打尚氏结果误打了宋仁宗。
此事引发了朝廷热议。郭后与吕夷简是有矛盾,所以力主废后,当然理由有二个,一是结婚九年无子,二是殴打皇帝。
比较有趣的是大臣阎文应还劝宋仁腊罩宗把皇后打他的伤痕给大臣看,以增加说服力。
此时右司谏范仲淹提出反对意见。
右司谏范仲淹因对,极陈其不可,且曰:“宜早息此议,不可闻于外也。”——《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九》
这是一次比较大的冲突。最后吕夷简胜出,范仲淹被外放。
第二次大型的冲突就是范仲淹指责吕夷简为政不利,这一次是直接对准吕夷简。
范仲淹上《百官图》,指其吕夷简用人不当,“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不可不察。”
宋仁宗自然要过问,吕夷简当然大怒。
宋仁宗问范仲淹这个人怎么样。吕夷简只用了八个字形容:仲淹迂阔,无名无实。
当范仲淹还想着二次攻击,吕夷简的反击就到了。
他给范仲淹罗列了以下罪名:
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这一次自然又是范仲淹失败,因为给范仲淹按的罪名是荐引朋党,所以范仲淹外放之时,只有李紘、王质两个人前来送行。
吕夷简是奸臣吗?
吕夷简治理地方很有才能,宋真宗称他是“有为国爱民之心”,是宋真宗宠信的几个大臣之一。宋真宗死后,宋仁宗年幼,刘太后临朝称制,吕夷简正式拜相,换句话说吕夷简就是宋真宗留给宋仁宗的托孤大臣。
宋仁宗想安葬自己的生母,刘太后不同意,是吕夷简劝服的,宋仁宗新政之后,他提出“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宋仁宗全盘接受。
吕夷简死后,宋仁宗下令辍朝三日表示哀悼。
《清平乐》中戏份很重的,由喻恩泰扮演的晏殊死后,宋仁宗下令辍朝两日,一日之差,差出份量的轻重。
吕夷简还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他不是什么奸臣,而是一位能臣。
同样是能臣,为什么会起这么大的冲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人的背景。
吕夷简是北宋名相吕蒙正之侄,他的父亲是光禄寺丞,死后赠魏国公,他的爷爷吕龟祥死后赠祁国公。
吕家在北宋影响力很大,吕蒙正的孩子入朝为官很多,吕夷简的儿子也都入朝为官,他的三慎局禅子吕公著官至司空,死后赠申国公,曾经与司马光一起主政。
吕夷简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之一。虽然说唐末黄巢之事让世家大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但是百虫死而不僵,皇权之下的影响力始终还存在。
当时吕家入朝为官的有数十人,如果再加上与其联姻和门生,这就是一个很宠大的集团。
范仲淹是什么身份呢?
吴人范仲淹,生二岁而孤,母贫,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读书僧舍,日作粥一器,分块为四,早暮取二块,断齑数茎,入少盐以啖之——《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三十二》
这就是范仲淹的家世,他是标准的寒族。范仲淹的社会地位可以说是完全靠自己拼搏得来的,上面这一段话讲的就是他少时努力的过程。
范仲淹是不是一个人在单挑吕夷简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他背后站着一群同样的人。
比如晏殊,王曾等人。
晏殊出身无法与吕夷简相比,他的成功也是靠神童试出来的,靠的是自己的才华。王曾作为北宋名相同样是少年孤苦。
王曾和晏殊二个曾经力荐范仲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这两位就是范仲淹的恩师。
王曾与吕夷简是不和的,他们曾经搭当过,晏殊也曾经手握大权。
他们身边还聚集了什么人呢?
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这些“庆历新政”的骨干都与晏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不展开讲。因为《晏殊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人?这个圈子为啥宋仁宗要出手打压?》有详细讲解。
这些人除了富弼出身比较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不好,祖上无荫,靠着自身努力取得的地位,这是标准的寒族的标志。
他们主要的冲突在什么地方呢?
官人之法,人主当知其迟速升降之序,进退近臣,不宜全委宰相。——《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四十》
这句话是范仲淹攻击吕夷简时说的。
北宋的相爷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范仲淹认为相爷的权力不可以这么大,不能完全委托给宰相,皇帝应该要过问。
简而言之,范仲淹认为需要加强皇权,约束宰相的权力。
这完全符合皇帝的利益。因为千年来,皇帝都在想方设法约束相权,《古代相权到底可以有多大?》一文讲到皇帝是如何夺权的。谁在支持皇帝剥夺相权呢?自然是寒族。所以寒族与世家大族的缠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皇帝剥夺相权的过程。
皇帝权利过大对世家限制也会增大,无形中减弱世家的影响力,这自然会引发吕夷简的反击宽尘。
范仲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呢?
因为寒族要获得晋升之路是科举。科举给了寒族一条上升之路,也避免世家大族在朝中独大的局面,纠正了九品官人法中的弊病。
寒族中举之后要做官,如果你不是世家出身,虽然科举获胜,做官之时依旧会受到打压,这是寒族不愿意看到的。
这一场从两汉开始的纠缠一直延续到唐宋之时,寒族获胜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的早晚。当然真正获利的自然是皇帝,因为他的权力再无威胁。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吕夷简落败,虽然王曾也跟着一起被贬。
《清平乐》:宰相吕夷简真是个官场老油条,最大的反派人设吗?
“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王侯家?”这是意气风发的山东举子吕夷简22岁时考中进士后,被下放到地方任上摔打锤炼时,满腹牢骚地托物言志抒发怀才不遇苦闷的《咏牡丹》。
其实,吕夷简应该真诚感谢朝廷的培养。多年的地方工作经历,使他对百姓疾苦了如指掌,同时积累下丰富的处理政务经验。他在滨州任职时,深感因冶铁手工业快速发展,昂贵的农具税已严重妨碍到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于是毅然上疏请求朝廷予以免除。宋真宗被疏奏说服,诏令天下从此免除农具税。
在地方兜兜转转多年回到京城任职时,正值严冬时节,滴水成冰。京师正热火朝天从南方大量砍伐树木进京,“大建宫观。”吕夷简恳请宋真宗暂缓这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并停止在冰面运输建筑材料,待春日回暖后再从水路运输。宋真宗很受感动,当面表扬他:“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吕夷简辅助朝政亩庆腔,弹劾贪腐,廉洁自律,为国分忧。他多次奉命出使辽国和西夏,妥善处理议和与划界等问题。宋真宗“将大用之”,把他姓名写在屏风上备忘。
宋真宗驾崩,皇后刘娥进位皇太后临朝称制,吕夷简正式拜相。刘太后刚愎强势,吕夷简发挥高超的走钢丝本领,从不正面与她唱反调。每当刘娥做出错误决定,吕夷简总能条分缕析帮助她知错改正,并将刘娥差吵的某些野心扼杀在萌芽状态,始终“使庄献(即刘娥)不得纵其欲”,使大宋江山始终姓赵。
刘太后在为宋真宗举行附庙大典时,坚持要把宋真宗生前用过的所有东西供进太庙,再用银罩覆盖宋真宗神位,以告慰其在天之灵。吕夷简委婉谏阻:“这样做无法告慰先帝!太后执掌两宫,惟有‘远奸邪,奖忠直’,辅助尚在幼冲的官家治理好天下,才是告慰先帝的最好方法!”刘娥默然不语,算是准奏。
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病逝后,刘娥打算冷处理,所以“宫中未治丧。”吕夷简上朝奏事时,旁敲侧击暗示:“臣听说昨日有个宫嫔病死!”刘太后霍然变色反问:“宰相也需要参与后宫事务吗?”她把宋仁宗从龙椅上牵起来,一起进入帷幕后。
很快,刘娥面色阴沉独自出来,低声训斥吕夷简:“您为何离间我们的母子之情!”吕夷简意味深长敲打:“太后难道没打算为刘氏家族留条后路?"刘娥冰雪聪明,顿悟弦外之音,放低身段问计。吕夷简出谋划策:“太后以此时下葬不利为由,给李宸妃穿上皇后服装,以皇后礼仪入殓。再用水银填满棺椁,以保持尸身不腐,最后将灵柩暂置洪福院等待安葬。”
刘娥言听计从照办。刘娥驾崩后,赵元俨说出真情,宋仁宗怒火攻心,派兵包围刘府。见到生母尸身,他才恍然大悟。吕夷简凭借卓越的政治远见,成功避免了一场母子相残的悲剧发生。
荆王之子聪明伶俐,深得刘娥欢心,一直留在宫中抚养,舍不得放出宫外。朝臣多次奏请,刘娥始终以他伴读宋仁宗为由拒绝。吕夷简多次奏请,反复陈述利害关系,刘娥才不得已放他出宫。
吕夷简在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的表现,得到迅衫《宋史》的高度评价:“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