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当下正在热播,估计很多观众都会将这部剧,与《长安十二时辰》作为比较。因为这两部剧都与不良人有关,唯一不同的是,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不良人是管理侦缉逮捕的小吏。而在《风起洛阳》中,不良人却成为了贱民。那么,该剧中的不良人究竟何解?
洛阳城下的不良井
在电视剧《风起洛阳》已更新的剧情中,我们会发现不良人不再是管理侦缉逮捕的小吏,而是成为了洛阳城中的贱民。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在该剧开篇之时,曾对不良井进行过一番介绍。在介绍中,我们会知道居住在不良井中的人,大多都是罪臣子女,他们被称为不良人。凡是居住在不良井中的不良人,不得擅自进入神都洛阳。
演员黄轩饰演的高秉烛,曾经是不良井中的不良使。他的职责便是管理不良井,并对不良井中的日常所需进行采买。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秉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带领大家走出不良井,脱离贱民的身份。
不良使高秉烛
在观众得知高秉烛不良使的身份之后,估计很多观众都会联想到《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不良帅。两者的身份可以说是截然相反,不良帅是负责管理侦缉逮捕的小吏,其职责与今天的警察没有多少区别。而高秉烛这位不良使,看起来更像是一位负责管理社区的负责人。而高秉烛所管理的不良井,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他们生下来就是天生的贱民,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
高秉烛虽说也是贱民的身份,但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改变不良人的命运,他希望能够带领大家走出不良井,为了能够让井中人看到希望,他违背了皇命,擅自带领着七个小伙伴离开了不良井。可谁曾想,他的这个决定却害了他们的性命。
刺杀桐阳王李顿的人究竟是谁?
通过高秉烛的回忆,我们会知道高秉烛之所以活在自责之中,皆是因为高秉烛的七个小伙伴。五年前,高秉烛本想带着这些小伙伴到洛阳城中去见见世面。可谁曾想,却遇到了桐阳王遇刺事件,正是他们的奋勇搏杀,才使得桐阳王顺利脱险。可是他的这些小伙伴,却命丧歹人之手。估计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一定都猜出了刺杀者的身份。
观众之所以会知晓刺杀者的身份,那是因为该剧是以武周时期的历史为原型改编的。对于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会比较熟悉,而武家与李家之间的恩怨,观众自然也会多少有些了解。桐阳王进京,袭击者很有可能就是武氏族人。因为桐阳王是他们最大的威胁。若以现在更新的剧情来看,武攸决的嫌疑最大。
《风起洛阳》中,赫赫有名的“河东柳氏”,为什么会如此奇葩?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柳氏曾经是名门望族,他们自身很有优越感,后期因为遭到武则天的打压沦为中等门户,所以他们的行为看起来都有些奇葩和古怪,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剧情人设就是如此,虽然人物是历史原型,但是人设和就去过就是纯属虚构,所以在电视剧《风起洛阳》中赫赫有名的河东柳氏才会让人觉得如此奇葩,不过我觉得他们柳氏的人都不简单,或许这就是他们故意迷惑大家的障眼法,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对他们家族放松警惕。
电视剧《风起洛阳》播出后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部剧开播后就一直都话题不断,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追剧,这部剧不管是演员阵容、剧情和场景都非常优秀,这也是这部剧为何可以火爆网络的原因,剧中的人物关系其实挺复杂,相信大家都有关注过剧中赫赫有名的河东柳氏一族,在剧中柳氏出现了柳适、柳襄、柳十郎和柳七娘这几个角色,但是这几个角色行为都很奇葩,完全不像是豪门贵族出来的人,针对河东柳氏一族为何如此奇葩的话题也遭到很多人的热议。
第一、因为剧情需要
编剧把柳氏一族的任何都安排得比较奇葩,这或许就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已,真实历史背景中他们或许不是这样的人设,但是为了满足剧情需要,所以才会故意把他们写得很奇葩,这样有利于剧情的发展。
第二、为了掩饰
还有很多观众猜测他们这样就是为了掩饰真实的自己,河东柳氏当年是名门,如果不是因为武则天的打压,他们家族一定会非常兴旺,或许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掩饰自己,或许他们有自己的计划和生存方式。
《风起洛阳》坏人是谁?
赵王是坏人,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动机明显,李武之争,和历史也是吻合。
二是假死替换在马伯庸过去的小说里也出现过。
三是武大和宽郎这么死心塌地追随的也只能是他。
四是柳襄、宋凉这样的豪门高官都能为之所用,只能是赵王级别的。
《风起洛阳》结局的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武大是归藏凤不是之前猜的掌冬使,某种意义上来说春秋道只是他达到自己目的棋子。还有百里大并不是高智商偏执狂,只是个被忽悠瘸了的单纯疯批。
第二个意外是期待的高能大结局场面,结果是唾沫沾家雀,全是嘴仗。这就让人一颗期待的心提不起来又放不下,不上不下的很难受,难免会觉得有些敷衍。
《风起洛阳》不良人等级怎么划分
《风起洛阳》中,最大的坏人就是太子和圣人,因为春秋道一事还有百里弘毅哥哥以及高秉烛的伙伴都是因为他们而死。要知道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这些人只是太子与圣人争权斗势的牺牲品,而最后的赢家显然是圣人。
可以说是最大的坏人,但是因为她是圣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巩固权势,铲除异己,又无法说是坏人。
表面上看最大的坏人是柳襄,是武攸决,是太子,但是想一想柳襄武攸决也就是只是圣人拿出来迷惑太子视线的。即便是坏事做尽,背负的也只是柳襄和武攸决,与圣人没有关系。但是柳襄和武攸决却是听命于圣人的。
因此,在武思月查案要接触到真相的时候,武攸决才会阻止。因为一旦查出真相,圣人为了抱拳颜面,只能让知道真相的人闭嘴,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永远说不出话来。
《风起洛阳》黑评不止,这部剧是否真的像网友说的一样差?
不良人是最低等的人群,内部没有等级之分。
不良井中的人称为不良人,他们没有人权,不配称为神都子民,一切生活采买全靠管理这里的不良史负责,高秉烛虽为不良史,但同时也是出生在不良井的不良人,身份同样低微。
纵观历史,不良人一词是真实存在的,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有时候为了以恶止恶,官府会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风起洛阳的不良人与动漫中虽有所不同,但前者是武周时期,一个则为名存实亡的唐末,时间跨度颇大,整体上也算契合。
不良人的来源:
关于“不良人”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是“不良人”是从“捉不良”这个词演化过来的,也就是说“不良人”的意思是“抓不良的人”。这个也不一定全对,但至少更合理一些。
至于说“不良人”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抓捕犯人以及在审讯时给人打打下手,权力其实很小,甚至连对犯人的审讯权都没有。
《风起洛阳》从奉御郎到归藏凤,为什么最终反派一定是他?
《风起洛阳》黑评不断,不去评判剧情,演员演技真的像网友说的一样差。
《风起洛阳》做为马伯庸小说改变的一部电视剧,有黄轩、王一博、宋茜、宋轶等流量明星主演,可谓是开播前就吸引了大批观众。可是开播后却出现了反转,本来都是五星好评的期待,结果播出后网友纷纷一星差评。
一、本想用流量明星吸引观众,结果却在演技上翻车《风起洛阳》有三大主演黄轩,王一博,宋茜。黄轩不用说,被观众称为戏疯子的实力派的演员,在剧中的一段牢里套话的戏份,三次进出牢房,黄轩就已经转换了三次表情,将人物的亦正亦邪刻画的十分到位。而作为女主的宋茜却不如人意,宋茜是歌手出身,拍戏后就经常被吐槽演技差,这次也不例外,刚刚出场就被吐槽头套太假,演技差,表情就只知道瞪眼,就连台词都说不清。作为男二的王一博,也算是一个热门明星,演技也并不是很成熟,在刻画人物时用力过度,演成了面瘫脸。被网友纷纷吐槽。
二、延播闹乌龙,观众更加不买账2021年12月1号晚上8点的时候本该播出的《风起洛阳》却被延播一个小时。工作人员给出解释是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的,这样的理由网友们对此并不买账,开启了吐槽模式,《风起洛阳》的留言去也都是差评。
三、刚刚开播就问题频出剧中的黄轩、宋轶都是比较有实力的演员,虽然王一博与宋茜演技一般,但是好在颜值在线。可是再好的演技也救不了后期的调色。《风起洛阳》的画面应该是仿照的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可是画面调色太暗,导致有些镜头都看不清演员表情。
如果说2021年最具有争议的电视剧,那一定是《风起洛阳》。本来想借明星流量结果却败在了选角上。好好地一部电视剧,剧情节奏慢也没关系,演技却很让人出戏,真的令观众大跌眼镜了。
吐槽一下风起洛阳,背景设定与史实对照
因为他的童年阴影,导致心中的仇恨太深,逐渐不能收手,想要拥有更多权力,变成了野心,为达目的不折手段最后成为了大反派。奉御郎身内卫大头领,本身是个很位高权重的职位,深得圣人的信任和重视,奉御郎原本应该满足,但他因为心中对于仇恨的执念太深,因此逐渐扭曲了他的心灵,他想要推翻圣人,于是偷偷加入了春秋道。他的童年虽然身为武家人,但作为旁系,而且失去了父母的庇佑,他和他的亲生妹妹两个人从小相依为命,在偌大的家族中受尽了欺负。身为皇帝的本家族人,原本是非常富裕,位高权重的大家族,但这两兄妹却过的日子受尽折磨,没吃没喝没钱,有上顿没有下顿。
不折手段他身为皇亲国戚,却在童年中受到了这样的贫穷和族人的不断欺负,他从小心中就恨极了他的族人,他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新天地。没有吃喝的他最终决定低三下四的求助一个朋友,某得了一个试膳的危险职位,并且这个职位还只能做三年。这个职位非常危险,万一圣人的饭菜中有毒,那第1个死的肯定是他,但是他那时候太穷了,别无选择。在成功做了两年多的试膳之后,面临即将年满三年回家继续受穷的局面,他竟然给自己下了毒药,被差点毒死,以此来得到圣人的青睐和信任。
推翻圣人说起来,奉御郎第1次害人就是害得他自己,对自己如此心狠手辣,何况是对别人。这次的下手之后,他仿佛打开了“恶魔盒子”,他开始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最开始只是想要升职到高位来报复仇人,压榨欺负过自己的族人,可是当他如愿做到了奉御郎这个大权在握的职位之后,他看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自己,体验到了手握重权的滋味,他想要爬上权力的巅峰,他想要推翻圣人,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复仇。
童年的阴影童年的阴影是他仇恨的导火索,而他随着爬的位置越高,他对于权力越是贪婪,即便他已经将家族其他人甩在了后面,并且族人都要开始养他的鼻息,看他的脸色,但他依然不甘于此。童年的贫穷阴影造就了他心中仇恨的种子,成功坐上高位之后,对于权力的加倍贪婪,使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正义选择,最终由仇恨和不甘演化到了野心和谋反,所以从奉御郎到归藏凤,最终的反派一定是他。
《风起洛阳》不良井是龙门石窟吗
风起洛阳看完了,烂尾。
后面两集就像本来拍了三集的,硬生生剪成了两集。都剧终了,这个反派还到处杀人,一个一个杀,看得鬼火大,而且这些线跟三个主角没有任何联动,就像这个导演发神经一定要交代后事一样,一个一个把角色杀掉。三个主角压根儿不知道。是不是有主角根据这些杀人现场确认武攸决身份的戏啊?拍了剪掉了?拍得稀碎。
武思月下线那段,毫无波澜,根本不能引起共情,就觉得他娘的搞笑吧。
拍着拍着旁边一堆人都不见了,就一个武思月在那里中箭?她不是扑到了武攸决后面吗?接得那么准。那武攸决就应该在她身后啊,怎么正面镜头就只有七彩的布条在那里飘啊飘,武攸决呢,那么大一个武攸决呢,她是给布条挡箭吗?还有那么多的群演呢?不是围得密不透风吗?下一秒全部消失了?就剩男女主在哪里演?
还有拿个小弓箭成功击杀女主你是认真的吗?
你要说这个忽然飞墙走壁、百步穿杨的柳十郎其实是另一个深藏不露的大反派,那还有点说服力。
不是大哥你这么强,前面打什么酱油啊?
你出来射两箭,那什么春秋道不是当场跪了吗?
你干嘛要最后五分钟才趴在那里瞄啊?
还有那武则天,在宫里那个圣旨,在大街上那个讲话,实属拉胯,就算你整不来文言文,大白话也不用说得那么社会主义吧。
还“朕有愧于你们”?愧愧愧愧……不是你搞清楚,你搞清楚,武则天,她上位的时候,已经67了,她跟唐太宗李世民表演那个匕首驯马的时候,大概15岁,她四十几岁当皇后的时候就垂帘听政了,她老公不做事的,都是她说了算。
五十年啊,整个国家的事她管了至少二十年啊,什么叫圣人,她当皇后的时候全长安的人就要尊称她与李治是“二圣”,什么叫圣,就是她武则天是全大唐所有人的神、佛、主!
当初泰山封禅,回京路上,周围十几个国家的酋长都由她接见。这还是二十几年前。
洛阳是她亲自迁的都,她定的都城。洛阳纸贵,都学过吧,那是晋朝,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天下最富最大的城市,六朝古都,天下的政治经济中心,烧了一个粮仓,就搞得一堆人去皇宫叫嚷,谁给他们的胆子?春秋道吗?
演得好像没几天就家家都没有余粮,没吃的没喝的,世界末日了,要亡国了?
为什么武则天跟李治能够理所当然地用这个“圣”字?就是因为他们治下,大唐有钱啊,经济富裕,兵强马壮。
这时候为什么没有出世的名将,只有李世民时期的老将?因为不打仗啊,打也只是随便打一些小国,大唐太富了,天下太平啊,太平公主,多出名啊。
武则天为什么要定都洛阳?因为关中长安是李家大本营,洛阳才是她武则天的地盘,神都洛阳,就是她真正掌握大权的地方。你让她站出来说,朕被人烧了个粮仓,就感觉特别对不起你们,侮辱谁呢?
她敢说,洛阳敢听吗?
正史怎么写的?她当皇后的时候,李治找了几个大臣秘密商议,要去除她的后位,有宫女百米冲刺跑去告知她。她一来,李治一个屁都不敢放。
她垂帘听政,很多官员不满,都是历经了几百年屹立不倒的世家大臣,她武则天只是一个底层出身的女儿,这时候又有多少官员支持她,史书上记载得一清二楚。她凭什么,就凭她的脑子,她的本事,她的学问,她的眼光。
史书为什么不得不记载这些在朝堂上曾经支持过她的大臣名字?因为她记住了每一个帮她说话,站在她这一边的大臣,加官进爵,庇护子孙,提拔他们,器重他们,于是这些人青史留名。
武则天跟他们说,你们替朕受苦了,他们敢听吗?
什么是苦?
是她小时候母女被所有亲人欺凌吗?
是她被李世民厌恶从此不得见驾吗?
是她差点给李世民殉葬,只能把未来的希望托付给他的一个小儿子吗?
是她削发甘露寺看朱成碧泪纷纷吗?
是她回宫之后遭受的各种非议算计吗?
是她襁褓中的孩子离奇暴毙,王皇后大叫是你自己杀的吗?
是她那一天看到自己的侄女躺在丈夫的龙床上吗?
是她给了曾经欺辱她们母女的四个哥哥高官厚禄,他们却说因为你是皇后我们才做官做得不安心吗?
是她在泰山上在丈夫眼皮底下毒死侄女,四个兄长全部流放,这时候丈夫看她的眼神吗?
是那些三十年来堆在丈夫面前,无穷无尽的弹劾她、要她死的奏章吗?
是那些人几十年如一日看着她的丈夫祈求他罢黜她、杀了她的目光吗?
是她看着洛阳,想着那些流着她的血,却姓李的儿子吗?
是她看着大佛,不知道要将自己的江山交给哪个儿子才能保住这一生的基业吗?
她苦吗?
有人替她受过苦吗?
她需要别人替她受苦吗?
她会觉得她跟“苦”沾边吗?
那一天,她当着李世民的面,掏出一把匕首说,陛下我能驯服这匹马。
她以为李世民戎马一生,雄才大略,会欣赏勇敢烈性的女人。
李世民不是。
她才是。
她就欣赏她自己这样的女人。
她是非常喜欢文章的,当了皇帝后,作的诗也非常有气象。
那当时为什么不向李世民展示她的才华呢?
可能当时,她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学问。小时候被那样欺负,活下去都成问题,哪能好好读书呢?
反而认识李治之后,她的学识逐渐超过了他。当皇后的时候,已经能处理政务,直指要害了。
五十年后,她在洛阳一条街上,说朕没管好洛阳,有愧于你们,编剧扯淡。
就跟不良人是洛阳最底层的贱籍一样,扯淡。
即使挂着马伯庸三个字,我还是要说,这部剧扯淡。
武则天经营数十年的朝廷,那么多亲手提拔的大臣,就一个武攸决能做事?其他人死的?
就一个侄子的关系,他还想登基?怎么敢的?世家,氏族,皇族,他们怕的是武则天,不是他武大郎。
发个粮食就能收买人心?就能让全洛阳的百姓感激涕零?那武则天几十年拼死拼活大杀特杀干什么?
剿灭一个躲躲藏藏的春秋道,就能拿到威望,不世之功?大唐的人这么好哄?
掌管两个安保部门,就能掌握权力,调兵遣将?武则天的军费喂了狗?三省六部集体昏迷了39集?
武攸决在推车上演讲就更搞笑了。说两句漂亮话就能让六朝古都的百姓纳头就拜,贞观之治上百年治了个寂寞?
真这么简单,那佛教南北二宗的神秀、慧能还开什么坛,讲什么法,也搞个一模一样的舞台喊话得了。
当年李治武则天又千里迢迢跑去泰山封什么禅,祭什么天,直接长安洛阳东西二都轮流喊麦啊。
结合时代背景,大唐姓李,拜老子为始祖,道家就是大唐的根。自法琳护佛、玄奘取经起,佛教大盛,李治武则天都信佛,佛教就是大唐的枝叶。儒家,更不用说,科举,文治,这是大唐的血液。
李治对三家客客气气,武则天亲自请来高僧神秀,行跪拜礼,上到公卿,下到百姓,基本上都是三家都拜,这是一种精神需求,也是一种统治手段。可以说,他们的精神文化非常富足的,这就是大唐诗歌的社会基础。当然也会信外来教派,这是大唐文化的多元选择。
三个精神支柱,武攸决一样不沾,一样不通,病病怏怏,就只能趁着整个大唐的文人武将集体睡着的时候,出来做他的春秋大梦。
所以他的反派设定杀伤力非常的弱,他做的所有事情说是会破坏大唐安定,就没什么说服力。因为他根本触及不到大唐真正的要害。
所以就只能加一个超越时代的炸药设定,来掩饰剧情上的单薄贫瘠。
为什么剧里布景那么多佛教因素,剧情上的相关设定、相关台词却少得可怜呢?就只有一个反派喽啰是和尚设定,背景板的天堂大殿是供佛的。
因为实在抠不出来啊。主角团摸爬滚打,反派搞阴谋诡计,他们就是这边搞出一个问题,那边赶紧解决这个问题,都是跑腿卖力气的活,你让他们这些人怎么秀出大唐气韵啊?
内卫联坊两个都是功能性机构,跟思想文化这些,实在沾不上边。只能抖机灵了。
找内奸是吧,我先这样再那样,骗你技能,然后蹲草,一套带走。
又找内奸是吧,来,看我眼神,对个暗号,一two三,就是你了,送粮!穷过堂!散心!耶妹纸!还有你,武大郎!
好、好剧……咦,这个套路刚刚不是演过吗?又来?又来?
别跟我说主角小人物,没文化,都是官都是皇亲国戚都是大英雄,你看高秉烛墙上的字(道具),不是写得挺好吗?
也亏得黄轩演得好,瞎的都能演出裸视力50的气势,不然这剧真没法看了。
配角呢,大家都很喜欢权谋,那个武慎行说你赶紧弄一些朝中大臣的黑料给我,我一听笑喷了,跟武则天玩这套?
这是在武则天眼皮底下撬她墙角啊,大侄子你忘了当年四个叔叔和贺兰阿姨怎么死的吗?
相比之下,武攸决每次声东击西,不讲武德,欺骗几个正义的小朋友,都变得非常高级了。
你看里面四个涉及诗歌的例子:蔓草杂野,明火焚之。归藏凤出天下倾。连山诀。柳七娘念的那个耀天枢。
咱们再想想这些人名,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高适李商隐,对比一下你在这部剧里听到的打油诗、大白话圣旨。
简直了!
道家的元素倒是挺多,却流于表面,什么炼丹啊发药啊,不是你们是不是忘了神医孙思邈是唐朝的人,李世民时期的人,才过去多久啊,大唐的医术水平这么拉胯的吗?用炼丹代替吃药,还一堆人排队去吃?
而且太子送道家的仙丹给武则天这个剧情也怪怪的,因为武则天是一个非常非常偏爱佛教的人,她最艰难的时候,是住在寺庙里活了下来,她修神都大佛,修天堂大殿,她下令全国广增寺庙,她亲自请高僧神秀入京,以弟子礼跪拜求法,这些都是有记载的。但道教,她就没什么明确的态度了。
查的资料显示她是佛、道并重,毕竟她用的还是李唐的老臣,面子还是要给的。
说到李唐,你想啊,道教是姓李的,是李唐的根,她夺了李家的江山,道教对她来说,就是一块压在她头上的阴云雾霾沙尘暴啊。
道教是容不下她的,她要是也信道教,那就是一个笑话。万一道教说,你武周要求道,就得把李唐的江山还回来,她怎么办?
所以,她必须找一个制衡道教的力量,找一个支持她的精神图腾,那必然是佛教啊。
你让她去吃道教的仙丹,不管是长生不老还是延年益寿,她脑子瓦塌了才会去吃。
这个道理太子几十岁难道不懂吗?还敢拿道教的三无产品给她吃?
再结合这个背景,李渊李世民都是尊道抑佛的态度,玄奘取经的背景是唐朝佛教当时没有权威的理论,内部鱼龙混杂,不方便统治,到了李治才尊起佛来,因为佛教的民众基础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李治这个人其实对道佛都是“你要为我所用”的态度,他还尝试过下令两教弟子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行俗礼,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才不了了之。武则天则是大力砸钱提倡佛教。
佛教对武则天也是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她登基,连说她是弥勒佛转世的伪经都造了出来。可以说,武则天能登基,佛教在民间对她的鼎力支持占了一半功劳。
这个背景下,太子搞那么大阵势信道教,献仙丹,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武则天那句“吃了你的仙丹是不是当场暴毙”可太有意思了。
李显信道教是他以后当皇帝后,才敢恢复李唐正统的道教地位,即使如此,对佛教也是非常尊重的,剧中起码把他的智商拉低了一半,其实武则天对这个儿子的忌惮心不小,因为李显的确有点本事的,绝不是剧中那个窝窝囊囊、五迷三道的样子。
武则天对他是“皇位我可以给你,你不能抢”的态度,就这剧里,他变成了一个叉烧,我看武则天还不如传位给永川郡主呢。
真是一部神奇的布景剧,把道教黑得体无完肤,把佛教搞得虚有其表,儒家更是别提了,书面台词都这么拉胯,还敢把唐朝尊儒崇文的背景拿出来讲吗?
这个剧从头到尾都在讲一些正义、英雄、保卫神都这样的车轱辘话,更有意思的是,道佛儒这三个大唐的精神图腾在里面全都是反派工具,所谓的大唐盛世全靠布景在撑着。
你看就一个“蔓草杂野明火焚之”翻来覆去喊了39集才折腾完,真正的历史对决可是这样的——
佛教出一本书(大云经),说武则天是佛祖转世,武则天立马砸钱(大云寺),说得好,支持!
道教立马出一本书(老子化胡经),说你佛教是老子(李耳)马甲,老子才是你爹!
佛教暴怒,岂有此理,我还说你老子(李耳)是我佛祖的座下弟子呢,管理员,封号……李显,叫你呢,发什么愣!
李显:啊……这个,哎呀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吵嘛,这个这个化胡经的确有些不妥的地方,哎呀你听我说嘛,咱们老李家已经很棒啦,不用这个化胡啊化蝶来搞这些有的没的,大度,要大度啊,烧了吧。
道教一听,也是哦,我们中华正统,跟他一转学生较什么劲,散了散了。
佛教一看,这书烧得挺快,给你个面子吧,别别扭扭说了句:好啦,我承认你也很强啦,当然,跟你妈比起来,还是差了点。
李显:你你你你别提我妈啊!
佛(瞪眼)道(期待):你对你妈有意见?
李显: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大家都是一家人嘛……
这不比“蔓草杂野”好看多了!
都是史实啊。
稍微了解一点唐朝教派之争的背景就知道,一个春秋道,连西域那边传进来的一个十八线小教派都打不过吧。还明火焚之,这口号叫出来,怕是波斯明教第二天就能把它春秋道的地刨没了。(喵喵暴怒!暗杀你哦!)
还敢到处搞破坏,又烧又抢的。
还是儒家里面出来的,搞一些道家的技术,整出一个道尊,噫,千万别给国子监、孔子庙那帮人听到了,读书人骂起人来,能万载流传的,参考骆宾王。
我就不相信后面这武则天狗屁不通的台词,都是马伯庸自己写的,用脚写的吗?
《风起洛阳》不良井不是龙门石窟。
在电视剧《风起洛阳》中不良人不再是管理侦缉逮捕的小吏,而是成为了洛阳城中的贱民。在该剧开篇之时,曾对不良井进行过一番介绍。居住在不良井中的人,大多都是罪臣子女,他们被称为不良人。凡是居住在不良井中的不良人,不得擅自进入神都洛阳。
演员黄轩饰演的高秉烛,曾经是不良井中的不良使。他的职责便是管理不良井,并对不良井中的日常所需进行采买。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秉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带领大家走出不良井,脱离贱民的身份。
《风起洛阳》故事发生地背景
《风起洛阳》记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洛阳城内一系列阴谋活动。事实上,“风起云涌”是在横店拍摄完成的,而洛阳是主要取景地。
此外,该剧将在横店拍摄,《风起洛阳》将再现“古都洛阳,牡丹城”的城市形象。故事情节将植入:洛阳隋唐城内明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景区。
以字幕体现景区标识,提高观众对景区的认识,以剧带景,宣传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本片通过以戏剧为背景,将洛阳的重要景点介绍给观众,宣传古都洛阳的旅游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