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 > 高校 > 中国最顶级的毕业生爱去哪?从C9高校的应届就业报告看

中国最顶级的毕业生爱去哪?从C9高校的应届就业报告看

来源:网络 作者:金融小伙伴 时间:03-04 手机版

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是大众比较关注的焦点。

因为作为国家未来的“顶梁柱”,高校人才是所在高校、城市的一笔隐形财富。

高校学霸们选择的就业城市、行业,不仅仅是体现当下的热门行业,也是在体现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人才供需调整的依据。

而且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1年高校毕业生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这样的情况下,通过C9联盟的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去向,看一看中国的精英人群的就业选择如何?

一、C9学霸选择的就业方向?

根据C9毕业生的就业报告,可以分析学霸们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同?

1、就业属地粘性

从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来看,C9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首选都是学校所在城市,其次,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也占了绝大部分 。

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有超过40%的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为西部地区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则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顶尖高校毕业生都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而从6所C9高校实际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北京、广东、上海,是C9毕业生最集中的三个省市。

可以看到,C9学子就业的属地粘性很明显,其中有8所C9学校的第一选择都是母校所在省份,只有哈工大例外:毕业生的第一流向是广东,黑龙江只排在第三位。

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留沪比例分别高达66%、72%,是C9中属地粘性最突出的,很大可能是得益于上海落户政策的优势。

从“属地粘性”来看,城市的选择真的至关重要。

因为毕业生的人际关系、实习经历、生活习惯等都与属地城市深深牵绊,若留在属地就业,自然得以保留,若去往外地,将失去这些属地优势。

对很多毕业生来说,大学所在的城市,往往就是以后的定居城市。

以上海与广东为代表的华东、华南,凭借发达的民营经济、体量庞大的央企和外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同时,作为开放窗口,全球化视野与前沿领域探索,同样为C9名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岗位、丰厚的待遇以及可观的成长性,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2、就业热门与薪酬待遇相关联

根据《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可以看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位列前十。

其中985高校7所、211高校10所。

位列前三甲的分别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分别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

单从平均薪酬来看,毕业生月薪能超过10000元的高校有24所。

北京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东南大学虽然薪酬指数排名在30名之后,但毕业生平均薪酬仍然过万。

另外,平均薪酬在9000-10000元的高校有31所,8000-9000元的高校有24所,7000-8000元的高校有21所。

要知道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

从上面的排名来看,前20位高校中,除排名第11位的浙江大学外,其余无一例外位于北上广三座一线城市,其中北京10所、上海8所、广州1所。

在24所毕业生平均薪酬超过10000元的高校中,除北京13所、上海6所、广州2所外,剩下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均位于长三角发达城市。

尽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薪酬指数排名第四,但毕业生平均薪酬全国最高,达到11032元,也是唯一一所超过11000元的高校。

上海交通大学薪酬指数虽然超过北京大学排名第二,但平均薪酬不及北京大学。

二、什么行业最受C9学霸的喜爱?

从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的中高端人才多倾向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1、 科技行业

关于科技行业,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硬科技?

硬科技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扶持和优惠政策也是推动硬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增加政策扶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将“加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力度”作为重点,推动科学技术人员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转化。

资本加持、政策鼓励,硬科技被热捧,让2021年的硬科技创业空前火热,核心原因还是在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社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作为底层驱动力。

于硬科技创业者而言,技术上的突破,只是摆在面前的挑战之一。寻找技术人才、技术商业落地都是需要突破的问题。

硬科技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科学家难找,相关从业人才也十分稀缺。风口上的半导体领域尤甚,企业都在抢人,人才的待遇在上涨,创业成本水涨船高。

清华、北大、南大、上交大、西交大五所已公布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学校,毕业生就业重点行业第一名都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相关行业。

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分别为240人和1075人;

5G、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新能源汽车及动驾驶等“新基建”领域也热度很高,应届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7.6%,平均薪资同比增长9.2%,达到8393元,超出应届生整体平均招聘薪资。

虽然说,互联网日渐趋下,接二连三裁员的消息登上热搜,但是信息科技却还在吸引着C9高校毕业生。

在C9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单位中,华为几乎占据全部学校第一的位置,一直以来,华为是接受C9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企业。

6所顶尖高校进入华为的毕业生分别有:清华大学(187人)、上海交通大学(402人)、南京大学(223人)、西安交通大学(326人)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4人)。

除华为之外,腾讯、阿里巴巴也成为大部分C9学霸的毕业首选单位。尤其是清华大学与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前三单位被信息产业包揽。

在招聘名校毕业生的数量上,字节跳动逐渐超越阿里,位列华为、腾讯之后。

字节跳动2022校园招聘,为研发类岗位特别设置研发提前批,最早于7月上旬便开始面试,提前揽得优秀技术人才。

2、金融业

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技术领域外,金融业也一直深受C9学霸的喜爱。

复旦大学选择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占17%,仅次于制造业和医疗卫生业,如果是硕士学历,进入金融行业的机会更高。

复旦硕士毕业生就业比例第一位就是金融业。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上海财经大学,有44%的毕业生从事金融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和金融业排名第和第三。

金融业虽然没有信息技术增长得快,但是金融行业对于高校学子的吸引力一直保持很稳定。

流向较多的企业除了华为、BAT等互联网公司外,还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从行业分布看,行业就业集中度较高的特点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行业就业的排序发生了显著变化。

招商银行2022届提前批校园招聘同样以STEM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优先考虑,岗位多为数据研发、软件开发、用户体验设计师等。

3、体制内

根据2021年的就业环境的变化,C9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工作的热度持续走高,更多的学生想要选择稳定。

据BOSS直聘研究院《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2021春招季,新能源/环保,农林牧渔,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三个行业岗位需求大增,应届生招聘规模同比增幅最快,增幅分别达到225%、115%、104%!

教育也成为毕业生受欢迎的行业,清北及西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top2均为教育,南大、上交大毕业生就业行业top3为教育。

不过大部分的毕业生应该进入了大学当教师,因为想要进大学基本门槛是硕士以上学历,本科学历是不满足条件的,还有就是2021年的教培行业收紧,裁员、倒闭不断,不太可能大规模新招老师。

在收割C9学霸的战场上,科研院所与国家重要战略单位也成为C9学霸的重要流向。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多数直接就职于本校,而西安交通大学也有很多毕业生流入国家电网与中国航空,为国家战略事业贡献力量。

体制内再次受青睐,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稳定性成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重要需求。尤其是毕业生普遍向往更稳定的工作,体制内相对来说是一种选择。

三、大学生就业为何会有这些变化?

2021年,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IT”)、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占比最大的5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5.1%、14.5%、13.1%、8.5%和7.4%,合计为58.6%。

与2019年相比,教育仍然保持第1位,这与2021年的就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制造业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而IT业由第2位下降至第3位,金融业仍旧排在第4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取代建筑业排在第5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看,这一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制造业不仅排名上升,而且比例比201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在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大约四分之三去了企业(73.8%)。

民营企业的占比最大,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35.2%);

国有企业的占比排在第2位,为25.0%;

三资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占比为6.6%;

体制内单位(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入职的高校毕业生接近一半(49.3%),其中到中小学和高校工作的合计占比为9.0%。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形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是构建我国科技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国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吸纳毕业生就业。这一举措使得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占比相比2019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首次排进前5位。

C9高校毕业生的流向,往往暗合着某种时代走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群优秀的毕业生,他们所选择的也是体现了当下时代的变化。

时代在变化,就业的口径对于优秀人才来说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宽泛。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年轻人的择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眼光,不把自己局限在体制内的工作圈,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工作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公布就业质量报告,学霸们毕业后都去哪儿了?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两大名校就是清华北大了,而且这也是很多高考学子他们梦寐以求的学校。很多高考生他们在高考的时候没有去到这个学校的话,他们也会在大学期间更加的努力让自己有机会逆袭,再次在研究生的考试上通过考试来到这两所学校,完成他们的名校梦。但是像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校,在国人们的眼中是两所大神般的存在,如果说其他的学校可能不是人尽皆知,但是这两所学校可以说是覆盖率比较广的了。

可以说不管是老老少少大家都会知道这所这两所学校,但是既然北大清华是很多心目人心目中的最高等的学府。所以在很多家长们以及学生们的眼中,如果考上了这个学校,在就业的时候也会去到国内的一些一线城市工作,并且也能够去一些顶级的公司拥有着比较高的工资,享受比较比较高的待遇。但是从2019年的毕业数据来看这些学校的就业质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人表示非常好奇,这些学霸们他们毕业了之后都去哪里工作了呢?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北大大约有77%的博士,他们毕业了之后都选择了去政党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工作。在清华的博士毕业生中,这个比率是47.5%。

然后我们会发现北大清华的这些优秀学子,他们在毕业之后大多都会去一些比较知名度高的国企。例如说像华为是这方面的第一选择,在清北一共招工招揽了300多名毕业生,也是整个国内学校里招聘最多的就业单位。从升学的数据上面看的话,大部分毕业生都是本科生。75%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升学深造,然后他们在选择升学的时候,也有很多都选择了去外国的一些知名大学,比如说像哥伦比亚大学,是这些清北学子的留学热门的高校。

能够看出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对于学历上有着比较高的追求。所以他们本科毕业生只有17%的就业率,其他的都选择了升学,大部分都会选择继续读书去读硕士或者是接着读博士,能够看出来紧紧的拥有北大本科的学历,就出来找工作的学生们还是很不甘心的。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大主要是文科性比较强,清华是理科性比较强的学校。从这数据上看,也确实能够感觉到北大的大部分学者在就业之后会选择党政机关以及一些事业单位类似于文科类性质的工作,而北清华的一些学子大部分都选择去一些it行业以及互联网等等这些互联网公司。

国内哪些院校毕业后好就业?

教育部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离开校园,他们的去向越发引人关注。

每年年底,各大中央部属高校都会公布本年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了让公众了解2020届高校毕业生去向,我们着重整理、解读了2019届C9高校的毕业生去向数据,并就其中一些数据进行了几年来的统计分析。

(编者注:即2009年10月启动的九校联盟,它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9所高校)

平均就业率97.86%

根据C9高校官网发布的《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不难发现,9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相当可观,与中国其他高校相比比较领先,平均就业率为97.86%(见图1)。

图1.2019届C9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本硕博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图

其中,最高的是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99.46%;最低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5%。

从整体来看,各高校博士生就业率相对更高。其中,西安交大2019届博士生就业率高达100%,硕士和本科生就业率也均为最高,分别为99.63%和99.24%。

不过,南京大学成为个例,博士生就业率为97.95%,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就业率。另外,除中国科大、浙大博士生就业率略低于硕士生就业率外,其他高校博士生就业率均为最高。

多数毕业生选择京沪粤

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作为东部高校代表, 其2019年毕业生更倾向于前往京沪粤工作(见图2)。而京沪粤本身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无论是收入还是机会,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都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82.36%的毕业生去往京沪粤,清华大学是四个学校中比例最低的,但也有70.17%。这也意味着,更多优秀人才无法流入其他新一线城市。

图2.2019年清北复交毕业生京沪粤就业人数占比

中国科大作为C9高校联盟中中部高校的代表,将其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地域按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块区域进行划分(见图3),2019 届毕业生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为66%;中部地区为28.97%;西部地区为5.03%,占比最低。

哈工大作为C9联盟中位置相对较偏僻的高校,也是中部代表之一。按照地区分布情况统计,其2019年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南地区,为48.46%,意味着几乎一半的毕业生都没有留在学校所在地,而到东北和华北就业的比例仅为38.84%。不同于中国科大,哈工大的毕业生选择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最小,仅为4.46%。

西安交大作为C9联盟中唯一的西部高校,将其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地域按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块区域进行划分,2019 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最高,为45.97%;东部地区次之,为45.49%;中部地区为7.48%;东北地区为1.06%,占比最低。

图3.中国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民营企业更受青睐

2019届C9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中排名前三的单位性质如表1所示,虽然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中前三名性质各不相同,但民营企业更受C9高校毕业生的喜爱。

表1.2019届C9高校就业单位中排名前三的单位性质统计表

除北京大学国有企业以27.14%排名第一外,其余8所高校中民营企业占比均排名第一。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占比最高,为55.55%;南京大学占比最低,为25.26%。

而除去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其他7所高校中,国有企业均占比第二。

如图4所示,北大毕业生更倾向于从事高等教育相关的工作,占比18.04%,比起西安交大的9.68%,几乎高出一倍;南京大学虽处于第二名的位置,但占比仅有10.69%。

图4.2019届C9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科研单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的就业占比排名

与高等教育类职业相对接近的科研单位,排名靠前的高校中则看不到北大、南大和西安交大。其中,哈工大以9.75%的占比排名第一。

整体上,C9毕业生选择科研单位就业的比例并不高。

民营企业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同性质的单位中占比第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民营企业,占总就业人数的55.55%;浙江大学以52.52%排名第二;西安交大排名第三,为37.52%。

国有企业是老一辈人心中的就业“优质选择”,但在2019届C9高校毕业生的心中,其优势显然不如民营企业,除了工资待遇的因素外,这也跟新一代人就业观念的改变有关。

其中,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更偏向于选择国有企业,占比31.3%,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则以27.14%的占比排名第三。

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对外来文化更加包容,其2019届毕业生中20.28%的学生选择了外资企业就业,排名第一;西安交大虽位于西部地区,但其13.53%的毕业生选择了外资企业。

深造率相对保持较高水平

毕业生除了一部分会直接参加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他们也是我国高质量研究生的预备军。近些年来,优质高校毕业生深造率相对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目前,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国内读研,二是出国(境)留学。

统计2019年C9高校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国内升学率发现,C9高校的总体升学率较高,其中理工科类高校的深造率总体高于其他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39.36%的升学率位居第一(见图5)。

图5.2019届C9高校毕业生国内升学率排名

以清华大学为例看高校毕业生国内深造率,纵向来看可以发现,本科生的国内深造率最高,其次是博士生,硕士生最低;横向来看,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其深造比例整体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近年来更多学生在毕业时选择“深造”这一方式。

出国(境)深造比例有所下降

统计2019届C9高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情况(见图6),可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以15.3%和14.79%的比率位居前列,而南京大学(9.7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3%)、西安交通大学(8.88%)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7.74%)则未超过10%。

图6.2019届C9高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率排名

对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率作分学历层次的统计(见表2),可以发现,本科毕业生的出国(境)深造率最高,其次是博士,随后是硕士。本科毕业生出国率最高的高校为复旦大学(29.9%),硕士毕业生出国率最高的高校为清华大学(5.5%),博士毕业生出国率最高的为清华大学(13.7%)。

值得注意的是,和全国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的情况不同,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C9高校毕业生的出国(境)深造率呈下降趋势。

以清华大学为例,其2019届本科生出国(境)深造率为24.6%,相比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26.3%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的高校实力、教学水平、学习平台都在不断进步,更多学生愿意留在国内进行学习深造。

表2.2019届C9高校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出国(境)深造情况统计表

从上述2019届毕业生相关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高校毕业生有工作创业、国内升学、出国深造等多种就业渠道,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874万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本期内容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小强传播团队提供)

在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哪些地方就业?

在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哪些地方就业?

各位玩网友们大家好,在清华北大的毕业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哪些地方就业呢?首先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硬件设施以及教育环境一定是国内最好的院校,而且一般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薪资都比较高。

有数据显示一般清北的本科生有百分之八十都选择了继续深造,很多优秀的清华北大学生都选择了读研究生,读博士,或者是国外留学。因为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一般都比较自律,在清北这种高校中也有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所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大部分的清北本科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

而有一部分的学生一般都在国企央企工作,因为国企央企的薪资待遇比较高,而且福利比一般公司强出好多倍,所以就有一部分的清北毕业生选择了进入央企国企。很多的高校毕业生都想要在央企国企工作,图的就是一份安稳,也有正常的节假日。也有一部分的清北毕业生在国家的一些研究机构工作,其实就是科学家,为我们的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大部分也都是这种顶级高校的人才。

还有一部分就是前往北上广,因为像国内这样的大城市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多,很多的年轻人都想要在这种大城市中打拼,可是这种地方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大,生活压力较大,但是依旧吸引了一大批的年轻人前往。因为一个好的平台可以给你很多的机会,而对于这种顶级高校毕业的人来说北上广就是最好的舞台,如果你有能力最好就到这些大城市中施展。

当然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种院校,所以如果你有机会进入清北,那么你未来成功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以上就是本次小编整理的中国最顶级的毕业生爱去哪?从C9高校的应届就业报告看,希望能帮到各位小伙伴,关注我们获取超多排行榜信息。

相关推荐:

20万“985”高校毕业生去哪了?最新就业质量报告盘点

中国最顶级的毕业生爱去哪?从C9高校的应届就业报告看

“双一流”高校师资队伍排名:广州医科大学进前3,华中师大第91

人大37,南科大8,厦大20,川大21!百所大学师资水平榜单

他们精勤育人,在各自领域创下斐然成就,这10位“硬核”教授,都来自西安交大!

137所双一流大学师资排行榜!浙大、武大、华科靠前,吉大第十

湖南专科院校师资最强的十所院校推荐

“民办师范院校”前10强排名,师资力量较强,报考难度不算大

声明:《中国最顶级的毕业生爱去哪?从C9高校的应届就业报告看》一文由排行榜大全(金融小伙伴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