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知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者,驾车或者弃车逃逸的。
2.他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开车离开现场。
3.有其他不配合警方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逃逸等违法行为的。
4.未报案,留假联系方式,到交警部门自首,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后恶意隐瞒事故信息。
2019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行政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后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管所将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中记录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备案。
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四条规定,交通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一)造成二人以上死亡或者五人以上重伤,并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六人以上死亡,负同等事故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法赔偿60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逃避法律追究,导致受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把别人车漆刮了我跑了,剐蹭后逃逸怎么处罚
当我们驾驶车辆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上穿梭,道路狭窄车多为患,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剐蹭,有人会问:如果把别人车漆刮了我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其实,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新交法对于剐蹭后逃逸怎么处罚还需要情节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部门司机法律意识淡薄,害怕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选着了逃跑。其实如果只是轻微把别人车漆刮了也没有致人受伤,是不需要逃跑的,如果这样一跑驾照分12分就没了,非常不值,如果没有跑路,可以通知交警和保险过来勘察定损,走保险流程处理的。
下面来看一下把别人车剐蹭后逃逸的严重处罚:
1、如果逃逸不构成犯罪,但是其行为已经影响到公共安全,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交警部门会对其处以200-2000 元 的罚款,扣驾驶证分12分或吊销驾驶证,拘留15天。
2、如果把别人车剐蹭造成对方没能及时救治而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逃 逸致 死(事故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或严重残疾),也会按照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
如果把别人车剐蹭后没造成严重后果(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时救助而脱离生命危险,从而没有造成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事故逃 逸行 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有以下几种“跑了”的情况不算是肇事逃逸:
1、事故双方当事人对事故性质及责任无争议,留下了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后,撤离现场自行协 商 解决已经达成协议,一方反悔并报案,而另一方不算是肇事逃逸。
2、当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医院的,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经过伤者家属同意后离开的不算是肇事逃逸。
3、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把别人车漆刮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先查看有没有伤员,拨打120求助,然后拨打110报警,保护案发现场,防止二次事故,让交警前来处理,这样或许能从轻处罚。最笨的就是逃逸,这本就是事实无法躲避,以当前的电子警察系统来说,逃了今天,逃不过明天。因此不要抱有侥幸心里,别人亲人朋友留下两行泪。
@2019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量刑标准是什么
1.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定罪?从司法实践来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此类案件单纯以交通肇事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不够准确。因此,认定交通肇事后逃 逸致 人死亡案件的性质,应当根据行为人逃逸时的主观罪过形式和逃逸过程中的客观行为正确分析认定。
(1)行为人撞人后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当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定罪处罚。
1.对于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 逸行 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的主客观条件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2.车祸后,受害者的伤势极其严重,以至于生命垂危。即使肇事者及时施救,他的生命也无法挽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为了逃避罪责而驾车逃逸,而受害人最终确实已经死亡,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处罚,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应当依照第二款定罪量刑,即“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肇事者在一起交通事故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明知被害人受重伤,逃逸后可能死亡,却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被害人进行抢救,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采取放任态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罚。
4.如果行为人故意将被害人移动到不易被发现的地方,造成被害人死亡,以达到致人重伤后逃避罪责的目的,这种行为应当以直接故意杀人罪定罪。
(2)在处理二次事故案件时,由于行为人对二次事故的故意和过失结果的心理不同,应分别考虑。
1.“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同一种数罪。比如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害怕巨额赔偿费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为人已经犯下了完整的交通肇事罪。此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再次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他人死亡,再次构成完全的交通肇事罪。因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是过失犯罪,在客观方面是事故,所以两种事故的客体是相同的。理论上,这种情况在刑法上称为同种数罪。根据数罪理论和司法实践,同种数罪不应同时处罚,应当在本罪法定刑的幅度内从重处罚。
2.肇事者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顾他人安危,撞死他人。如果行为人此前的肇事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之前的事故只是一般的交通事故,行为人只会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2.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