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教课文前先布置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也就逐步掌握了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
说明文怎样教
说明文该怎样教,教会学生什么?这是我最近几天一直思考的问题。
对于刚刚接触说明文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树立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信心,并让学生迅速的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技巧,这才是课堂应该达到的目的。我就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说明文的教学。
一、说明文的定义及其说明文的基本要素。
1.说明文的定义及分类。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抽象的事理,关系等的文章就是说明文。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有明确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空间顺序,介绍事物,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比如前后左右,上下等空间,就是空间顺序,辨别的方法是寻找方位的词语。
逻辑顺序,就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个别,由整体到局部等顺序的介绍。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4.说明文语言特点。一是准确严密性;二是生动形象性。
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中国石拱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朗读第1,2段,划出石拱桥的特点。
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读第3段,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大小不一。
3..读课文,分别概括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三、理清说明顺序
本文作者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顺序你介绍,这是有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说明。
四、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摹状貌等,并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对于不同的说明方法,判断的方法以及作用,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详细的讲解,期待着学生快速把握住答题的方法,模式和要点。
1.举例子:判断的关键词有:如,比如,又如,例如等,关键词把握住,就判断不错,就可以答对一般,再说作用。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具体的例子,生动的说明……的特点。
2.列数字:判断的关键是数字。
列数字:列出准确的数字,说明了……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作比较:判断的关键词是,比,比较,多少倍等词语。
作比较,把…和…作比较,突出来了…
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打比方:判断的关键词是:像,好像,如同,同,是等词语,就是修辞手法中的比喻修辞。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5.分类别。判断的关键词是:分类的标准,分为几个方面等。
分类别: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说明,使说明的……条理清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在引导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时,要注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的表达作用。如“大约”“左右”“几乎”“可能”等表示程度的,范围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
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有记载”的体现了这又是有据可依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通过《中国石拱桥》一课的教学,我认为说明文要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还要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事物,在说明事物时,还要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一达到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为了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还要准确的应用语言,为了吸引读者,还要适当的增加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如何教好说明文
.把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实际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也就逐步掌握了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努力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选用课外材料。一般来说,学生对科技说明文较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用较浅易的有一定趣味性的说明文作为切入口,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由此对说明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到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分析,所设计的题目,既要符合文章内容的特点,又要符合文体的阅读要求。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将会不断加强。 3.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篇说明文,应了解其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层次,还应能理解文中的一些语句的含义、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何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指导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解决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较难理解的说明文既有新奇感又有畏惧感,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破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句子内容的理解,可以先找出需要理解的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因为任何材料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找到了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后,辨别该句子与所在层次或全文中心的关系,再根据层次或文章中心内容来理解,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理解。如2000年无锡市中考阅读题中关于植物生长过程中左旋、右旋的理解,不少学生硬是用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法去理解以致出错,而这种方法也的确无法正确理解。其实,在试卷提供的材料中有几句话:“有两种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种生长在南半球,一种生长在北半球。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好,它们茎的顶端紧紧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这样,生长在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右旋转,生长在北半球植物的茎就向左旋转。”细细考虑这几句话,那么左旋、右旋到底是怎样的就很清楚了。至于比较生僻的与理解文章内容无多大关联的概念可以放到课外去理解,不必硬根据文章内容去理解,否则就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被这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造成解题的心理压力。 4.及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运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到阅读技巧,不断提高对说明文实实在在的阅读能力。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训练材料时,教师要选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的、难易适中的文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各种说明文的特点,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如何指导学生写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在语文教科书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因此,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写好说明文非常重要。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点着手。一、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要想写好事物说明文,首先要留心观察某一事物,因为每种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观察是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发现事物的特点。我们要抓住事物的全貌、全过程,即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昨天、今天的来龙去脉,又要进行纵向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身,了解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既要观察事物的外部,又要观察事物的内部:机要有宏观观察,又要有微观观察。一句话,观察应做到全面细致.只有真正观察透彻了,才能够下笔.如果做到这样,就会发现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特点.二、说明的条理要分明,层次要清楚 各种事物虽然纷纭复杂,但都有它的条理性。只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去说明,就能达到说明的目的。我指导学生写《东山寺》这篇说明文时,我要求学生注意由远到近,由低到高,由外到内的顺序来写:远看寺庙的形状怎样?近看寺庙它一般有哪些构造?各自有什么含义?东山寺有什么历史渊源,文化底蕴?这样的启发,学生就有所悟,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比较好。三、正确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等等。这些说明方法,教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课文时,要把文中的说明方法向学生详细传授。如《鲸》这些句子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有:从鼻孔里喷出的来的气形成的水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所谓打比方就是为了把一些抽象的事理、复杂的事物说明得浅显生动,说明文借助比喻修辞手法对事物作比喻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这里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谓列数字就是用数量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总之,要想学生掌握这些说明方法,就必须把这些说明方法的概念向学生讲清楚,同时还要结合课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向学生传授。学生懂得了常用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时能正确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四、要准确、严密、浅显、生动 说明文要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它主要是用说明的方式,如实地、准确地介绍事物,因此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浅显、生动。如《向沙漠进军》作者没有选用华丽的词藻,只是使用平实的语言,读来却娓娓动听。例如,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顽强”一词准确地表明了沙漠危,十分猖獗,长期以来难以制服的特点。“之一”说明了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的一个,其它的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还有旱灾、涝灾、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暴风雪等。为了说明的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想象,有的可以适当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之,学生掌握了上面这些要点,写说明文也就不难了。
怎么写好说明文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说明文要反映事物一定的规律,就必须用心安排好说明材料的顺序。说明运动、变化、
发展的事物,多应按时间先后、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安排材料。说明静止的事物,多以空间方位为序,或由外及里、由里及外,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或由左至右、由右至左来安排材料。说明事理的文章,则多由具体到抽象,或按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材料。总之,说明有序是将客观事物说明白的重要因素,如何安排好说明文的顺序,应依照说明的内容来确定。
(四)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写作说明文还应依据说明的目的及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常
用的说明方法有:
(1)定义说明法,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2)诠释说明法,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功能、原因等作解释的说明方法。与定义法相比,诠释不要求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语言表述不如定义说明那样严格。
(3)比喻说明法,用比喻对说明的对象进行解释,使说明对象形象具体。
(4)比较说明法,用同类或异类比较具体的事物相比照,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5)举例说明法,列举典型的或较多的例证来解说较复杂的说明对象。
(6)引用说明法,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文献资料等说明事物。此外,还有图表说明法、数据说明法等。我们应该练习、掌握这些方法,以便在写作说明文时加以灵活选用或综合运用。
(五)注意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通俗、简洁,这是由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的特点决定
定的。说明文要介绍科学知识,解说客观事物,所以语言一定要准确。如果表述不确切,就会带来不良后果。说明文使用广泛,读者层次不同,所以语言一定要通俗。如果文字晦涩难懂,就不能将有关知识告知读者,真正做到“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说明文要求对事物的说明必须具体,但要避免琐细,而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有时,说明需要详尽一些,但要防止拖沓冗长,务求文句简明干净。
如何开展说明文教学?
通过此次学习,我终于领悟到了我们初中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说明文,要教些什么?如何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对此,老师们最熟悉的、固有的说明文知识就是:1 .抓特征 2 、讲方法 3 、理顺序 4 、语言准 但我认为,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例如:读药品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于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时还是 24 小时,“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教《统筹方法》,让学生明确了“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多少人都理解错了啊! 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 1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 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要读懂花儿有各种颜色的成因。有些教师教读这些课文时,喜欢在文学性语言上做文章、寻找教学点;但对于说明文来说,这是第二位的事情。 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 2 、说明文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阅读科技文章的兴趣,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好奇、探索、求真、严谨……)。 优秀的科普文章,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爱好,历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之所以说“间接”培养科学精神,是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素养的训练,还是要靠理科来完成;语文课上阅读科技文章,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逻辑性,来感受作者思维的科学性。 新课标也体现了这种精神:“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那么,我们就要思考:科学精神与科学的思想方法,指什么?有哪些具体内涵?一般说来,有这样几个要点:注重观察、讲究实证、求真务实、敢于创新。人教版教材在八年级下册,有相关的知识短文可供参考。 3 、说明文教学,还要注意体会自然与科技中的人文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