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如何教乡愁一课

如何教乡愁一课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3-27 手机版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主题思想:书信里将乡愁比喻为邮票。

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

如何教《乡愁》一课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受到广大语文老师的青睐。大家揣摩之、吟诵之、陶醉之。对于《乡愁》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更是百般斟酌、务求完美。下面结合此课的教学谈谈我对现代诗歌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点意见。
一、现代诗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诗歌教学是学生审美情感提升的载体
古人说“诗言志,歌咏言”,意思也就是说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产物。诗歌发之于情,也止之于情,有情才有诗歌。因此人们要读懂诗歌,必然也必须倾注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情。从存在主义理论出发,诗歌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教学时如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都能从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出发,去有感而读、有感而思、有感而得,那是一件愉快的事。
2、诗歌教学是学生综合艺术提升的载体
诗歌本身就是可以吟诵,可以歌唱的。因此诗歌教学可以辅之以音乐。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在一边听音乐,一边驰骋想象,与诗人对话,学生的思维一定很活跃,感情一定很投入。诗歌教学又可以辅之以绘画。如唐代诗人、画家王维,人们就评价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或在课后,布置学生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诗歌的内容,那也是极其有意义、也有趣味的事情。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是大有好处的。
3、诗歌教学是学生学习结构提升的载体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歌教学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老师在设计《乡愁》一课的教学时,必然要确定此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也必然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我认为可供选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朗读教学法,二是情境教学法,三是比较教学法。各种教学法各有侧重。朗读教学,从品味语言入手,重在整体感知。情境教学,从激发想象入手,重在情感陶冶。比较教学,从分析异同入手,重在诗歌鉴赏。当然三种方法是可以有选择地结合使用的,这全在乎老师的匠心独运。
二、《乡愁》一课比较教学举例
1、自身比较:可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美,美在”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然后归纳:“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反复句“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以及结构相似的小节富有节奏美,所有这些又都有整齐美。而量词“枚、张、方、湾”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2、同类比较:引导学生从情感、结构、语言、意象、意境、意蕴、写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然后归纳总结。
首先从诗的意象来看,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呼应,思儿的母亲、思夫的新娘、已故的母亲、祖国的大陆,诗人正借此传达出渐次凝重的感情,并逐步揭示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而席慕蓉《乡愁》的意象是“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诗人借哀怨悠长的笛声抒发了对故乡绵绵不断的情思,借“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喻自己永不老去的思乡情结。离别时间愈长,思乡的感情之树愈茂。两首诗都用了多个意象来寄托自己思乡的感情,把分离后的怅然迷惘和无尽的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其次、两首诗在形式上各有千秋。余光中的诗在形式上很整齐,具有建筑的美。全诗四节,各节结构相同、字数也相同,而且形式也都一样,这样从整体上看就显得句子齐整,结构紧凑和谐。开头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形式上定下了模式,以下三节的句式都与此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回环复沓的形式。在音节、节奏方面也有一个固定的格式,读起来确有音调和谐之美。席慕蓉的《乡愁》在形式上虽然没有余诗那般整齐匀称,但也另有一番情趣。开头一节仅两句,字数相同,形式整齐,内容连贯。第二节的第一句较长,第三句中间一句较长,整首诗显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避免了呆板划一的句式。
再次,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余诗语言朴素,生活气息浓,完全口语化,诗中多用叠字,读起来感到亲切,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愉悦感。全诗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侃侃叙说着思乡的故事,从小到老,时间愈久思乡愈切。席诗在语言上较为讲究,“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用词典雅而富有诗意。就是常见的用语,也被诗人诗化了,那“没有年轮的树”、“有月亮的夜晚”,都是从日常用语中提炼出的妙语,令人耳目一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不是的感觉”。

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知识目标:

1、反复朗诵,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和节奏。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2、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美点进行赏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抒发的的思乡愁绪,明确祖国的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和节奏,领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向,理解诗意的拓展和升华。

教学难点:

诗歌美点赏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与节奏,体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2、研讨点拨法:对诗歌具体的意象和主题进行解读。

3、探究欣赏法:引导学生从诗歌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言运用、思想等方面进行美点探究赏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乡愁自古以来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代的诗词里就有许多关于“乡愁”的诗句,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在学生交流之后,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面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_____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_____张九龄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的照片及作者简介。

1、简介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 民党军队赴台。《乡愁》《听听那冷雨》是其诗歌和散文中流传最广的。

2、背景:自从作者21岁离开大陆,由于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余光中也不例外。余光中在台北的办公室靠着台湾东海岸,他说:“我看太平洋和美国有什么意思?这也许是天意,我凭窗而立,就可以直视海峡,可以眺望香港,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这一番话让我们感受到余光中的故园情结是多么的浓烈!1972年,饱尝了23年乡愁之苦的余光中终于按捺不住,在台湾的寓居内,用了仅仅20分钟时间创作了《乡愁》,唱出了两岸人们共同的思乡曲。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圆了43年来的思乡梦;2004年春节,余光中在中央电视台亲自朗诵了这首诗。现在我们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浓浓乡情。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要求学生朗读诗歌,交流朗读诗歌该注意哪些方面?

师生明确:朗读本诗要注意语速、节奏、重音、感情基调。

2、听读,用多媒体播放flash示范朗读录音,进一步体味诗歌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3、学生试读,把握好诗歌的节奏、重音,体味每一节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指导。

回忆,语气稍平淡-----增加遗憾的语气------深深的失落和哀痛之情------表现如今的惆怅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领会诗人的忧郁深沉的思乡之情。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四、问题研讨:

1、“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在是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凄婉的愁绪?

2、诗人所抒发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升华的?第四节诗在诗意的拓展方面起什么作用?

3、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4、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板书):

1、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物象具体表达出作者凄婉的愁绪,这种写法叫作托物寄情。

2、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小小的邮票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窄窄的船票寄托了对妻子的依恋。到后来,母子死别,矮矮的坟墓表达对母亲的追念。而现在,远离大陆,浅浅的海峡融入了我对故土的眷恋 。如果没有第四节诗,前三节只是普普通通的思乡诗,有了第四节诗作者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诗意得到了拓展与升华。这节诗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4、小时侯少年清愁;长大后夫妻离愁;后来丧母哀愁;现在思归浓愁。

小结::作者在这首诗里,把人生四个时段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的物象上,通过四个阶段时空的变化,感情逐层推进,由个人的思乡之思升华为国愁、民愁,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五、美点赏析:

刚才通过讨论把握本诗的构思立意,下面我们来欣赏本诗的其它美点(教师提示:可从结构形式、语言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分析)。

教师先示范一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形式上。例如:全诗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1、学生发言,教师评点。

学生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2、教师小结,归纳整理。

(1)形式美

美在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

美在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

(2)语言美

美在数量词、叠词的运用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在于它们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的使用,增加了句子的音韵感,富有诗意。四个数量词、四个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3)情感美

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可运用多媒体展示四幅与诗歌意境非常吻合的画面,让学生展开联想,用语言进行描绘,体会诗人的情感。

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如果学生能从其它角度发现诗歌的美,那教师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延伸:

学习《乡愁》的写法:

请学生仿照诗作中的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多句。

多媒体显示例句: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乡愁是那根细细的丝线,捻的越细越长越牵肠……

乡愁是黄昏的落日。

乡愁是夜晚的圆月。

总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七、课后练习。

1、比较阅读: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容也写了一首同名的《乡愁》诗(见课本第5页)所抒发的也是乡愁之情,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小时侯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船票 加升

(托物寄情)

后来 坟墓 深华

现在 海峡 家国之思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表达海外游子思乡的有名诗篇,在教学中要体现出诗歌的特点。首先,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采用赏读--试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描写意境中,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诗歌蕴涵的情感。其次,本文的构思立意和其它思乡诗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研讨问题,学生能够顺利地感悟出本诗的精妙之处。再次,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形式、语言、情感中的美点,这对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针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但语言方面的赏析是重点,应加以重视。诗歌美点赏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提高我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乡愁》优秀原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在音诗画的魅力下感悟余光中《乡愁》的韵律和情感

2.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理解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乡愁情结

3.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其对诗歌艺术美的感悟力

4.强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和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体味乡愁

难点:用意象分析法赏析诗歌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用具,以读诗带动讨论,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眷恋,对我们华夏民族魂牵梦绕的儒慕之思。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具体教学内容及步骤

a) 导入

放映flash(《乡愁四韵》演唱:罗大佑 作词:余光中)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它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乡愁)这首充满了意韵的歌曲的词,原本就是一位诗人的诗--《乡愁四韵》,这位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到了台湾。从此以后,在他的作品中都充满了一种思念大陆的乡愁,这诗人的名字叫:余光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现代诗:《乡愁》。

   b) 作家简介(课件显示余光中照片和文字简介)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c) 余光中部分乡愁诗片段欣赏

余光中的许多诗歌中都弥漫着浓厚的乡愁情绪,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些片段,感受一下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情绪,以更好的感受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乡愁》中的情感。

课件显示: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 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 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 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敲打乐》)

d) 听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

放映flash的《乡愁》,请学生各自在书上划分朗读节奏和重音,然后课件显示教师的划分: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请一生甲朗读全诗,全班齐读(正音:啊ya 那nei 这zhei)

   e) 用意象分析法具体分析 (边分析,边课件显示)

i. 四节诗以什么为序?找出标志性词语。

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课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ii. 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我们称之为意象,诗人都选取了哪些对应物呢?

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iii. 根据这四个意象,我们看到了四个什么样的画面?

母子别 夫妻别 生死别 故土别

4.全诗的感情最主要的一个字就是“愁”,但四个场面的'“愁”有区别吗?(三、四节和一、二节不同)

a.一、二节是什么感觉的愁?

b.第三节是什么分离?(死别)和亲人永远的分别时,会有什么感觉?第三小节用什么语调去读?

还请学生甲来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c.第四节和前面三节相比,感情有什么不同?(一己亲情--家国之思)

d.全诗应该怎么样读?

先继续请学生甲读,再大家齐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f) 我感觉大家在读的时候,家国之情不到位,对乡愁的理解不到位。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对乡愁的理解,古人又有怎么样的思绪呢?

课件显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伤心欲绝的乡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迷茫困惑,不知何处是故乡的乡愁)

--崔颢《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

从何处来?(回乡后不被故乡接纳的另一种更深沉的悲哀)

--贺知章《回乡偶书》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

他乡. (那种四海为家豁达豪迈的胸襟)

--李白《客中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辗转反侧、挥之不去的乡愁)

--李白《静夜思》

g) 古人出门游学,四海漂泊,人在旅途不得意,何人不起故园情?对古人失意后的乡愁我们很好理解。但是,余光中功成名就,他的乡愁又因何而起呢?他究竟有什么样的乡愁情结?让我们到他的诗中去寻找答案吧?(课件显示余光中乡愁诗片段)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十年看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

(《五陵少年》)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 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 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 扪着脉搏,证实有一颗心还没死去 还吸收,还呼吸雷雨的空气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中国是我我是中国……

(《敲打乐》)

这是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眷慕,是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结。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龙的传人,都是华夏儿女,你们能否体会这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之爱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仍请学生甲读,最后大家齐读(伴随马思聪的《思乡曲》)

h) 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会带来很多人的迁徙和远行。那些游子或义无返顾或悲哀啜泣,或无可奈何。纵使心有千千结,也都无一例外地卷入乡愁这首无言的史诗当中,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已把所有龙族的一切都烙上了中国印。(放《乡愁四韵》)

同学们,无论你们将来是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南京,离开了江苏,还是离开了我们所深爱的中国,我希望,总有两个字能始终萦绕在你们的心头,这两个字就是--乡愁。

好,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的歌声,把这浓浓的乡情带入课下,带 到大家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去细细品味。

课件显示:《乡愁四韵》作词:余光中 作曲并演唱:罗大佑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酒一样的长江水 信一样的雪花白

醉酒的滋味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滋味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血一样的海棠红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沸血的烧痛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烧痛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七、布置作业

i. 背诵全诗

ii. 在周记本上写下自己的乡愁感受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诗中的意象

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1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 补充(媒体示):

余光中祖籍大陆。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1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 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3 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 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

1 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 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 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寄情。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媒体示)(朗读时注)

(2)学生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明确:

第二小节:夫妻别——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体示)

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生死别——坟墓矮矮,哀痛深深。(媒体示)

第四小节: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故国别——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媒体示)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前三个意象联结的是亲情、爱情,这节连接的是爱国情。

感情的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

4 当堂记忆

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简单陈述意象美。像这么美的诗,不把它记下来岂不可惜?

注:切莫死记硬背,找规律。

每一小节的第一句都是表示时间,从小时候到现在。叠词。还有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

把这些词想一想,然后,我们试着一起来记忆一下——(单独记,齐忆)

五、拓展,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

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 (适当穿插评,表扬)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六、小结当堂

一个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了门窗,洒进了屋里,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一股思乡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诗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七、布置作业(见附练习)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的教案

教材分析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上学期学了诗歌的阅读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训练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1、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欣赏《乡愁》一诗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学习形象化手法的表达方法。

相关推荐:

如何教乡愁一课

男子跳高一级运动员成绩是多少

男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如何教五年级数学

波斯菊和格桑花是一种花吗

如何教外国人学中文

男字结构怎么理解

如何教泰迪犬听主人口令

标签: [db:标签]

声明:《如何教乡愁一课》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如何教乡愁一课

    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

    百科 日期:2023-03-27

  • 曝vivo APEX 2019渲染图屏占惊人:正面全是屏幕

    1月21日消息1月24日,vivo将在北京召开APEX 2019媒体沟通会,正式带来APEX 2019概念手机尽管vivo已经多次预热这款产品,但目前为止官方并没有透露...

    数码 日期:2023-03-27

  • 男子跳高一级运动员成绩是多少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10年3月1日起实施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中“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跳高各级运动员的标准如下:男子的国际级...

    百科 日期:2023-03-27

  • vivo APEX新机路人盲摸惊叹:无任何按键与插孔,手感近似鹅卵石

    1月21日消息vivo官方微博在今天下午发布了一个关于即将发布APEX手机的视频,视频中工作人员抱着一个黑盒走上街头,让路人盲摸黑盒中的东西,当被...

    数码 日期:2023-03-27

  • 男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男字可以解释成田里劳动力,男字头上一块田,说明男人必须以田为生存动力,男字下面一个力,说明男人必须出力才能把田种好。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奴...

    百科 日期:2023-03-27

  • 如何教五年级数学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

    百科 日期:2023-03-27

  • 波斯菊和格桑花是一种花吗

    1、波斯菊和格桑花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一种植物,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关系的。2、格桑花作为藏族文化象征植物,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花,有说法是格...

    百科 日期:2023-03-27

  • Moto G7系列的真机Moto G7 Power上手图遭曝光

    1月21日消息继此前官方渲染图曝光之后,日前Moto G7系列的一款新手机Moto G7Power的真机上手图也在Slashleaks上曝光了。Moto G7 Power采用了...

    数码 日期:2023-03-27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