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
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1
什么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什么是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
1、什么是微观粒子。
2、什么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3、什么是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
4、什么是微观粒子的本征态。
1.微观粒子就是在波粒二象性中,更多表现为波动性的粒子,一般体现为物质波波长长。
2.电子及电子以下,中子,质子,原子,离子,分子是实物粒子都可以认为是微观粒子。
3.光子就更多表现为波动性。
4.大量的基本粒子的构成分为三类: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5.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
6.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
什么是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指的是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
这意味着经典的有关“粒子”与“波”的概念失去了完全描述量子范围内的物理行为的能力。爱因斯坦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好像有时我们必须用一套理论,有时候又必须用另一套理论来描述(这些粒子的行为),有时候又必须两者都用。我们遇到了一类新的困难,这种困难迫使我们要借助两种互相矛盾的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两种观点单独是无法完全解释光的现象的,但是合在一起便可以。”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和光一样,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据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被后来的电子衍射试验所证实。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波粒二象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物质有时候是波有时候是粒子。从本质上讲,万物都是有粒子组成的,电磁辐射也不例外。但是,电磁辐射(例如可见光)却强烈的表现出波动性。那么这个波动性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波动性是一种统计规律。下面以光为例来描述一下这个统计规律。
1.大量光子的集体行为。通常的光都是由大量光子组成的,这些大量光子在空间中的分布满足一定的规律,我们能看到光的干涉现象,就是这个规律的表现。
2.单光子的长期行为。通常干涉都是大量光子的行为。如果现在用一个阀门,每次只允许一个光子通过,光子打到屏上就记下一个亮点。结果发现,经过足够长时间后仍能看到干涉条纹。
因此,光的波动性是光子的空间分布的体现,它不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光子的空间分布,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波函数是一个复函数,它的模的平方就等于光子在相应坐标点出现的几率。
光的波动性是一种统计规律宏观表现,因此提出波粒二象性的德布罗意把光波描述为概率波。
光的本质的最有力证明是
波动性:干涉现象
粒子性:康普顿效应 光子碰撞电子改变了电子的动量
量子性:光电效应
那么其他微观粒子有没有波动性呢。电子的衍射实验证明电子也有波动性。
因此波动性与粒子性一点也不矛盾。粒子和波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粒子性是物质的本质,波动性是统计规律,任何物质都是如此。有的物质看不出波动性是因为其波动性十分微弱肉眼凡胎看不出来,有的物质看不出粒子性是因为它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而粒子性微弱所以人看到的都是波动性的现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