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概括:袁绍粮草被烧之后,军力很快瓦解,曹操在仓亭背水一战,大破袁军,袁绍逃回邺城。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曹操,但被曹操用计袭取汝南,刘备败走,在孙乾等人的劝说下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
三国演义三十一回 简介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却说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奔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绍以前事诉与义渠。义渠乃招谕离散之众,众闻绍在,又皆蚁聚。军势复振,议还冀州。军行之次,夜宿荒山。绍于帐中闻远远有哭声,遂私往听之。却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各各捶胸大哭,皆曰:“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绍大悔曰:“吾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次日,上马正行间,逢纪引军来接。绍对逢纪曰:“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遂命使者赍宝剑先往冀州狱中杀田丰。
却说田丰在狱中。一日,狱吏来见丰曰:“与别驾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丰曰:“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后人有诗曰:“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田丰既死,闻者皆为叹惜。
操与诸将商议破绍之策。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
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到刘表门下。
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到第四十回的现代文概括
1、第三十一回
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 操因刘备犯许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
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 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2、第三十二回
曹操通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不久袁绍死去,其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争继承权起了纷争,因为袁绍死前曾属意小儿子袁尚继承自己,废长立幼,因而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斗。
起初袁谭势强,将袁尚打得精疲力竭,于是袁尚向曹操求救,曹操派兵通过许攸的计策,掘开漳河水,淹了冀州城,最终守城的审配自杀,于是,袁谭军被彻底击败。
3、第三十三回
曹操之子曹丕在邺城中发现袁绍儿媳甄氏,曹操为二人主婚。曹操在平原攻杀袁谭,又遣吕旷等人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
袁熙、袁尚投奔乌桓,郭嘉劝曹操攻打乌桓,二袁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
4、第三十四回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蔡瑁屡次设计陷害刘备,但均未成功。刘表在襄阳摆下筵席,请刘备前来主持,蔡瑁想借此机会除掉刘备,但计谋被伊籍识破,刘备从西门逃脱,的卢马一跃三丈,跳过了檀溪。
5、第三十五回
刘备于蔡瑁的埋伏下逃脱,跃马过檀溪,逃亡的路上来到了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隐晦地透露出当世两大隐士,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又不肯明示,令刘备摸不着头脑。
赵云一直追寻刘备到草堂,两人告辞司马徽回新野。新野城外徐庶假称单福唱出的一首歌吸引了刘备的眼光,做了刘备的军师。
不久,曹操派曹仁、李典为大将,率大军攻打新野。先头部队吕旷吕翔发动第一轮进攻,却被赵云张飞先后击败斩杀。曹仁得知前方战败,吕氏兄弟阵亡。一怒之下就要全军进攻。
李典劝曹仁说:“吕氏兄弟轻敌战败,不能轻举妄动,应该告知曹操派大军支援。”但是曹仁不听,认为新野小地方不用曹操大军出动。
两人争持不下,李典提出曹仁去攻城的话,自己带一支部队留守樊城。曹仁不肯,说李典不和他一起去的话就是想造反,李典无耐,只好和曹仁一起率领全军进攻新野。
6、第三十六回
曹仁损失两将,星夜渡河,来伐新野。单福早有准备,布阵对敌。曹仁布下“八门金锁阵”,自以为无人能破,哪知单福了如指掌,曹仁大败。
曹仁夜袭军寨,又未成功。刘备大获全胜,喜收义子。 曹操听说曹仁述说,为刘备出谋划策之人名叫单福。又听程昱介绍,单福本名徐庶,才智出众,曹操想要召来徐庶,遂使用奸诈手段。
曹操命人来接徐庶母亲,本欲以此骗来徐庶。但徐母是大义之人,曹操只能假托徐母之言。徐庶看信,泪如雨下,为救老母,徐庶决定去见曹操。
刘备仁德,程程相送,刘备立于林畔,因树木阻隔,尽伐此林,目送徐庶,这感动了元直。为报知遇之恩,徐庶推荐孔明,“卧龙先生”终被引出。徐庶荐了孔明,又害怕孔明不肯出山辅助刘备,亲自去见孔明,才去许昌。
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几日后,刘备又前往隆中拜访,遇到诸葛亮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说诸葛亮行踪不定。
7、第三十七回
徐庶赶来曹营见到了母亲,母亲十分惊奇,大骂徐庶弃明投暗,随后竟然自缢身亡,徐庶悲恸不已,将母亲安葬好便在墓前守孝,曹操亲自前往祭奠,并送去祭礼,但均被徐庶拒绝,徐庶也从没为曹操献任何计谋。
徐庶离开后水镜先生来访刘备,并再次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前往隆中拜寻诸葛亮,谁知两次前去都未能见到诸葛亮,只能回新野,重新选择吉日准备再次前往。
8、第三十八回
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相谈甚欢,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下局势,并建议三分天下,形成鼎足之势再扩疆土,刘备听后茅塞顿开,又几番相劝,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再说孙权一直在江东招贤纳士,养兵蓄锐,还算太平,一日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病危,她叫来孙权、周瑜张昭交代很多事后,便死了。后来孙权讨伐黄祖。
9、第三十九回
孙权打败黄祖后回师江东养兵蓄锐。刘备到荆州与刘表议事,刘表告诉刘备自己时无多日,如果哪天病逝,你就来主持荆州事宜,刘备听后说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担此重任,告辞回了驿馆,这时刘琦因惧怕继母蔡氏加害自己,便找到刘备苦苦哀求刘备帮助自己。
于是诸葛亮给了他一条计策后便和刘备回了新野,开始招募士兵以备曹操来犯,没几日曹军果真来攻,诸葛亮经过周密安排,在博望坡火攻曹军,大获全胜,曹军落魄而回。
10、第四十回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
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张飞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
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
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31到35回概括
三国演义31-35回梗概如下:
1、第三十一回:智激周瑜老将黄盖力主抗曹,他请孔明以孙、刘联兵破曹之策,说动孙权。诸葛亮为使孙权打消顾虑,增强抗曹信心,先以言词激之,后以权衡利害得失动之,使孙权接受破曹之计。
周瑜归,鲁肃引诸葛亮与周相会。鲁肃问周瑜主和还是主战,瑜本意主战,却故意说主和,鲁肃信以为真与其争论。诸葛亮早已看出周瑜心思,要智激周瑜,在一旁冷笑不语。
2、第三十二回:周瑜忌才,他深感诸葛亮谋略高己一筹,日后必成江东之患,不如早日除之。周瑜请诸葛瑾说服亮未见成效,又想借曹操之手杀亮,又被亮识破。周瑜便诱请刘备过江,想借机杀之,因关羽跟随左右,未敢动手。
刘备离东吴时,希亮同归,免遭不测,亮告备:“应立即调动船只、军马以备破曹之用。十一月二十甲子日为期,命赵云驾小舟来南屏山等候,切勿有误,待东南风起时,亮必归。
3、第三十三回:周瑜接受鲁肃建议,决定待破曹之后再除孔明。瑜先派甘宁向曹操讨战,首战告捷,还亲自去窥探曹营水寨实情。曹操闻报大怒,要设计破吴,谋士蒋干自告奋勇往江东说降周瑜。周瑜知其来意,设宴款待,假意宣称蒋干乃瑜旧友,并非曹操说客,却暗中布置钓钩。
瑜命太史慈监酒,宣称席前只叙友情,不谈国事,违令者即斩之。周瑜大赞诸上将皆江东英杰,将宴会命名为“群英会”。
4、第三十四回:亮下令将船只靠近曹军水寨,一字摆开。亮在船舱与鲁肃饮酒,并弹奏古曲助兴,又命军士擂鼓呐喊,惊动了曹军水寨。曹操闻报,令弓弩手万箭齐发,船一侧受重倾斜,诸葛亮又令将船只掉头,继续受箭,箭均船平。大雾将消,亮下令返回。
这时二十只船两边草束都已插满羽箭,十余万箭枝轻而易举地到手,按期交付,周瑜无可奈何地惊叹:“孔明神机妙算,瑜不如也。”当下请诸葛亮商议破曹之事。瑜、亮二人各将破曹之策写在掌心,展开一看,不约而同都是一个“火”字,相视大笑。
5、第三十五回:中军大帐内,周瑜在众将及蔡中、蔡和面前重责黄盖五十大棍。众将苦劝不住,只打得黄盖皮开肉绽,气息奄奄方止。鲁肃深责孔明袖手旁观,孔明告知鲁肃此为都督之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愿挨者疼之皮肉,愿打者痛之于心。
看破周瑜之计的还有一位——东吴参军阚泽。他受黄盖之托,过江献诈降书与曹操,凭三寸不烂之舌陈说利弊。正值曹操将信将疑之际,收到蔡中、蔡和的密信,证实阚泽所言是真,遂相信阚泽,让他即刻回江东配合黄盖举事。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当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战火熊熊,刘家的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共分为《群雄逐鹿》、《赤壁鏖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一》五大部分。
着重表现的是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造就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风云变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