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斩华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描述的是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三国正史中华雄是谁杀的?
华雄是被孙坚斩杀的,他是董卓帐下骁勇善战的武将,只是处于东汉末年乱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当时董卓被孙坚等人讨伐,而华雄作为董卓军的一份子,自然没能幸免于难,死在了孙坚的手里,所以华雄并不是传闻里死在关羽刀下。
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各大割据势力纷纷以武力来争夺领地,当然每个诸侯帐下都有文武双全的人,而华雄是董卓身边的武将,其职位是都督,带兵打仗也是常有的事。
公元191年董卓势力下降,关东军阀都要消灭董卓,孙坚也在其中,当时孙坚是长沙太守,他对战董卓军时大获全胜,而一代武将华雄也死在这场战争中,确切的说是被孙坚所灭。
在《三国演义》中华雄是被关羽杀死的,还有了温酒斩华雄的经典故事,实际关羽和华雄并没有什么交集,更不可能出现关羽斩杀华雄的事情,所以大家还是要多了解历史真相。
华雄到底是谁杀的,正史~~~
正史中华雄被孙坚斩杀,《三国演义》中华雄被关羽斩杀。
当年孙坚被董卓的手下攻击的时候,为了不让追兵发现,他就把头巾摘下来给祖茂带上了,让祖茂引敌人去一个坟地,然后把头巾绑在了一个柱子上,潜伏在附近的草中。
由于吕布跟华雄不和,吕布就故意捣乱,军中的士兵看此情形就慌了手脚,这时候孙坚就趁机带着援兵进攻了,华雄战败,被砍下头颅。
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扩展资料:
华雄东汉末年的名将,他是董卓手下的武将,官拜都督,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191年,是在董卓军和孙坚军的大战中被孙坚所斩杀。而在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华雄是被刘备的二弟关云长所杀,并且流传下了关二爷关于“温酒斩华雄”的美谈。
在《三国志》中,他的名字写成华雄,而在《广韵》里的记载,认为应该是都尉叶雄。针对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对此附和,赵幼文在《通志》中曾记载过,他是支持这种说法,而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写出“都尉叶雄”。
而到了现在,教授吴金华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是因为深受元朝以来小说的影响,才会在宋朝以后,把“叶雄”都改叫成“华雄”。
华雄被谁斩的?
这个一般来说被孙坚或者孙坚的军队击败,据孙破虏自己的传记来看两军交锋,然后孙坚军队将华雄枭首,你也可以理解为孙坚和华雄单挑,然后把他斩了。资治通鉴也有类似的说法,所以,这个华雄到底是军队交战战死的还是武将对拼战死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上华雄到底是谁杀的?
华雄,本是董卓帐下大将,按照正史来看,属于一般武将,无传无介绍,但其在民间知名度颇高。这主要得益于蹭了关羽一波流量,华雄用身首分离帮助关羽闪亮登场,可谓以死追星。
华雄在《三国演义》中首次登场是曹操袁绍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一集。
话说董卓闻听十八路诸侯气势汹汹而来,本打算派吕布出战,此时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三国演义第五回》)
华雄出场确实亮眼,先是斩了鲍忠,败了孙坚,杀了祖茂并缴获孙坚头盔。第二天又砍了俞涉,收了上将潘凤的人头。
华雄最后一次出现于人们面前也是这一集,杀了潘凤不久,华雄就去黄泉路上报道了。华雄成为了人们嘴里常说的那种“活不过一集”的人。
那么斩诸侯如探囊取物般的华雄是被谁杀的呢?我总结了一下,华雄可能死在了下面这几个人当中的一个人手里。
1、关羽。
这个不解释,谁都知道。
2、酒尚温。
《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这里明确说了酒尚温这人立时就斩了华雄。
3、俺哥哥。
同样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见华雄死了,各诸侯仍然按兵不动,于是生气喊到:“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
4、温酒。
此种说法出自民间传言:“温酒斩华雄”,大多数人认为是温酒杀了华雄。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这样吧。
其实真实的历史当中,华雄死于孙权之父孙坚手里。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坚在鲁阳城(今河南鲁山县)整顿兵马,准备讨伐董卓。哪知董卓快人一步,先派兵来围剿孙坚。此时孙坚和诸将正在城外为公仇称送行。
董卓军先锋到城下,孙坚仍饮酒谈笑,面不改色。等董卓军大军来到,孙坚才带领众人有序退回城内。
董卓军见孙坚军士整齐有序,不敢轻易进攻。孙坚趁此移军梁郡(今河南商丘睢阳区)。
在梁郡,孙坚受到董卓军的猛烈攻击,孙坚抵挡不住,只带了几十个人突围而走。
因为孙坚的头盔是红色的,很是扎眼,成为了董卓军极其明显的攻击目标,于是孙坚将头盔送给祖茂,自己抄小路跑了。
祖茂戴着头盔吸引了董卓军的注意,最后走投无路,祖茂将头盔挂在木桩上,自己趴在草丛里躲过一劫。
孙坚逃脱围剿后,收集旧部,在阳人(今河南汝州温泉镇)大败董卓军。其中董卓军被杀的就有都督华雄。
这就是史书当中唯一记载了华雄的地方,也是出场即落幕。
华雄是谁杀的呢?
众所周知,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之中,为了体现出关羽的武艺超群,罗贯中在第五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董卓以华雄为将领在汜水关外围挑衅,连斩盟军的几位大将。就在袁绍发愁之时,当时还是马弓手的关羽说:“您只需要温一杯酒在桌子上,等到酒没凉的时候我就能为您斩杀华雄。”结果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关羽就提着华雄的头回来了。
但是实际上这件事情只不过是罗贯中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公元190年,由于董卓暴虐无道,关东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并且推举名望很高的袁绍作为盟军首领。但是当时的刘备还在下密为县丞,或者在高唐为县尉,因此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人是不会出现在洛阳城外的前线之上的,当时的关羽甚至还没出名,自然关羽也就不可能在那里斩杀华雄。
那么读者朋友们就会问了,如果说华雄不是关羽所杀的话,那么他又到底是被谁干掉的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看陈寿的《三国志》了。据史书记载,关东联盟军到达洛阳城下的时候,由于大家都想保存实力,结果只有曹操、孙坚等少数几位诸侯敢于迎战华雄。
而孙坚实际上比较倒霉,因为孙坚在梁县之东与华雄交战的时候遭到了董卓麾下大将徐荣的突袭,情急之下孙坚只能率领数十位骑兵突围而出,命令祖茂为其断后。祖茂为了防止孙坚被追击,于是将孙坚头上的红色发带绑在一根柱子上,华雄等人追来,发现孙坚早已经逃脱之后,只能败兴而归。
而华雄阵亡则是在下一场战役——阳人(今河南临汝南)之战中被孙坚所斩杀的。在当时孙坚收拾残兵败将,准备在梁县之西的阳人城驻守。董卓急忙命令吕布、胡轸、华雄等人追击孙坚。由于吕布素来和胡轸关系不好,于是在主帅胡轸进军的时候,吕布故意捣乱导致董卓军队全军崩溃,孙坚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率军追击,华雄由于来不及逃跑就被孙坚所斩杀了。
实际上,在正统的《三国志》之中,华雄只不过是一个三流武将,并没有罗贯中描述的那么厉害,并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值得拿出来炫耀。而罗贯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之中描写华雄如何厉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华雄被杀的事迹体现出关羽的武艺高强。
华雄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历史上华雄是被谁斩杀的?
华雄到底是怎么死的?真实历史上华雄是被谁斩杀的?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而对于其中刻画出来的一些英雄形象,也都是印象深刻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后世尊崇的“关二爷”关羽。而在关于身上又有一件听上去威风凛凛的事件,那就是“温酒斩华雄”。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华雄虽然是被别人杀了,但却不是关羽所杀,那么,华雄究竟是被谁斩杀的呢?
1.华雄
关于华雄的出生时间不详,而去世时间就是公元191年。此人在董卓帐下担任都督一职,是一名猛将,但是在各路诸侯联合攻打董卓的时候,孙坚还只不是长沙太守,但他骁勇善战,成为第一个大破董卓军的人,而华雄就在此次战役中被斩杀。而到了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就对这段情节有所改变,改成被关羽所杀。
关于华雄的名字后人也有所争议,在《三国志》中,他的名字写成华雄,而在《广韵》里的记载,认为应该是都尉叶雄。针对这个名字,也有很多对此附和,赵幼文在《通志》中曾记载过,他是支持这种说法,而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写出“都尉叶雄”。而到了现在,教授吴金华有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是因为深受元朝以来小说的影响,才会在宋朝以后,把“叶雄”都改叫成“华雄”。因此,我们现在称他为华雄的话,这都是错误的叫法,是脱离于历史人物,虚造出来的一个人名。
而华雄为什么会被后人所知晓呢?他只不过是董卓帐下的一名武将,武功在那个社会也不算用猛,在小说中出场次数也不多,却被人知晓,那是因为“温酒斩华雄”这个典故,使华雄有所名气。
2.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中真正斩华雄的人是谁?
《三国演义》里面温酒斩华雄,是关羽出世以来第一件露脸的事情。于是,不管是出于对《三国演义》原著的理解,还是通过电影、电视剧的得知,现今人们普遍认为三国时期董卓部将华雄是关羽杀的。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为了趣味性,加入了作者个人的主观因素。事实上,华雄并不是关羽杀的。
史书记载: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刘备这时也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所以不可能随公孙瓒前来。当各州郡起兵讨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
3.斩华雄之事,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是斩华雄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孙坚。
当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时,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袁术会师。当时屯兵于洛阳外围的联军,害怕董卓,同时也想保存实力,都不敢进军,持观望的态度。只有曹操、孙坚和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的军队交过战。
华雄的出场是在阳人战役,当时孙坚收集散卒,进屯梁县之西的阳人。董卓派遣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攻打孙坚。吕布与胡轸不和,而胡轸是主帅,吕布竟故意捣乱。使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
《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得如此厉害,不过是为了衬托关羽更加厉害。但斩华雄这件事,其实是与关羽毫不相干的。本来是孙坚斩了华雄,《三国演义》却将战功移植到关羽头上,孙坚反而被写成是华雄手下的败将,这对孙坚也太不公平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正史中华雄被谁杀了的哈
历史上华雄是孙坚斩的,与关羽无关,请阅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三国志
吴书
孙破虏讨逆传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
枭其都督华雄等。
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
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也可能是孙策当时也在战场他杀死了等于孙坚杀死的。
关羽温酒斩华雄名扬天下,历史上华雄究竟被谁斩杀?
是被孙坚所斩。
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到这个历史实情。
可以从陈寿发表的《三国志》 之中,华雄是被当时长沙太守孙坚所杀。当时孙坚受到董卓军等人的进攻之后,率领几名亲信逃出了包围圈,最后,沿路又不断的收起兵士。而此时,董卓派去了三名大将追杀孙坚。他们就是吕布,胡轸和华雄,但是吕布和胡轸向来不和,吕为了给胡轸使坏,导致人心不集中,孙坚趁其反过来追击,导致华雄在途中被杀!只能说华雄死得也有点太冤了!
历史中关羽杀华雄这一事并不存在。
根据当时史书上记载,当时的刘备军并没有到达过幽州,而关羽更不可能在洛阳外围去杀害华雄。而在当时《三国演义》中改成了华雄被关羽所杀了。其实这也就是,罗贯中为了突出了关羽的英勇善战,而把关羽给抬高了,由此来美化了关羽的无敌勇敢的气息!事实上华雄和关羽没有任何交集,更别谈关羽杀害了华雄这一说法了。
华雄在史上并不出名,恰恰是温酒斩华雄才使得他有所名声。
华雄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武将,西凉铁骑军的一名领袖而已,在当时的名气也并不是很响。跟随主公董卓,作战天下。在《三国志》中华雄就是寥寥几笔。而在《三国演义》中为了抬高关羽的聪明和睿智,弄出了温酒斩华雄一故事,也就让世人知晓了华雄这还算是个人物了!毕竟没有对比又怎能体现出关羽的不一样呢?也就是说华雄的名气也是关羽这个角色带出来!如若不然他也是个不起眼的角色而已,没几人知晓了,毕竟他没多少丰功伟绩了!
也就是说华雄在史上是被孙坚所杀,有可靠资料可以查证这一说法!
华雄真的是被关羽斩杀的吗?
华雄正史中,被孙坚所杀。但在演义里,主角变成了关羽,还以段子的形式流传于民间。那就来看看这故事里的华雄是何许人也。
他很是厉害,外表自然就是猛将一枚,两军对阵时,他自告奋勇,先后杀了四员大将。这么一来,再厉害的角,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这时,关二爷亮相了。那时,他还名不见经传。曹操替他温的酒还尚有温度时,他就拧着人家脑袋回来了,很华丽的结局。
为何要如此捧关羽?还是说,这个华雄的武艺,在关羽面前就真的不堪一击,借此来夸关羽?
看看华雄的几次对阵情况吧。华雄当时无甚功名,各路人马围剿董卓时,他觉得自己可以一试,那些人马就是虚张声势。
董卓也就同意了,临时给了他一个职位——骁骑校尉,那时,吕布就已经是中郎将。他的首战是和鲍忠交手,济北相鲍信的弟弟。
当时的场景是,这位鲍忠着急想撤,被冲出城的华雄,一刀给砍了,可以说是讨了个巧。两者的功力当然有区别。前者是秉中将军,但是抵不过后者的力气,自己抵挡用的金镋被斩断不说,自己也丢了命。
一回去,他就被封为都督了,第二次交手的是孙坚手下了。先是他的副将胡轸上阵,结果没几下,就被程普给灭了。这可以看出,这位副将的水准真的不行,或者说程普功力要高出他很多。若是这样,那么华雄就真的还是有些本事的。
看见自己的副将被对方给灭了,他采取了回避姿态,可见心中还是忌惮对方。他听取了李肃的建议,夜袭孙坚。
此计很成功,当时一片混战。只有祖茂一人跟着孙坚。他建议孙坚将他那红头巾给摘了,他来戴上。这注定他将成为华雄的“靶子”。
当然,这一位也不会真的戴上,他将这红头巾悬挂在柱子上,埋伏于一边,想杀个对方措手不及。哪知,对方也不取这个红头巾,而是直接放箭,想确定是否是真人。战场上,斗勇更斗智。
这时的他,偏偏就冲出了。双刀还没落下,被华雄给砍了。有人分析这一段,说他以为对方上当了,其实对方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其实,他的做法只是想拖延时间,给孙坚脱身的机会。若说他夜半逃命,心力不济,更是牵强。战场上,始终都是戒备状态。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面对华雄时,连招架的机会都没有。
连杀二员大将,让大家开始商议如何除去这位。于是,俞涉,袁术手下,武艺也不差,只是不到三个回合,也被收拾了。然后是上将潘凤,韩馥手下,也被其解决了。两人大概交战了有十来个回合吧。
自此,大家都知道华雄的大名了。这时,到了关羽上场的时间了。演义写的很巧妙,不具体写时间,却是用了“酒”。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酒”在很多地方,起了“穿针引线”作用。
于是,这关羽是如何战胜华雄的呢?这过程就需要大家自己脑补了。反正这酒还“温”着呢,就这点时间,看来关羽也就不超过三十个回合就拿下了。
书中关于这一段的描述,都是通过“渲染”的手法,时间是“酒”,激战程度是“鼓声、喊声”,然后,就是结果了。
再回到问题,为何要杜撰出一个故事?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了。关羽在民间地位之高,给他一个靓丽的开场白,是一点不过分的,没有人去核对正史,查看是否属实。
再说,这也符合这个演义整体对关羽的刻画,实力张扬。他在演义中,始终就是一个英雄形象,这种立功的事,也只有他去完成,才是最符合人物的塑造。
之前的所有描述,都是在烘托这位是真英雄也,可惜这只是个故事。但并不影响民众去了解这位英雄,这应是作者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创作并不同于真正历史,如是“干巴巴”的纪实,有谁会知道这许多三国的精彩故事?英雄就是要被放大,最好的手法就是给他安排一个强敌,然后被他给灭了。
当然,华雄也算出名了。三国出场的将士无数,通过这种方式被后人知晓,其实也不算太差。如果孙坚知道自己的功劳被关羽抢了,他会去找谁讨说法呢?
《三国演义》中华雄是被谁斩的
华雄(?-190年),东汉末年武将,于董卓手下为都督之职。三国志中描写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一度败北,但后来收拾败军,进行反击,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之说。
(一)历史上华雄是孙坚斩的,与关羽无关,请阅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二)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斩华雄一段很是精彩,可惜不是历史事实——
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华雄这个角色有较多的发挥,描写华雄为董卓的猛将,自荐抵抗山东地区反对董卓的诸侯联军于汜水关前,他先后斩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以及袁绍部将俞涉和韩馥手下潘凤等人,最后关东联军派出关羽与之一对一决斗而被杀。《斩华雄》也成为京剧中的一出著名的剧目。关公斩了华雄,于是名扬天下。
正史上华雄是被孙坚做掉了。无论是死在谁手上,华雄都用他的脑袋成就了一个英雄的威名,理所当然成为三国第一龙套。
华雄在三国第五回登场的,当时十八路流氓剑指洛阳,锋芒不可一世。天子驾下的扛把子董太师如坐针毡,准备派吕布出汜水迎敌。这时候华雄挺身而出,一句:“割鸡焉用牛刀?”讨了个先锋大印,浩浩荡荡的出关了。
当时的情况,华雄在董卓西凉军团中的地位应该不咋地,官职在郭李张樊之下。按说一个小人物在这种场合出来挑头,领导应该不会爽他。何况汜水是战略要地,西凉帐下又人才济济。但是他巧妙地将吕布比做牛刀,又将十八路流氓比做鸡,这点同时讨好了军事主管和集团总裁。由此看来,华雄是个有点脑子的人,至少丫会讲话,讲话的艺术在于拍了别人的马屁却不让被拍者认为这是拍马屁。这点,华雄做到了。
有脑子的龙套粉墨登场了,战绩异常彪炳。先是五百步兵干掉了鲍忠的三千轻骑,然后又大破了孙坚。我们可以分析下当时的情况,孙坚是十八路流氓之一,兵力不会少于一万。华雄只有五千人马,实力对比是二比一。恰恰是这五千人,突袭加铁围,灭了孙坚的一万精兵。孙坚加上手下四将,按武力分析(吕布超超一流,张飞超一流的标准),孙坚一流;程普差点,属于超二流;按照后期的表现,韩当应该在准一流和超二流之间,黄盖属于准一流;祖茂再不济,至少也是准二流水平。可惜就是这五个饭桶,被华雄一个人挑得鸟兽散。祖茂更是连一刀都躲不过,威风之下,震慑江东群豪。
后面的俞涉潘凤,只不过是汜水战前开胃的小菜而已。遍视三军,莫敢于之敌。最后袁绍没了招,关公终于得到了露脸的机会。顺便一说,关公请战时可没有华雄那么聪明,大大咧咧的晃颠出来,说:“TMD这个小K算鸟让爷爷去结果了他。”效果可想而知,场子里的大多都吃过华雄的苦头,你一个小小马弓手突然挑头还大言不惭,结果搞的吃了败仗的都很没面子。估计但是在下面的鲍信孙坚王匡韩馥都觉得脸上挂不住了,袁绍想去你妈的你小子死了败士气万一赢了兄弟们的脸往哪里放,于是下令乱棍打出去。还好曹操会做人,才使得关公捡到了便宜。
这一段老罗渲染的极其精彩,特意安排温酒斩华雄来烘托关二的神勇。其实关二和华雄的实力差距并没那么大,最多也只是超一流和一流之间的对话(后来的斩颜良文丑是因为关公在马快上占了便宜)。其实双方谁都有机会,名震天下的机会,只可惜关公把握住了,威名华夏;华雄输了,轮为一个龙套。
按照现在娱乐节目的套路:两强相争,谁都会有机会。短信12XXX,认为关二会赢的请发送1,认为华雄会赢的请发送2,认为双方平手的请发送3,礼品丰厚。。。
当然不会这么庸俗,但是荣誉是属于胜利者的,这点谁都不会否认。
华雄第五回登场,第五回消失,出现不过百余字。历史再给他个机会,或许还是这个结果。
漫漫黄沙,华雄刀指关公:“匹夫何人,可知鲍忠祖茂俞涉潘。。。”寒光闪过,冷艳锯已占上了鲜血。
龙套终究是龙套,逃不过命运的支配。
谁是龙套,或许谁都是龙套!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 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