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揭秘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又称作女儿节,是中国的 传统节日 ,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到了春秋战国已经盛行。但是在如今,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节日。
上巳节简介:
上巳(s)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各族民俗:
(1)壮族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2)侗族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4)瑶族
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6)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今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7)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俗称三月三。上古时代 ,上巳节 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举行 ,是古代举行 “袚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从三国时起逐渐固定在三月初三 ,因而又称作三月三。据说还是皇帝诞生的日子 ,因此也是纪念黄帝的节日, 而且三月三这天还被称为女儿节 ,以及情人节 。
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上巳节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
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也叫春浴日,女儿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后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上巳节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许多朝代,都是年轻人和文人墨客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上巳节的习俗
1、祓禊
祓禊是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2、祭祀高禖
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人们通过这种巫教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因此,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3、畔浴
畔浴指以春水洗涤污垢,古人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4、郊外游春
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
5、吃荠菜煮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
6、射雁司蚕
上巳节期间还进行一种弋射活动,即利用一种带丝线的箭射击野雁,射中后即索丝而取雁。这种雁与其说是猎物,莫如说是送礼的最好赠品。南方劳动妇女则开始育蚕,采桑喂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