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根据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时期三亚属百越诸部之骆越。
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撤镇设区”新设立的四个区天涯区、海棠区、
三亚的名字由来?
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从此上岸,成为城市的起源地。
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历史悠久,在明代《正德琼台志》已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 成“丫”字形, 故取名“ 三亚)。
扩展资料: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最南端,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总面积1919.58平方千米。
三亚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58.65千米,有大小港湾19个。
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亚
三亚的由来以及各区名称的寓意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全国最长寿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三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三亚一地,远离京城,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意为天之边缘,海之尽头。
关于“三亚”这个名字的来源,一说是以三亚河命名,之所以被称之为三亚河是因为它由三条河组成,在靠近入海口处时分成东河、西河,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所以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一说三亚地名来源于黎语,黎族是三亚最古老的民族,迄今为止,黎族人口约占全市人口三分之一。过去这里是一大片水田,田里汇聚着众多的乌鸦、鹭鸟等,先人分不清鸟类的学名,习惯性地统称一个名字,就把这片水田地叫作“乌鸦田”, 黎语发音为“daxax[da:a]”,把黎语音译成汉语,就是“三亚”。
2014年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崖州区,2015年正式挂牌成立。
天涯区位于三亚市中西部,是三亚市区旅游宾馆、酒店、度假村最集中的地。原名天涯镇,因为地处天涯海角,故名天涯区。
吉阳区位于三亚市中东部,是三亚市政府驻地。沿用吉阳镇旧名,故名吉阳区。据史书记载,现在的田独地区在唐代曾有“吉阳”的称谓,2011年,将田独镇更名为吉阳镇。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海棠湾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前,岛附近的渔民连续几个月没有捕到鱼,当地的王娘母(巫婆)告诉渔民,海龙王的妻子死了,只要给海龙王送去一个年轻漂亮的佘(she)蕹(weng)(未婚姑娘),他就会让渔民恢复往日鱼虾富足的日子, 为了大家的利益,这一带的佘蕹都纷纷自愿献身,最后决定由王娘母抛槟榔,接住了槟榔的佘蕹就嫁给海龙王。最后,槟榔被一位叫海棠的姑娘接住了。此时海棠已有了一位心上人,但海棠毅然告别心上人,投入海底。海棠姑娘投海的第二天,人们真的在这片海湾捕捞到鱼虾,为了纪念海棠姑娘,就把这片海湾叫做“海棠湾”。
崖州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部,原名崖城镇,因为地处古崖州州治,故名崖州区。崖城镇是古代中国最边远州、郡、军、县的治所。
三亚的历史概况
三亚市是古崖州的历史建制沿革,自西汉开疆海南后,历代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朝,崖城镇便一直作为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珠崖军、吉阳军,崖州直隶州的行政首府治所。
崖城镇堪称“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地。
·公元1912年,崖州改为崖县
·1950年5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 ***
·1954年10月 *** 崖县县委、县 *** 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
·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合并为崖县(大县)
·1984年5月1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
·1987年9月26日,中国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久远的历史足音
三亚,中国南海之滨风光绮丽的旅游城市。
它聚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等十大风景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
三亚地处祖国边陲,北面环山,南面临海,是个山河海相汇交融的城市,陆地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4万人。
辖区设置两区、五镇和五个国营农场,两区是河东、河西工委, 五镇是崖城、天涯、凤凰、田独、海棠湾镇,五个国营农场是南田、南新、立才、南岛、南滨农场,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和文化多元化、风俗个性化的地区。
三亚从一个滨海小渔镇迅速成长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从本土城市向移民城市发展,从区域城市向国际都市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大花园。
“让世界了解三亚,让三亚走向世界”已成为三亚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与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三亚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佐证了三亚的历史巨变。
三亚的历史溯源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
1992年10月及次年11月两次,在三亚荔枝沟境内的落笔洞(距三亚市区约15公里三亚学院前)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它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
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曾经有一支古人类在这里的热带雨林中繁衍生息,落笔洞也成为目前发现的海南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始点。
据专家介绍,远在一万年前,“三亚落笔洞人”主要从事狩猎、捕捞和采集等生产活动,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繁衍生息,在蛮荒时代创造出海南岛的远古文化。
这也说明海南岛远古文化与大陆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落笔洞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给三亚的历史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说明,三亚在一万年以前,就有海南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这也有力地证明:三亚的早期开发时间,不亚于国内其他地区,“三亚人”是开发海南岛的伟大先驱。
此外, 海棠湾沿海一带还发现了古波斯人的墓葬群,更可证明三亚历史文化积淀是何其丰厚且多元化。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三亚市就序列于中国版图。
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穷荒绝岛”、“鬼门关”、“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
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
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
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
这一时期,崖州大地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
三亚的历史沿革
三亚历史悠久,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现崖州区),对三亚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序列于中国版图。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
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
1949-1950年,为榆亚特区。
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
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
1961年5月改三亚镇。
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
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
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
1984年11月,三亚镇被撤销,筹备成立河东、河西街道办事处。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1987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管理区。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天涯区、海棠区、崖州区。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撤镇设区”新设立的四个区天涯区、海棠区、吉阳区和崖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6月1日起,三亚市可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三亚为什么叫“三亚”?
谁知道三亚在哪里?为什么叫"三亚"而不叫别的?
爱问-海南 1970-01-01 放进我的口袋
三亚在海南
三亚的名称早在明嘉靖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在清康熙年代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清晰地描绘出三亚塘和三亚港的具体位置,从“古崖州”与“古三亚”隶属及演化的清晰脉路,和其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来看,我们发现其名称变化为现代“三亚”,不过是历史的演化延续而已。要为三亚这个历史悠久的千年文化古城正名,更要以科学的态度了解三亚的历史与文化,科学地发掘和利用三亚历史与文化,绝不能戏说三亚的历史``````”。
2.三亚,黎语读da a,发音为a的黎语只有指人名或乌鸦,直译是“乌鸦田或a的田地”。这片地方称为田不足为奇,这里过去就有一大片盐田和稻田,连这里的黎族村庄也叫下洋田,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就可能和三亚“市鸟”鹭鸶有姻缘了,三亚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鹭来过冬,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类生活在这里,却还有那么多白鹭飞过来觅食过冬,可以想象,过去这里人烟稀少,那这里岂不是会聚成千上万只鹭鸶、野鸭等禽类动物?场面会有多壮观!因为这里过去曾经是一片滩涂湿地,有大片的红树林。鹭鸶分很多种,有白鹭、夜鹭、灰鹭、苍鹭,还有全身黑色型的小白鹭,个头,颜色和乌鸦相近。以前生活在这里的黎族人民不可能都知道这些鸟类的学名,也分不清,所以习惯上也会把类似的鸟类统称。现在还有一些黎族老人把白鹭称做白鸭,而“鹭”“鸭”和“亚”本地话发音接近。所以,“三亚”也有可能是指“鹭鸶的田地”“鹭鸶的天堂”。果真如此的话,三亚又多了一个“鹭城”之称!
总之,三亚的许多地名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的事实
3.三亚周边分布着一些黎族村寨:临春、下洋田、鹿回头、欧家园、红郊、东岸等。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当地黎语所称的一些地名经常会在前边加“luo”或 “da、na” ,黎语分五个支系,各自的发音有所区别,音译成汉语(海南方言)便会出现不同的“版本”。比如译成:落(落笔洞),鹿(鹿回头),六(六盘、六道),罗(罗蓬、罗郁、海罗、安罗)等;当地的黎族人民把田地称为“da 或na”,音译成海南话就是“三、那、扎或什”,在海南岛的民族地区,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以“三、那、扎、什”字为冠的地名或此类发音的黎族地区,大多用在村名,比如:崖城镇有三公里、三更、三陵、三美、三毛;天涯镇有那会、那练、那抗、那受、扎盆;凤凰镇有三用、三单、三孟、三吉、三翁、三半、三清白、三盆、三母洞、扎南;田独镇有三公、三朗、三龙、甘什;海棠湾镇有三灶、什簇;其他市县的如:保亭有三道、三弓、什道、什胜、什奋、什邱、什玲、什那、打丘(打球),什群(打准),什月(打月),什龙(打龙)、大本;五指山有通什、格什;琼中有什晏、什乃、什插、什运````。
4.三亚只是个地名,曾用于村、河、港、市命名,其来历又与几十公里外的宁远河、藤桥河、大毛水、龙江水扯上什么关系?况且历史上三亚并非管辖这些地区。当时的州治所在地在如今的崖城,所管辖的地域比现在大的多。早在秦朝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属当时南方三郡中的象郡,此后其建置先后演变为:珠崖郡、临振县、临振郡、振州、崖州(宋)、珠崖军、吉阳军、崖州(明)等。清光绪三十一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民国元年废直隶州,设崖县。1954年,崖县县治从崖城迁至三亚。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崖县保留现辖区域。1984年5月,撤销崖县,以崖县行政区设立三亚市(县级)。1987年9月,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