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梅花与什么称为岁寒三友?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1]
成语用法
岁寒三友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2]
示例
钱钟书《围城》:“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2]
成语典故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梅花与什么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和松树、竹子并称为“岁寒三友”。
松、竹、梅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
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
梅花介绍:
梅,蔷薇科李属木本植物,小枝绿色,无毛;叶片为卵形或椭圆形,有细小的锯齿;花的香味浓,花萼常红褐色,花瓣为倒卵形,白或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熟时黄或绿白色,味酸;花期冬春;果期5到6月。梅古字作“骒”、“躲”或“某”,原字为木上有果的象形。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世界范围广泛栽培。梅是阳性树种,性喜温暖、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湿润的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干旱和瘠薄、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于海拔500到2500米的山坡、山谷或疏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