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商鞅原名叫什么

商鞅原名叫什么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2 手机版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主要成就: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商鞅原名叫什么?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商鞅本名是叫公孙鞅,还是叫卫鞅

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国君后裔,封商於十五邑。所以本名是姬鞅,也叫公孙鞅。卫鞅意思是卫国的鞅,商鞅意思是商君鞅。当时人的称谓重点是名不是姓,例如秦始皇赢姓,赵氏,名政,即叫嬴政也可以叫赵政,即秦王位后称始皇帝前也叫秦王政。

商鞅变法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商鞅是哪个朝代的人?


商鞅变法的作用和主要内容,商鞅是哪个朝代的人?

商鞅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洛阳一带)人,原名卫鞅或公孙鞅, 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时期大臣 ,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商鞅自幼喜好刑名之学,公元前361年去到秦国,深得秦国秦孝公的信任,历任左庶长、大良造等职,执掌秦国军政大权达一、二十年之久。秦孝公曾以于(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封他,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

商鞅时期的混乱局面:

商鞅生活在诸侯分裂割据、兼并战争十分频繁的战国中期。他为了使秦国富国强兵,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先后推行了两次以“农战”和“法治”为中心的变法活动。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比较深刻的社会变革,有力地打击了旧的世卿世禄制和旧的生产关系,使落后的秦国一跃而为压倒山东六国的一等强国,并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之阻力: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变法之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商鞅变法之颁布垦草令:

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有: *** 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商鞅变法之垦草令作用和内容:

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加重贵族的赋税,限制其豢养食客;贵族子弟除嫡长子外必须服徭役,提高其免除徭役的条件;禁止士大夫通过辩论、游学来提高国内百姓的见闻;禁止贵族、官吏雇请佣人,迫使贵族子弟亲自劳动。

抑制商业发展

以商业为末业。为抑制商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商人不得卖粮;提高酒肉价格、加重商品销售税;禁止百姓经营旅店、客舍;禁止军队的市场出现歌姬,商人必须为军队提供兵器铠甲;禁止军队内部的市场私自运送粮食,严格规范运送粮食的车辆;加重交通要道市集的税赋;商人的奴仆必须服役等措施。

*** 农业生产

以农业为本业。为 *** 农业的发展,商鞅制定了增加农民数量,使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从事农业;禁止农民购买粮食,迫使农民专心务农;实行愚民政策,隔绝农民与知识的接触;强迫农民心如止水,使农民愚守于耕种;整肃吏治,保证官吏廉洁奉公,政令措施一致,不拖延公务;裁减官吏的从属人员,减少官吏扰农等措施。

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

加重处罚力度打击国内心胸狭窄、性情急躁、懈怠懒惰、挥霍钱财、阿谀奉承的百姓;取消影响农业生产的娱乐活动;改变秦国国内重视学问,鄙视农业生产的风气。

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

按农民收入粮食的数量统一征收田租,即土地税。加重贵族、商人的税赋。

其他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登记户口),禁止百姓擅自迁居。将山川湖泽等自然资源收归国有,禁止农民进入谋生。

商鞅变法之第一次变法: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之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商鞅变法之变法后的成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进步之处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局限之处

但是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内行刀锯,外用甲兵”、迷信暴力而轻视教化等思想,也有其明显的历史局限。

三皇五帝是谁商鞅原名是什么

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④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 ⑤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⑥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⑦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 ⑧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 第五种说法由于《古微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

[1]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④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⑥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商鞅: 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

为什么商鞅又叫卫鞅,公孙鞅?商鞅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名“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为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又称公孙鞅;后秦王将商地封给他,后人称之商鞅。

1、公孙鞅的由来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八年》记载:“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商鞅在《资治通鉴》中出场时的名字是“卫公孙鞅”。根据《广韵》的记载:“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

在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君的儿子,被称为“公子XX”。如公子虔、公子卬等,这些“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XX”。也就是说,“公孙”既不是商鞅的姓、也不是商鞅的氏,而是表明商鞅拥有卫国国君的血统。

2、卫鞅的由来

按《资治通鉴》记载:“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换言之,商鞅是某一个卫国国君的后代。庶孙是相对于嫡孙而言,指国君妾媵所生之子及其后裔。那么,商鞅的姓、氏应该和卫国的国君相同。

卫国第一代国君是康叔封,姬姓,卫氏,名封,又名康叔、卫叔封。按照“以国为氏”的惯例,姬封最初应为康氏,改封为卫国国君后,应该改为卫氏。

商鞅作为卫国国君的后裔,应该是姬姓、卫氏。因此,称呼商鞅为卫鞅、姬鞅都都可以。

扩展资料:

商鞅称呼的由来:

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提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商鞅亡于公元前338年,时隔100年之后,李斯作为后人,称卫鞅为商鞅,就是让人明白,这个商鞅就是“受封商於十五邑”的卫鞅,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简化称谓。

卫鞅受封是公元前340年的事情,在《资治通鉴》第二卷中,公元前350年和公元前348年,曾两次称卫鞅为“商鞅”,此时,商鞅还没有受封,应该称呼卫鞅更准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治通鉴》(第二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孙姓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中的商鞅又名卫鞅、公孙鞅,他到底叫什么求大神帮助

商鞅是卫国人,原名公孙鞅,人称卫鞅! 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来他到秦国被封于商,号商君,才又称商鞅。战国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随后,又升为大良造。至孝公十二年,秦由雍(今陕西凤翔南)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他进一步变法。公元前340年,因战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他前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方升”。 商鞅的祖先姓姬。商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卷六十八》),李悝、吴起等人的思想对他有很大影响。周显王四年(前365年)左右,商鞅到了魏国国都安邑(今山西北禹王城),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到商鞅很有才能,便欲魏惠王举荐,这时,公叔痤患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痤便向惠王举荐商鞅,“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史记·商君列传》)但魏惠王未予以理睬,对手下说:“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死后,公孙鞅闻秦孝公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于是商鞅到了秦国。商鞅向秦孝公建议“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富国强兵,成就霸王之业。秦孝公赞成商鞅的意见,并试行了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政策,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商鞅首先施行了“相坐法”。主要内容是:将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十”为编制,登记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连坐。此外,还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还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即所谓“困末作而利本事”。他规定:凡努力于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经营商业、图谋末利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 通过初步变法,秦国“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军事力量日趋增强。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又进一步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变法。 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政策是“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所谓“阡陌”是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的井田的界限。新法规定开封疆阡陌,从法律上革除了井田制度。允许人们开荒,可以占为私有,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均平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解除了对生产力的束缚,促进了新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商鞅通过县的设置,将全国政权、兵权集中到了中央,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此外,商鞅在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 为了便于秦国向东扩展势力,商鞅又经营了地处渭河平原中心而又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的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按照中原各国国都的规模,建造了冀阙和宫廷。公元前350年,秦将国都从雍迁到咸阳。 商鞅变法,遭到了保守贵族的顽强反抗。新法初行时,连太子驷也不遵守。商鞅“劓”、“黥”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还把“乱化之民”尽迁边城,保证了新法的贯彻执行,终于使得秦国一跃而成为“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 军事上,变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魏国河西之地发起进攻。 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商鞅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夺回大片河西之地,给魏国以沉重打击。他因功而受封得于(今河南内乡县东)、商(今陕西商县东南)之地15邑,号为商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为秦惠文王。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派遣官吏捕拿商鞅。商鞅逃到自己的封邑——商,征兵反抗。不久,兵败被俘,被车裂而死。 点评:商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古代一次最彻底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变法使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中的强者,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商鞅也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河西之战中所显示出的才能就足以证明一切,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往往被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给掩盖了。

商鞅原来是哪国人?他是怎么死的?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之家,又名卫鞅、公孙鞅。青年时代在魏国宰相公孙痤门下当食客,被提拔为中庶子。公孙痤发现他是个人才,打算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可他不久却病倒了。惠王去探视,公孙痤就趁机推荐商鞅做下一任宰相。惠王未置可否。公孙痤只好说:“大王如果不录用,就得杀死他,不能让他到别国去。”惠王答应了。公孙痤等惠王走后,又把商鞅叫进来说:“我刚才推荐你继任宰相,可是惠王没有说什么,看来他不赞同。所以我又说,如果不用你一定要杀掉你,大王同意了,你快逃吧。”商鞅立刻奔秦,通过秦孝公亲信景监推荐,谒见孝公,说以王霸大略,最终在秦国成就了一番事业。
商鞅因为受到诬告而被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族。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相关推荐:

商鞅原名叫什么

茂名市信宜有多少个镇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商鞅原来是哪国人他是怎么死的

茂名市有什么的地方好玩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商鞅有无后人

银行几点上班

标签: [db:标签]

声明:《商鞅原名叫什么》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商鞅原名叫什么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

    百科 日期:2023-04-02

  • 茂名市信宜有多少个镇

    茂名市信宜管辖地区共18个镇和1个街道,分别为:池洞镇、朱砂镇、贵子镇、怀乡镇、洪冠镇、平塘镇、思贺镇、白石镇、钱排镇、新宝镇、合水镇、...

    百科 日期:2023-04-02

  •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其主要成就在于最后完成《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西游记》在中国...

    百科 日期:2023-04-02

  • 商鞅原来是哪国人他是怎么死的

    1、商鞅原名卫鞅,他是卫国人,早年曾在魏国为官,后转投秦国,秦穆公立志改革,重用了卫鞅,而卫鞅不负众望,在秦国20余年,将秦国改革成一个依法治国的国...

    百科 日期:2023-04-02

  • 茂名市有什么的地方好玩

    茂名市好玩的地方有茂名虎头山、茂名浪漫海岸、茂名天马山风景区等等这三个地方,具体介绍如下:1、虎头山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南8公里...

    百科 日期:2023-04-02

  • 杜甫被后世称为是什么

    1、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百科 日期:2023-04-02

  • 商鞅有无后人

    商鞅之死: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

    百科 日期:2023-04-02

  • 银行几点上班

    各大银行开门时间如下:1、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业务:周一到周五的9:00-17:00,午间轮休照常营业,周六、日的9:30-16:30。对公业务:周一到周五的8:00-17:30,周...

    百科 日期:2023-04-02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