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怨气。八旗军入关后,北京城进入战备,大批家庭被拉了壮丁参战,而且参战的士兵大规模死亡、冻伤、残疾、被俘。 北京百姓需要宣泄,他们不在乎宣泄的对象是谁,只需要有一个渠道来发泄怨气 ,这时候,崇祯决定凌迟袁崇焕,百姓们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
卖国谣言。1629年,皇太极率10万骑兵绕道辽西,顺利攻破喜峰口以西的长城防线,很快打到北京。在关外的袁崇焕得到消息后带领人马增援北京,当他得知皇太极的军队越过蓟州正往西去时,却未采取任何措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攻占北京东面几个县城。
与此同时,皇太极到处散播袁崇焕卖国通敌的谣言。袁崇焕的失误,使皇太极的反间计得以奏效。当时北京百姓都认为袁崇焕勾结满清,是个汉奸。所以袁崇焕被处死后,大家都争相抢食其肉。
百姓为什么吃袁崇焕的肉?
因为百姓以为袁崇焕卖国,憎恨袁崇焕,所以吃袁崇焕的肉。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们也误以为袁崇焕确实是卖国贼,于是对袁崇焕产生了憎恨之情,在袁崇焕被处死以后,百姓们纷纷抢食袁崇焕的肉来泄愤。
袁崇焕的故事:
宁锦之战后,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
尚书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七月,袁崇焕辞官回乡。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为什么民众要吃袁崇焕被凌迟割下来的肉呢?
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妻子、兄弟被流放。关于行刑的细节,明末学者张岱在他的《石匮书》中有一段细致的描述,照录如下: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石匮书》的作者张岱对于袁崇焕和毛文龙的评价都不高,他的立场算是比较中立,所以他这一段描述应该是可信的。
我们就以这一段描述为基础,讨论这个问题,抢食人肉大概有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就是迷信人肉、人血可以治病的人。
一般来说,如果罪犯是被斩首,围观者顶多能抹几把人血,罪犯的亲友不会容忍更大的破坏。但凌迟就不一样,割下来的一块块人肉是可以争抢的。这些人血人肉被当成药材,被病人吃下。这些人对袁崇焕无爱无恨,只是为了治病,把他当成药材了,所以他们只会吃,不会边吃边骂。
第二类,和袁崇焕有仇的人。
袁崇焕得罪了不少人,一部分是毛文龙的亲友、朋党和利益相关者。比如大学士温体仁是毛文龙的同乡,是另一位大学士钱龙锡的政敌,而钱龙锡曾经大力支持袁崇焕。
此外,毛文龙在皮岛用粮食换了许多貂皮、人参,是当时的奢侈品,用来结交权贵,他冒领的许多军饷也送给了权贵。毛文龙被杀之后,这些好处一下子断了,所以他们都极恨袁崇焕。
北京的许多富贵之家也痛恨袁崇焕,他们在北京的周边有大量的田产、房产、祖坟,八旗军的铁骑在北京周围折腾了许多日子,抢掳烧杀,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他们把这一切归咎于袁崇焕。
这些仇人一般不会自己出面,而是让亲信、走卒或者仆人四处造谣、造势,跑到刑场上去煽动、鼓噪。吞食袁崇焕胃肠、敲碎他骨头、一边不停咒骂的,大部分就是这一类人。
第三类,被鼓动起来的愤怒百姓。
八旗军打到北京城下,让北京的百姓吃了不少苦头,也有切实的损失。这些百姓不了解紫禁城里的斗争,也不知道城墙之外的战斗,很容易被舆论操纵,形成一股可怕的洪流,吞噬掉袁崇焕。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会满怀义愤地跑到刑场,吞食生肉。
袁崇焕被凌迟后,老百姓为什么会把他的肉吃掉?
百姓争食袁崇焕的血肉,是为了宣泄情绪,也有从众心理存在。当然,这件事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明末清初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尽不实 存在很多篡改的地方,我们姑妄言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暂且相信百姓吃袁崇焕的肉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代表的是百姓面对王国的巨大精神压力,任谁经常看到外敌经常打到京城门口,都会觉得自己命不久矣,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会让人变得疯狂,而当有一个宣泄口出现的时候,人不会思考这件事情的对与错,反而通过疯狂的行为去释放自己的压力,当有一个人开了头,事情就会愈演愈烈。明朝历史上多次记载了吃人的时间,大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的时候,也是京城中的百姓分肉来吃,感觉明朝京城的人就是好这一口,一旦有人凌迟就去等着吃肉,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身并不合理,很有可能是文人通过这种描述方式来展现百姓激动的情绪。
满清入关以后编撰明史,很多历史细节都经过更改,又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文字狱,让明末清初的历史变得十分模糊,在史书中栽赃抹黑的事情并不鲜见,袁崇焕并不一定就是忠臣,他的肉被百姓分吃也并不一定就是史实。
历史的真实很多都是被尘埃掩盖的,所以我们看待历史的时候需要谨慎分析,并不能一味的去选择相信。
现在史学界对袁崇焕的行为也存在很多争议,比如妒杀毛文龙,私通后金买卖粮草军械等等,我们根本无法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况。不过历史的存在是为了让后人借鉴,无论当时的人们是否做出这样疯狂的行为,我们都要努力不让这些悲剧重演。
袁崇焕死后,当时的百姓为何会抢着吃他的肉?
完全是受朝廷的影响鼓惑,当时明朝皇帝以通敌叛国罪将其处以凌迟,沿途都是向他扔菜叶、吐口水的老百姓。当刽子手每割掉一块肉,围观老百姓争相购买。而袁崇焕死后,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
崇祯帝崇祯仅仅是听信了两位太监的话,再加上中了后金的反间计,以为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故意引后金兵进围北京,所以下令逮捕袁崇焕,并与1630年将其斩杀,暴尸于市。兄弟妻子也被牵连,流放到千里之外的边远身份。原本以为除掉了“通敌叛国”的袁崇焕,城门外驻扎的数万金兵就会撤退,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失掉了一位忠君爱国,能征善战的将领。
皇太极的反间计也是巧了,后金军在关外两次被袁崇焕的大军击败。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兵南征,这次他避开了袁崇焕守卫的宁远、锦州,取道内蒙古,由喜峰口入关,直奔北京。袁崇焕听说,火速救援。皇太极一方面感叹袁崇焕用兵神速,一方面暗自高兴袁崇焕已经中计。就在袁崇焕将军队驻扎广渠门外稍作休整时,皇太极已派人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是袁崇焕有意引兵入关,欲为城下之盟。这个崇祯也就真信了。袁崇焕是在当年十二月被下狱,但直到次年八月才被处死。在这九个月中,皇帝丝毫没有要释放袁崇焕的意思,京城老百姓彻底相信他们尊敬有加的将军“叛变”了。
崇祯帝继位后想革除阉党,起用东林。崇祯帝着力削弱大臣势力,从依靠东林党回归到依靠阉党群小。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阉党余孽倾陷的对象的。袁崇焕之死可谓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清军一统中原之后才将实情告知,百姓无不痛哭流涕后悔莫及。之后也有不少皇帝为他正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