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谥号的时候,武”绝对是褒义的,比如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晋武帝、宋武帝、陈武帝,个个都是一时英主。其次在作为庙号是武”就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庙号用字和谥号是两套体系,庙号中的武是形容一个人性格残暴。
武帝是贬义吗?
褒义的,武字是古代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这个皇帝平生的作为评定,不是所有都能得到武字的评价,都是都很大的贡献的。武字是开疆扩土,平定战乱的意思,比如汉武帝,一生都在讨伐匈奴。
为什么明武宗的谥号是“武”?
按照由古及今的线性顺序,武字作为封号的贬义是越来越明显。周武王或许还可以是因了他老子周文王的“文”字谥号而得“武”字,而他确实也在远古时候类似于大规模黑社会持续械斗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宪章文武,所以老子谥文,儿子谥武,理所当然。汉武帝的“武”字谥号就已经明显带有指责其穷兵黩武的意味了。还有那个诸葛亮,谥号“武侯”,也是上自刘禅下到百姓对他不顾四川老百姓死活,玩命北伐的不满的情绪体现。至于明武宗的谥号就更是明目张胆的讽刺了。
古代帝王谥号武是好的意思
武在所有美谥里,是罕见的有暗贬用法的谥号,武并不总是好的。
举个例子:
曹操的谥号是“武”,汉献帝给的谥号,魏武王;曹丕称帝后,曹操被称作魏武帝,听起来好像是好的,让我们看看其他人。
刘备:谥号“昭烈”
孙坚:谥号“武烈”
孙权:谥号“大”
曹操:谥号“武”
这样一对比,感觉怎么样?正常来说,曹操的谥号当是“文烈”再不济也是“昭武”,汉献帝只给了一个“武”,这就很有意思了。
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皆为卓越之人,为何其谥号都含有“武”字呢?
谥号武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明的称号。这个和庙号不同,庙号只能授予帝王而谥号诸侯大臣乃至皇后妃子也可以获得。谥号从西周开始(也有说是从商朝开始的),持续到清朝长达数千年。谥号随着我国古代国力的发展,在儒家文化圈的东亚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也同样盛行。
既然谥号是对人的生平的一种盖棺定论,那显然就有有好有坏。帝王中也有昏君、明君还有不好不坏的守成之君,所以谥号也分三种褒、贬和平谥。比如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厉、灵、炀都是恶谥;惠等字是平谥。长短字数不定,根据实际情况。古代通常是一两个字的谥号,但是到了清朝谥号的字数就很长了。比如努尔哈赤的谥号是“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我晕,也不知道后代子孙能不能记下来。但是看影视剧中,清朝的大臣通常对努尔哈赤称呼都是简称太祖高皇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开国君主通常谥号中都有武字
前文咱们说过,谥号是对人的一生盖棺定论的结果。所以有褒有贬,其中武字属于褒谥。谥号“武”有这么几种解释方法:“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都是与平叛、战功相关,这种谥号特别容易出现在战功卓著的帝王身上。
所以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持续数百年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政权的开国君主能够脱颖而出创建新的王朝必然在武功方面有不错的成就。下面我们就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帝王来介绍一下。我们选取的帝王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是被追封的魏武帝曹操、北魏开创者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南朝宋武帝刘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