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哲学是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其主要论题是心灵与肉体的关系。
其主要思想为: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体系,即唯物论与唯灵论。对莱布尼茨、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灵论,两者都是把心灵实体化,物质反而成为心灵的产物。拉美特利也看出,唯物论者如果方法不对,同样达不到预期结果。明确提出思想和有机物质决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它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
从哲学的角度看,身体与精神的关系究竟是怎样?
你聚的例子还不够有说服力啊。我希望我能给你解释明白。
身体和精神的关系在哲学里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具体的讲,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就是说思想是无数神经元细胞的工作结果,而大脑一定是物质,所以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你的大脑会对你接收到的信息加工,然后做出反应,无论是你身体的运动,还是你把某个物体怎么了,都是由意识导致的有目的性的物质运动。
这是哲学的解释,但我想你的问题应该和心理学的意识关系更多。首先人受到恐吓,虽然没少胳膊断腿,但身体一定会受到影响:比如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等。甚至吓死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任何情绪——喜怒哀乐,都会通过神经、体液两大调节过程,影响身体。而情绪很强时身体的反应也是相同的,比如哭泣、颤抖、呼吸加深,无论是喜还是悲,都可能哭泣。在这我多说几句,当人们有着很强的身体反应时,附加上什么情绪都会引起相应强度的情绪反应,比如:一个很悲伤的人,痛哭流涕,这时情况扭转,让他很开心,一般情况这事不会让他太开心,但这时他的身体状态是比较兴奋的,所以他的喜悦感会很强烈。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见,大喜大悲的剧情。所以古人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喜很可能带来大悲。
我接着说情绪,中医很早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胃,悲伤肺。中医是从实践中提取的经验,但心理学已经清楚意识可以影响身体,并且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我们的身体。很多人觉得自己有病,那么他很可能就得病,这就是潜意识的调节作用。这里面涉及很多东西。
总结就是,精神和身体相互影响,而精神对身体的影响往往不被觉察,并且作用很强。
你们对死亡的看法是怎样的?
死亡关乎信仰与价值、爱与智慧。除了肉体之外,死亡值得更多维度的探讨。据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介绍,死亡哲学可分解为医学哲学(身体哲学)、医疗哲学(技术哲学)、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四个层面,关乎信仰与价值、爱与智慧。“我和很多人探讨死亡,但他们觉得死亡就是黑暗幽闭,土地盖上去就进入了黑暗世界。”王一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原因,我国大多数的人对死亡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慌,虽然理性上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但是情感上放不下,一些癌症患者哪怕在抽血检查时都认为自己在逼近黑暗,以至于过于恐惧,忽视了许多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物。王一方认为,哲学为生死学赋予两大功能,一是融冰,倡导“未知死,焉知生”,我们立“死”为起点,向死而生,转身去爱,学会道谢、道歉、道情、道爱;二是除弊,懂得用智慧去理解死亡,建构没有纯粹生理主义的生死认知,没有技术主义的救助意识,开启没有神灵主义的灵性空间,以及建构没有宗教的生命神圣观。
人体哲学什么是严重病?什么是不严重病?
拉美特利认为,18世纪研究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体系,即唯物论与唯灵论。他反对莱布尼茨、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灵论,两者都是把心灵实体化,物质反而成为心灵的产物。拉美特利也看出,唯物论者如果方法不对,同样达不到预期结果,他批评洛克,“问物质能不能思想,而除了把物质当做物质本身以外,不作任何别的考虑,这就等于是问物质能不能报告钟点时间。可以预见,我们是要避开这个暗礁的,洛克先生不幸正是覆灭在这块暗礁上。”
拉美特利十分明智地避开17世纪唯灵论与唯理论所坚持的两种实体的对立,而是另辟蹊径,以生理决定论的思想,论证物质具有能动性,思想不过是人脑的机能。他还探讨了从感觉到思想的产生过程。他已经猜测到首先获得感觉,依靠记忆又把各种感觉积累起来,最后由大脑把各种观念进行排列组合,作出推理、判断,感觉与运动是相互激励的过程。他得出结论说:“人脑是感觉中枢,人是一架机器。”
拉美特利以雄辩的事实,批驳了17世纪以来哲学上关于两个实体的学说,他明确提出思想和有机物质决不是不可调和的,而且它是有机物质的一种特性。拉美特利在扫除偏见之后,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建立起全新的“人体哲学”。人体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