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贵稍次并欲世代享有、须臾不离并永远留传的大宝礼器。
跟孔夫子学吐槽(一)
中学时读论语,经常让什么“仁”“礼”“君子”之类搞得神经兮兮,那会儿孔子在我心里就是一不苟言笑,整天把大道理放在口中的迂腐老头。前几天偶然心血来潮,找出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翻了一下,顿时发现孔夫子语言之幽默,言辞之犀利,俨然吐槽大师。下面我就把孔子的吐槽摘录几条,以作喷饭之娱。
这句初中课本都选过,相信读过初中的都能信手拈来。由是仲由,也就是子路,只比孔子小九岁,貌似是孔门中年纪最大的,但是被孔子埋汰最多的也是他。这天子路不知道说了什么不懂装懂的话,惹得孔子眉头紧锁,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子路脸上了:“仲由!告诉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子路:我不就装了个X吗,值得老师你这么喷我?
子贡,姓端木,名赐,不知道是不是《秦时明月》里端木蓉的祖先,大商人,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大半是他资助的。有一天心血来潮问孔子:“老师您看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眼皮微抬,瞥了他一眼:“你是个装东西的器皿。”子贡不死心,又问:“哪种器皿?”孔子答道:“胡琏。”胡琏就是祭祀的时候用来装粮食献给天地祖先的器皿,是相当尊贵的。子贡听完很高兴,老师都夸我是个尊贵的胡琏,他肯定不知道孔子说过一句话叫“君子不器”。
子贡:老师您这么黑我真的好吗?
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牛?”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子贡知道孔子喜欢颜回多一点,便谦虚地答道:“我哪敢跟颜回比啊,他听说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最多知道两件。”孔子点点头:“不如啊,我同意你这句话,你确实不如他啊。”
子贡:。。。老师我就谦虚一下。。。
子贡不知道吃错什么药了到孔子面前说:“我不想让人欺负我,我也不想去欺负别人。”孔子眼都不抬:“端木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子贡:宝宝委屈,宝宝想哭。
孔子不但埋汰活人,死人也不放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他死很久以后孔子听说了,吐槽道:“想两次就够了。”
两次和三次真的有多大差别咩?
就连子夏也逃不过孔子的唾沫星子。子夏不知道做了什么孔子看不过去的事,孔子就对子夏吐槽道:“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子夏:老师您能咽咽唾沫再说吗?
孔子有一天遇到了一些挫折,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丧气地说:“如果有一天我的道真的行不通了,就坐个木筏漂到海上去,跟随我的大概就是仲由了吧。”子路听到了很高兴,老师终于夸我一句了。没想到孔子接下来说:“仲由这个人呐,好勇超过了我,其他的真没什么可取之处了。”
子路:老师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
孔子的幽默,你不懂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严肃的老夫子,总是对学生谆谆教导,他说出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是后世儒生的“金科玉律”。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磨磨唧唧”,多烦人,如同《大话西游》里面经典的唐僧形象。
而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哪有孔子好。细读《论语》,孔子教弟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启发式教学,语言活泼,课堂氛围轻松,且不乏幽默。如果把论语中很多对话进行场景还原就会发现,原来孔子的幽默,你不懂。
一
子游问孔子:怎样才算孝呢?孔子说:如今啊,很多人都说,能养老人就算是孝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你家还养狗、养马呢,也是养,(难道也是孝)。对老人要尊敬,不尊敬只是养,跟养家畜没有区别。
二
与现在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许犟嘴”不同,孔子非常喜欢弟子同他辩论,他认为不提出相反意见就是没有思考,是蠢笨的,真理永远都值得怀疑和讨论。孔子曾经就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不满。孔子说:我每天都与颜回谈话,他从来不反驳我,我以为他很愚笨。后来我悄悄地观察他,发现他不仅能把我讲的理解透彻,还能有所发挥。看来颜回也不笨啊。
三
子贡提出要把每月初一祭祀要杀一只活羊这项活动去掉。其实这是周时的一项重大祭祀礼节,要求初一的时候由国君亲自到太庙祭祀,并杀一只活羊。可国君不理朝政,也不来祭祀,仅杀一只羊应付了事。对此事孔子非常看不惯。孔子说:(不能省略这只羊,有这只羊祭祀还代表着礼节的存在,否则就什么都没有了。)子贡啊,你爱的是那只羊,我爱的却是礼。
四
子贡问孔子:老师,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就是个器物。子贡很是喜欢辩论,与颜回不同,课堂上应该是很调皮的。孔子说过“君子不器”,现在说子贡是“器”,就是损损他,提醒他多学习。子贡不生气,接着问:那我是个什么器物呢?其实子贡还是不错的,这一点孔子心里清楚,于是说:你是胡琏。胡琏是祭祀礼仪中非常珍贵的一种器物,孔子借此又对子贡表达了肯定。
五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没人能接受,我就乘着木筏在海上漂浮,去海外,跟从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到这句话很高兴。其实孔子的意思是发发牢骚,孔子这个人是不会隐居的,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子路比较勇武,带着他比较安全。没想到子路以为夸他呢。于是孔子接着开始损子路:子路这个人啊,勇武超过了我,其他没啥可取之处。对子路进行了批评。
六
子贡这个人在孔子弟子中是很突出的。孔子问他:你和颜回比怎么样?子贡想还是谦虚吧,于是说:我哪敢跟颜回比,颜回听到一件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孔子说:嗯,我同意你的看法,你的确不如颜回。(子贡一口血喷出。)
七
鲁国大夫季文子做事很谨慎,三思而后行。孔子听闻此事说:(想那么多干啥,)思考两次就行了。
八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他学识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了很高兴,顽皮地对弟子说:(我得找一个专长练练啊,)我练什么呢,驾车?射箭?还是驾车吧。
九
学生们在孔子的身边,闵子骞一副和悦恭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很高兴。而子路却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孔子不喜欢他这种态度,于是继续损他:子路,你总是这样,怕不得好死。
十
还是子路。子路在孔子身边鼓瑟,孔子不喜欢这种很劲爆的音乐,说:子路,你这水平,还用在我这学吗?其他门人见孔子这么说,以为子路不中老师的意,于是对子路很不敬。孔子见状赶紧又说:子路学问不错,但还未登堂入室,他还得继续在我这学。
十一
又是子路。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怎么样?孔子说:那哪行啊,有父亲和兄弟在,得看看他们的意思。冉有问的同子路一样: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怎么样?孔子说:行啊。公西华在一旁看蒙了,问孔子为什么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子路勇武刚强,所以劝他要谦和退让,冉有总是退让,我就鼓励鼓励他。
十二
这回轮到一本正经的颜回幽默一把。孔子及弟子在匡地被人围攻,颜回最后才与孔子会合,孔子说:(哎呀妈呀,吓死我了,)我以为你死了。颜回说:老师您还活着呢,我怎么敢死?
十三
子贡评价别人怎样怎样。孔子说:你总说别人,难道你就那么贤吗?我可没那么多工夫去评论别人。
十四
原壤双腿叉开坐着等孔子到来,古时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孔子来到后说:你年幼的时候不懂得照顾弟弟,长大了也没什么成就,如今老了,还不死,你就是个“贼”。然后,用手杖去打原壤的小腿。其实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孔子对礼要求很严,朋友也不行,于是就这么损他。
十五
孔子来到武城,听见弦歌之声,微笑着说:杀鸡焉用牛刀。他的意思是,音乐是很高雅的,武城这么个小地方,还用得着音乐来教化么。子游说:您以前不是教导我们说,(人人都要学习音乐,)君子学习了礼乐能更加善良,小人学习了礼乐也可以按照上级要求做事。(难道武城这儿的人学音乐有错吗?)孔子说:哈哈,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啊,我刚才跟你们闹着玩呢。
十六
子路跟孔子接着杠。佛肸是晋国中牟氏地方官,为范氏家臣,有反晋之心,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不乐意,说:您说过,君子不去做坏事的人那里。现在佛肸是反叛,您还要去,您怎么解释?孔子这个气,说:我是说过这话,但是真正硬的东西是磨不坏的,白的东西不能彻底被染黑,我难道只是个苦味的葫芦,挂在那里不被人吃吗?孔子的意思是要有所作为,要改变那里的情况,但的确与他说的话有些不符,孔子用最后的比喻遮掩了尴尬。
十七
孔子有一天心情不好,说:我不想说话啦。子贡说:您要是不说话了,让我们怎么记啊?孔子说:天还不说话呢,四季轮转,万物生长,天还不说话呢?于是,子贡把孔子这句话记了下来。
十八
孺悲来见孔子。孔子不喜欢他(认为他张扬、轻浮),便推脱自己生病了,不见。孺悲就走了。然后孔子来了个绝的。孺悲刚出门,孔子就又是弹琴又是唱歌,故意让孺悲听见。
十九
宰我问:守孝三年是不是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礼仪,就败坏了,三年不奏音乐,就荒废了。(我认为,)旧谷子吃完,新谷子下来,有一年的时间守孝就可以了。孔子说:(父母去世)你还吃粳米、穿绸缎,内心过得去吗?宰我说:过得去啊。孔子说:过得去,那你就那么做吧。君子守丧,吃不好,睡不香,你只要心安,就可以去做。宰我刚走,孔子说:宰我真不仁!小孩还得在父母怀中三年才能自己成长,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规矩,难道宰我对父母连三年的爱都没有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