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现将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简单介绍。
谈话教学法
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该法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
在教学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四阶段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1)准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示范: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操作的程序,即“怎样做”,他们接着也要这样做。
3)学生模仿:挑选多个学生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模仿过程,得到反馈信息。
4)练习总结: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在旁监督、观察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出现的错误。教师还可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复重点和难点。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方法教学有何不同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任务导向进行驱动”,在教学过程不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模块划分以及实施执行,主干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班级教学质量明显高于未采用该模式的班级。了解更多资讯,百度一下英盛观察。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任务导向进行驱动”,在教学过程不再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尽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 行动导向教学概论
1.1行动导向教学原理
从人类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并最终得以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人类接受知识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注重老师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于是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国内外教育者根据这种情况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其实,各种教学法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行动导向为主体,其他教学方法为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艰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品质会大有裨益。
1.2行动导向教学基本流程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任务确定:在教学中要把课程分解成小任务。教师在完成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后,首先公布任务要求,学生对于教师所公布任务内容进行具体剖析,初步制订实施方案。
任务计划:学生在教师公布任务后,对任务内容进行分析,根据之前制订的初步实施方案,设计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项目实施计划,编写计划书,交由教师进行审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计划做出修正,最终和学生一起制定出可行的实施计划。
任务实施:项目实施计划制定完成后,学生按照计划对任务进行分解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该过程中必须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
任务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实施过程,对于与实施计划或相关规范不一致的环节进行调控。设置质量及进度监控员,模拟实现一定的岗位内部和外部牵制。
任务评价: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任务进行客观评价,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成果展示及互评,评价过程必须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
2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细则
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需要一定的思路和模式指导,还需要一定量化的数据来规范。以下是具体的量化实施内容。
2.1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充分体现让学生“做中学”的理念。首先针对本学习领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划分为若干工作模块;其次,通过实训、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上述工作模块进行操作;最后,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标准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做出评价,评价内容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工作态度评价。
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评价。
工作效率评价。
2.2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实训报告等资料进行考核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技能学习情况和运用能力。评价标准参照以下三个方面:
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
实施过程是否符合行业工作完成基本流程。
文档是否书写整齐,内容是否完整。
2.3期末评定
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分为听课、实践、考勤、作业、由任课教师随堂记录。
第二部分是任务考核:学生演示自己的任务成果,讲解完成思路并回答考核小组的提问,考核小组给出成绩。
第三部分是期末考核:以综合性任务实施、答辩多种方式进行,总成绩100分。
该考核模式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既重过程、也不忽视结果,通过一定的过程考核,设置多个评分点,多角度全面考核,更加客观科学。
3 行动导向教学结果分析
根据对两个年级四个班所做的比较性实验。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主干课程,根据就业情况跟踪调查,2007级计算机应用一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有60.8%的同学从事了计算机类相关工作,2007级计算机应用二班采用普通教学模式,有46.5%的同学从事了计算机类相关工作。环比一班比二班从事计算机类相关工作的学生高出14.3个百分点。
在第二年,采用类似的对比教学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的2008级计算机应用二班比一班从事计算机类相关工作的学生高出17.6个百分点。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不难发现,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更加深入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在就业环节中的竞争力。
4 结 语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已经在我院计算机系得到推广。
谈谈你对高职教育的理解
第一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通过近期学院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作为一名外聘教师,我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因而,搞好教学工作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否则就无法体现高职的教育功能,体现高职的正确内涵。搞好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是关键;而要有效地进行教育改革,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是关键的关键。作为一名外聘教师,同样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育水平,现做总结如下。
一、 高职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普通高等教育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在培养目标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学科型专业,即以学科的分类为专业设置的依据;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即与职业岗位群对口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广博性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性”,教学过程突出“研究性”;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是面向具体职业的,是为学生职业服务的。普通高等教育也面向职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为研究做准备,或为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做准备。因此,职业性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即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特色和优势。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方案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的教学一般采用跨
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重视案例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和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即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行动导向的主要特点是:
1、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动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4、采用目标导向,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三、 高职教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在任教课程中的应用
结合自身所教平面设计类课程,我有以下体会。在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从软件使用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只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只能教会学生最简单的软件本身。而从学生易于快速掌握并熟练应用的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则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关键在于如何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培养学生的美感;如何引导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如何拓宽学生视野,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充实和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以欣赏课开始,会带来比常规方式更好的效果。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学生会从主观上想把课程学好。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就会主动查找资料,不断拓展知识,完成对自己的要求。因此,摒弃传统的上课就讲界面,介绍知识点的讲课方法,以欣赏课开课,例如讲解Photoshop的发展历程时,欣赏一些Photoshop在各行业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对Photoshop先有感性了解,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在实际教
学中的效果很好。为了配合欣赏课的效果,课前精心搜集一些Photoshop各方面应用的典型实例效果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欣赏课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开始后面的讲课内容就事半功倍了。
2.转变传统实例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必然会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具体功能,但死板地使用实例,往往效果不佳,很多学生上完课后只会做课上的几个实例,而根本不去思索怎样创新。所以,如何进行创新实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不同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使用实例。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只有技巧及构思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学习和掌握的。教师应该把知识点从图例中摘出,在课堂上强化讲解,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图库,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及对图例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操作中融入自己的创作,形成一个全新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基石。
3.转变师生角色,配合学生学习。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当一回教师,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发生重要的转变,教与学本来就是相互的。常规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必然会占主导地位,通过优秀的实例和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接受知识。但在全部教学环节中,一味采用这种“教师讲给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无法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称赞,必要的竞争也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进步所以他们会很珍惜这种机会,一定会积极准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加深,又可以让学生无形中养成查阅大量资料,做大量练习以辅助设计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信互助氛围,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能够自学掌握升级后软件的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设计中的新问题并由此教给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
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外聘教师,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此次岗前培训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长期过程,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高等职业教育及其目的、性质、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等方面谈几点看法。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目标;理解
对高等职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为了增进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提高社交能力。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为了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以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培养专门人才的方向和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培养人才模式的重要内容。明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所需人才规格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措施的前提之一。
影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是专业划分是否恰当,专业划分取决于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提出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来设置专业,以体现其职业性。专业划分宽窄关系到课程的设置,专业划分应该由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讨论,总的原则应是“面向社会,突出应用,强化技能,长于实践”,以培养“懂理论、会实践、懂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具有把科学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目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高等院校难以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专业课、实践课来培养。实践课是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能搞一刀切,应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分析,找出其知识点、能力点,然后用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来实现。
五、高等职业教育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市场竞争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第二,办学单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第三,作为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很好把握学生知识宽窄“度”问题。实现学历与能力的统一;第四,就业渠道不畅通问题;第五,新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对专业建设和设置没有创新概念,教学管理模式、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继续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