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汽车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电子零件的普及 ,很多IT的元素在车上越来越多,不可靠性自然也越来越多。虽然针对电子件,汽车行业提出了功能安全的概念,这个概念也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车辆处于安全状态而已 ,对于一些功能的耐用性没有太多帮助。另一方面,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利润受到很大的压缩,在物价飞涨的这二十年,汽车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自然利润会受到很大的挤压。一个行业利润受到大量挤压后,会带来很多问题。由此看来,高田安全气囊事故的发生可想而知。
美国调查高田气囊,究竟是为何?
美国又开始对高田气囊进行调查,因为高田气囊又面临安全危机,过去一段时间内,高田气囊所使用的充气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爆裂,飞溅出来的金属碎片将会使乘客受伤,已经在全球造成了28人死亡,在美国有19余人死亡,400多人受伤。气囊和安全带可以说是保护我们乘车安全的黄金搭档,如果发生意外,将起不到保护生命安全的作用。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高田气囊的那些事。
1、高田气囊是何许公司?安全气囊,指安装在汽车上的充气软囊,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可以迅速重启弹出,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目前已经是车辆必备的安全装置之一。高田气囊是全球第二大的气囊生产公司,在日系车、美系车、欧系车、韩系车中有大量的配套车型。
2、高田气囊历年来被召回的案件。高田气囊的质量问题被曝光起源于2009年美国的一次交通事故,至此全球陆续开启了召回,光2013年和2014年全球就召回超过千万,2018年澳大利亚要求召回230万辆装配有高田气囊的汽车。截止日前,美国召回了超过6700万个高田气囊,全球累计召回已经过亿。
3、这次高田能否全身而退?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曾表示,之前召回的高田气囊充气机爆裂原因是因为使用的推进剂为硝酸铵,这种材料极易发生分解,后来高田公司开始生产新型充气机,据说可以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但很遗憾的是问题依然存在。这次纳入调查范围的气囊充气机超过3000万个,对高田公司而言压力巨大。去年就传出了高田申请破产的传闻,按现在这态势,不破产恐怕也不行了。
以上就是小编对这起事件的一些看法,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高田气囊如何从诞生到破产 三代气囊问题频现 最终选择破产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
导读:关于高田气囊的事件似乎没有因为高田的破产而宣告终结, 本田 近期再确认了一起由高田气囊引起的死亡案件,使得由高田气囊致死的人数增至17人。高田气囊已经被不少消费者称为死亡气囊,因为其安全气囊可能出现异常破裂致使金属碎片飞向车内乘客乘客。
第三代继承者(2007-2017)
2007年,高田重一郎之子,年仅41岁的高田重久升任高田集团的 总裁 ,如果你没记住他的样子不用担心,后面他还会出场很多次,因为这是倒霉的一代,父辈积累的炸弹都在他这一代爆发。
上任后的一年, 2008 年11月,本田召回4000台装配有高田气囊的车型。但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巧,在本田召回后的半年,就爆出了全球第一例因为安全气囊致死的事故,2009年的5月16日,一名18岁的美国少女开车接弟弟放学途中与另外一辆车相撞死亡,而死因经过调查后被证实是安全气囊展开后里面弹出的金属片划破颈动脉,造成其大量失血而亡。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是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大规模爆发的开始。作为高田气囊的第一大客户兼股东,本田在2009年当年就宣布召回50万辆车型。但是连本田都都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作为零部件供应 商 的高田则认为汽车召回是“汽车生产商自己的举动”,并且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前面说过,高田使用硝酸铵作为安全气囊的推进剂,原本这是通过推进剂的可控燃烧将安全气囊填充气体展开,但硝酸铵受到潮湿或高温会出现变化,NHTSA调查确认高田在气囊内没有使用干燥剂,这使得硝酸铵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硝酸铵后变成了不可控的危险爆炸物,当气囊触发时相当于引发了一场车内爆炸,将安全气囊里面的金属炸碎,并且金属碎片会飞向乘员,造成乘员的二次伤害。
2013年,高田公司觉着需要找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进来解决目前集团所遭遇到的困境,于是在博世日本担任社长的Stefan Stocker成为了高田的社长。在Stefan Stocker上任的时候,本田已经在全球召回79万辆汽车,2013年,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全球召回340万辆汽车, 宝马 随后也宣布全球召回22万辆汽车。
但新社长的上任并不能改变高田当时的困局,上任一年后Stefan Stocker宣布离职,也许是进来了才发现高田这个坑挖太深了,再不走的话分分钟自己都被陷进去。在这个时候,高田重久只能再次出来担任公司的社长,毕竟是自己的家业,这锅再大也得去背。这个倒霉的富三代,从上任开始就没有一天好日子。
就在高田重久再次上任的2014年, 丰田 宣布全球召回227万辆汽车,本田、 日产 和 马自达 全球召回295万辆汽车,使得召回总数达到1050万辆,宝马、 大众 也继续追加召回车型。
由于高田气囊的问题导致多人死亡以及受伤,2014年10月20日NHTSA宣布,因高田气囊可能存在缺陷,将对474万辆汽车展开调查。21日,NHTSA更新了信息,调查总数扩大到610万辆。同年,美国洛杉矶法院又收到了十几起针对高田公司缺陷气囊的集体诉讼,美国国会开始敦促美国司法部对高田气囊公司进行刑事犯罪调查。2014年是一个节点,也就是这一年起,美国国家机构开始对高田调查,这也加速了高田的衰亡。
不过,即便是美国司法机构开始调查、相关的汽车也召回了过千万辆,高田始终对安全气囊的问题采取不认罪不道歉的态度。2015年2月,因为不配合美国监管部门的相关调查工作,高田被处以每日1.4万美 元 的罚款。高田重久的再次上任似乎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的改变,唯一能做的只有掩盖真相,等待风头过去。
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将区域性召回扩大为全国召回,并且召回的总数高达3380万辆,需要召回车辆的车企包括宝马、 菲亚特 克莱斯勒 、戴姆勒、 福特 、 通用 、本田、马自达、 三菱 、日产、 斯巴鲁 和丰田,这个数据一举刷新了美国的召回汽车记录,成为了全美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
即便是承认了气囊存在缺陷,高田公司依旧采取怠慢的态度处理事件,2015年8月,高田公司向NHTSA更新了关于安全气囊故障原因的调查。让人意外的是,高田公司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缺陷气囊问题细节。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田早在2000年之时就发现产品存在严重的问题,但高田从利益方面考虑,最终将样品以及数据记录销毁,伪造了一份安全的数据。2015年11月3日,NHTSA决定对高田处以2亿美元的罚款,这也是NHTSA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民事罚款。
次日,也就是2015年11月4日,高田公司在高压之下终于向公众道歉,高田重久表示:“我们对于高田气囊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遗憾,我们将遵守所有条款,并致力于解决问题。”
作为高田的最大客户以及股东,本田方面对于高田的作为十分不满,就在高田道歉同一个月里,本田社长八乡隆弘正时发表声明,未来本田和 讴歌 品牌下所有将推出的新车都不会再使用高田气囊。随后丰田、日产、马自达、福特也相继宣布未来的产品将不会使用高田气囊。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在2017年2月,高田公司对在美国销售问题安全气囊过程中存在欺诈表示认罪,同意支付10亿美元刑事罚金与美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此前,美司法部指责高田过去10多年来持续系统性地篡改与产品安全相关的关键检测数据,只求利益罔顾消费者安全。截止这一刻,高田气囊已经造成全球16人死亡,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高田的形象彻底坍塌,高田的口号:成就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社会也彻底成为耻辱。
根据日本东京中西汽车产业调研公司的推算,高田气囊的召回费用预计共需1.31万亿日元,目前折合约为786亿人民币。要知道高田2016年营业收入7180亿日元,折合约430亿人民币,高田公司显然已经没有能力去支付召回的费用
走到尽头的高田,虽然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整体增长了11.7%,但依旧挽回不了败局,一系列的召回以及赔偿追责下,最终,在2017年的6月26日,高田公司在日本正式宣布公司申请破产保护。6月25日,高田美国子公司就已经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其负债高达100亿美元,母公司也已经向东京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高田的破产同时也创下了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制造业破产记录。
高田重久作为高田公司的董事长以及CEO,在发布会上反复解释:“我们尽最大可能对事故做了回应,研发时很多情况未能够预料到”。但事实已经摆在面前,再多的解释也挽回不了股东的失望以及愤怒。
在申请破产保护的同时,高田也确认了美国汽车零部件厂商百利得(K SS )将会斥资1800亿日元(约合16亿美元)收购高田的安全气囊、安全带以及儿童座椅业务。特别的是,美国百利得是中国均胜电子的子公司,一时间中国企业收购日企的话题再度热起。而高田也曾考虑过将业务出售给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商——瑞典的奥托立夫,但是考虑到垄断以及专利问题,高田还是选择了百利得。
百利得收购高田并不是直接收购原有的高田集团,而是成立新公司继续高田的业务,而原有的高田公司继续承担赔偿以及召回等问题,也就是说新公司向高田支付完收购款后与高田气囊事件不存在法律关系,并且预计2018年2月可以完成收购的事项。
当然,对于瑞典奥托立夫、美国天合、日本Daicel这几家高田对手来说,高田的倒闭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少了一个对手,同时也肥了自己,何乐而不为,但高田的事件也使得厂商以及监管机构对于安全气囊产品更加谨慎,要求也可能更加严格。
高田的破产并不意味着高田事件的终结,因为召回还没有完成,依旧有无数的隐患气囊在工作,高田公司被要求在2019年前完成召回处理,在问题气囊处理完之前,高田二字依旧是危险的代表。
结语了解完高田的历史,其实更多的是唏嘘以及感概,高田气囊门横跨接近十年,十年间高田并没有高度重视处理,并且一味推脱,作为高田公司的最大股东高田家族也并没有拿出积极的态度处理,结果富不过三代,祖辈打下的江山经过八十余年轰然倒塌。
@2019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