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故事,故事讲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柳公权,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的书体结构,自创所谓的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神千万,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文宗帝称他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帝问他怎么样用笔最佳,他说:
柳公权拜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概括主要内容
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写的。故事讲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收录于四年级课本中,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扩展资料
柳公权虚心拜师的故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在少年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博得师长的夸赞和朋友的羡慕,因此他不免骄傲起来。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伙伴在路边的亭子里练习书法。伙伴们围差柳公权,一边看他写字,一边大声地称赞着。柳公权心里得意极了,他对伙伴们说道:“这算什么,等过几年,我的书法一定天下第一。”
这时,一位老者从这里经过,听到柳公权的话,就走过来看看他写的字,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软塌塌的,没筋没骨的,还值得在人前夸耀吗?据我所知,有人用脚写的都比这好哦。”
柳公权一听,小脸涨得通红:“不可能,不会有人比我写得更好了,更何况是用脚!”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第二天,柳公权一大早就出发,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背靠槐树,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笑,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字,笔下的字龙飞凤舞,每一笔都是那么刚劲有力,博得围观的人陈陈喝彩。
自己的字和这位老人用脚写的字比起来果然是不值一提,柳公权心中深感惭愧。他马上走到老人面前,“扑通”一声跪下,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放下脚中的笔,对柳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豪放不羁在柳公权拜师什么意思
这是个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故事,故事讲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的书体结构,自创所谓的“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神千万,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是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
他官居侍书,长在禁中,仕途通达。文宗帝称他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穆宗帝问他怎么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笔则正”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柬”佳话。“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为“颜筋柳骨”。
柳公权拜师佚名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筋柳骨”。所谓“骨”指其字结构劲魅、疏朗开阔的风格。他留下的《玄秘塔碑》《金刚经》誉满古今。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并不好。
有一天,一个卖豆腐花的老头经过,看到柳公权写字,柳公权问:“我的字写得好吗?”老头说:“你的字就像我的豆腐花,没有骨,软塌塌的。”柳公权很不高兴,说:“那你写写看。”老头说:“我不会写字,但我的朋友‘字画汤’,他用脚比你用手写得还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