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色彩指音乐术语。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不同的色彩。民歌色彩区域的划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待研究和探索。一般全国划分为:九个色彩区:中原区—鲁、豫、冀中、冀南、皖北;东北区—东北三省、冀东、冀东北;江淮区—苏北、皖中、皖东;江南区—浙、苏南、皖南;东南区—粤、闽、台、赣南;西南区—桂、云、贵;川鄂区—川、陕南、鄂部分地区;中南区—湘、赣、鄂部分地区;西北区—陕西、内蒙古西部、甘、青、宁大部分地区。八个色彩区:江南。闽粤台、湘鄂、西南、西北、东北、华北、江淮。
什么是民族色彩
对色彩的选择上,汉族尚红贵黄。红色最具有刺激性,能使心率加快,血液流动加速。
中国有别称赤县神州,华夏百姓又称赤子。
杜甫有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说的就是望门贵族。
白居易有诗词:雪中退朝者,朱紫皆公侯。说的是王公贵族多穿红色、紫色。清代的时候,多用顶戴表明官员级别,一品亮红,二品暗红
现在,公文用鲜红大字做标题,称为红头文件。
中国人以白为丧,所以现在若是有人穿一身白让我瞅见了,我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想“怎么穿得像家里死了人一样”
原来中国的美学主流传统是经由一代代文人构建传承的,民间虽也有另一脉审美传承,但由于传承者多为工匠,并流传于乡野,无法形成完善的理论,所以难以进入正统美学范畴,而只能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边缘成了一个分支。
但1949年以后,随着工农兵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文人审美被几近否定干净,而在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审美理念及范本以越来越强大的声势进入中国人的视觉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便被彻底改造了,以致于除了尚未能摸到城市脉象的偏远山村,几乎所有人都在或多或少地以西方的审美为自己的美学标准。
色彩观是首当其冲地被改造的。
在中国经典的美学观里,色彩的塑造及搭配我们可以从历代壁画、彩塑及绘画中看到其特点,无论是汉唐的恢宏,六朝的雄浑还是宋明的婉丽,其对色彩的选择大抵受两样事情影响,一是中国本土的五行观,一是由印度和西亚等地传入的“西方美学”。中国人将色彩设定为五种属性,即金木水火土,对应的是白绿黑红黄,中国人认为和谐的色彩搭配是色彩之间取相生关系,同时又维持色彩强度平衡,例如绿和黄的搭配是不妥的,因为这在五行上是木克土,红和白的搭配也不相宜,因为是火克金。当然对色彩关系的把握并没有如此简单,我们祖先的智慧还不会对色彩作如此生硬而肤浅的处理,选择什么色彩用于居家、穿戴还要和本人的生辰八字、所处方位、所经的事件彼此相连。就算用红和白作例子,红在下白在上为火克金,但如果位置颠倒,则不存在这种相克的关系,而如果白色面积远大于红色,红色的火克不住白色的金,假如主人是一位八字忌金的人,反倒应在居室和着装上多用一些红色,以克制金气对人的伤害。
中国人对色彩的审美是基于中国人相信色彩与人的运势,心理及生理健康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不是单纯的“好看”。
印度和西亚文明的传入给中国人的审美体系里注入了新鲜的元素。配合高鼻深目袒肩露臂的形象,纹饰及色彩都有了新的造型。随着中国进入唐朝,与异国文化的交流也进一步深入而广泛,但对中国影响至深的外来文明在今天都被定义为亚洲文化,所以由地理距离的切近产生的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其核心理念并没有可观的巨大差异。
五·四运动后,欧美的生活方式及其审美渐渐进入中国新兴的买办阶层及上流社会,但那时中国一脉相承的美学体系仍然完整地存在着,并未瓦解掉,只是在这一体系之外又生出一套欧美文明下的新派审美观。
1949年后,随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人美学体系逐渐退出主流社会,来自中国农民及手工业者的审美由于一直未能作为正统美学代表,所以未能承担起新时期美学教育的责任,更无力使之作为一套美学标准存在下去,终于,中国的审美传统到七十年代末式微,到八十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更退出了主流的舞台。
在中国长达25年的改革开放中,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文明发祥地的欧美文化或强或弱或快或慢地渗透进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体系中,基于乡土文明发展至今的中国美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置换。
这种改变并不是被强迫完成的,而是伴随着渴望进步的热情被主动接纳的。
改造过后的中国当代美学便呈现出一种无从归属的迹象。
中国人的流行色的概念是伴随着服装方面的时尚而建立的。“文革”遗风使从众成为人们高社会化低自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红裙子一流行,街上的女性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都穿红裙子,转年又流行黄裙子了,街上就像发的工作服一样又齐齐地变成了黄裙子。人们没有一个关于审美的独立思考,只有关于美的统一结论—穿红裙子或黄裙子,大多数只管跟着去做,并不去想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对色彩关系的认识是不同文化的显著差别。西方的宇宙观讲对立,色彩关系追求在冲突中创造价值,到了当代,受生活成本所限,中产阶层们的个性是在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中实现的,标准化的概念和营销体系的完善使得一种色彩关系可以成功地在全世界复制及传播,并为整个欧美社会的中产阶层所认同。在上个世纪的后半叶,流行趋势的发布不再只对发布地有意义,而是对各第一世界国家的时尚消费者即中产阶层都富有意义。随着追求更大经济利益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目标,这种色彩观乃至审美观像其它工业制品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主流。
中国既往基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建立起来的审美观此时变得十分脆弱,原本汉族居家色彩讲究在含蓄中积淀文化厚度,更何况,色彩所要表达的不仅是审美意义还有生命意义。现在这些让位于欧美对色彩的处理方式。
由欧美人使用中国明清家具并为之配搭布艺的形式被新一代中国的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广泛复制,古朴凝重的古董家具上大量使用了色彩鲜艳的织物,其内在选择是用这种对比来调和居室的形象,并且使现代色彩与传统色调形成一场不会停歇的互动。
如果说服装流行色对当代中产阶层的控制是强有力甚至是无处不在的,那么色彩对中产阶层在家居上的控制更加强悍。
中产阶层有办法摆脱这种控制,可以更自由地驾驭色彩吗?不太可能,因为对色彩的处理不仅是一个美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代中产阶层处于激烈的社会变化中,改变是常态,任何一轮时尚的诞生都不是闲情逸致的产物,而是社会思潮及公众行为发生变革的一个风向标。中产阶层追随每一轮流行趋势都是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淘汰掉,能跟上这个社会的变化意义重大,色彩只是其中一件事而已。
尽管如此,中产阶层对色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今天还是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话题。既然对一种色彩及其处理方式的选择是中产阶层证实自己对社会判断的一个标尺,那么选择的标准更折射出了中产阶层的人生观。
1999年以前,中产阶层刚刚浮出水面,进入地产消费市场更是小心翼翼落脚,随着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中产们不能再指望家中任何一人还能从国家那里获得住房,无论多么不情愿,都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置业了。高级灰所传达的谨慎内敛和某种优越感以及清高投射在家中,就是既不夸张也不单纯,总之左右都不彻底。但2000年以后,随着进入地产市场的中产阶层人士的增多,中产阶层有了形成自己品位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略带夸张的色彩组群和美学理念颇有一种为自己壮声势的意味,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进入新千年后,整个欧美的时尚界都刮起了一股“炫”风,亮丽、醒目成了新生活的形象,中国的中产阶层们胆子也大了一些,不再讳莫如深地掩饰自己对家居消费的理想和安居后的得意。2002年以后,由于年轻的一代,即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群进入地产市场后,他们独特的文化取向,使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色彩取向发生了转折,那些代表深刻、庄重、优雅的色彩被代表闲适,活力、自由的色彩所替代。
这些色彩的改变也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从原来更讲求典范,到今天的自由自在。这一点在对色彩关系的处理上尤为明显。
最初买房装修的中产阶层使用色彩是相当保守的,家中很少使用对比色,色彩都是在同一色系或互补色相中变化,即使使用对比色也有一定的规范。但现在的中产阶层,尤其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色彩的关系已基本上不遵循什么经典的原则,他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传统的色彩原理在他们这里自然不奏效,是他们没机会学吗?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批判我们的教育失败似乎还不能解释这个问题的全部,更核心的原因是他们成长在一个失范的社会里,曾有的规范既无从指导他们如何应对每天突如其来的变化,更无从帮助他们能成功地定向未来,他们对规范的好处一直没有享用过,于是索性随意而为,反正社会舆论已经没有兴趣评点他们的审美修养,更拿不出一套成体系的范本说服他们照此办理。
未来中产之家的色彩将依旧杂乱下去,直到这个阶层对变化丧失热情和创造力,也只有到那时,色彩才会在中产之家形成清晰的典范,但这可能要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中国民族色彩有什么特点
具体不知道你要问什么,简单这么说吧:中国有传统五色论,青、赤、黄、白、黑。也用来分别象征东、南、中、西、北,也用来象征五神、五圣,也有五行之说。这个五色论说起来就比较多了。中国民族色彩的特点由于传统封建的统治,也有一部分政治色彩,如黄色自唐便被定为帝王之色,各个朝代的用色等级观念也十分突出。再如白色,传统观念就认为是丧事常用色。这个就属于用色特点。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够有其色彩的偏喜观念,喜恶各异。
各民族色彩喜好,以及各种颜色的含义
民族 爱好的色彩 禁忌的色彩
汉族 红、黄、绿、青 黑、白多用于丧事
蒙古族 桔黄、蓝、绿、紫红 黑、白
回族 黑、白、蓝、红、绿 丧事用白
藏族 以白为尊贵的颜色、爱好黑、红桔黄、紫、深褐
维吾尔族 红、绿、粉红、玫瑰红、紫红、青、白 黄
朝鲜族 白、粉红、粉绿、淡黄
苗族 青、深蓝、墨绿、黑、褐 白、黄、朱红
彝族 红、黄、绿、黑
壮族 天蓝
满族 黄、紫、红、蓝 白
黎族 红、褐、深蓝、黑
色Red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大红色一般用来醒目,如红旗、万绿丛中一点红;浅红色一般较为温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饰等;深红色一般可以作衬托,有比较深沉热烈的感觉。
红色与浅黄色最为匹配,大红色与绿色、橙色、蓝色(尤其是深一点的蓝色)相斥,与奶黄色、灰色为中性搭配。
橙色 Orange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为喜庆的颜色,同时也可作富贵色,如皇宫里的许多装饰。橙色可作餐厅的布置色,据说在餐厅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欲。
橙色与浅绿色和浅蓝色相配,可以构成最响亮、最欢乐的色彩。橙色与淡黄色相配有一种很舒服的过渡感。橙色一般不能与紫色或深蓝色相配,这将给人一种不干净、晦涩的感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
黄色 Yellow
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在工业用色上,黄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标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黄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衬托下可以达到力量的无限扩大,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黄色与绿色相配,显得很有朝气,有活力;黄色与蓝色相配,显得美丽、清新;淡黄色与深黄色相配显得最为高雅。
淡黄色几乎能与所有的颜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浅色上,尤其是白色,因为它将是你什么也看不见。深黄色一般不能与深红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适合与黑色相配,因为它会使人感到晦涩和垃圾箱的感觉。
绿色 Green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鲜艳的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绿色的用途极为广阔,无论是童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使用绿色决不失其活泼、大方。在各种绘画、装饰中都离不开绿色,绿色还可以作为一种休闲的颜色。
绿色中渗入黄色为黄绿色,它单纯、年轻;绿色中渗入蓝色为蓝绿色,它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仍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配有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绿色与白色相配,显得很年轻;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美丽、大方。绿色与浅红色相配,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深绿色一般不与深红色及紫红色相配,那样会有杂乱、不洁之感。
蓝色 Blue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祥与洁净。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蓝色的用途很广,蓝色可以安定情绪,天蓝色可用作医院、卫生设备的装饰,或者夏日的衣饰、窗帘等。在一般的绘画及各类饰品也决离不开蓝色。
不同的蓝色与白色相配,表现出明朗、清爽与洁净;蓝色与黄色相配,对比度大,较为明快;大块的蓝色一般不与绿色相配,它们只能互相渗入,变成蓝绿色、湖蓝色或青色,这也是令人陶醉的颜色;浅绿色与黑色相配,显得庄重、老成、有修养。深蓝色不能与深红色、紫红色、深棕色与黑色相配,因为这样既无对比度,也无明快度,只有一种赃兮兮、乱糟糟的感觉。
紫色 purple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人心醉!
用紫色表现孤独与献身,用紫红色表现神圣的爱与精神的统辖领域,这就是紫色带来的表现价值。
紫色处于冷暖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质,构成了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极感。与黄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纳许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纳许多淡化的层次,一个暗的纯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会成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色彩。随着白色的不断加入,产生出许多层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层次的淡紫色,都显得那样柔美、动人。
褐色 brown
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饮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
白色 white
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黑色 Black
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灰色 Gray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单一,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是有无穷的可能。黑白两色是极端对立的色,它们又总是以对方的存在显示自身的力量。它们似乎是整个色彩世界的主宰。
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不能长久地、无限地注视着灰色,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
黑、白、灰在色彩配色中占有相当主要的地位,它们活跃在各种配色中,最大限度地改变对方的明度、亮度与色相,产生出多层次、多品种的优美色彩,因此它们是决不可忽视的无彩色。
什么是部族色彩?
给你解释一下部族,你就明白部族色彩了。
部族一词,在汉语中由来已久。最初,是指一个族体而言,史籍上曾用来指契丹、氐、羌等族,也用来指一个族体内部的各个部分,如契丹内部的各部落及其支系;到近代也用来指称结合成为民族的各个族体,它们是在民族形成之前早已存在的。从最后一种意义来看,它同现在的用法已有相近之处。
现在所用的“部族”一词,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翻译过程中逐步明确的。在欧美学术界及二、三十年代的苏联,一般认为部落(tribe、плеΜя)和民族(nation、нация)是族体的两个基本类型。中国有些翻译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常常将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之后,社会主义形态之前各发展阶段的 tribe及与之相应的外文词译作部族。1948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的И.Β.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译本(唯真译)中首先将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译为部族,在这之前,俄文这个词一般译作“民族”或“人民”。这种情况是与族体分类理论的发展相适应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这个词并没有专指某一族体类型。因此,当时依据不同情况译作“人民”、“民族”、“族”或“部族”,都是符合实际的。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各种族体类型的历史关系,探索族体类型与社会经济形态的联系。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依据社会经济形态划分族体类型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形成。他们认为,氏族(род)、部落(плеΜя)、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民族 (нация)是族体的基本类型。部族主要是奴隶制和封建制阶段基于地域联系的人们共同体。后来,作为某种分支类型,部族又分为奴隶制部族、封建制部族、资本主义部族和社会主义部族。1950年,斯大林在肯定这种族体类型划分的同时,强调了部族和民族的区别,并且指出:“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 封建割据的消灭和民族市场的形成, 部族就发展成为民族,而部族的语言也就发展成为民族的语言”(《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2版)。1950年,李立三翻译这本著作时,为了与民族一词相区别,将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译为部族。 由于这个词在俄文著作中第一次具有了确定的含义,因而,汉语“部族”一词也随之具有后来所使用的特定含义。1979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又将斯大林这一著作中的народность和нация译为民族,注明该文把 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用来专指产生于部落之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人们共同体,把нация一词用来专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及在此以后的人们共同体。(参见《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06页注,人民出版社)但中国学术界对这种译法仍有不同意见。
少数民族服装的色彩美表现在什么方面?
民族服饰色彩的象征功能,随着历史的演化而演化。其中一个重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就是服饰色彩从动物本能或图腾、宗教以及记史释俗的历史重负下解脱出来,成为人们美化生活、展示民族心理特征的衬饰。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文明和进步,因为人类越向前发展,审美的精神内涵会日渐增强,对服饰色彩的要求就越高。 服装的色彩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研究色彩的学者曾提出配色的七种法则:统一法、衬托法、点缀法、呼应法、分块法、缓冲法、衔接法。一般说,庄重、朴实的格调,往往是由深度的颜色构成的,而轻快、明朗的格调往往由浅色系列的颜色构成。人们经过巧妙的选择、搭配,通过色与色之间的过渡产生一种类似于音乐中优美旋律的感觉,这是用色的极高境界。此外,色彩的心理作用还包括:收缩感和膨胀感,一般说,黑色、深色具有收缩感,而白色、浅色具有膨胀感;当人们看到红、橙、黄色时,常会联想到具有同样颜色的太阳、火光等而产生暖热感,而青、蓝、紫等色彩往往使人联想到海水、夜空而生发冷感,等等。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色彩的这些功能,使服装色彩具备了各自的个性。 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大都采用色彩斑斓,大红大绿的衣料制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如云南峨山、新平、石屏县的彝族“聂苏”支系的花腰妇女衣裤,喜用对比强烈的两种以上色布拼接而成,全身以红色为主,红黑相间,杂以绿、蓝、白等色,鲜艳悦目,美不胜收。背部饰有五色条布合成并绣上各种花纹图案的彩虹带,表示太阳光芒向四周喷射。 各民族服饰色彩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独龙族的服装给人以简朴粗犷的印象;苗、瑶、布依等民族服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极富装饰意味,多以黄、红、蓝、绿、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织、绣、挑、染等工艺,色彩艳丽而协调,图纹繁多又不显紊乱,显示出妇女们特有的艺术才华及其审美心理,成为各民族表达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有力工具。 可以预见,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民族服饰色彩作为审美符号将出现以下三个特点: 1、功利的、实用的服饰色彩将向着审美的方向不断跃进。由于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多民族服饰中关于“美”的观念主要还是从其自身的文化观念中引伸出来的,即“善”、“真”就是美,色彩本身的审美规律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可望今后有大的突破。 2、民族服饰色彩在客观上表现出来的“美”多是本能的、不自觉的。随着色彩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色彩的本质和规律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他们将从本能中解脱出来,在色彩的利用上完成一次飞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觉。 3、民族服饰色彩还将从表现群体审美意识逐渐走向表现个性、表现自由,这是社会平等、文明、繁荣的象征。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渊源于动物本能的社会成员的审美需要被召唤而凸现出来,色彩审美规律开始发挥作用。这种基于审美需要而自觉调整服饰色彩的现象,在民族服饰中是很常见的。他们为了在自己的服装上增加一些色彩,增添几分美,遵循一定的色彩表现规律和法则,创造出服饰色彩这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