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刘基传》有这样一段记述:“明年朱元璋赐刘伯温归老于乡。这段记述里说的“明年”,即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是朱元璋做皇帝的第四个年头。此时,明朝刚刚建国,百业待兴,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按照常理,一向受朱元璋恩宠并被称为“吾子房也”的刘伯温也不过60岁,本应该施展才华、大干一场,可出人意料地,他竟然申请“归老于乡”,回家养老去了。从此史书上再无关于刘伯温子嗣的记载。
刘伯温的后代是谁?
刘伯温的后代有四个,分别是:
1、刘瑜:
刘瑜是刘伯温九世孙,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弘治十三年以给事中吴士伟言,被任命为处州卫指挥使。
2、刘廌:
刘廌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洪武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刘廌袭封诚意伯,封为特进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洪武二十四年,时朝中奸臣掌权,祖父、父亲均被胡惟庸所害,刘廌无心仕途,以奉亲守墓力辞,归隐故里盘古。
3、刘璟:
刘璟是刘基次子,刘琏之弟。洪武二十三年命袭父爵,刘璟以让兄子刘廌。乃特设閤门使授之,以刚直闻。寻改谷王府长史。燕王朱棣起兵时,命参李景隆军事。
4、刘琏:
刘琏字孟藻,浙江青田人,刘基之长子。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三十二岁。有文行。洪武十年,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
刘伯温的后代有什么?
刘伯温的后代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长孙刘廌、十一世孙刘世延、刘孔昭等,介绍如下:
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2、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3、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青田人,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世袭诚意伯、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
4、刘世延,是诚意伯刘基十一世孙,诚意伯刘瑜孙,属于青田人。
5、刘孔昭,明浙江青田人,号复阳。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崇祯十七年(1644)任武操江。明亡,在南京拥立福王,与马士英,阮大铖朋比,权倾一时。清兵入南京,逃出海,举兵抗清。顺治十一年随张名振攻入镇江。遇风浪,死于海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基
刘伯温的子孙后代都怎么样了
刘伯温的后人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是刘琏,是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与胡惟庸派意见冲突,最后被迫害坠井身亡。还有一个儿子叫刘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并直言燕王将以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刘伯温的儿子们死后,诚意伯传给了刘琏的儿子刘廌,刘廌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在祖父和父亲都被胡惟庸等人害死后,决心不入仕途,在家乡奉养老母,打理祖父、父亲和伯伯的坟墓,并将刘伯温的御书、御诏、诰命、行状编集成《翊运录》,现有《盘谷集》传世,共10卷。
后来刘氏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继承刘伯温的诚意伯。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刘瑜的孙子刘世延。刘世延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刘荩臣,刘荩臣并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清朝建立,传到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
刘伯温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几个儿女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琏,刘璟。
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长孙:刘廌,明太祖时袭封为第二代诚意伯。
八世孙:刘瑜,明孝宗时授处州卫指挥使。明世宗时续封为第三代诚意伯。
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
刘基故里—南田又称天下第六福地,刘伯温是历史上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他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被后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现留下一批明清建筑,诸如刘基庙、参政公祠、忠节公祠、盘古亭、辞岭亭、武阳亭、刘基故居及刘基墓等。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结局如何呢?
刘伯温的后代,确实没有再次出现“刘伯温”那样的显赫人物,帝王之术也与他的后代无缘了!为此,他也想到衡山寻找刘伯温的后人,面对衡山冉冉的香火,感觉越来越神秘,他对刘伯温后人的传说深信不疑。
刘伯温初投奔朱元璋时,俩人也是惺惺相惜,有过好几年的蜜月期,朱元璋不仅写信大赞特赞过刘伯温的占卜之能,又自豪的将刘伯温比诸葛,自己不用多说就是有刘备之贤能了。
搞权谋的话语,都得从一段话头听出好几种意思,既然拿刘备和诸葛亮对比他俩人之间的关系,那言辞之间的信任和托付之意也十分清晰了。一时间不论是朱元璋,还是其身边其他谋士,都对刘伯温高看三分,军师当得风头强劲。
古代政治是肮脏的,更是血腥的。所以刘伯温,害怕自己的子孙从政,重蹈覆辙,一是不许自己的子孙研究自己毕生心血写成的书籍《百战奇谋》;而是不许自己的子孙学习研究天文地理的奇书《天文术》。
他儿子那一代过得不怎么舒心,长子刘琏落了个被胡惟庸暗害,落井身亡的下场。次子刘璟更是在朱棣和朱允炆的争斗中站错了队,被朱棣杀一儆百。可以说是半点没有把父亲临终前的忠告放在心上了。
这也不能怪他俩,自古都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老话,他们咋说也是名臣后代,一身本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怎么会轻易甘心放下抱负,隐居起来过日子呢?更何况,他们也会觉得是父亲临终前心灰意冷,失去信心后的抱怨之语,更是要加倍努力,光耀门楣才对。
刘璟见了朱棣,还不服软,一硬到底,对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说,你无论怎么得意,但是你的政权是夺来的,不具备合法性,是要被谴责的。
朱棣大怒,将其逮捕入狱,刘璟知道没有活路,遂在狱中自缢。还是那句话,都知道官场凶险,人们却抗拒不了名利诱惑;即使刘伯温机关算尽,也不能让儿子避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