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这个天下是刘邦取得,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刘太公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一直居于丰县。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起,丰县为西楚控制,刘邦派人迎接太公,但为项羽派兵所阻。前205年,汉军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乏姬催肯诎厩挫询旦墨城,之后楚军反攻,汉军大败,太公遂与刘邦之妻吕雉一同被楚军所擒,被西楚当做人质。
刘邦称帝后,本来五天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后来管家告诉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
刘邦父亲为什么没追封皇帝
刘邦父亲刘煓是太上皇,但是死后没有被追封,原因就是这个天下是刘邦取得,如果被追封那么后世子孙将会降低对于刘邦的崇拜。而且,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正史有关太公于刘邦发迹前和被尊为太上皇之后的记载极缺乏,晋代小说式文献《西京杂记》有则故事说道太公当上太上皇以后移居长安深宫一直闷闷不乐。刘邦询问的结果才知道太公“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新丰城),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意思是太上皇迁移长安,居住深宫,凄怆不乐。汉高祖暗自通过左右探问其故,因太上皇平生所好,皆为屠夫商贩的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踢球,以此为乐。如今皆都缺无这些,故而不乐。高祖便营建新丰,移迁诸多故人充实那里,太上皇方才喜悦。所以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之故。
扩展资料:
刘太公在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一直都住在丰县。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起,丰县为西楚控制,刘邦派人迎接太公,但为项羽派兵所阻。公元前205年,汉军先是攻陷西楚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之后楚军反攻,汉军大败,太公遂与刘邦之妻吕雉一同被楚军所擒,被西楚当做人质。
在公元前203年,楚汉持续对峙,项羽把太公放到一个很高的砧板上面,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煮了太公,未料刘邦回答:“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原文: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本来就要把太公杀掉,因项伯的劝阻,太公始能幸免。同年后不久,形势于楚军渐渐不利,项羽就把太公与吕雉送还刘邦,以换取楚汉以鸿沟为界。
刘邦称帝后,本来五天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后来管家告诉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后来刘邦再来看拜见,太公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知道原因后就尊太公为太上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煓
刘邦为了不让父亲下跪,绞尽脑汁起了一个称号,沿用两千多年
在我们国家古代的统一王朝中,刘邦无疑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因为他的江山,全是靠他自己打下来的,像他这样出身低微的人,能够当上皇帝宝座的,也就只有他和后世的朱元璋两个人了。不过当年他落魄的时候,却也还是一个让父亲感到头疼的无赖,为此刘太公也是经常责骂他。
看到自己的儿子,直到40岁的时候,才混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刘太公也对其无可奈何,再加之自己年岁见长,也只能任由他随意折腾,再也管教不了他了。然而刘邦虽然不受父亲喜欢,却颇受一个叫做吕公的人赏识,为此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由此可见,他的老丈人还是很有眼光的。
在看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刘邦就把自己平素结交的那些江湖侠士聚焦起来,迫不及待地起兵造反。此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尽管他本人并没有项羽那样高贵的出身,也没有项羽那样的盖世武功,但他却有一点,是项羽所不及的。
他远比项羽知人善用,张良、韩信这些人都是看到这点,后来才投奔他的,最终他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己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他的族人来说,自然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万人仰慕的皇亲国戚,他的父亲刘太公更是今非昔比,毕竟当今的皇帝,还是他的儿子呐!在把父亲接到宫里享受荣华富贵以后,刘邦也是经常前去嘘寒问暖。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次去见父亲的时候,刘太公竟然给他跪了下来。刘邦根本没有想到父亲会给自己来这么一出,他马上就询问父亲这是何意。原来这是他父亲身边的随从提的建议,他认为所有人都要向皇帝叩拜,那么作为皇帝的父亲,自然也应当遵守。
这个随从也是好心好意,刘太公对此也是深以为然,他也不想因为自己,而影响了儿子当皇帝的威严。了解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刘邦肯定不愿意让父亲给自己跪拜,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送一官职给父亲来改变,封父亲为太上皇的称号。这下父亲的地位比皇帝还要高贵了,为此就不需要向他跪拜了。当然这个太上皇只是地位上的,并没有实际的皇权。
刘邦此举很好地解决了皇帝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受到后世的纷纷效仿,沿用千年。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并不是心甘情愿当太上皇的,而是被皇帝所逼迫让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李渊就是如此。
刘邦当上皇帝后,不想让他爹给他下跪,想了什么办法?
刘邦是个大孝子,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他也不想自己的爹给自己跪着。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爹成为太上皇,名义上比自己还高一级,但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利,平时还得刘邦给太上皇行礼呢。
01、大孝子刘邦的烦恼刘邦成为皇帝之后,封了很多人,但独没有封自己的爹。因为他不知道要怎么封才合适,虽然没有封,但是平时刘邦依然会给他爹请安。
可是,一个皇帝向普通人行礼终归是说不过去的。很多人就说这不合适啊,应该刘太公给刘邦行君臣之礼。而且,刘太公也觉得,自己的儿子都当皇帝了,还给自己行礼不合适,应该是自己给他行礼才对。
因此,刘邦便烦恼,要怎么做,才能让爹不用给自己行礼,又合适呢?
02、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现想了很久,终于想了出来,给自己爹一个名号,这个名号还得比自己大。这样,爹就不用给儿子来行礼了。
因为,两个人都是皇帝,只不过一个是实际上的皇帝,而一个只是有名号的皇帝。平时,刘邦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给自己的爹行礼了。
在电视剧《骊歌行》里面,也有这样的,就是皇帝向太上皇来行礼,但是太上皇是没有权力的,只是徒有个名号而已。
03、太上皇称号流传下来刘邦封太上皇的这个做法,也被后世的皇帝们所效仿,一直到清代。最后一个太上皇就是我们的乾隆了,乾隆也是个大孝子,说自己不能比自己的爷爷好,于是让十五阿哥继位,自己则当了太上皇。
在古代,君臣之间,父子之间,都要遵循礼法,所以刘邦才会有那样的烦恼。好在他还是挺聪明的,相出了封太上皇的做法。
正史记载的刘邦身世之谜,说出来对不起他爸,不说对不起皇帝身份
离奇的身世
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有一段相当玄幻离奇的身世。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母亲刘媪都是普通农民,家庭条件一般。在刘邦还未出生之前,刘媪在大泽的岸边休息,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的她和一个神在一起了。
据说当时电闪雷鸣,刘太公刚好出门找她,结果就看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那就是他的妻子居然跟一条蛟龙在一起。不久之后,刘媪就怀孕了,生下的这个孩子就是刘邦。
大家看看正史的记载,就会觉得刘太公喜当爹了,这是明摆着说刘太公不是刘邦的亲爹啊。既然刘太公不是刘邦的亲爹,那么刘邦的亲爹是谁呢?《史记》又接着说刘邦是“赤帝子”。
赤帝,是上古帝王之一。咱们中国人号称“炎黄子孙”,有一种说法赤帝就是炎帝。刘邦这么说,就是说自己是炎帝的儿子。还有一种说法,赤帝是祝融。不管赤帝是炎帝还是祝融,反正刘邦就是借着赤帝的热点,把自己的身份抬高了。
刘邦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把自己的亲爹说成是赤帝。从那以后,刘邦就被史书称为“赤帝子”。这件事情嘛,让太上皇刘太公非常尴尬。刘太公在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之后,儿子居然满世界宣传不是他的亲儿子,这样的处境实在是太尴尬了。
刘邦编造了母亲梦中遇神而孕,赤帝子斩白帝子的传说,完全是为他取代秦始皇造势。刘邦的意思非常明确:秦始皇家族出身高贵,他是白帝之子。我的出身也很高贵,我是赤帝之子。赤帝子取代白帝子,那是上天注定的,我就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
刘邦编造亲爹之谜的故事,说出来对不起亲爹,不说出来,又对不起皇帝的身份。编造出身来美化自己是天命所归,这是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玩的把戏。刘邦编造出身,玩的太过火了。
奇怪的印记
话说刘邦不光出生神奇,身上还有特别奇怪的印记,就是他的左腿上长了72颗黑痣,而且面呈龙相!其实仔细想一想,一条腿上长72颗黑痣,那不是密密麻麻的,整条腿都是痣,看着应该有点瘆人吧!后世猜测,这说不定也是刘邦编造的。那时候,人们都认为像刘邦这种异于常人的特征,就是真命天子的象征。
吕公相术识人,白送一个媳妇
再来说说刘邦的老婆吕后。吕后名吕雉,是秦朝末年砀郡单父县人,后来因为躲避仇家就跑到了沛县居住。吕后他爹跟当时沛县的县令关系比较铁,于是躲避到沛县后,县令就办理了一场盛业为他接风。
刘邦听说县长办宴席,想去蹭吃蹭喝。当然这宴席可不是免费的,据说每个来的人,都要意思意思,上缴贺钱,满一千的可以做大厅,不满一千的只能坐院里了。刘邦哪有一千钱呢,别说客厅,连大门都进不去。他可是有名的混混,于是就硬着头皮喊道:“贺钱一万!”此时,正在与萧何聊天的吕公,听到了,觉得这人挺有意思,就出来瞧瞧。萧何是知道刘邦的,便说,他就是这里的一个小混混,家里穷的叮当响,他哪里有一万啊!
听完萧何的话,吕公觉得这人不简单啊,平日里,吕公喜欢给人看相,仔细一看刘邦这长相,觉得刘邦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大人物,于是就命人好吃好喝的招待刘邦。宴席结束后留下刘邦,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刘邦一听高兴坏了,当然吕公的老婆和吕雉都是不答应的,吕公的夫人埋怨吕公说:“刘邦是一个泼皮无赖,你怎么能把女儿嫁给他呢?”吕公说:“别人都说刘邦是个泼皮无赖,成不了大气候。我看刘邦龙行虎步,举手投足之间隐现帝王之相,将来必成大器。”
后来的事,大家也就知道了,刘邦果然不出吕公所料,反秦战争打响后,刘邦斩白蛇起义,并且一举夺得了天下。吕公能够通过刘邦的外在表现,看出刘邦不同一般的大家风范,不能不让人感叹其相面识人之术的炉火纯青。最终,吕氏家族也凭借着刘邦的成就而成为显族。
刘邦创立了汉朝,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父亲的?
虽然世人皆知“分我一杯羹”的典故,但真实历史中的刘邦,对待父亲刘太公的态度,完全可以用“重视”两个字来总结,这从《史记》《汉书》记载的几件事便可看出。
其一,刘邦很在意父亲的评价。
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萧何营造的未央宫未尝宏伟壮丽,把汉家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大家欢庆未央宫成的时候,刘邦站起身来,祝福父亲长命百岁,称父亲为“大人”,称二哥为“仲”,自称“臣”,这样的动作和言语,都表明了,刘邦对父亲刘太公是尊敬的。
而刘邦提出的问题,则表明了刘邦对父亲昔日评价的重视。
刘邦发迹前,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到外黄去给张耳做门人,到沛县去尊称当地富豪王陵为大哥,最终只做了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还因私放徭役而失了工作,成了游荡于山泽岩石之间的流亡之人。这样的一个刘邦,在刘太公的眼中,是无所依赖的,是不能置下产业的,是不能和二儿子刘仲相比的。
刘太公这样给出的评价,刘邦当是非常非常在意,不然,也不至于在这么一个高兴的场合,旧事重提,自爆糗事。
其二,刘邦对刘太公言听计从。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刘邦发迹前,因为常带着宾客到长嫂家蹭饭,所以被长嫂讨厌,有那么一次,刘邦又带着宾客去,长嫂假装刮锅,让宾客以为已经没有粥了,宾客走后,刘邦看到锅内还有粥,怨恨起来。待到刘邦当上了皇帝,大封兄弟子侄,唯独不封长嫂的独生儿子。
中国人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当了皇帝,刘邦的兄弟子侄自当大富大贵。眼睁睁地看着侄男嫡女都富贵了,唯独长孙没有被封赏,刘太公急了,找儿子刘邦说道去了。刘邦见父亲为长嫂的独生子讨封,只好解释说,不是他忘了封,而是他的长嫂人品有问题,解释完,刘邦还是乖乖地给长嫂的独子封侯了。
其三,刘邦很尊敬父亲刘太公。
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却行。高祖大掠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
刘邦当上皇帝后,每五日便会去朝见父亲一次,每次去见父亲,都用“家人父子礼”,时间一长,刘太公的家令便发现不对劲了。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士民也不能有两个君主。刘邦虽然是刘太公的儿子,但却是天下百姓和诸侯的君主,刘太公虽然是刘邦的父亲,但和其他的百姓及诸侯一样,都是刘邦的臣子,哪有君主参拜人臣的道理呢?君主参拜人臣,则君主就没了君主的权威。
家令把这个道理说给刘太公,刘太公深以为然。当刘邦再一次去朝见刘太公时,刘太公就拿出人臣的样子,这让刘邦很是震惊,其后,刘邦想了一个法子,解决了这个困境,那便是尊刘太公为太上皇。
无论是“五日一朝太公”,还是“尊太公为太上皇”,展现的都是刘邦对父亲刘太公的尊敬。
其四,刘邦发迹后一直想接刘太公到大后方。
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
刘邦被立为汉王后,采纳留侯张良的建议,焚烧了栈道,这不但使外人没法进入巴蜀,也使得刘邦没法走出巴蜀,所以刘邦在刚被立为汉王时,并没有立即去接父亲来巴蜀。但按照《高祖功臣后者年表》的记载,刘邦在进巴蜀前,派二舅哥吕释之回丰沛保卫父亲了,“汉王入汉,而释之还丰沛,奉卫吕宣王、太上皇。”
在刘邦平定三秦后,又派将军薛欧、王吸从武关东去,意欲接刘太公到关中,但因为楚国得到消息,提前派兵在阳夏阻挠,汉军没能打通汉地到丰沛的交通。迎刘太公到关中的计划只得作罢。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汉二年,刘邦兵进彭城,项羽从齐地返回,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趁着楚军大乱的当口,刘邦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走,逃走途中,刘邦要到沛县去,带着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一起回关中,楚军也派人到沛县,抓刘邦的家人,刘邦的家人都逃亡了,没法和刘邦相见,刘邦在道上遇到鲁元公主和刘盈,就把两个孩子带着,回关中去了。
逃跑的生死存亡之际,刘邦还想着把父母接回关中去,这说明刘邦非常非常想接父母去享福。也说明了,刘邦其实非常孝顺。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邦对待父亲的态度,可以用“重视”来总结,如果要在“重视”前加个表程度的词,我觉得应该是“极度”。
刘邦做了君王,亲爹都不认了,为何还让他老爹下跪磕头?
刘邦做了君王,就不认自己的亲爹了,因为他的爹是农民并且之前一直看不起刘邦且辱骂刘邦,这引得刘邦心中对他爹十分怨恨,所以刘邦做了君王后还让亲爹下跪,达到羞辱父亲的目的。有人说,种什么样的瓜就会有什么样的果,正是因为刘邦父亲之前对刘邦多次辱骂加羞辱,使得刘邦心中对父亲多加不满,以至于后来自己做了君王却还要父亲对自己下跪的行为。
刘邦做了君王之后,更加接受不了自己的农民父亲,认为他的身份以及见识不再能当自己的父亲了。所以当时的刘邦在对自己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加官封爵之后,偏偏没有让自己的父亲成为一代父母官。这也是报复父亲在自己年幼时多次羞辱自己的方式。再加上刘邦现在是皇帝,朝廷上最大的掌权者,怎么还会接受一个农民父亲,刘邦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
刘邦父亲在刘邦年幼时便偏爱刘邦的其他兄长,唯独不爱刘邦,还时常对刘邦进行言语上的羞辱,看不起刘邦,这引得刘邦心中对父亲颇有怨言。所以使得刘邦在上位做君王后也没有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反而报复他之前多次羞辱自己的行为。这说到底都是刘邦父亲自己引起的结果啊,如果他最初将刘邦与刘邦兄长平等对待,也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了。
刘邦因为心中对父亲的怨言,所以在上位做君王后没有认自己的父亲,反而还让父亲对自己下跪,就是报复父亲之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用中国传统观念说就是不孝,不认其父,还使其对自己下跪,这是不孝的行为。这也使得刘邦死后这一行为多被世人评论。
刘邦的爹被项羽当做人质,他说了什么,让项羽主动放人?
要说起刘邦,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草根”皇帝,刘邦可谓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而且中国对于“孝”之一字十分看重,刘邦在当上皇帝之后,也是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对孝道进行推行的封建王朝,使得后面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封建王朝也都纷纷效仿。
那么刘邦自己又是如何推行孝道的呢?对父亲又是如何做的呢?
避免父亲给自己下跪,开创太上皇,引得后世纷纷效仿。
大家都知道刘邦原本是平民,后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成为了一国之君。但刘邦称帝之后便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刘邦称帝的时候,他爹刘太公还活着呢。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没想到这一点,刘邦也没有在意过这件事情,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便将父亲接到了皇宫里面居住,每五天都会去看望一下父亲,给自己父亲磕个头,问声好。
在古代的时候,儿子探望自己父亲的时候,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可别忘了,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是皇帝了,皇帝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怎么可以给别人磕头呢。
于是有一天,专门伺候刘太公的人就跟刘太公说:“皇帝是天下所有人中最尊贵的人,所有人都要以他为尊,虽然您是他的父亲,但是同样您也算是他的臣子。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过来给您这位臣子磕头,肯定是不合礼仪的,对于皇帝的声望影响很大。这要传出去,到底是您更尊贵啊?还是皇帝更尊贵啊?皇帝都得给您磕头,很多人都觉得您更尊贵,不愿听从皇帝的命令,不利于皇帝的统治。”
刘太公觉得这个人说的非常有道理,这种做法的确非常不妥当,再加上他自己也想的比较开,反正自己是皇帝的老子,谁给谁磕头还不是个小事。
于是等到刘邦再次前来请安的时候,刘太公就跑到了门口跪了下来,表现出迎接皇帝的礼仪。
刘邦还没走到门口呢,老远就看着自己的亲爹在门口跪着,当时就被吓的不轻,连忙跑过去将自己的亲爹给扶起来。虽说皇帝给人磕头是乱了礼数,但是亲爹给儿子磕头,儿子可是要遭雷劈的。
刘邦将父亲搀扶进了宫殿之后,连忙问父亲到底是为什么,到了最后啥都清楚了之后,刘邦就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了。虽然这种情况在以前也发生过,但是刘邦却完全不想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刘邦他爹没当过皇帝,而刘邦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称帝了,这种情况在之前从未出现过,这让刘邦抓破了头皮也没想出个办法来。
后来有官员说,当年嬴政当了皇帝的时候,给他爹封了一个太上皇,虽说他爹已经死了,可是这种方法我们也能拿来用啊。
于是刘邦就听从了这种方法,封了自己父亲一个太上皇,地位比自己还高,不耽误自己当皇帝,还不用让亲爹给自己磕头,这一方法在后代有很多皇帝都效仿过。
在亲爹面前,儿子永远是个小孩子。
当年刘邦杀了项羽之后便一统了天下,安安稳稳的称帝当了皇帝,开创了汉朝。
一群人在皇宫中举办庆功宴,喝的正开心的时候,刘邦晃晃悠悠的来到父亲面前,敬了自己父亲一杯酒,笑嘻嘻的跟自己的父亲说:“您原来一直说我这个人就是个地痞无赖,没有本事治理自己的产业,跟我二哥没有办法比。现在你看看,我和我二哥的产业相比,谁的产业更多啊?”
刘邦他爹一看刘邦那无赖的样子,心里一团火就出来了,但是也不能当着众人面出手教训他,就气冲冲的走了。
大家都知道刘邦性格上有些无赖,不过在有了一些权势之后,刘邦自然不敢再将这种性格表露出来,防止手下的人觉得他没有威严,不服从他的指挥。
甚至于在刘邦当上皇帝之后,那些动不动为了记录真实而献出生命的史学家,都不敢直接写出刘邦的这种性格。但唯独刘邦在自己父亲面前的时候,才会露出这种泼皮无赖的样子。
哪怕刘邦已经当了皇帝,在自己父亲面前依旧是个小孩子,拿着整个江山跟自己父亲炫耀,只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最好的。
要活煮我爹可以,必须得分我一块肉。
有很多人说刘邦其实不孝顺,因为当年项羽要杀刘太公的时候,刘邦不仅不阻拦,反而还让项羽分给他一块肉吃。这种全然不顾亲爹死活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大孝子。
不过这件事情我们还需要从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当年项羽绑了刘邦的父亲,让刘邦赶紧投降束手就擒,不然的话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活煮了刘太公。
然而刘邦却在城下高声说道:“当年咱俩一起跟着楚怀王混的时候,出征攻打秦朝之前,可是结成了异性兄弟的。那么按理来说我爹就是你爹,你若是非要煮了咱爹的话,那你记得一会给我捎两块肉下来,我陪你一起吃。”
项羽听到刘邦这种泼皮无赖的话,一时气得就要煮了刘太公,后来被手下人给劝住了,等到刘邦的使者到了之后,便将刘太公给放了。
其实这并不是刘邦不孝顺,反而是刘邦解救父亲最好的办法。
一般来说,我们为了解救人质,都会选择妥协、协商、救援的办法,而人质有的时候不忍心让别人这种两难的处境,会选择一死了断。
刘邦通过对自己父亲的不在意,让项羽觉得手中的筹码并不重要,便不会让项羽做出过激的行为,而且也不会让刘邦的父亲自己选择死亡。
刘邦说给项羽的“结拜兄弟”,其实是说给天下人听得,若是项羽杀了结拜兄弟的父亲,肯定会民心大散。项羽也会顾忌这种情况出现,不会真正的威胁到刘邦父亲的安全。
这也是刘邦最聪明的地方,懂得从大局观上去限制对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却为何刘邦没有将皇位传给他?
汉十二年四月,刘邦病逝于长安长乐宫,太子刘盈袭号为帝,群臣议定刘邦庙号为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接替刘邦当皇上的刘盈,并不是刘邦的长子。刘邦的长子是刘肥,当时仅仅是齐王。
为什么身为长子的刘肥没能继承皇位呢?
刘肥的母亲曹氏,是外妇,所以刘肥虽是长子,但却是庶出的,甚至可能是私生子,所以失去了做太子乃至做皇帝的资格。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他的道理,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可能不是根本原因。
刘肥之所以失去继承帝位的资格,跟刘肥青少年时的遭遇分不开。
汉二年,刘邦刚刚成为汉王一年,便举兵东侵,并一举攻占了项羽的都城,霸占了项羽的王宫,强占了项羽的妻妾,侵夺了项羽的财产,并在项羽的都城彭城大摆筵席,和诸侯及重臣胡吃海塞。
正在刘邦得意忘形之时,项羽率三万精兵杀回彭城,仓皇迎战的刘邦不敌项羽,被项羽的楚军逼到睢水边,士兵的尸体堵住了睢水,使河水为止不流。
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之际,天降狂风,飞沙走石,逢迎楚军,楚军坏散,刘邦趁乱,带几十个人冲出楚军的包围圈,往老家丰沛赶去。
刘邦原本是打算接上父母妻儿一道回关中的,但在丰沛,他只找到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便是他和吕后生的一女一儿,女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便是是后来的孝惠帝。
接到两个孩子后,刘邦还几度把孩子踹下马车,这也成为刘邦人生中著名的黑点之一。
刘邦带着一女一儿到达安全地带之后,再度寻找其他的家人,仍旧一无所获。继而,刘邦带着一女一儿回到关中,并在关中将儿子立为太子,十年后,太子继承刘邦的帝位,成为汉孝惠帝。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刘盈之所以能成为太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他是唯一确定活着的儿子,而不是因为他是嫡子
大概半年后,刘邦知道了,自己又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刘邦很喜欢,取名为如意。
两年后,刘邦知道了,他的长子刘肥,和他的父亲刘太公、妻子吕雉一起,被楚军抓去,做了人质。
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设刘盈和刘肥一起被楚军抓去了,生死不明,刘盈即便是嫡子,就能成为太子吗?怕是不能,怕是太子之位会被刘如意占去。
我们不妨再做个假设,假设当年被楚军抓去的不是刘肥,而是刘盈,刘盈还能成为太子吗?怕是不能,怕是太子之位会被长子刘肥占去。
归根结底,刘肥之所以没能成为太子,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于楚汉之争中被楚军抓去了,否则,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已接近成年的他,很可能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一旦他被立为太子,则有很大机会会成为下一任皇帝的。
历史上有没有开国皇帝称帝时父亲还活着的?是怎么处理父子关系的呢?
历史上开国皇帝称帝时其父亲还活着的例子,刘邦。刘邦算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父亲刘太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刘太公其余三个儿子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老老实实种地。刘邦既不种地又不从事其他营生,刘太公非常瞧不上这个儿子,逮着机会就数落刘邦。刘邦称帝称为了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成了皇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就成了太上皇。刘邦当上皇帝后,不但将刘太公接入宫中,还给刘太公安排了一栋豪华宫殿,从此以后刘太公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刘邦在一次宴会中曾向刘太公发难,刘邦借着敬酒来到父亲身旁,玩笑似的对父亲说:“您以前总是骂我不务正业,骂我是无奈,没有几个兄弟有出息,您看,现在兄弟几个中,到底谁更有出息?”
当上皇帝后,刘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老父亲刘太公的?
汉高祖刘邦在少年时候,显然不是一个好儿子,成天惹事生非,混吃混喝,而且结交了很多狐朋狗友,在家族里根本不受待见。刘邦的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作为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更是觉着有这么一个游手好闲的儿子有些丢人,可见没有成事之前刘邦多么狼狈,连父亲都是这样的态度。对于从小这样对待自己的父亲,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是以德报怨,还是怀恨在心,到底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首先,对待父亲。虽然刘邦父亲以前不待见刘邦,但是刘邦在当上皇帝之后,并没有那种小人得志的狭窄胸怀,而是很好的安置了自己的老父亲,说明刘邦能当皇帝,那胸怀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所以刘邦依旧十分尊重自己的父亲,并封为太上皇,虽然没有权利,但是日子很是滋润。至于刘邦对待父亲的态度是不是为了掩人耳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但是刘邦起码明面上做的让世人无可挑剔。
其次,对待亲人。对待父亲,刘邦是以德报怨,但是对于自己的亲人就显得很苛刻,因为自己从小受到了亲人的白眼,所以心里还是很不平衡。比如,刘邦没有给他大哥的儿子刘信封侯,他老父亲去求情让给个爵位,而刘邦是怒不可遏,说天下是自己一刀一剑打下来的,凭什么给刘信封侯,最后刘邦为了让父亲开心,给刘信也封了个“羹颉侯”,不过这个侯带有羞辱的意思。
因此,刘邦以德报怨都是有条件的,说明心胸宽广只是相对的,从其对待父亲和自己亲侄子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说皇帝也是人,也逃脱不了人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