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嗓音清甜圆润,表演细腻传神,在6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她不仅继承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打渔杀家》等许多谭派”名段,还演唱过如《响铃公主》《五湖四海有亲人》等百余段新编曲目,她不仅能演单弦,而且会演很多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弹词的曲目,是位全才的曲艺艺术家,她演唱的节目曾出版过多张光碟,代表作《打渔杀家》《祥林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五湖四海有亲人》《北京小吃》,她主要的艺术传人是北京市曲艺团的张蕴华,京津两地曲艺票界也遍布着她的门徒。
导师会议纪要范文3篇
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科研人员。例如:研究生导师,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导师会议纪要 范文 ,仅供参考。
导师会议纪要范文篇一:
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为公司发展、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公司与xx年12月底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为了检查“导师带徒”活动效果,推进“导师带徒”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青年员工健康快速的成长,做到及时 总结 ,加强 经验 交流,xx年4月12日下午,公司召开了xx年第一季度“导师带徒”考核会议。
纪要如下:
会上首先,谢经理对4月11日的工厂学员的技能测评作了总结点评,其中李文轩和王庆庆两位学员表现较好,基本上达到了目标;其次,各位学员分别对第一季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报,并指出自己的优缺点,接着导师对学徒给予点评,并指出他们的徒弟学习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要改进的地方,之后考评小组对学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提问;总经理做最后总结,号召大家向表现较好的师徒学习,指出了第一季度的“传、帮、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季度的工作要求。
一、 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导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师徒双方要求不严格,重视程度不够;
(二) 大部分的学员缺乏主动性,比较浮躁、懒散、不细心;
(三) 学员基础较差,没有好好利用业余时间,理论学习不够;
(四)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二、 下一季度的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 师徒要认识到位,充分做好详细且切合实际的 学习计划 ,师傅要多关心徒弟;
(二) 要勤奋、踏实,注重实践,积极主动,多学多练,善于总结,找原有资料以及别人做好的资料进行分析学习,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三)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有一个好的心态,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注意向别人学习,同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 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五) 上一季度没有完成的任务尽快完成;
(六) 尽快完成下一季度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与会人员:
请 假:
主 持 人:
综合办公室
20xx年x月x日
导师会议纪要范文篇二:
开展单位:中铁一局五公司精测队
开展地点:五楼会议
时间:20xx年x月x日
主持人:周建军
与会人员:周建军、周建东、谯生有、曹文科、周科、陈林、李云龙、赵栋、赵佳楠、白芝勇、王斌勇、高超、杜刚、王亮亮、同瑞、苏东波、王小龙、许玉和、赵玉明、赵宝柱、郭顺民、陈平、彭涛、文莉蓉、蔡卫军、陈虎、赵晓明、雪宁、孔令华、郭玮、丁春亮、李补新、杨小勇、吴换龙、朱峰、张毅、刘勇志、刘军杰、寿海峰、熊晨、熊佩、谢尚民、黄勇、宋祥意、肖远军、王宇共46人 会议内容:
为加快我精测队技术人才的培养,根据公司全面开展xx年“导师带徒”有关工作的通知,8月1日,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团委的组织下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
现将此阶段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一、 “导师带徒”活动的意义。首先由精测队总工谯生有对“导师带徒”这项活动做了重要讲话,介绍了“导师带徒”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公司精测队具有工作任务重、环境恶略和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通过“导师带徒”活动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切实提高测量技能、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尽快适应本职工作。我队领导选择了业务水平高、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的人员为导师,13名新员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级今后所在岗位进行探讨和分析后,分别与11名导师签订了师徒合同。签订师徒合同后,推行了实操实习和导师亲自指导。师傅要本着认真负责,知无不言的精神,安排徒弟到一线工作,使之熟悉具体的规范要求,熟练操作各类仪器,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意志,使之真正投身于国家铁路建设中。徒弟要本着虚心,吃苦耐劳,不懂就问的精神,争取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本职工作,力争在活动结束后,向公司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加强思想 教育 。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导师不仅带技术,还要带思想。近几年招收的新员工,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还不成熟,这就需要导师在个人情感,日常生活,思想政治立场上等方面对他们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并且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要倡导岗位奉献精神,让新员工一开始就树立起 爱岗敬业 ,扎实工作的意识。
三、 积极倡导岗位奉献精神。测量工作经常漂泊在外,特别辛苦,因此导致许多新员工不堪忍受,中途跳槽、转行等事情时常发生。我队领导注意把新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理念和思路上来看,强化标准意识、规范意识、执行和落实意识,要求新员工从基础做起、从基层成长、扎实走好每一步,打牢基本功的意识,促进新员工热爱企业、奉献岗位、立足基层、扎实工作氛围的形成。
四、 师徒各自起誓及现场签订师徒合同书。
“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广大青年员工在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此次活动争取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企业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导师会议纪要范文篇三:
时间:xx年11月26日
一、导师见面会环节
① 同学们谈自己半年来大学感想
② 导师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二、具体内容
刘老师:今天这场见面会,是第二次见面会了。由于时间较紧的原因,主要进行两个环节,首先是同学们谈谈自己半年来的感受,然后我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相关解答。想必大家对大学有所感受,有哪位同学第一个上来 说说 自己的感受,向大家分享一下。
林军:那就我吧,首先我本以为大学很轻松,但其实不然。学习生活及部门工作都很忙,而且很多同学忙于社团工作而忽略学习,导致学习时间比平时少很多。至于班级,感觉很团结,关系很融洽。但不提倡全天候想要融入集体,因为大学时个人是较为独立的。个人应该锻炼一下自己的独立能力,不要太过依赖集体。
吴楠:进大学半年来,在社团、部门及日常生活中,我个人觉得,你可以不重视大学,但你必须重视大学身旁的一些东西,在大学要学会做人做事,注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并要有必要的知识。
刘树宏:这半年来的大学生活,感觉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想象的大学生活相差很大。原本认为大学不用学语文,不用学数学,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却发现不一样,整天很忙的样子。大学,我觉得可以广交人脉,认识很多人,这些人可能在以后的生活可予帮助。第二,大学是个开阔眼界,开阔视野的地方,可以增强个人的知识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大学因此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塑造人得性格,能力,价值观等。
张青山:我作为一个从北方河南来的人,其实早就在高中的时候就想来广商,想来南方这里锻炼一下自己。因为南方人性格比较外向,这里的实践的机会较多,经济发达。所以认为是个锻炼自己的好的选择。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外向,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而我这半年来的感受是:在大学,我很多事都计划的很好,哪天做什么,周末做什么。但却发现很难执行,一是被很多突然的事打乱计划,二是对诱惑的抵抗能力弱,经不起诱惑,例如电影,电视,打游戏等。因此我觉得大学应该好好规划,不一定要太过具体,可以定一下每周的甚至是每月,每学期的目标,同时增强自控能力。
杨桂莹:进入大学半年来,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的大学生活相差很大。原本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应该是很积极,很努力地奋斗,每天学习。应该是那种向上积极的生活。但是,自从电脑来了以后,经受不住很多诱惑,例如追连续剧,看电影,上网,每天都会在电脑旁守着。陷入诱惑中,不能自拔。然后我感觉这样不行,我就去图书馆,虽然刚开始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但后来就慢慢会好的。我想送大家一句话:远离电脑,不管什么书,多看看,因为开卷即有益。
董锐:经常听到人说不知道该干什么,要什么,受不住诱惑。我个人觉得首先要明白自己,清楚自己目标,找准自己的目标。目标知道是什么了就知道该干什么,什么不该干。也就不会说经受不住诱惑。还有,在这里我也想送大家一句话:大学拒绝平庸!
曾锐洁:这半年来,我觉得进入社团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处事的能力,为人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脉,同时不要盲从,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跟别人比,不要有自卑,看看自己与刚进入大学时有什么进步,同时要建立长远的目标,抓紧空余时间来一点一点实现自己的目标. 周锐:身为班长,可能感觉有所不同。我认为进入大学以来自己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会怎样掌握知识。这与高中所学的不同,我想以现在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学习一定可以考个更好的成绩。因为高中注重知识,大学注重能力的提高。第二个是我觉得学习无处不在,不一定要用看书的方式,电视剧,电影甚至是个别游戏中也能学到知识与能力。比如看肥皂剧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要这要设计情节,这样设计会有什么好处。剧中的角色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是我们需要回避的,哪些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而不是仅仅是为了娱乐,要作个有心人。只要有心,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一直把“处处留心绝学问”作为我得座右铭。也希望大家也可以做到。第三个是我觉得个人能力的增长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虽然现在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能力有什么增长,但是与以前相比肯定是有所提高的,因为“学如春日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李映春:我觉得上大学后,发现自己就会变得很懒,想放松一下自己。每天都觉得睡眠不够等。第二就是进大学后,发现情侣泛滥,每天都能见到情侣,在一个地方见到XXX和XXX在一起,在另外一个地方又见到XXX和XXX在一起。感觉单身的上不起。
刘老师总结:
① 首先同学们感觉落差大是正确的,因为每个学校的 文化 底蕴不同。例如清华,北大,每摘取一片叶子有可能就是一个 故事 。要把每一次旅行当作是一次好奇的满足,只有经历了才知道。
② 其次大学诱惑的确诱惑很多,很多事情都不如意,也有很多情绪,例如空虚、无聊。但是存在即合理,看用什么 方法 去处理。学习也是没有方式,没有场地,可以通过书籍,电影,甚至是游戏。例如有些游戏你看了三国演义后会想想怎样排兵布阵会更容易击败敌人,这在不知不觉中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
③ 第三是我想告诉大家,大学时独立的,自由的,拥有选择的。独立是指大家在大学中更独立的处理事情,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决定的,要自己衡量利弊。自由的是说思想是自由的,你可以否定历史,否定书,但必须有道理。经历没有对于错,只有有无道理之分。自由建立在读书与合法的基础之上。而选择是说大家要选择什么就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例如某人喜欢动漫,就可以多安排时间来练习画画。有些人喜欢练字就可以安排时间段练字。在找到自己的兴趣之后,然后选择怎样去做。
④ 还有读大学后既是知识分子, 学习英语 、数学是必须得,且管理学是需要学习数学与英语的。很多需要数学来推导。数学与高中的数学不同,高中的侧重在数,大学的数学侧重在学。不管怎么样大学最基本的要求每科是不挂科,按时 毕业 ,不在大学时期留下污点。
⑤ 很多同学问大学四年怎样规划,我现在大致说一下大学四年的安排:
大一:提高综合素质。读书好的人进入社会后不一定做得好,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不能跟的上。例如公务员,学的知识与以后的工作能力不一定相等,但读了大学可以变得聪明。所以大一要各方面素质都要提高,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在大一可以恶补以前没做或少做以及感兴趣的事。例如每天坚持写一篇博客,坚持三四十年,最后也是一种财富。
大二:专业基础。这时候可以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多加关注。对于基础课程,培养出一种思维去思考社会或者生活上的事情。
大三:主要是专业课。这时候要注重学习有关人力资源的一些书籍,课程,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大四:这一段时间上就是为就职做些准备,提高求职等能力了。
这也只是大概的时间,具体的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目标去安排。
三、同学的问题及导师解答
1. 大学可通过哪些 渠道 实质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答:可通过书本,上课,多与从事HR的人打交道,多余导师,老师交流,多上网查询有关HR的信息、话题,多看有关HR的专业杂志、电影,多用专业思维思考别的事情是否有价值。
考研 的就多学习,多专注。不考研的基本不挂科。
2.人力资源有没有其他沾边的工作?(除了对口工作外)
答:有很多工作不看专业,所以要求我们综合素质较好。工作可以为:行政,文秘,街道办,猎头公司,人才市场,HR服务机构
3. 在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中,个人性格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吗?
答:肯定有的,这需要自信、开朗、阳光、善良、乐观
4. 如何做好四年的专业学习规划?如我们学人力资源管理,那该什么时候考什么证?为了将来的就业,我们大学四年应该做哪些具体的准备?
答:大一:提高综合素质。读书好的人进入社会后不一定做得好,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的
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不能跟的上。例如公务员,学的知识与以后的工作能力不一定相等,但读了大学可以变得聪明。所以大一要各方面素质都要提高,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在大一可以恶补以前没做或少做以及感兴趣的事。例如每天坚持写一篇博客,坚持三四十年,最后也是一种财富。
大二:专业基础。这时候可以对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等多加关注。对于基础课程,培养出一种思维去思考社会或者生活上的事情。
大三:主要是专业课。这时候要注重学习有关人力资源的一些书籍,课程,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大四:这一段时间上就是为就职做些准备,提高求职等能力了。
5. 老师觉得考研对我们人力资源专业的前景如何?不考研对本科生是否很不利?
答:本科就可以应付当前的工作,但人事总监、经理等就需要读研。人力资源前景很好。
6. 都说人力资源管理中男性占优势,容易受重视(因其理性的领导),那女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训练出自己的理性领导?有的话这些方法是什么?
答:管理是感性的,女性是感性的,因此女性是有优势的。
7. 您觉得在校大学生去企业实习这一目标可实现吗?可通过什么方式?实习时,导师您会介绍些实习单位吗?
答:大三大四才开始学习,学校有实习基地,但家人介绍最好。老师也是会介绍的。
8. 学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专业,如果要多修一个专业,最好选什么专业?我们课后应该多学些什么知识?
答:选非管理类的专业,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最好是法学,心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课后可多学人文知识,历史知识,注重兴趣最好。
9. 本专业的研究生方向?(非本校专研)
答:各种专业都可以
10. 对当下考研与不考研的利弊分析
答:考研有利也有弊,主要看个人的兴趣及方向。建议先工作后考研。
11. 在本科四年且较少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会达到专业程度有多深?有什么评判的标准吗? 答:毕业后不能知道你毕业时的专业程度有多深,评判标准是你是否按时毕业。
12.如果一个人管理学学得很好,但他的英语和数学学得很差,且不太喜欢去学,又想去继续深造,该怎么办?
答:要深造就必须要学好数学和英语,否则管理学并不会学的较深。
导师会议纪要范文相关 文章 :
1. 座谈会会议纪要范文3篇
2. 教师会议记录格式范文3篇
3. 公司会议纪要范文精选
4. 会议纪要范文3篇
5. 部门会议纪要范文3篇
6. 公司会议纪要范文3篇
7. 办公室会议纪要范文及写法
8. 会议纪要格式与范文3篇
9. 办公会议纪要范文3篇
10. 公文会议纪要范文3篇
新闻与传播考研怎么选学校
新闻传播学考研院校全国排名如下:
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学考研院校中,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前三名院校的实力在全国处于顶尖的水平,报考难度较大,并且这三所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少,参考书目较多,考试涵盖的范围广泛,不能只唯书本,考生还需要结合新闻热点进行复习,学会做好知识框架,建立统一的思维框架。
新闻采编与制作的简介?
培养目标:根据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地市级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居民社区,培养具备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工作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文化传播的一般政策法规和特性,了解新闻传播受众的特点,能够基本胜任编辑、记者、宣传、现代文秘等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由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公共课、选修课、职业证书课五部分构成。 1、公共课主要有:“两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2、职业基础课主要有:新闻与传播基础知识、中外新闻传媒概况、社会学概论、政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新闻伦理与法规、文体写作、口语表达等课程。 3、职业技术课主要有: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二)、报纸编辑、新闻评论、采写编综合实训、广播电视新闻实务、广告实务、媒介经营管理、版面设计与制作、视听语言、新闻调查与方法等课程。 4、职业证书课:摄影、网络编辑。 5、选修课主要有:模块选修法律、模块选修心理、模块选修旅游、模块选修文学艺术、模块选修影视娱乐等。
毕业去向: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文化、公关、现代文秘等工作以及在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专业网络公司等媒体从事采、写、编、制等工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东盟方向)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区内外有关新闻出版、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像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制作的基本技能,并能初步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了解东南亚概况,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能服务于东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人员。毕业后可以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宣传、公关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根据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来设置课程,坚持“必需”与“实用”的原则,注重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强调集中性教学环节,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课程,英语和计算机学习及应用三年不断线。
1、主干课程说明
(1)现代汉语:本课程是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对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的讲解,通过对语言文字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不断增强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为以后从事新闻采编制作与其他工作打下语言文字方面的坚实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新编现代汉语》 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斌。《现代汉语》(修订版),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是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着重向学生介绍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学生进一步分门别类地学习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另一个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特殊规律,并能正确地分析现实中的一些新闻现象。
教材及参考书:《新闻学概论》,李良荣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新闻理论基本问题》,张大芝著,陕西教育出版社。
(3)传播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述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讲述人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播与传播学的含义,传播的结构与模式,传播的功能,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信息与符号理论,传播类型研究,传播过程研究,受众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研究,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走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知识准备。
教材及参考书:《传播学》,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新华出版社。
(4)文学概论: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艺观,使学习者对文学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认识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及一系列基本规律,从而能够初步地认识、分析和评价古今中外的文艺现象,为学习文学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为学习者提高文学方面的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学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学本质、文学特点、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创作方法,文学的风格、流派、思潮,文学的民族特点、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等。
教材及参考书:《文学概论》(修订本),曹廷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学概论辅导》,许自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中国古代文学史: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讲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具备起码的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
教材及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史》(修订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预衡。《中国文学》,杨公骥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学》(古代部分),孙静编著。
(6)中国新闻事业史: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史是研究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和最先有印刷报纸的国家,中国有将近1300年的封建社会办报的历史,有100多年资产阶级办报的历史,有大半个世纪无产阶级办报的历史。曾先后创办过6万多种报刊,1000多个通讯社,200多个电台、电视台,拥有成千上万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史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借鉴和参考历史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工作经验,继承和发扬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以期有助于现实的工作。
教材及参考书:《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外国新闻事业史:本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了解世界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和职能,了解当前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新闻事业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具备一定的分析、识别和研究的能力,开阔眼界和思路,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新闻的优良传统,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该课程对于培养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良好的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的新闻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对外开放、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形势下,这门课程的开设具有更深远的现实的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事业史》,梁洪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新闻史文集》,复旦大学新闻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著,新闻出版社。
(8)广告学概论: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广告又是当今任何新闻媒体经营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没有广告费的支撑,自主经营的媒体甚至会失去生存的能力。因此,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广告学知识。
广告学课程将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广告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调研、广告心理、广告策划、广告表现、广告创意、广告语言、广告媒体以及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等,同时培养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使该专业的学生在走上新闻岗位后,能够适应媒体经营的需要。
教材及参考书:《现代广告写作》,方蔚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广告传播学》,刘志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写作基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对写作主体、写作过程、主体写作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特别是通过对各种文体尤其是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水平得到扎实有效的提高,以为胜任编辑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写作》,江少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写作例文选》,路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写作与作文评改》,朱伯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摄影技术:摄影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在这里,将向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传授摄影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熟练掌握从摄影器材、感光器材的选用,到基本构图原则以及感光片的冲洗、正片制作等一整套完整的摄影技术,从而为新闻摄影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摄影技术教程》,徐国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摄影采访与图片编辑教程》,孔繁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报纸编辑学:报纸作为三大媒体之一,其存在的历史最为悠久。报纸编辑学作为新闻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我国把报纸编辑学的一般规律和办报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报纸编辑学。该课程着重讲述报纸编辑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于报纸编辑工作的特性、稿件编辑、版面安排、报道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力图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报纸在这些方面的基本经验。
教材及参考书:《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外报纸编辑参考资料》,郑兴东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新闻事业管理:通过对《新闻事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教材及参考书:《媒介管理经典案例》,邵培仁、章东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媒介经营管理学》,邵培仁、刘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
(13)外国文学:本课程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文学现象,帮助学生理清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文学作家作品的介绍中,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鉴赏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学会分析研究但丁、歌德、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类似复杂的作家及其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分析水平。学习了解外国文学,对扩大学生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训练学生阅读鉴赏外国文学名著、为新闻采写与制作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外国文学史》(上、下)作者:郑克鲁 黄宝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作者: 邓志远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作者: 聂珍钊,出 版社: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范传新,钱奇佳著,安徽大学出版社。
2、课堂学习。
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为146.5学分,其中必修课98.5学分,专业选修课15学分;任意选修课8学分。
3、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包括国防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毕业实习(设计)、就业指导等模块。
1)在第一学期安排为期2周的国防教育活动,主要进行国防意识教育及军事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考核。
2)从第一学期开始,安排“形势与政策”专题教育。
3)课程综合实践安排如下:
(1)课内实训:新闻采访艺术和电视新闻摄像等几门课程均安排一定的课内实训课。
(2)课程实践:第四学期前八周进行。
4)从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就业指导”专题教育。
5)第六学期主要安排毕业实习。以便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并初步学习处理新闻采编中各种问题、意外事件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决策能力、社交能力,学会如何做事和与人交往。学生需要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的撰写,并给予评分。同期进行毕业资格审核。
4、毕业论文或设计
毕业论文第五个学期进行。
小弟刚进入电视行业,需要自己写新闻稿。无奈文笔太差,希望哪位大侠能推荐几本书,让小弟水平得以提升。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1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简介:一部论述美国新闻事业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互动的力著,80年代译介到我国后曾发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故出版社又购入最新的版本予以翻译出版,可惜的是原作者父子两人如今仅剩儿子一人了
1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1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同样是部史话体的趣书,其中讲到西方新闻界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1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18.《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目前国内较好的一部外国新闻史教材
三、 业务
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2.《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现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3.《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法拉奇是位蜚声世界的名记者,以采访政要、提问犀利而著称"生子当如孙仲谋",新一代记者应有如此风范
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6.《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7.《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10.《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简介:新闻编辑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它可能是我国新闻学方面发行量最大一部书
11.《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13.《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14.《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 传播
1.《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2.《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简介:对初学者来说不失为一部引领入门的"敲门砖",读完本书再看其他高头讲章,就不至于找不着北了
4.《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犯晕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6.《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简介:探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本书即提供了一种样板
7.《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8.《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9.《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10.《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传播学教材,值得仔细研读
12.《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13.《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14.《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1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1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7.《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18.《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 广电
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在中国新闻学的最高奖--吴玉章新闻奖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广播电视方面的获奖图书把这本书读烂了,电视行当的那些名堂也就基本明白了
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 作品
1.《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4.《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5.《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10.《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 其他
1.《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简介:一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博士论文,代表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列为新闻工作者的必读材料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
3.《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7.《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8.《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 工具
1.《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6.《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
九、报刊
1. 新华文摘
2. 读书
3. 天涯:天涯既是地理上的边缘状态,也是思想上的超越姿态,惟其超越,方能有旁观者清的明白
4. 电视研究
5. 中国记者:中国记者不能不读《中国记者》
6. 新闻战线
7. 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学院刊物
8. 现代传播
9. 国际新闻界:有关外国新闻传播的权威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11.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内最高级 别的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
1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 领域的权威刊物,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13.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
14.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机关报
15.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署 的机关报
16.中华读书报:思想界、学术界 和文化界的大报,为读书人文化人所必读
读完并写笔记,天下无敌!努力兄弟。
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专业好考吗?要看那些书
考试的科目是统一的:英语和政治、新闻学基础,综合考试,一共是四门500分,其中后面两个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的总分是每门150分。
四门课中参考书涉及最复杂的一科便是新闻学基础,主要分为三部分: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各部分的参考书如下:
新闻史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闻理论部分: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批评》雷跃捷
新闻业务部分: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二版) 梁一高 中国广电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谭云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注:新闻业务部分,实际上就是采写编评四部分,四本书工作量比较大,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考虑看《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王灿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综合考试部分一般来说都看《文史要览》,但这门课主要考记忆来复习,《文史要览》这本书很厚,很多内容都是超出考纲的复习范围的,全部都背下来并不现实,另外文史要览覆盖的是中外文化和中外历史的内容,占综合考试的75分,也就是一半,另外的75分是古文阅读和政论文写作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因此不建议买这本书复习,效率比较低,可以找一些复习资料结合真题来准备。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的复习难点在新闻学基础上,要重视了。
另外想提醒你,参考书只是教材,考研涉及其中内容,但其中有主有次,复习的时候要把握考纲、在历年真题去有选择的复习,不是一味的看书就能解决问题的,毕竟并不是每本书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
你也可以关注“中传考研网”发布的中传考研专用资料:
《新闻学基础 复习指南》 中传考研网出版
《新闻学基础 历年真题及解析》 中传考研网出版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复习指南》 中传考研网出版
《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历年真题及解析》 中传考研网出版
传播学学生必读的篇目有哪些?
传播学学生必读的篇目有哪些?
老师一直在强调理论框架,我想理论框架该是从书里来的吧。那理论框架到底是不是从书里来的呢?我看哪些书能够建构起我自己的理论框架呢?
1 条评论
分享
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
12 个回答
4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肖琦,这够不上学科,最多是个研究领域
默默、简牍、Clalila 等人赞同
基础的教材篇目可参考黄小素同学,我这再补充一些专著,是陈阳老师上课时的推荐书单及评注,主要以大众传播研究为主,按出版年份排列。
韦尔伯·斯拉姆等(1980)《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
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和冷战思维的经典之作。
李普曼(1989)《舆论学》,华夏出版社。
李普曼(2002)《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很多内容放到初版80年后的今天来看,丝毫不过时。
汤林森(1998)《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四种立场的梳理,简洁清晰。
斯图亚特·霍尔和陈光兴(1999)《文化研究:霍尔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深入了解文化研究第二代领军人物霍尔思想的一本访谈录。
陈光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城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台湾清华大学。
戴锦华(1999)《隐形书写》,江苏人民出版社。
任教于北大,关于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论文集。文字犀利精彩,但缺乏实证资料,结论过于空洞武断。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2000)《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传播的仪式观的最精彩的代表作之一。
马歇尔·麦克卢汉(2000)《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
麦克卢汉眼光超前,思想精深,深具启发性,然而公认文字晦涩,加上翻译的转介,阅读相当困难。
埃弗里特·罗杰斯(2002)《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写法》,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本由美国人写作的超越施拉姆创立的“四大奠基人”神话的传播研究史。
埃弗雷特·罗杰斯(2002)《创新的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
跟上书是同一作者,传播流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本书四十年间再版五次,每一版都推陈出新,展示理论的生命力,中文版根据第五版翻译。
泰玛·利贝斯,埃利胡·卡茨(2003)《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华夏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之作。电视剧《达拉斯》是第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美洲、欧洲)获得成功的美国电视剧。卡茨跟《媒介事件》作者是同一人。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2003)《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商务印书馆。
一本很好玩的书,霍尔本人很少参与的实证研究之一,可以学习怎么做文化研究。
约翰·费斯克等(2004)《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
梳理传播研究关键词的一本工具书。
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2004)《获取信息:新闻、真相和权力》,新华出版社。
批判研究一本力作。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2004)《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出了社会责任论。
詹姆斯·凯瑞(2005)《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华夏出版社。
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
戴维·莫利(2005)《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新华出版社。
作者是英国做受众研究最出色的研究者。
尼古拉斯·加汉姆(2005)《解放·传媒·现代性》,新华出版社。
英国学者中,最具理论深度的一位,然而文字晦涩,加上翻译,阅读困难。
W·兰斯·班尼特(2005)《新闻:政治的幻象》,当代中国出版社。
美国少有的批判研究著作。
罗伯特·哈克特、赵月枝(2005)《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清华大学出版社。
梳理了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性”研究。
马杰伟(2006)《酒吧工厂: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香港学者关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人类学研究成果,与大众媒体的关系不是太密切。中国学者少有的文化研究力作。
托德•吉特林(2007)《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华夏出版社。
原名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作者60年代是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学生反越战组织(SDS)的积极组织者,SDS活动失败,于是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全书洋溢着作者的激情,令人感慨青春不再,学术研究也可以写得令人回肠荡气,兼具理性与激情。
盖伊·塔奇曼(2008)《做新闻》,华夏出版社。
陈阳老师很喜欢的一本书,评价其在新闻生产研究领域内30年无人超越。
Schudson, Michael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 New York: Basic Books.
台湾翻译为《探索新闻》,全书的研究问题是:客观性是怎么在美国新闻界确立起来的?这是一本思想史的著作,为新闻史研究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Schudson和塔奇曼同一年获得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这是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
编辑于 2012-03-01 9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收起
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传播,广告,新媒体
知乎用户、知乎用户、徐小烨 赞同
理论框架推荐读《传播学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覆盖面比较广有传播学的发展简史、传播学的几位奠基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从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到最后的传播效果,基本能帮你搭建起传播学的框架。
其他的推荐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媒介即讯息》
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 。。。
这些都是经典的传播学理论,现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格局已经改变,但是这些理论是研究当代传播的基础。
发布于 2012-02-2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陈小磐,传播学小硕一枚,关注媒介经营管理
Picooobird、知乎用户、李雷霆 等人赞同
一、理论类
1.《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
2.《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
3.《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1983。
5.《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1998。
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4、5、6三本书应为案头必备之书,如果你真想在中国做出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7.《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史稿》,童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8.《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开明出版社,1993。
9.《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商务印书馆,1958 。
简介:西方的一切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都是由此而来的。
10 .《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前朝学人的新闻学经典均收录于此,如1919年问世的中国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徐宝璜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年仅25岁)。
11.《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12.《宏观新闻学》,刘建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3.《新闻传播学》,黄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简介:第一部以传播学的理论重构新闻理论的著作。
14.《新闻学新论》,孙旭培,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15.《新闻原理的思考》,梁衡,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梁衡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原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本书是他的新闻学三部曲之一。
16.《新闻论争三十年》,甘惜分,新华出版社,1988。
17.《主体与喉舌》,童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8.《报刊的四种理论》,[美]施拉姆等,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当代英美国家的新闻学经典,眼界开阔,立论独到,研习新闻学者不能不读。
19.《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1998 。
简介: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而深刻评析西方新闻理论的著作,想了解西方的新闻思想、新闻学说及新闻理论,应从本书入手。
20.《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二、 历史类
2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2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2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2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2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2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2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3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
3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3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3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3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
3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36.《权力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3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38.《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三、业务类
39.《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40.《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曾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41.《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
42.《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3.《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44.《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45.《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46.《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47.《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48.《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49.《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0.《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51.《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52.《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 传播 类
53.《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54.《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55.《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56.《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困惑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7.《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58.《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
59.《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60.《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 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61.《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62.《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6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65.《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66.《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67.《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68.《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9.《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70.《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 广电
7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7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 作品
75.《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76.《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
77.《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简介:上面三部新闻作品集,收录了中外古今几乎所有新闻报道的名篇佳作,即使没有学过多少新闻传播理论,看看这些作品,照葫芦画瓢也能收到“取法乎上,可得其中”的效果。
78.《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79.《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80.《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中国电视新闻奖获奖作品选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每年一本
81.《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2.《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83.《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84.《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其他
85.《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86.《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也可以看出西方的专家们对中国的看法有多么可笑。
87.《网络文化论纲》,孟建、祁林,新华出版社,2002。
《电视文化学》,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网络文学论纲》,欧阳友权 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88.《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89.《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90.《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91.《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92.《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工具类
93.《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94.《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95.《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96.《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97.《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98.《中国文化经典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99.《西方思想文化经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100.《20世纪的电影——世界经典电影》,吴冠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发布于 2012-03-01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郭宇欣,待业中
szeyu chan、cho 赞同
必须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先看这两个。
何道宽先生翻译的书建议都看。
如果英文够好,就买上面书的原版,还有里面注释标注的书看。
编辑于 2012-03-0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金木水火我,生旦净末我。
张慧子 赞同
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传播学学习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所以我推荐的主要也是一些基础的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类的书,仅供参考。
理论类:
1、《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梅尔文·德弗勒等,台湾远流出版社,1993。
在回顾传播学重大研究结果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通俗易懂,很受欢迎。
2、《大众传播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希伦·洛厄里&梅尔文·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如果能够对照前面的版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删除和更新,也会很有启发的。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沃纳·赛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是传播学的经典著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传播学各理论及其发展历程,里面有详细的个案研究和研究方法的介绍。
4、《网络社会的崛起》,曼纽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的传播现象。
方法类:
5、《传播研究方法:策略与来源》,Rebecca B. Rubin等,华夏出版社,1999。
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包括如何寻找文献、学术期刊评论、如何利用Internet做传播学研究等。
6、《大众传播研究方法—质化取向》,Kluaus B. Jensen 等,台湾五南出版社,1996。
一本专门关于定性研究的书。
7、《传播统计学》,柯惠新、祝建华、孙江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偏向于定量研究。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有什么不同?
1、定义不同
(1)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
(2)广播电视艺术是 20 世纪伴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艺术学科,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繁多的研究领域,可以反映出当代最前沿的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它的研究需要相对理论定性,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
2、培养目标不同
(2)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广播电视艺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专门人才。要求熟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较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系统把握广播电视艺术理论,掌握本研究方向的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动态和趋势,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的能力。
扩展资料:
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就业分析:
两个专业的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中传在广播电视学领域的名气较大,校友众多。
中传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比较旺盛,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社会对中传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中传广播电视学硕士专业中传广播电视学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广播电台、广电研究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亦可从事其它相关媒体实务和学术研究等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播电视学专业 百度百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