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或工具。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该评奖标准后来逐步风行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成为一种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核心价值:
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追求卓越管理。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国 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是许多世
什么是卓越绩效模式
其中,最具影响力是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因其系统的理论框架、全面的评价要求、科学的评价体系而被国际上许多国家采用而成为事实意义上的国际标准,被称为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Mode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据初步统计,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卓越绩效模式作为本地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同时有更多的组织使用这一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寻找改进机会,通过持续改进,实现卓越绩效。我国于2004年在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现已成为全国质量管理奖的评审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广大企业及其他各类组织中的学习和实践,将促进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加速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的创新,从而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卓越绩效模式建立在一组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基础上。核心价值观共有十一条:追求卓越管理;顾客导向的卓越;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和灵活性;关注未来;促进创新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的观点。这些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是许多世界级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它贯穿于卓越绩效模式的各项要求之中,应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理念和行为准则。追求卓越管理领导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确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提出有挑战性的目标。组织的方向、价值观和目标应体现其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用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和决策。高层领导应确保建立组织追求卓越的战略、管理系统、方法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勇于奉献、成长、学习和创新。高层领导应通过治理机构对组织的道德行为、绩效和所有利益相关方负责,并以自己的道德行为、领导力、进取精神发挥其表率作用,将有力地强化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和目标意识,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顾客导向的卓越组织要树立顾客导向的经营理念,认识到质量和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来评价和决定的。组织必须考虑产品和服务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达到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并由此提高组织绩效。组织既要关注现有顾客的需求,还要预测未来顾客期望和潜在顾客;顾客导向的卓越要体现在组织运作的全过程,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顾客感知的价值和满意,包括组织要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增强顾客对组织的信任、信心和忠诚;在预防缺陷和差错产生的同时,要重视快速、热情、有效地解决顾客的投诉和报怨,留住顾客并驱动改进;在满足顾客基本要求基础上,要努力掌握新技术和竞争对手的发展,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对顾客需求变化和满意度保持敏感性,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要应对环境的变化,实现卓越的经营绩效水平,必须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学习是组织针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持续改进和适应的能力,通过引入新的目标和做法带来系统的改进。学习必须成为组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员工的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顾客的意见、最佳实践分享和标杆学习以实现产品、服务的改进,开发新的商机,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质量成本,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企业实践卓越绩效模式是组织适应当前变革形势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个人的学习是通过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引起员工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个人的学习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员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使组织获得优秀的员工队伍。要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和方法,学习不限于课堂培训,可以通过知识分享、标杆学习和在岗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绩效优势。重视员工和合作伙伴组织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不断增长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工作动机。企业要让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创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员工满意。重视员工意味着确保员工的满意、发展和权益。为此组织应关注员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优秀者给予奖励;为员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员工发展与进步;营造一个鼓励员工承担风险和创新的环境。组织与外部的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协会等机构之间建立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利于组织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或者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组织与合作伙伴各自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领先能力。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应着眼于共同的长远目标,加强沟通,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快速反应和灵活性要在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特别是面对电子商务的出现,“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快鱼吃慢鱼”,组织要有应对快速变化的能力和灵活性,以满足全球顾客快速变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为了实现快速反应,组织要不断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以及现有产品、服务的改进速度。为此需要简化工作部门和程序,采用具备快速转换能力的柔性生产线;需要培养掌握多种能力的员工,以便胜任工作岗位和任务变化的需要。各方面的时间指标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开发周期和生产、服务周期已成为关键的过程测量指标,时间的改进必将推动组织的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改进。关注未来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组织不能满足于眼前绩效水平,要有战略性思维,关注组织未来持续稳定发展,让组织的利益相关方————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以及股东、公众对组织建立长期信心。追求持续稳定的发展,组织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分析、预测影响组织发展的诸多因素,例如顾客的期望、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员工的发展和聘用、新的顾客和市场细化、技术的发展和法规的变化,社区和社会的期望,竞争对手的战略等,战略目标和资源配置需要适应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且战略要通过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进行部署,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的战略要与员工和供应商沟通,使员工和供应商与组织同步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有效的继续计划,创造新的机会。促进创新的管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形成组织的竞争优势。创新意味着组织对产品、服务和过程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为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把组织的绩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创新不应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创新对于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和所有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应对创新进行引导,使创新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使之融入到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进行观念、机构、机制、流程和市场等管理方面的创新。组织应对创新进行管理,使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首先需要高层领导积极推动和参与革新活动,有一套针对改进和创新活动的激励制度;其次要有效利用组织和员工积累的知识进行创新,而且要营造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文化,导致更多创新的机会。基于事实的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指组织的管理必须依据对其绩效的测量和分析。测量什么取决于组织的战略和经营的需要,通过测量获得关键过程、输出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绩效的测量可包括: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运行的有效性、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绩效和社会责任结果,反映了利益相关方的平衡。测量得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变化的趋势,找出重点的问题,识别其中的因果关系,用于组织进行绩效的评价、决策、改进和管理,而且还可以将组织的绩效水平与其竞争对手或标杆的“最佳实践”进行比较,识别自己的优势和弱项,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组织应注重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道德规范,并履行好公民义务。领导应成为组织表率,在组织的经营过程中,以及在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内,要恪守商业道德,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注重保护资源。组织不应仅满足于达到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还应寻求更进一步的改进的机会。要有发生问题时的应对方案,能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保护公众安全,提供所需的信息与支持。组织应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建立组织内外部有效的监管体系。履行公民义务是指组织在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对社区公益事业的支持。公益事业包括改善社区内的教育和保健、美化环境、保护资源、社区服务、改善商业道德和分享非专利性信息等。组织对于社会责任的管理应采用适当的绩效测量指标,并明确领导的责任。关注结果和创造价值组织的绩效评价应体现结果导向,关注关键的结果,主要包括有顾客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财务和市场、人力资源、组织效率、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这些结果能为组织关键的利益相关方————顾客、员工、股东、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公众及社会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利益。通过为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将培育起忠诚的顾客,实现组织绩效的增长。组织的绩效测量是为了确保其计划与行动能满足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并为组织长短期利益的平衡、绩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改进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系统的观点卓越绩效模式强调以系统的观点来管理整个组织及其关键过程,实现组织的卓越绩效。卓越绩效模式七个方面的要求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和协调机制,强调了组织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整体性”是指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组织整体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一致性”是指卓越绩效标准各条款要求之间,具有计划、实施、测量和改进(PDCA)的一致性关系:“协调性”是指组织运作管理体系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协调的。系统的观点体现了组织所有活动都是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最终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各个条款的目的都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他们之间是以绩效测量指标为纽带,各项活动均依据战略目标的要求,按照PDCA循环展开,进行系统的管理。很好地理解这十一条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应用卓越绩效模式,在应用中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价值。
什么是卓越绩效
问题一:卓越绩效是什么意思? 1、卓越绩效(performance excellence):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2、卓越绩效是一种管理模式,来源鸡三大质量奖。最为著名的是美国波多里奇卓越绩效奖。2001年我国设立全国质量奖。2004年发布我国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目的是引导企业关注市场竞争的焦点,重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而重视经营质量;通过卓越绩效模式,引导和激励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加速培育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树立获得卓越绩效的标杆企业,将他们的经验为广大企业分享,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
3、目前,共有91家企业获得全国质量奖。
问题二:卓越绩效体系是什么 “卓越绩效管理”,在理念理论上、方法上都没有对传统的“绩效管理”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创新和补充。从实践效果来看,“卓越绩效管理”的最大特点不过是绩效管理的延伸,没有补充新的管理理念或手法,而是延伸出了考核上的高度量贰,形成了一套评价体系,这完全是为了认证的方便,对企业管理本身并无价值。其实质是为业内通用的绩效管理增加了评分功能,从而成为具有创奖功能的管理工具。
具体的介绍您看看这里的资料:
finance.sina/....shtml
问题三:什么是卓越绩效的企业 绩效好的就是卓越绩效
具体指标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四:卓越绩效的七个要素是什么? 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改进、经营结果
问题五:何谓“卓越绩效模式”其实质是什么 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工具。
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
具体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提供评价方法。
问题六:卓越绩效2014版总分 卓越绩效还出新版本了吗?不是2012年刚刚更新了吗?卓越绩效其实源自于两个推荐国标文件,分别是2012-19579,2012-19580,无论是2002版还是2012版,总分都是一千分,这个是没有变化的,只是不同版本中,对七个模块的具体分值有小幅度调整。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问题七:卓越绩效过程管理方法有哪些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与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等管理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她是一个开放的模式,在整个卓越绩效管理评价准则里,对7大模块23小项,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反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200多个如何?
如果说9000,14000等是判断题的话,那么卓越绩效则是问答题。所以,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里,并不能找到具体的过程管理办法,也没有任何的推荐。但根据“过程”的要求,如何识别关键过程?如果确定关键过程的要求?如果设计过程?如何保证过程的有效性?如果要回答好这几个如何,一般来将会用到以下几个管理方法:通过战略地图梳理、识别出那些是价值过程,那些是支持过程;通过鱼骨图、因果分析图等,识别出关键过程的各项资源需求和过程达成的相关要求;通过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协同管理、PDCA、5W1H等,来保障过程的有效开展和结果达成。
因为卓越绩效是个开放体系,并且特别强调企业个体的差异化,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企业的不同管理阶段,应用那么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重点还是要选择适合所在企业,符合管理实际现状的管理办法。
希望对你有所参考。
问题八: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区别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比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企业的“战略策划”与“创造价值的过程”营运,追求卓越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识别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所处竞争环境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指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不断追求卓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的不仅是方法和工具,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的粗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和互相学习的比较标杆,同进度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一个更量化的标准。
问题九:卓越绩效的三个统一 创造卓越绩效,是每个有理想的企业和管理者所追求的东西。要做好绩效管理,必须做到三个“统一”,即领导与员工的统一,业绩与态度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领导与员工的统一战略是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要实现的远景目标。绩效考核将这个综合目标进行逐级分解,使每一名员工都承担起企业的战略任务。良好的绩效管理对企业战略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战略的设计和员工考核指标的设定全由领导层决定,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企业的考核。虽然在设计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时,我们已经尽量配合以最科学的方法、最现代的技术,但是仍然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在考核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雇员”,还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在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中,要想考核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做到领导与员工的统一。也就是说,领导与员工双方要建立一种利益同盟的关系。领导若想取得好业绩,要依赖其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从员工到领导都能正确地理解和接受工作目标,达成共识,绩效考核才能实现。业绩与态度的统一谈到绩效考核,总会有人会问什么是绩效。从字面上看,“绩”是指业绩,即员工的工作结果:“效”是指获取的工作结果、效率,即员工工作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比。在这里,“投入与产出”既包括员工工作中表现的态度,也包括其工作时的能力和素质高低。总起来看,员工的工作绩效=员工业绩+工作态度。从这一方面说,绩效考核,既要考察一段时间内员工可量化的业绩,还要考核其完成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要将业绩考核指标和态度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在内,再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对两类指标的比例进行不同的权重设计。在完善员工业绩与态度统一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有着良好业绩的员工,多数态度都是端正、积极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好业绩都来自于端正的态度,有些也是通过不择手段,甚至是通过投机取巧或以伤害企业和同事的利益换来的。因此,要获得员工和企业的高绩效,在设计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就应该追求员工业绩与态度之间的统一。三个统一提到绩效,往往会涉及两个名词: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通常是作为标尺,衡量大家的业绩,从而进行绩效奖惩。绩效管理则是一个过程,在整个管理环节中,通过管理者与下属的沟通反馈,改进与提升员工的业绩。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考核的结果为重,而后者则是重在考核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为了让绩效管理真正给企业带来高业绩,就必须做到结果与过程之间的统一:既在管理过程中强调结果,又注重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管理者在考核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裁判而是教练,是事态发展的掌控者,同时,还要能够预料到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短期激励,或调整计划或策略。只有将考核的过程管理好,才能在考核的结果中得到高绩效。在绩效管理中,我们通常把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考核考不出高绩效,只有抓住产生高绩效的源泉,才能真正创造出高绩效。而要想真正创造卓越的绩效,就必须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绩效管理,特别是超越绩效考核,做到三个“统一”,真正赢得员工的心。
问题十: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卓越绩效,卓越绩效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1、可以是企业管理者更好的了解职员的能力,
2、可以使职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3、对职员本身来说也是一种锻炼,使得每一个员工能够主动去思考并解决问题,使他们对企业有一种责任感
一个企业绩效做的越好,企业就会充满活力,员工的士气高涨,企业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更能站稳脚跟!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详细解释
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概要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关规定,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提出,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制定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标准于2004年8月30日发布, 2005年1月1日起实施。配套发布、使用的《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该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 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 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 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二、产生背景 “卓越绩效模式”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它不是目标, 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 “卓越绩效模式” 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 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卓越绩效模式” 得到了美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公认,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 医院和学校。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纷纷引入实施, 其中施乐公司、通用公司、微软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等世界级企业都是运用卓越绩效模式取得出色经营结果 的典范。2001 年起,中国质协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 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 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特点 一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相结合的反映。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从产生、 发展到不断变革已历经了将近1个世纪。《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源自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更加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反映质量和绩效、 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的系统整合; 强调质量是组织的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要以追求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和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 强调组织的文化建设。 二是国际成功经验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果。 国家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奖项, 应代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应该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定位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最新总结上, 要求全方位地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同时, 结合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 强调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战略和资源,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建立诚信体系等。 三是关注五大利益相关方。关注顾客、股东、员工、 供应商和社会五大相关方的利益,旨在创造和谐共赢的平衡价值 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1: 2000标准之间的关系 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ISO9001: 2000标准都是质量管理的标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ISO9001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符合性标准, 目的是为了证实企业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 的产品。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为企业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为国家质量奖的评价和企业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它用量化指标( 1000分)平衡地评价企业卓越经营的业绩, 是评价企业卓越绩效成熟度的标准。 2、 如果说ISO9001等合格评定体系侧重于解决组织内部职责及接 口的清楚的“分工”问题, 那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所评价的就是组织内部乃至内外部“ 协调一致、融合互补”程度的“不分家”问题。“不分家” 的程度越高,则管理的成熟度也越高,也就越卓越.
满意请采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