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 > 百科 > 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04-09 手机版

沈从文是高小学历,即六年级毕业。

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正规学历,小学。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沈从文
编辑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中文名
沈从文
外文名
Shen Congwen
别 名
沈岳焕
国 籍
中国
民 族
苗族[1]
出生地
湖南凤凰县
出生日期
1902(壬寅年)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戊辰年)5月10日
职 业
作家
毕业院校
高小毕业[2]
主要成就
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20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
著名文化史专家
代表作品
《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笔 名
甲辰,上官碧,璇若
目录
1 人物生平
▪ 个人经历
▪ 婚姻家庭
▪ 婚外情
2 人物轶事
▪ 孩童趣事
▪ 初次授课
▪ 题字
3 个人作品
▪ 小说集
▪ 散文集
▪ 学术著作
▪ 相关传记
▪ 书法
4 作品风格
▪ 创作风格
▪ 创作题材
5 人物评价
6 后人纪念
▪ 故居
▪ 墓地
▪ 纪念馆
人物生平编辑
个人经历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 (2张)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3]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
1934年完成的《边城》,
沈从文小说边城
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沈从文解放后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选诺贝尔文学奖。[4]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5]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6]
婚外情
沈从文外遇的对象是女作家高韵秀,笔名高青子。当时她是熊希龄的家庭教师,沈从文有事去熊希龄在香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段故事的线索是在林徽因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之间的英文书信中发掘出来的,这件事很隐秘,沈从文只对林徽因一个人倾诉。后来我发现高青子是西南联大的图书馆职员,档案我也找到了。”蔡登山说。[7]
而这段往事的发掘,也解答了为什么沈从文的《看虹录》如此晦涩难懂。这部小说叙述一个作家身份的男子,在深夜去探访情人的故事。
人物轶事编辑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8]
初次授课
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那天,因为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急促的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北大校长胡适耳里,胡适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2]
题字
1982年5月,沈从文携夫人张女士一起去张家界,前一天看了山下的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脚不方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宾馆里,张家界管理处的同志拿来纸和笔要请他题字,他答应了。管理处的人员想陪着他,被他拒绝了。管理处的同志想到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放心,怕有什么不方便。沈从文说,“至于身体,我才检查的,没什么大毛病,你们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宾馆时,看到沈从文写了“张家界”“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这时,他已是一身疲倦,见了夫人便说,今天是真正写累了。看到一沓题字,管理处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对于要出书请他题写书名的,他常常要写好几幅寄给人家,让人家去选。沈从文写字,从来不讲究笔和墨。1981年,他在给作家彭荆风信中说到,用的笔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小学习字笔,纸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丽纸,墨是沉淀后加水的墨汁,所以无光彩,应叫死墨,用书行家看来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满意自己写字。[9]
个人作品编辑
小说集
《老实人》

《蜜柑》

《雨后及其他》

《神巫之爱》

《龙朱》

《旅店及其他》

《石子船》

《虎雏》

《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

《八骏图》

《如蕤集》

《从文小说习作选》

《雪晴》

《新与旧》

《主妇集》

《春灯集》

《黑凤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

《边城》

《长河》
《街》 《萧萧》 《三三》
散文集
《记胡也频》

《从文自传》

《记丁玲》

《湘行散记》

《湘西》

《废邮存底》

《烛虚》

《云南看云集》

《沈从文散文选》
《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你》
学术著作
《从文赏玉》、《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相关传记
沈从文《从文自传》

湖南美术出版社

书法
沈先生一直爱好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战胜利以后,帮助一位诗歌作者柯原。
沈从文书法 (2张)
作品风格编辑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
沈从文及其作品 (5张)
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10]
创作题材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11]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人物评价编辑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
沈从文先生在北京(1983年) (4张)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2]
先生一生中,着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13]
后人纪念编辑
故居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14]
墓地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沈从文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
沈从文墓地 (2张)
沈从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碑石正面,集其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沈从文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15] ——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纪念馆
沈从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内,与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相临,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东等相关单位分别为纪念馆捐赠了沈从文图书全集、文物及书画作品。随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关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协,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馆仪式。[16]

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为什么最后却能成为大师?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虽然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作家。学历只是其次,文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沈从文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多作品描写的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由此可见,人生经历能带给源源不断地创作和灵感。

人生经历只是一部分,也离不开沈从文的自我努力和学习。沈从文先生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之中,活的老学到老,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会投身其中去钻研。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甚至还成为了优秀的历史文物研究者。看的出沈从文先生一直很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且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它。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沈从文的人际关系也是他成为大师的关键。喜爱文学的沈从文结交的好友也都是文学圈的人,因此耳濡目染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通过笔墨让人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沈从文的超脱思想。而且沈从文的妻子也是贤内助,生活上照顾沈从文先生,他们也是一生的挚友和爱人。

综上所述,不管什么学历,只要能够有坚定地目标和想法,并且把它付诸实现,最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了,这条路上也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那个理解自己,懂自己想法的人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大胆的想法、求知的欲望、好学的品行和身后默默地支持,这些是沈从文成为文学大师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他幸运的地方,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爱着自己喜欢的人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沈从文:他小学文凭,却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902年,沈从文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也是湘西的一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边城。
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 脱下军装,小学文凭, 坚持我手写我心 ,作品相继发表。创作下《边城》,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15岁的沈从文,不想念书,便投笔从戎,后来,随部队流徙在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正式参军。

在部队,他遇到好领导,对沈从文有些偏爱,时常将自己珍藏的书籍借给他读。

也是这些书,打开了沈从文的事业,燃起他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5年后,他脱下军装,去了北京,他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想上大学。但他只有小学教育,考试未通过,但他有不错的文学底蕴,可以在北京大学旁听。

就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可以聆听大师级专家教授们的讲座,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旁听之余,他开始练习写文章,不断向各大报社投稿。

但一开始的投稿并不顺利,多数都没下文了,偶尔有很小篇幅的见报,这样的创作一度让他备受打击,几乎失去了信心。沈从文开始求助,得到作业郁达夫的关注,对他进行开导,鼓励他“好好写下去”。

后来,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现代评论》等上发表,渐渐有了一些名气。

虽然是小学文凭,刚开始并不顺利,坚持求学知识,坚持创作,才有了多篇作品得到发表的机会。

当了20多年的老师,通过持续创作,成为与老舍齐名的现代作家,共出版了80多部作品集。

他的小说《边城》,是他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也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作,受到很多读者喜爱。

1987年、1988年,他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坛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成书最多的现代作家。

学历低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学习创作,依然可以取得巨大成就,文学大师沈从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为啥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却能成为大师?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虽然沈从文先生只有小学学历,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作家。学历只是其次,文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沈从文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多作品描写的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由此可见,人生经历能带给源源不断地创作和灵感。

人生经历只是一部分,也离不开沈从文的自我努力和学习。沈从文先生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之中,活的老学到老,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会投身其中去钻研。正是这种好学的精神让他不仅仅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甚至还成为了优秀的历史文物研究者。看的出沈从文先生一直很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且脚踏实地的去实现它。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沈从文的人际关系也是他成为大师的关键。喜爱文学的沈从文结交的好友也都是文学圈的人,因此耳濡目染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好友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通过笔墨让人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沈从文的超脱思想。而且沈从文的妻子也是贤内助,生活上照顾沈从文先生,他们也是一生的挚友和爱人。

综上所述,不管什么学历,只要能够有坚定地目标和想法,并且把它付诸实现,最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了,这条路上也离不开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那个理解自己,懂自己想法的人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大胆的想法、求知的欲望、好学的品行和身后默默地支持,这些是沈从文成为文学大师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他幸运的地方,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爱着自己喜欢的人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为什么能成为著名作家?

为什么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凭,却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呢?从前辈的经历中,我发现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生长环境,个人情趣,冥冥之中情趣找到了承载的工具,即找准了个人志向,机缘和个人对所做之事的热爱和努力程度有关。
翻开沈从文的书籍,没读几句,像拿到前辈的真迹般有点爱不释手。他的文笔朴实无华,如平常人讲话一般。简练,没有多余的废话,可能与手写有关,他的文字细细读来如在耳边切切私语。

沈从文的老家是湖南凤凰县城,那里山水如画,他就是凭着一颗诚心,一支笔,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故事中的人和物也纯朴生动真实,他写的每一个小故事都非常简练,富有深意,引人受启发。

不仅是前辈的文字对我深受启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成长经历,小时候他聪明好玩,后来他的人生经历了凄苦和磨难。

不看他的自传,不了解他的人不知道,原来文人小时候也有贪玩不爱读书的,常逃学,被先生抓获告知家人都无用。为什么只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能成为著名的作家呢?再继续往下看就能明白。

可以说他后来的写作,更多积累还是来源于这片乡土,来至校园外的所见所闻,源至他对这片风土人情的热爱。他去上学的路上需爬山过水,再经过各类手工制坊的店铺,繁闹街道,这里的一切都吸引着他,这些相比端坐在课堂上摇头晃脑的读书要有趣得多,再玩也不腻。

一开始是欺骗老师偷偷地溜出教室,后来被老师识破了他的诡计,进行严厉管教,但打他也无用,忍着疼痛也要出去玩。待家人气不过,他母亲给他换了个更远的学校,希望助于他学习,可他反倒更加喜欢,路程远意味着玩的空间更大。

他站在店门前看人家做手工活可以看半天。与伙伴们一起顽皮,去河边游泳,他的母亲担心他的安全,常派他的哥哥来河边寻他,常来寻他的哥哥因次数多了也有了经验,在密密麻麻的人头中寻找不见,干脆从河边的衣服堆里辨认,机灵如他,从此他的衣服直接就藏起来了,哥哥来了,他的同伙会给他报信给他放哨。

就这样捉迷藏般,天真浪漫的几年过去了,接着地方打仗,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紧张,他母亲看他喜欢加入民兵学校,从小身体虚弱的他,正好借此强身健体,如能与父亲一样成为军人也是出息的。于是,他便踏上了军旅生涯,过不久就跟着部队调往前线打仗去了。

那时他才十多岁,只身一人背着包裹跟着部队上前线,年纪还小,对外界充满好奇,也就不知道什么离别愁。只是等到了外面,一个人孤零零地没人照应时,方才思念起家人及家的温暖来。

还好在部队遇到了自己的表哥,表哥特别照顾他,在表哥那他得到关心和慰藉。有一天,表哥被临时调往去新的一个战场,临走前来看望过他,睡得迷迷糊糊的他被表哥叫醒,叮嘱了几句话,打算打完仗回家一趟,他还托表哥带了些东西回家。没想到的是,后面传来噩耗,他的表哥被杀害了。他当时没有怎么伤心欲绝,但沉痛是无声的,从他后来独自一人在北京困顿无依时,他还怀念着表哥可以看出。

打仗使他体格略微强壮了点,但他的体质因小时候一场病,一直没有非常结实强壮过,再加上他人乖巧善弄文墨,所以他在部队里边分配的任务,后来偏向秘书类工作。

民国七年,陈渠珍任湘西镇守使田应诏组织的护法军第一路军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旋代理第一路军司令。由此开始经营“湘西王”生涯,沈从文其时就在陈渠珍身边当书记。而陈渠珍平时极爱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半。在军部会议室藏有百来副自宋及明清绘画,几十件铜器古瓷,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和一套《四部丛刊》。

沈从文就是趁这机会,看过很多书,可能也受到该军司令的影响,他从这里开始思考人生的道路,从这里走出了湘西,后来去了北京寻找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北京刚开始,过得很孤苦,一年到头就几件衣服,鞋子穿得破了洞,有次走去后山独自一人清净,不巧偶遇领导,领导用什么东西指着他的破鞋,让他有点尴尬。

北京天冷的时候,一个人在潮湿阴暗的屋子里看书写作,因难以忍受严寒的折磨,他便跑到人多的街市,他发现在那里与人相拥在一起可以抵挡一些严寒,或到免费的公交车里边,在那里与人来回摩擦几下,站在寒风口看人打纸钱塞住的鼻子,瞬间能得以通气。

后来有机会,他再次返乡,那时交通不便,全程走水路,一走就好几个月在船上,他从小热爱的乡土人情,让他触景生情,他的《边城》里的翠翠纯真甜美,就源至船水上的所见所感。还有他的《湘行散记》全程水路,带我们进入了桃花源记般的田园生活。他文中的人物朴实无华,生动逼真,全依赖小时候与乡民的接触,记下了什么人是什么言语形态特征。

如今看到沈从文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中,他笔下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

很可惜,他中途停笔,文章承载着他纯粹洁净的思想和情感,文如其人。想要对这位前辈有更多的了解,不妨去看看《沈从文自传》。

有哪些名人没有上过大学

没有上过大学的名人有刘半农、梁漱溟、沈从文、齐白石、启功等。

1、刘半农

刘半农因为其过人的才情和勤奋被世人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和钱穆一样,中学时在常州府学堂学习,但出于对保守教育体制的失望,刘半农在快要毕业前一年选择了退学,拿了一张肄业证,只身闯荡上海滩。

2、梁漱溟

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中学毕业生的身份。

3、沈从文

我国近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1902-1988)的学历只是小学,可他创作发表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集》等五十多部文学著作和《唐宋铜镜》《战国漆器》等6部文物论著。

他还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4、齐白石

画坛巨擘齐白石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没有学历。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5、启功

启功,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但他的学历仅仅是中学生。

想了解沈从文,详细的介绍一下。

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历史研究
周新国先生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湖南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一书中还记载过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在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战国镜方面,沈从文《铜镜史话》指出:“战国铜镜以它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见称,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楚镜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常称为‘淮式镜’。解放七年来,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丰富镜子装饰艺术,无疑有过极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年表
少年时期的沈从文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军人世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孩童趣事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去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这时他急了,但转念一想:书包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大事。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先生。毛老师面带怒色,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知道隐瞒不住,干脆回答:“看戏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大约跪了半个小时,毛老师才叫他起来。这时,毛老师用温和的口吻问沈从文恨不恨老师罚他跪在树下。沈从文毫不掩饰地说:“当然恨,恨你不该在同学面前罚跪侮辱我。”后来,毛老师把沈从文带进办公室慢慢开导说:“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你如何看待那些文凭低,知识水平却很高的人?

任何人都有学习知识的权利,这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拥有多高的文凭。一个人文凭低,更多的是说明这个人没能够在该学习的年龄抓住机会。对于文凭很低,但知识水平很高的人,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

一、知识水平高的人值得学习

任何有着高知识水平的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一个没有学历的人,他的高知识水平往往都是自学得来的,同时也证明了这个人的格局,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我们来看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

沈从文:沈从文先生的学历只是小学,但他的文学作品却值得我们品读和学习,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边城》、《长河》等著作。除此之外,沈从文还在青岛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

戴尔卡耐基:他的《人性的弱点》这一系列丛书已经成为了经典,但你是否知道这位心灵教父的学历也并没有多高。

比尔盖茨:没有学历,但是连续13次蝉联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是他和保罗艾伦创建的,这样的知识水平不低吧,但是成就却很大。

二、学历并不代表全部

学历和文凭,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迈向职场的不错的敲门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的逐渐积累,学历则变得没那么重要了。郭德纲在相声中风趣的说过:“学历就像是火车票,博士后、硕士好比是软卧、硬卧,软座、硬座好比是本科生、大专,高中以下则都是那些站票,大家都下车之后,没有人关注你是怎么来的。”

平常心对待任何一个知识水平高的人,虚心学习,这无关乎学历。学历固然重要,但不要以此来当做评判一个

一个人的文化、认知,当然不能仅靠文凭来判断。有的人即使是拥有大学文凭,也有可能文化、道德水平低。但不可否认,在现代社会里,大多数情况之下,一张文凭证明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证明着一个人接受了多少教育。博士文凭比硕士文凭好,本科文凭比高中文凭好,初中文凭比小学文凭好。

所以,如果只有一个小学文凭的人,知识、认识和见解超过了博士,那他平日里该下过多少功夫,花了多少时间去钻研他所熟悉的领域,才能达到专家、学者的水平。

以史学大家钱穆和文学家沈从文为例。两人的文凭并不高,钱穆只有中学文凭,沈从文就更低了,我记得他说过只有小学文凭,但从没有人会说他们的水平低。

他们靠得是什么?靠得是著作等身的作品,钱穆有《论语文解》、《国学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沈从文有《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这些都是名留千史的作品,会被后人反复地阅读、研究。文凭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就微不足道了。

钱穆、沈从文能取得如此成就,与本身的家学与天赋有关。民国时期,中国处于混乱时期,新的教育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他们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与天赋突围而出。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之后,在大学里教书,因文凭低,自己多少还有些自卑。史学家刘文典便非常瞧不起沈从文。你看,文凭是多么重要的一张纸。

现代社会上,更是如此。没有一张文凭,想要找个好的工作,真是难上加难。大多数人会认命,但会有少部分的人,会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突围而出。我见过一些高中文凭的人,通过自学讲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或编写一手好程序,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有些高中文凭的人,通过写网文、写作,赚得大笔的钱。这,就是文化、知识的作用。

文凭低,只是起点低。但拥有很高的文化知识,说明他并不认命,努力通过自学提升自己,突破重围。所以,我很佩服这样的人。

相关推荐:

木卫一为什么会拥有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

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梁国皇帝列表

洁厕灵能当消毒液用吗

沈从文是哪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梁衡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如何评价影视作品中的不杀主义

雪平锅怎么开锅

标签: [db:标签]

声明:《沈从文是什么学历》一文由排行榜大全(佚名 )网友供稿,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处理!

最近更新

  • 木卫一为什么会拥有类地行星的内部结构

    对木卫一的内部结构只是猜测。不过它的地质活动主要是因为木星其他卫星以及星环的潮汐作用。而且因为木星是气态行星,体积质量很大,其实如果木...

    百科 日期:2023-04-09

  • 160女生衣服长度到哪里合适

    1、净身高160穿大衣应该膝盖下3厘米左右的位置是最佳的。 2、小个子挑大衣的时尚,长度不要过长应该是很好理解的,就是通过我们的身高比例选择...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沈从文是什么学历

    沈从文是高小学历,即六年级毕业。沈从文,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

    百科 日期:2023-04-09

  • 只需一周

    导致肌肤暗沉的原因有很多,睡眠不足,阳光暴晒,生活不规律都会引起肌肤颜色变深。今天针对不同原因的肌肤问题,推荐对应的热门焕肤术,只需一周时...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梁国皇帝列表

    南朝梁国皇帝:1、萧顺之,高祖2、武皇帝,萧衍3、前废帝,萧正德4、简文皇帝,萧纲5、安皇帝,萧欢6、兴文帝,萧栋7、后废帝,萧纪8、孝元皇帝,萧绎9、闵皇...

    百科 日期:2023-04-09

  • 车门下面的塑料叫什么

    车门下面的塑料叫什么这叫做门封。门要求密封好、防尘、防水、隔音。除了门和车身之间合理的尺寸协调外,在门框和门上嵌入或粘贴密封条也很...

    汽车 日期:2023-04-09

  • 怎样挑选防晒霜

    夏季是防晒霜的销售旺季,在林林总总的各式各样的防晒霜面前,增氧挑选出一款真正适合自己皮肤的防晒霜呢,以下六个小贴士不妨了解以下。购买防...

    护肤品 日期:2023-04-09

  • 三体定档时间几月几日

    《三体》是由张鲁一、于和伟主演的科幻剧,讲述地球基础科学研究遭遇异常扰动,引发科学界惶恐动荡,纳米物理学家汪淼与刑警史强联手调查,共同揭...

    电影 日期:2023-04-09

百科排行榜精选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