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润的平均化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亦称“一般利润率规律”,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一条重要基本原理,是指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客观必然性。
2、利润平均化的意义:投入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不断把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因大量资本的转入,所产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而原先利润宰低的部门,却发生相反的变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理及其意义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竞争的结果。当某个部门利润高时,必然引起大量后续资本投入,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降低;某个部门利润低时,资本家必然不愿意投入资本,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上升。
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
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生产的扩大,商品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生产的缩小,商品的减少,价格的上涨,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
扩展资料:
资本转进转出,不断分配,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理论及其意义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
(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的竞争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部门利润率趋势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启示: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
利润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什么
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即平均盈利能力的过程意味着不同行业的不同资本家从相同数量的投资中获得大致相同的利润。
1、 如果一个利润率高的行业由于资本流入而增加供应,也就是使需求保持不变,价格下降,成本也会下降,利润率不一定会下降;相反,利润率低的行业会由于资本外流而减少供应。即使需求保持不变,价格上涨,成本也会之上升,利润率也不一定会增加。每个行业都可以在某个时候满足这些条件,但几乎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同时满足所有这些条件。换句话说,这些条件对利润率的平均施加了如此严格的限制,以至于在实际实践中很难平均各个行业的实际利润率。
2、 随着市场的成熟,我国产品及其生产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权也在不断提高。然而,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旧制度的历史遗产继续限制了企业的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资本的流动。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体系。只有在产权关系明确时,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对自己的损益、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负责,并根据市场情况真正调整投资方向,实现向高利润部门的资本流动。
3、 还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竞争有序,各生产要素市场准入顺畅。资本的流动总是与其他生产因素的流动相结合。只有在完整的市场体系上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整体流程。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能够真正发挥对企业的指导作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本作用。
1、 利润,要明确的就是利润是企业获得一定盈利的的一种具体的有形的表现形式,是全体员工的业绩,是市场商品的质量,剩余价值利润不仅是相同的质量,而且等于需求,利润是不同的,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利润在全部成本上。因此,一旦利润转化为利润,就可以得到利润的来源和它所反映的物质生产情况。资本一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意味着什么?
利润率平均化意味着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快,并且利润率高的部门。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的平均化。
由于利润率平均化要通过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变化来实现,而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资本流动只能调节供给,不能直接影响需求。
如果当一个行业的产品供给发生变化时,需求同时发生变化,两者的作用完全抵消,那就不能引起价格变化,因而不能使利润率平均化。
这不仅要求需求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同供给保持某种协调性,而且一般来说要求价格需求弹性小于价格供给弹性。
平均利润率又称“一般利润率”。是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同资本家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首先是由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平均化而形成的。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总是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引起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动,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一经形成,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所得的利润,就不再是他本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是每个资本按照它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而取得的份额。这意味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企业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利润在各部门的企业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利润是如何转化成平均利润的
1、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是指社会各部门利润率的一种平均化趋势。
2、公式: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利润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3、平均利润是利润转化而来的,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剥削关系被掩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剥削关系。
扩展资料
平均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不等:
2、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部门间的竞争,促使不同部门的利润平均化;
3、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多,出售后只得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移出去一部分;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则相反;有机构成中等的,其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形成的意义:
a、 掩盖剥削关系;
b、形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两大阶级的对立。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的和;
2、意义:
a、市场价格的波动不以价值为中心,而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了;
b、生产价格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c、掩盖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形成了资本家共同剥削劳动者的经济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利润
利润平均化的通俗解释是什么?
利润平均化可以解释为各部门的资本家产生的资本转移逐渐平均化。
1、平均利润的形成 ①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
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2、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从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只是表明一种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因为前面分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时,我们是把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个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至于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别,当时是存而不论的。事实上,这种差别引起的各个企业利润率的高低不同是必然的。
因此,其中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而有的企业却得不到平均利润。
3、平均利润的本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只不过它们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把利润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概念上便完全确立了和固化了。
这样,利润的本质、源泉以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便进一步被掩盖和扭曲。
利润平均化趋势说明了什么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竞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竞争的主要方式则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
每个部门的资本都力图追逐较高的利润率,把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这样,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入、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供给增加,导致商品价格降低和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则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出,生产规模缩小和产品供给减少,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和利润率提高。
“平均利润率是在互相竞争的资本家势均力敌的时候出现的。”竞争可以造成这种均势,但平均利润本身并不是竞争创造的,利润的水平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前就已经确定,竞争只是使不等的特殊利润率平均化了。
资本的竞争不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的实现形式。
由此可见,利润率的平均化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