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唱、一礼,分别礼赞三宝,共三拜。打从内心深处生起希有、难遇、恭敬、向往之心,此心得与清净三宝接心。继之分别顶礼尽虚空界一切三宝,也是三拜。接下来的三拜,首先礼拜教主释迦牟尼佛,其次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三者与娑婆人间因缘最深的观世音菩萨,总共九拜。第十拜祈祷世界和平,第十一拜祈祷一切众生同生佛国,第十二拜祈祷依最上乘发菩提心。
如何给死者灵前行十二拜礼
给死者灵前行十二拜礼如下:
一、入场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径长的话,走步时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
二、分次接过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扬传递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后接酒。(接酒是高接低传,意为祭奠亡灵)
三、三盅酒递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场地点,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声,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
四、礼毕。退场时事主家还会给你叩首道谢,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长辈为主,这时还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礼节虽然繁琐,只要掌握规律也好操作,记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数目不错就行。
扩展资料:
拜礼是词语,拼音bài lǐ,释义为行拜谢或致敬之礼或受人礼拜而给的礼物。拜礼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古人在重要场合都会行拜礼,传统汉族拜礼与清代跪拜有所不同,传统拜礼也不等同于清代跪拜礼。
整个明代,官方多次取缔跪拜礼,倡行传统拜礼.明代拜礼方法在明代作品《童子礼》中有详细的阐述:"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 再一揖。 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 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 即起。 先起右足。 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
到了清代,中国再次沦为外族统治,跪拜礼再次盛行,导致现在很多人不清楚清代的跪拜与传统汉族的拜礼有什么区别。
明代拜礼:揖礼--俯伏--以手按地---屈左右腿----叩首-----起右腿----两手齐按右膝----起左腿------平身。
清代跪拜礼:揖礼----跪----俯伏----以手按地----叩首----起左腿----两手齐按左膝---起右腿------平身。
从现在很多民间的一些跪拜礼遗存,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清代礼制遗留下来的样式。
跪拜礼是清政府奴役人民的礼节,我们应当摒弃跪拜礼,倡行传统的汉族拜礼。
参考资料:
如何行十二拜礼.
"不知是否指的地方礼仪里面的“十二叩”这些虽然是尘俗旧规,但在部分地区仍然盛行。在一些周祭场合如果做错会遗笑乡里的。说到这里要明白叩拜的含义“叩”就是“叩首”即这里的磕头,“拜”就是作揖。明白这些以后“十二叩”的操作过程就好说了。无论“五叩”“九叩”“十二叩”“二十四叩”等等,基本操作都是按“叩首”的次数计算的。拿十二叩做例子吧,又分“短十二”和“十二叩单上香”。“短十二叩”的顺序是:入场先作揖打躬,跪地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直行(路径长的话,走步时可以作揖打躬)至祭台前、作揖打躬、分次接过台案上的三炷香自左低起上扬传递至右、作揖打躬、直跪下以后接酒,(接酒是高接低传,意为祭奠亡灵)三盅酒递完,四叩首、起身作揖打躬,回身至入场地点,作揖打躬、跪地哭拜三声、四叩首、起身打躬作揖。礼毕。退场时事主家还会给你叩首道谢,假如事主陪客以你的长辈为主,这时还要回叩首表示尊重。礼节虽然繁琐,只要掌握规律也好操作,记住行步必有作揖,叩首位置和数目不错就行。“十二叩单上香”就是把入场的四叩首改为一叩首,三柱香坼分为三次往返,每次的起点补上一个叩首,刚好凑够起点的四叩首。其他都一样。给你回复这个民间礼仪(风俗)感觉我们可能不远或许是老乡。民俗虽旧,也算是传统礼仪了!"
9叩12拜是怎么拜的啊?
【名称】三拜九叩
【拼音】sān bài jiǔ kòu
【解释】指封建社会进见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礼。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事例】净鞭一响,肃然无声,只听鸿胪寺的鸣赞高声赞礼,群臣趋跄跪拜,也是~的最敬礼。 ★高阳《慈禧全传》四
宗教学上的叩拜起源于上古巫祝中的祈祷。
在汉代后经发展,叩拜之礼仪也成了一种修行法门。里面暗藏养生修炼的口诀。教徒叩拜神像一是净化心灵,表示对神仙佛祖们的景仰尊重。二则可使身心慧光圆通,养生修炼。
道教的三拜九叩如下所示:
一:走进庙观后,进入大殿,面对神像,首先两手放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尺远,身心安静,肢体放松,妄念不要存,嘴里舌搅华池甘液自生。静下心神。
二:头脑清静后,下颏内收,舌顶龈交,含胸顶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诀通阴阳。子午诀就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接通手肺阴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合。男女左右手相反,又称太极诀。然后呼气三口将诀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三:迈出左脚,跨出右脚。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完腰鞠躬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诀,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向右下划半圆。
四:在右手划分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此时脑子里要观想你叩拜的神佛化成一道光进入你的体内。手在做时,意念要到,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引导腰背督脉之气,上升于头顶,百会穴,此为返老还童式,是为还精补脑。
意念观想自己身上放出万道金光。此是于你叩拜的神佛金合二为一。
五:起身,左手护心,引导督脉之气下降十二重楼,落入丹田。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腰部命门向外突出,尾骨处长强穴内收,两脚跟顶住长强穴,防体内真气过泄,此是二跪六叩。
六:再起身,左手护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到脚跟七,脚尖三角形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此有利于真气上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降于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中分出来,向右下划半圆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位,左手其余四指盖在右手背上。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轻叩三下。此是三拜九叩。
七:接着起身打拱鞠躬,左脚先退一步到位,两脚靠拢立正,弯腰打鞠躬退出大殿。
三跪象征人三宝精气神,道三宝道经师,天三伯日月星,象征三才。九叩象征纯阳之数。
三跪九叩能使阴阳平衡,调七情,去六欲。心态保持平和。
到底农村白事怎么拜,我也说不清~
丧事,什么关系行十二拜礼
应该是拜。二十四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见父母长辈、举行婚丧礼仪活动时所行 。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2、具体要求:
地区不同,具体的情况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前7后8中9拜,就是24拜,向左右顶谢者和司礼施礼之后,回到正位,在芦席中间站定,弯腰一揖,挺直身子,迈步右跨至祭桌右角,先作揖,再下跪,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作揖,算是完成一拜之礼。接着迈步,作揖,叩头,作揖。三拜之后,才行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作揖,右侧身后退至祭桌左后角一礼,再退一步一礼,至祭桌左前角一礼,退回原位一礼。这样循环三个回合,共磕二十四个头,故称“二十四拜”。
1)行礼者就位。拜、拜、拜。前进入香案前。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到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供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在上举到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如此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杯端平。上举与口平(动作与三上香同);献面食。留箸;献羹汤。去箸;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后方退一步拜、拜、拜。前进一步。拜、拜、拜。再前进一步拜、拜、拜。往左跨一步至灵前。跪。叩。复兴。再往左跨一步拜、拜、拜。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再往后退一步拜、拜、拜;往右跨一步。到就位处。拜、拜。进一步至香案前。跪、叩、叩、叩、叩。拜。至灵前。痛哀。(叩是磕头。拜是作揖。叩拜礼主要是两个动作。)
2)二十四拜又一种“请()府()亲戚棚下司光。”答曰:“有远客。”接曰,“皆是客。”“请,所有行礼者按序、列队就位。”
“奠酒点火!”全体作揖下跪磕头。“请,请上香!”一人(或两人左右)出列(其余人跪着)向后转作一揖(队列里若有长者)再转过来向右跨一步,直向前每行一步作一揖,或者跪下磕一头,或每行三步作一揖叩三头,共行十二步扣头十二,至祭桌(十二步也可走成s型)向左跨一步至香案前,拜,叩、叩、叩、叩。平身,移至盥洗处,盥洗后,回至香案前。站,破供,三上香。(由传递者甲将香案上的香分三次递给行礼者。行礼者接香后,双手把香竖直由下而上举至胸口略停,再上举至与双眉平,稍停后,往下放至胸口略停,之后往左递给传递人乙,共三次。)跪,献三爵,把酒端平上举于口平。(动作与三上香同。)三献铭宝,上举与心口平。(动作与前同。)起立,往右跨一步,前进一步,至灵前,拜,叩、叩、叩、叩,痛哀三声!(莫过哀。)起立,往后退一步,再左移一步,至香案前,拜,跪,叩。往左跨一步,后退下,一步一揖或一跪一叩或退三步一揖叩三个头共十二步。再向右跨一步,回到原就位处,转向后作一揖。(入列)“请起”(全体)“典酒点火”拜,跪,叩。“请起”。孝子叩谢,待客的带进客屋。
在淮北民间丧事,比较近的亲属有讲究的的如娘家侄子,闺女婿,拜把子的等等要会二十四拜先人,所谓二十四拜就是24个头,刚开始磕头的地方有6个,四个角12个,中间3个,上殿3个),只是二十四拜比较麻烦,要会拿架子,拜的要稳,有时候跪的膝盖疼,俗称赫兹身子,也叫斗身子,首先要先穿孝衣,接着摆合子,农村帮忙问事的要先喊棚宴齐不,里边的说齐,外边的老知喊请客烧纸,接着客人就进灵棚,先哭三回,(左手掌贴腹部,右手贴额头),随着老知的三声请,客人作揖下跪(作揖上不过顶,下部过膝),老知三声请,客人扣三头,(有的老知会喊首叩头,再叩头,三叩头,各地风俗老知懂的还不一样),接着主客起来,老知喊左上拜,客人向自己右右手上角斜走三步,老知三声请,接着叩头,手叩头,在叩头,三叩头,作揖后,老知喊左下拜,客人向后退三步接着同上,完毕后,老知喊右下拜,客人斜走三步,。。完毕后,老知喊右下拜,客人后退三步,完毕后,老知喊中拜,客人向自己最初叩头的地方向前一点位置斜走三步,礼毕后,接着就是上殿了,上殿三步,如果发现叩头的凳子靠近桌子太近,要用脚勾一下,防止磕头,头碰桌子,跪在凳子上,第一个老知会喊禀香,总共两次,旁边的人会递给你香筷,客人双手接过香筷,要敬一下两手从下举到额头,然后双手递给右边的人,总共两双香筷,接着是秉香烛两根,都是分批敬的,接下来是酒两杯,最后有的要秉拜合,礼毕,叩头三个,老知会喊首叩头,在口头,三叩头,作揖后,老知喊后退三步,接着在3个头就是24拜完成了,礼毕后客人从左边入灵堂,右边出来,,整个24拜需要1个小时左右,另外特别提醒一下如果和自己一起去的有自己的兄长或者父辈要在上殿之前给他们作揖或者叩头一下哦三六九类似,也就是九个头,上殿程序一样.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三里不同,十里改规矩,一家之谈,见笑。
一般是儿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後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左脚向左後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称‘二十四拜’,由此可见清代礼节之繁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