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名字的意思就是济世安民,自身就是一位很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再加上有一位贤淑的皇后,身边还有一群能人异士,比如魏征,房玄龄等人的辅佐,又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创造了一个新纪元,于是就有了贞观之治。也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所谓大唐盛世由此开始。
2、武则天也算是一位难得的明君,因为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武则天并不是很光明的夺权继位,人们并不是很看好她,但是确实不枉为明君一位,开创贞观遗风。
3、清朝康
历史上的明君有哪些?
比如说: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名字的意思就是“济世安民”,自身就是一位很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再加上他有一位贤淑的皇后,身边还有一群能人异士,比如魏征,房玄龄等人的辅佐,又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很难不创造一个新纪元,于是就有了“贞观之治”!也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所谓 “大唐盛世”由此开始!
之后的武则天也算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但是因为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武曌并不是很光明的夺权继位,人们并不是很看好她,但是她确实不枉为明君一位!
清朝的康熙皇帝,八岁登基,试想一个八岁的小孩就要面对天下,确实是一件很有压力大事情,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收复疆域,平定三藩,平定叛乱,遏制俄国,管理西藏,不仅如此,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做出就打贡献,可谓是“千古一帝”!
雍正,都说是“康乾盛世”,但是没有雍正在其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估计乾隆也没那么轻松!
乾隆,不用说了,“康乾盛世”,自封的“十全老人”,但是自己的绯闻也不少,看看还珠格格久知道了!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君?
举出六位笔者心目中的“明君”,简要介绍,阙略之处,欢迎大家补充。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朝的第三个皇帝,他在位24年,励精图治,倡行节俭,废除肉刑,以德政治理天下,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二、汉景帝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由于他的兄长都早夭,他得以被立为太子,最后即位皇帝。汉景帝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
三、汉宣帝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出生数月就遭遇巫蛊之祸,被送进监狱,关了数年。被放出来后自小养于民间,17岁时被霍光拥立为帝,在位25年。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汉武帝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的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老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史称“汉宣中兴”。
四、东汉光武帝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号称主角光环拥有者,与其祖上刘邦一样,走了一条从平民百姓到开国皇帝的艰难道路。刘秀在位33年,政治上整顿吏治,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史称光武中兴。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虽“得位不正”,但因政绩特别突出,是后世史书中最为人称道的皇帝,史家公言,其贞观之治,永为后世称美。
六、宋仁宗
北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名臣辈出,中国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达到古代的巅峰。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时社会的发展已达至农业经济下的瓶颈,从而需要一种新的突破,也可以说是最早的近代化的压力。只是终宋一朝,虽有猛人范仲淹、王安石等实行变法,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也因此虽然最早触及,但却一再延宕,最后竟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中最晚解决的,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有哪些众所周知的明君?
像汉朝的汉武帝、汉文帝,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以及明朝时期的明孝宗、明宣宗等君王都是颇具知名度的古代明君。汉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了“推恩令”,将盐铁等生意收归国有以防止商人恶意抬价,另外他还倡导“独尊儒术”。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开辟了十分利于经济发展的丝绸之路。这些举措的实施让汉朝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故而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其综合国力十分强盛。
唐太宗在还未登基之前便曾立下赫赫战功,故而他在军中以及民间的威望是非常高的。此外,他所设立的文学管也为他招揽了诸多人才。凭借这些条件,本无望继承皇位的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基为帝。唐太宗登基之后任用贤臣,虚心听取谏言,对内进行休养生息,对外则强硬扩张。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得到快速发展,最后还实现了“贞观之治”。
明宣宗从小非常聪慧,也因此早早被朱棣立为皇太孙。待接手江山之后,明宣宗凭借自己的聪慧将明朝带入到了“仁宣之治”之中。明宣宗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盛世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知人善用,积极整顿吏治。在经济方面,他又采取诸多措施来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生产,从而使得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过这个“仁宣之治”也有其父皇明仁宗的一份功劳。这个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不足一年,却也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所以也当冠以明君之名。
此外,汉文帝身为明君的佐证是“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则是唐玄宗的明君证明,明孝宗这个明君则是创造了“弘治中兴”。其实除了这些君王之外,古代帝王中能够冠以明君之名的君王还有不少。
中国古代十大明君是谁?
第一:秦始皇嬴政
秦皇的功劳在于大一统,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全国各地不同文化的统一,为随后汉民族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秦皇废除了分封制度确立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比欧洲各国早了千余年。
第二: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但晚年过度奢侈糜烂,迷信金石丹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太宗活到康熙的那把年纪,后果就不敢想了,因为他才活了51岁,晚年就已经奢侈糜烂了,估计年纪大点会跟汉武帝、唐玄宗一样了。
第三: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70高龄,54载帝业,汉武帝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中华民族。是他一手奠定了大汉兴衰的基石,盛于斯,衰于斯。
第四: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皇帝,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因其文治武功卓著,故与唐太宗各称千年一帝!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
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第五: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第六: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第七: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
第八: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宋朝第一位皇帝(927年—976年),在位期间(960年~976年)。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证明,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他对待权臣刚柔并济,怀柔安抚,很好的解决了天下统一后的军权问题,永不消逝的英雄——赵匡胤。
第九: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是明宪宗成化帝的三子。明朝第9位皇帝(1488—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6岁。
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清人编写的《明史》多用史笔贬低明朝皇帝,但对孝宗以“恭检仁至、勤政爱民”八个字来形容。由于孝宗的励精图治,使得当时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称为“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孝宗雄才大略,其功绩、才德并不亚于太祖、成祖。
第十: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儿子(景帝)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中国古代历史上谁是明君?
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诞生了494位皇帝,其中有73人并未真正在位或是死后被追封为皇帝。这样算起来的话,古代真正当过皇帝的人大概也只有400多位。有哪些是明君呢?
对于明君的定义,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通常来说,能被称为明君的皇帝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首先,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其次,还要对历史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最后,身为皇帝还要做到选人有术,用人有方,并且听得进劝谏之言。
根据上面这几个条件来看的话,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能够被称为四大明君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清世宗胤禛、明太祖朱元璋、隋文帝杨坚。他们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一代明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