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和统计很难隔离,排除传统统计方法是想知道现代机器学习方法在量化金融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金融业指的是银行与相关资金合作社,还有保险业,除了工业性的经济行为外,其他的与经济相关的都是金融业,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两个行业的相关性较差。
2023金融行业有什么发展前景?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美年健康(002044);通策医疗(600763);爱尔眼科(300015)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情况;中国健康保障及基金管理服务市场发展现状等
中国健康金融市场分类
按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健康保障与金融服务具体可分为健康保险、健康保障以及健康基金和投资管理服务,其具体如下:
中国健康保险服务市场发展向好
从行业发展特点来看,多种因素驱动着国内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城市化推动下,居民潜在的医疗保障需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每年的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已经从2010年的677亿上升至2021的8448亿元,健康保险的成长性较好。
再从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商业健康险第一梯队企业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2021年分别实现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64432亿元及114549亿元,合计占比达34%。
中国健康金融市场相关服务处于逐步完善阶段
健康保障主要是指医疗保障服务,从我国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处于全面医疗保障改革阶段。2021年9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到2025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中国健康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健康服务行业各项促进政策的出台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因为行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局面。根据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近年来,统计学热过金融火过计算机,真是这样么?
传统意义上讲,金融的三驾马车:银行、券商、保险。
那两驾马车我没深入了解过,但银行我还是相对比较熟悉的。
站在基层,来说说银行业吧。
传统的模式受到冲击
近几年来,受到新兴产业、互联网+的影响,银行传统的模式确确实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各项业务逐步向线上发展,像之前的一些业务模式、经营模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上而下的压力剧增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各项业务越来越透明,竞争越发激烈,银行的盈利压力,可以说是压力剧增的。银行的工作人员,权利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存款怎么拉?贷款怎么放?各项指标怎么完成?
还记得前段时间,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广ETC业务吗?在外人看,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方便了客户,又方便了出行。又有多少人知道,那段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有多么大的压力。
再参考宁波银行的那个悲剧,这是多么大的压力。
相较互金公司来看相较互联网公司,银行仍算稳定的。
犹记得前几年,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有很多同事加入了P2P公司,在前几年确确实实的比银行赚钱多了一些。但这几年,随着P2P行业整顿,在P2P公司工作变成了违法行为,赚到的工资,属于非法所得,必须上交。
收入降低已成事实前段时间网传银行业普遍降薪,记得有些银行站出来辟谣——并没有降薪,而是根据市场化发展来改革薪酬。说白了,银行赚的少了,银行的员工也要赚的少。
其实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大多收入不高,贫富差距也很大。以客户经理为例,收入受业绩影响,完成任务可以拿绩效,完不成任务还有可能扣工资。
对于同一个银行的客户经理来说,有的人一个电话,就拉来上亿的存款,有的人累够呛也完不成任务,这样来说,收入相差是很高的。
银行业也仍是我国比较赚钱的行业就算存在各式各样的因素,银行业仍然是我国比较赚钱的行业。哪怕是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里,银行的整体利润、总资本、同比上升等相较其他行业,仍然处于前排位置,也就是说,银行业仍然是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
因此,不能简单的说,金融业、银行业近几年不行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换一种方式继续发展而已。
金融行业近几年是不行了吗?你怎么看?
金融行业好比一个国家经济的血液,只有景气和不景气之说,但是是有周期性的,暂时的困难并不意味着来日不会好起来。
如果你说的是金融行业当中的银行业,最近几年的表现确实不佳,那是因为:
1:存贷差不断收窄,直接挤压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2: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不断扩大,比如公司通过上市,发债等等方式绕开银行,使得银行的获利渠道进一步收窄;
3:因为疫情的原因,使得我国经济运行趋缓,呆坏账增加;
4:居民存款增长开始停滞,使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如果你指的是证券和保险,他们遇到的困难是同样的,即
投资渠道过窄,获利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弊病不除,即使有钱也无法获得令投资者满意的回报,更不要说为自己获得可观的利润了。
个人认为,中国的监管部门不能总是盯着风险,护着罩着国内的金融行业,因为在树底下是长不成大树的。
只有加速开放金融业,在向国外同行学习的同时,也促使国内金融行业获得更宽广的获利渠道,进一步促使中国的金融业强大起来。
那个时候,你就没有金融业不行了的感觉了。
金融行业大部分真的是很普通的民工。
记得从帝都top3金融专业毕业出来时是很有年少轻狂的感觉的,六七年前金融还是很火爆赚钱的人不少,觉得自己千军万马杀过来已经拿到了金融高薪的入场券,马上就要拿到百万年薪走上人生巅峰。
但但,,事实证明学生确实是容易幻想太过于naive。
金融从业者是容易在泡沫中疯狂投机赚钱到钱的,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投融资活动,金融从业者活跃其中赚上一笔。10-15年四万亿的大宽松,正是这样一个容易捞钱的年代。
但金融急速膨胀后,出现了杠杆率飙升、脱虚向实、资金空转等问题,监管认识到了这点,于是便开始了16年的运动式去杠杆时代,影子银行、银行理财新规、资管新规、严禁刚性兑付、去通道等等,每一点都摁在了金融虚胖的命门上,金融狗们也就跟着没了脾气。
金融的核心在于资产端和资金端,对应着投资和募资,而这两个核心环节,都超越了普通人能够胜任的水平。潮水过后,大部分普通从业人员,也都发现了自己在裸泳,以前较为轻松赚的钱,不过是时代或政策带来的红利罢了,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本事,在做一份可能很普通的工作,之前的优越感和良好感基本消失殆尽。
我把以上一段话发给很多金融同行朋友,包括做投行的、PE的、券商研究员、基金经理、信托经理等等,他们都觉得很符合他们的感受。是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保持着超额利润,都会回归平均收益,前几年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比较走运罢了。
我看到身边的金融同行们,每天工作得很忙很累,996,997的都有,有的同胞甚至每周七天24小时standby,在这两年金融行情下拿的钱也不过如此,但工作强度和劳累度十分之大;抑或像一些岗位实则极其无聊,除了工作比较体面后很索然无趣。
那种所谓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资本大佬范儿?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月跑遍十省求爷爷告姥姥去募资的艰辛,有的只是被无数的监管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深夜翻法规担心项目要黄的战战兢兢,有的只是起早摸黑去研究年报和报告仍然面对净值波动资金巨额赎回的无奈
表面光鲜、但工作十年了拿着不多工资、上升路径看不到的金融从业人员也大有人在的长远看下来,金融总体人均薪酬貌似不错,但落在普通民工身上的着实不多,叫做民工是不为过的。虽然俺做金融那么多年没赚到啥钱,但经过这两年的思考反省心态倒是挺好的,自己能够赚多少钱,还是和自己做了什么事儿创造了什么价值成正比。
有个好的职业心态把。这是一份和普通行业无大异的行业、但总体还算可以的行业。任何优越感和过高的期待都是被蒙蔽的表现。做好当下的事儿、实事求是尽可能多创造价值才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儿。民不民工的称谓,都是无所谓的。
------------
以上。
我是小贝老师,200+金融、咨询、快消等业内人士职场交流的集中地。
同名公众号:小贝人才工作室(xbcareer),希望我的文字对你找准方向、拿到满意offer、更稳步的职场发展有所帮助。
其实疫情当下,中国成了世界眼中的经济“避风港” 。
美股动荡中,多家西方投行把中国称为经济“避风港”,从衡量资本市场是否表现稳定的波动率指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资本转向投资中国资产的现象。
中国加速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空间。为应对和对冲疫情,中国结合结构性政策工具和普惠性政策工具,采取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目前已经有3000亿专项贷款和5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性金融更是针对制造、出口和三农精准施策。而在MLF、TMLF、LPR改革等货币政策工具下,我国也有足够的降准降息政策空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为疫后经济增长带来及时雨和助推器。
中国正在通过深化改革来“稳增长”,全球金融业和资金正在快速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增长潜力巨大的资本市场刚起航,刚刚落地的注册制及其配套的多项改革举措正在加速推进,养老金也在逐步增加在股市的投资,体量巨大的资本市场平台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资金做大做强资本市场。
你所说的金融行业太宽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等都属于金融行业,加上近些年兴起的一些多元金融类公司,像互联网金融公司,都算是金融行业。
我简单讲讲自己的经历,还有身边的一些朋友的现状,或许对你有一些帮助。
我本人是金融类院校科班出身,毕业后先后在基金公司、银行、互金公司、证券公司工作过,简单讲讲各种不同公司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收入待遇等等的区别。正规的基金公司相对来说对学历、专业要求更高一些,你是向往基金经理方向发展的话,但是专业度高,和高学历并不代表你就有高收入,这取决于你们团队管理的产品所产生的实际收益。如果你是一线的基金销售人员,对学历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主要的是看你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 社会 资源,一般没有资源的人,做这份工作会比较难,公募基金门槛低,你也没什么销售收入,我主要是讲私募基金,以前是100万的认购门槛,你说普通人有多少人有这个实力,更何况是高风险投资。所以,如果能力强,资源广的人,收入是不菲的。但是每年因为管理不善,各种问题倒闭的基金公司很多,我本人在的公司就是因为产品和自营产品出现大幅亏损清盘的,公司倒闭。
银行,有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具体情况也有差异,商业银行和五大行又有区别。五大行,给人的确实体验就是,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人际关系复杂,我相信说到这所有人都能理解了吧。我主要想说一下商业银行,柜台,重复性工作,工作比较枯燥和单一,收入也比较固定和稳定。大堂经理,比较辛苦,每天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繁琐的事情,办理各种各样的业务,而且有业绩指标也任务,压力会比较大一些,收入比柜台会有一些浮动。理 财经 理,分普通,和高级,主要以服务理财需求的客户为主,引导客户购买银行的理财,基金,纪念币,纪念钞,等等,代销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等,只要你服务好,沟通能力强,工作起来也还算轻松,收入也相对较高。但是随着传统银行业收各种兴起多元金融的冲击,银行从业者压力也越来越大,收入也相对比起以前少了不少,特别是国有几大行。
证券公司,看你在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部门工作,不同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都不一样。公司总部的部门,那自然要求很高,从学历到能力,自然收入也很可观。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不同省市的营业部工作,大的券商营业部相对好一些,能有投研部、财富部、市场部、办公室等等,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称呼吧。但是大部分的营业部是没有那么多细分的,都是全员营销的状态,你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你能开多少户,有多少资产,产生多少佣金,压力会非常的大,每个月都有数不尽的开户,资产,产品销售的任务。如果你做的好,那收入也是非常乐观的。近些年国家慢慢开始放开外资券商的进入,对国内券商还是有冲击和压力,而且这个行业自己内部本省竞争就非常大,最后肯定会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局面。
互金公司,除了在上面做技术,产品,和风控的那些部门,最多的就是一线的营销人员,门槛低,工作也比较辛苦,压力也非常大,再加上基本都是私企,对于加班这个事情那是家常便饭。做的不好的,也混不了多长时间,做的好的收入也挺不错。但是这种公司存在一个巨大的风险就是你得担心这个公司会不会跑路,只要有重要的项目暴雷,那么就可能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公司都出大问题。心理压力我觉得比工作压力更难以让人承受吧。
至于金融行业是否不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永远没有人说华尔街不行了吧,同样也永远没有会说硅谷不行了吧。
中国的经济体量超级巨大,能保持5-6个百分比增长,已经是相当厉害了。
查了一下 印度今年GDP表现 ,上半年下滑明显,跌至54%,三季度的还没出来,但 全年肯定不到6% ,而中国今年的整体预期是61-62%,横向一比貌似还行。
原先根据6%增速估算,我们GDP跃居世界第一大概是2028年,实际情况肯定没这么乐观,我按5%的复合增速去算,要2035年之后,感觉这依然有些乐观,按4%的复合增速去算,要到2044年。
望天佑中华,国祚永昌。
这个问题比较广,个人感觉近几年并不是不行了,而是震荡休整阶段,休整过后会有一轮的暴发,特别是中国A股,我们都知道近期外围美欧主流国家指数跌幅比较大,但A股的跌幅是有限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
1首选我们看一下2016年到目前为止美国道琼斯指数的走势,16然后的时候,指数在16000点左右,到19年年底的时候,最高点30000点左右,什么概念?短短几年的时间涨幅超过80%,属实大牛,整体来说非常稳定,中间也有过几次调整,包括中美贸易战期间,虽然有影响,但一直以来还在上涨通道当中,今年春节过后,全球市场发生变化,月线跌破60月线,上行通道跌破。
2亚太地区日本,不得不说日本经济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房产泡沫巨大冲击过后,到目前来看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指数16年15000点左右到2019年24000点左右,涨了60%左右,次于美指,中间出现过大调整过后还能够反弹走高,还是不错的。
3中国香港恒生指数2016年最低位19000点左右,2018年最高点33000点左右,上涨14000点,涨幅达70%左右,2019年到目前为止24000点到30000点之间通道运行,也算比较稳定,其实个人感觉恒生指数受A股拖累还是比较大的。
4A股2016年最低位2638点,很多人认为这个位置是超级大底了,但在2019年年初给破掉了,最低2440点,整体到目前为止,涨幅9%左右,这个真是让人有点无语了,明明GDP的增速还可以,明明个方面都算比较稳定的,中间可能有贸易点的影响,但也不至于只涨这么点阿,跟外围主流指数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从上面几个指数不难看出,如果都按照2016年最低点计算,下跌空间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然后恒生指数,最后是A股,也就是说A股目前在最底位,它根本没有涨,那如果美指,日经,恒指都出现大幅调整,A股也可能会跟着调一下,但我认为不会太多,因为根本没有涨,你在跌真是有点不象话了。金融行业近几年是不行了么?我认为还行,至少在A股短短30年的时间内,有过两次高潮,中间跨度大约8年左右,2015年到现在2020年,5年过去了,估计下一波牛市在2021到2023年左右,所以要有信心,就算没有大牛的出现,难不成指数还能跌没了。
“金融”是一个很大的行业,门类繁多,不好用一句话概述行还是不行。
前几年,做现货原油,白银这一类的投资者很多,但大多亏钱收场。借此机会,有关部门对这一类的金融市场整顿了一波,剔除了一些“垃圾公司”,造成了市场短暂的“低潮”。打骚扰电话,加VX的人少了,可能给了我们金融不行的感觉。
事实上,自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金融从来都是“行”的,就没有不行的时候。到现在我们都可以随时看到“某某公司上市后,市值保证多少多少”这一类的消息,不绝于耳,我国金融集资的能力从来都没有减弱。减弱的只是个人投资者“股票,期货,现货,P2P”等等这些个人投资版块。其他一切OK,都在正常轨道中。
不是,是要转型了
金融行业中金融从业人员确在未来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的变革,比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行业中自身中介属性面临很大的冲击,比如金融行业中最基础的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始替代人工。
2-未来经济 社会 在技术和信息的加持下,变化速度急剧加快,而金融行业需要对复杂的环境和变化的速度做出及时响应,技术就是最好的替代。
3-大规模的信息自动化取代了人工,更精准的同时也给市场波动带来了更大的不可控风险。
学习完大数据可以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
其实我个人感觉,统计学的相关专业虽然比较火爆,但是从人数上来说,还是金融和计算机专业占据优势。这是肯定的,不需要考虑的。而且现在大数据,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所以我个人还是推荐考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原因如下:
1、计算机专业容易就业。作为计算机专业来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算是个共识。不管你学的是计算机的什么专业,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像就业的话,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如果你能成功的进入对口的专业,那么工资还是比较高的。我之前在深圳做的时候,月薪10000都算不上什么高工资。甚至有的大佬拿三四万块钱,还摇头吐槽这个单位工资真的不高。所以总的来说,程序员的工资水平还是很高的。
2、计算机专业选择更多。当然我这里想说的专业选择是指如果我们进入计算机专业之后,可以选择主修一种或三四种语言。比如当时我选择的就是linux+MySQL这两项。因为当时对于云计算比较沉迷,而且shell脚本确实好玩。而我的舍友就选择的五花八门,有学C++的,有主攻JAVA的,最强的一个大佬主攻了JAVA和Android。所以总的来说,计算机专业进入之后的选择还是很多的。
但是计算机并不是没有缺点的,虽然我是学的计算机,但是当时和我一起学习的很多人,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1、计算机专业就业门槛更高。我们寝室当时5个人,现在有4个人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而我们4个人中间,出了我没有经历过专升本或者其他本科阶段的学习。其他人都是想尽办法进入了本科阶段去学习,但是我们所有人都经历了岗前培训,或者叫做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就是你喜欢的科目,比如说JAVA之类的。当然也有前端的技术,这都是不固定的。根据个人的选择去学习,我当时选择的是云计算运行维护,学的是linux和服务器之类的。其实这就是我想说的,如果淡淡是学校毕业就去找工作,很难找得到,因为学校学习的都是几年前的技术。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参加过岗前培训之后再去工作。
2、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枯燥。这也算是一个共识了,因为如果你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那么首先需要你有强大的定力,没有强大的定力,很多事情你是搞不定的。其次需要你拥有非常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数学和物理应该好。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计算机专业都是男生多,而且在工作岗位中,女性程序员的数量也少于男性程序员的原因了。
没有背景的人去读金融专业,毕业以后好找工作吗?
大数据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大数据牵扯的数据挖掘、云计算一类的,所以是计算机一类的专业。分布比较广,应用行业较多。
零售业:主要集中在客户营销分析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客户的消费信息进行分析。获知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向等,以便商场做好更合理商品、货架摆放,规划市场营销方案、产品推荐手段等。
金融业:在金融行业里头,数据即是生命,其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客户的交易数据。通过大数据可以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防堵诈骗、金融风险分析等。
医疗业:通过大数据可以辅助分析疫情信息,对应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人体健康的趋势分析在电子病历、医学研发和临床试验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药物有效性等。
制造业:该行业对大数据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售后服务等。通过数据分析,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免除掉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并且及时改善产品的制造与组装的流程。
金融和统计学哪个专业好
我们大家都明白了,就是说对于金融专业如果没有任何背景的话,在这个时候选择去读这个专业在毕业的之后还是可以去找到好工作的,这也是我们大家所能够去理解了。因为对于专业本身来说,如果我们的实力是过于强硬的话,不管是到哪里都会有公司抢着要我们这也是我们大家所能够去想象的道理的了。
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大
对于金融专业本身而言,它的人才缺口是非常之大的。而对于每个专业他们每年所需要的人数也是非常之多也是让我们大家能够去想象体会到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对这个专业的人数进行增加的话,那么想必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想法,也是让我们大家都觉得非常不错的事情得了。毕竟对于这个专业本身而言,如果实力非常雄厚的话,一定会找到很好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大家所能够去明白的道理的了。
现在经济的发展让很多的金融专业人才缺失,所以在这个时候也就告诉了我们,对于进入专业而言,如果能够进行很好的发展的话,我对于他们在来说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对于现在整个市场经济而言,金融专业还是很好的选择。对于他们那些没有背景的人,如果在这个时候去选择就读金融专业的话,在毕业之后凭着自己也可以去寻找到很好的工作,毕竟现在市场还是处在非常饱和的状态。所以对于他们而言这还是非常好的选择的。
归根结底我们可以明白了,就是说对于现在行行出状元,也是能够去进行理解和体会到这个现象。而我们也可以明白的就是说对于这个金融专业而言,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工作。
金融到底是什么?金融行业的人到底有没有技能可言?
1 统计的学习难度貌似简单,而且近期还流传着许多什么统计大佬年薪百万的传说。嗯,各行各业都有传说,都是真的,但是没人告诉你的是百分之99的人都到达不了那个高度,你的预判很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认真的学过统计,那肯定也知道自己应该在信置区间或者中位数的水平,而不是觉得自己肯定是那个最高数。
高中和大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见闻,因此非常容易陷入一种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的缪知中。
邓宁-克鲁格效应是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我身边很多学统计的留学生就是听说统计容易(录取线很低并不等于难度低,而且貌似劝人入坑的大多不是统计背景的),然后挣钱容易(平均工资和工资增幅的确较高,但是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无法划水,有这能力和水平,你干什么都赚)
2 只学统计本科完全没用,那张文凭在本科这个阶段就是张废纸而已,因为本科生的平均水平和普通人认真自学成才的结果差不多。研究生后才能稍微熟练的运用一些统计知识,体现出你的所学是专业的。要到任何稍微专业的高薪统计岗位工作请读博,或者继续深造,你创造不出足够的价值,是拿不到高薪的。
简单来说:
本科生认识统计工具,
研究生练习统计工具,
博士以上才算能真正的用统计工具进行专业的作业。
第一步一般人有心自学很容易就能做到,第二第三步才是体现你的专业水准的时候。只学了第一步,严格来说你还真不能出师。
学习就是从完全不会到精通,但是这个是有阶段的。你就算当个木工还得先当几年学徒,对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比较专业统计工作的最低要求是研究生学历,本科生的水平对在工作中自学成才的没有明显的优势,反而在专业上有极大的劣势。比如说,一个计算机科学应届生能很快的学习统计知识并且应用在代码上,而统计应届生说不定还得从头开始学Python。
3 本人去年参加全国统计学术会(纯统计)人少的可怜。但是商科的学术会,机器学习的学术会,医学统计的学术会,应用统计的学术会,真的是人山人海。里面的很多人都不是纯统计的,都是其他行业,但是对统计的威力有兴趣的,感觉过去真正本科学统计和应用的并不占多数。
从这里就能看出未来的趋势了。
统计专业已经处于萎缩状态,开学术会议的时候都在讨论有了数据科学之后统计学会不会丢饭碗呢!都这样了还不能说明什么吗?然而大学的统计本科的报名人数倒是因为近几年的各种传闻爆炸性增长(我还听说本校的统计101今年的人数都把学校录取系统搞崩溃了)。
不难想象,供增需减,稍微加减一下就知道以后拿着统计文凭当微商,卖炸酱面的人会越来越多。
这里没有黑卖炸酱面的意思,炸酱面很好吃。
但是找不到专业工作,这是很多毕业生都要面对的现实,而我的预测是统计学专业遇到这个情况的可能性很可能正在增加。
金融到底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通过资本流动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金即资金,融即融通。
金融行业,一般划分前台岗,和后台岗。前台包括客服,客户经理,投资顾问,大客户经理,分析师,电子商务,营业部,IB部门,营销管理部门等。一个金融企业,他的利润贡献,很多是来自于前台。前台各部门和员工,构成公司的主要的利润中心。
后台岗位,主要为IT,财务,风控,交易,结算,法务,企宣,行政,人力资源,合规稽查,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财富中心,产品发行等部门。金融领域里面,各个细分行业,部门架构都不太一样,上述是基本上,每个行业都设的部门。如果后台部门不强大,不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价值输出,那么这个公司,就是靠前台员工坑蒙拐骗了,若干个个体户的联合体。优秀的后台部门,是一个金融企业的价值中心。
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风险,交易,融资,财富管理。信用,是整个金融全领域的最根本的基石,也是全球资本市场得以维系的基石和最终之锚。如果没有信用,那么就不会有通货,人类就会退回到物物贸易的时代。有了信用,通货才有价值,因为通货的本质,就是一种主权信用负债。
有了通货之后,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全球国际贸易,才能得以良好运行。解决了通货这个度量衡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商品的流通,就可以进入交换的环节。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商品的流通,其本质只是产权的转移,并不需要实物的交割。那么问题就升级了,那就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之后呢,交换就变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资产证券化,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交换的效率。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
于是,资本市场开始形成了。在资本市场上,人们因为对世界的理解和信息的占有不一样,所以导致交易标的物的价格,就会起起伏伏。价格波动的本质,就是交易主体,对当下的市场,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个没有分歧的市场,标的价格是没有波动的。因为价格在不停的波动,那么一笔交易,既可能会是正收益的,也可能会是负收益的,没有一个人想承担亏损,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一个正收益的结果。这个亏损,对交易者来说,就意味着风险。
风险的本质是什么呢,因为世界是不确定的。它一直在变化莫测,所以人们能捕捉到的当下的信息也注定是不完备的,那么大家都不完备,在决策上,也都注定是不完美的。巴菲特说,概率是对无知的度量。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用保险业的视角看,人类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理论上,都需要卖出风险。
信用,给资产定价,资产证券化,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是解决风险的问题,对风险进行管理。干脆把风险也证券化好了。于是,就出来了各种金融衍生品,各种给风险定价的模型。很多人认为,金融是随机的押大小的赌博游戏,那是他们不懂整体的资本市场的大图景。风险,也是可以证券化的,可以锁定的,可以控制的,终于,大家不用掷骰子押大小拍脑门下单了。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创举,但也是一个双刃剑,08年金融危机,导火索,就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崩盘。用来控制风险的风险管理工具,却制造出来了最大的风险,不得不说,这是个喜剧,挺讽刺的。
融资,是资产证券化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有钱的想把钱兑换成正收益预期的资产。有资产的,想出让部分股权或资产,兑换成资本,进行经营扩张。简单的讲,这就是融资的本质。很多信贷融资背后,有比较隐秘的无风险套利行为,本质上是资源寻租或者权力寻租。这里不敢多说了。影子银行什么的。敏感。
有了风险管理工具之后呢。那么,固定收益,绝对收益,财富管理,这个巨大的市场,才成为可能。不然只是纯粹的赌博游戏,玩太大,心脏可受不了。很多专业的投资机构应运而生,资本市场,进入了机构化时代。目前,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远大于银行体系的现金储蓄规模。
1、经纪业务。对于粗放型的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业务而言,从业人员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他们的价值,就是提供一个交易通道,并没有任何的高附加值服务。所以这样的公司,他们的最大的价值,就是IT部门别掉链子,卖通道的,如果还掉链子,那就不知其可了。在IT部门不掉链子的情况下,前台部门,也就是不停的拉人进来做交易了。至于分析师啊,投资顾问啊,他们也不能提供什么价值,记住,这种经纪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除了通道快准稳之外,没有其他的价值。当然了,销售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销售技能,不算是金融业特有的能力。
2、投资咨询业务。这个业务,比较水。有卖报告挣钱的,有靠推荐股票赚钱的,也有靠提供点价交易服务赚钱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真正能实实在在让客户挣到钱的咨询服务,不是特别多。真有这种技能,肯定去做财富管理了,拿业绩分红,和拿交易佣金比,简直天上地下。
3、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这方面的业务,不怎么依赖交易方面的技能,但是很依赖项目运作,管理,撮合,销售的综合技能。
4、自营业务,此业务,严重的依赖交易与投研技能。
5、资产管理业务。严重依赖交易技能,营销技能,产品设计技能,风险管理技能,金融工程技能,调研分析技能,以及各种综合技能。
6、其他撮合业务。金融企业,另一块很重要的服务,就是撮合。很多基金公司,其实私下里面,都是提供的融资中介服务。券商的投行,财富管理中心,很多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融资中介都是他们一块很大的业务。信托,融资中介的服务,做的就更多了。撮合技能,是升级版的通用技能加各种专业技能,尤其是大项目。
以上以券商为例做了个岗位技能分析。
前后台,各个岗位,都称得上是金融业。没有金融IT,交易员怎么交易?没有结算,交易赚不赚钱谁知道?没有风控,交易穿仓了,谁赔?没有客服,谁给你开户?没有客户经理,亏货客户赔钱的时候找谁撒气?没有基金经理,谁来进行大客户的资产管理?没有矿工挖矿,量化交易怎么开展?每一个岗位,都很重要,一环扣一环,都不可或缺。
就算索罗斯吧,他也有交易员,他也有分析师。金融业现在高度发达,分工也高度的细化专业化,不存在题主预想的那样,有一个单颗的本质,刚好那个本质上面设了一个岗位,这个岗位就是干金融的,其他的岗位都是丫鬟,伺候这个岗位。当然了,索罗斯严格的说,不算是金融从业人员,他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客户。
效率。有人说,金融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金融本身没有价值。如果没有通货,没有银行体系,没有资产证券化,没有资本市场,没有风险管理,没有财富管理,大家都退回到物物贸易的阶段,就知道金融的价值了。人类的经济行为,不外乎两个,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交换。金融既给劳动端提供了血液,又加速了交换的效率。这就是金融的价值和真正目的。
也有很多人认为,金融的价值是未来对现在的贴现。这么说也对,这也是金融的价值之一。但金融更核心的职能,还是效率。有了金融,商品交换的摩擦成本,才被降低了无数倍,从而才能形成流动性,从而才能形成产业化和各种文明生态。而互联网金融呢,又把传统的金融模式的摩擦成本,进一步降低,流动性空前放大,生态效应也空前放大。这就是金融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有形的商品,价值更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