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2、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春节有哪些活动
春节的活动有:逛庙会、辞岁、贴春联、吃团圆饭、开财门等。
1、逛庙会
逛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就在庙外摆起了各式小摊赚他们的钱。
2、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3、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用白联纸或宣纸将窗户封起来,中间贴一红纸帖,写有五谷丰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类内容。
4、吃团圆饭
忙绿了一年,最最轻松和开心的时刻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了。这一天家里热热闹闹,喜笑颜开。当然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
5、开财门
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
春节的活动有哪些
春节民俗活动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统名之曰“年货”。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过年有哪些风俗活动?
过年有扫尘(“穷运”、“晦气”扫出门)、年夜饭(团圆饭)、守岁("熬年" )、舞龙舞狮(祈求平安和丰收)、游神(寓意神明降落民间)、押舟("压舟赶鬼")、吃饺子("饺子宴")、赏花灯(求子添丁、避邪平安)祭灶(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贴门神(祈求福寿康宁)等风俗活动。
1、扫尘
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年夜饭
又称年晚饭、团圆饭等,特指农历除夕晚餐。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也是一年年末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3、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也有部分地区将通宵守夜(熬年夜)称为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4、舞龙舞狮
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5、游神
或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迎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进香、菩萨行乡、抬佛、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它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游神是东亚及东南亚民间信仰的信众在新年或神诞日进行的一项仪式,在日本习俗中称为神幸祭。 游行沿途伴随有锣鼓、神偶、舞狮、舞龙、杂技及乐队演奏等艺阵表演。
6、押舟
亦称"压舟赶鬼",是流行于粤西地区,特别是化县地区(今化州、吴川)一带的民间习俗活动,该民俗活动一般于正月十五各地正年例夜举行,该民俗传统已流传了近千年。
7、吃饺子
新年饺子要皮薄、馅多,捏得严实,不能煮烂,荤饺子要有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的,也有两种肉拌在一起的鸳鸯饺子,以及百味杂陈的"饺子宴"。素饺子多用各种新鲜蔬菜。饺子的形态甚多,有冠顶饺、蝴蝶饺、金鱼饺、花边饺,也有推捏、叠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饺,以及挤捏的木鱼饺。
8、赏花灯
人们为了驱逐对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祷光明的意义。因为灯火是光明的,赏花灯也有照亮前程的意义。也有农家在田间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以期丰年。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花灯也用来求子添丁,虽然是迷信说法,也是为了求得避邪平安。
在岁末年初之时,把灯笼挂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平安顺利。现如今赏花灯成为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人们通过灯会赏花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得五谷丰登。
9、祭灶
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10、贴门神
为祈求一家福寿康宁,人们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所以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过年禁忌
1、春节前两天忌洗衣,据说这两天是水神生日,洗衣脏了水会惹怒水神。
2、正月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3、正月初三老鼠娶亲忌点灯。
4、正月初四这天忌出远门,因为这天在民间是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以上内容参考:——春节
春节有哪些习俗?
春节的习俗: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关于春节的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春节习俗有哪些
较为固定的习俗。如买年货、扫尘、贴年红、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