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斋日中,初一和十五两日均为四天王太子巡视凡间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评善量恶,查量时间凡人罪恶深浅,增减凡人福禄寿命。初一十五食素,不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为方圆之内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情绪就会陷入极端的状态中。
2、道教修炼重视性命双修,把凡人修道成真后称为神仙。《黄庭经》曰;“淡然无味天人粮”,同时,道教有讲究“济生济死,普度一切”的精神,认为世上的生灵,都是天地所赋予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不论大小多少,都是一个生命。
3、修道之人应该有恻隐之心,对其加以爱护怜悯并珍惜,不应有所杀伤,按照这种思想道教的饮食应当是“淡然无味”且以不破坏自然界的和谐为原则。《太上感应篇》云: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4、道教提倡素食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在道教的相关戒律中有明文规定,如《老君说一百八十戒》曰:“不得杀伤一切物命,不得渔猎伤煞众生,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之物,以及不得妄上树破卵”等。
5、上天有好生恶杀之德,天地孕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道教弟子要体察天地之心,以杀生为戒,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倡素食。自从人类走出蛮荒,素食就一直在修身修心这两种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着,素食与修道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修心:随着人类文明和自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把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清其心”主要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修道者逐渐清醒意识到,纵欲不仅有损身体,而且还是导致昏聩,乃至一切灾殃的根源所在,在民间有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就是吃素以“修心”理念的深刻体现。
(2)修身:《吕氏春秋.重己》曰:“味中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膳食过于丰盛,胃就会过于撑饱,过于饱的话胸腹就会憋闷,胸腹憋闷就会使阴阳之气不通畅,这样怎么能实现长生久视的愿望呢?道教提倡素食的最终愿望是为了修道,为了实现“长生久视”之道。
(3)关系:修心修身即修真养性,素食与修道的关系即修真养性与修道的关系,《邱祖垂训文》曰:法有三乘,遵依本教而行,量力而进,立志而守,苦志而修,方是出家人之正路也,夫上乘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
初一十五吃素的意义是什么?
初一十五吃素的意义是一般初一和十五会去寺院烧香拜佛。因而要斋戒、沐浴,以示恭敬,所以会吃素。吃素也叫素斋,每一个月有两天初一和十五吃素,有一些佛教信徒们把这种吃素斋的方法叫作吃花斋,因为信徒们他们基本生活在社会基层,并没有完全出家住到寺庙里,平时他们都吃荤食物,每月有那么几天吃素还是很好的。
去观音庙需要注意什么
去观音庙需要注意净身,沐浴,食素三天,初一、十五都可以去拜。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初一十五吃素食有好处?
有,但太微薄。给你看个故事:曾有一位大人物,在四月八日佛诞日到寺院敬佛放生,偶然遇见一位游僧向他合掌问讯:"您到这里有何贵干?"大人物说:"做好事。"游僧又说:"为何今日做好事?"大人物说:"今日是佛祖的诞生日。"僧又问:"佛祖诞生日才做好事,那余下的三百五十九日就不该做好事吗?"大人物愧不能答,这时有人斥责道:"贵人护法,三宝增光。穷和尚何敢妄言!"游僧笑答:"穷和尚不得不说实话。"尔后转身而去。五台僧人明玉曾说:"一心念佛,则恶意不生,并非每日念几声佛即为功德。天天享肥炙甘,只挑选几天不吃肉,就能称为善举吗?平素行为不端,只规定数日不收贿赂,难道就可称为清廉了吗?
初一十五吃素的规矩是什么?
农历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的盈亏影响而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我们人体内部血液涌动的“潮汐”也达到了最大值,情绪就会陷入极端的状态中。
“素食”在中国古代的含义并不等于“不吃肉”。汉语“素”字本义是指白色、干净和质朴。
有专家作过考证,素食在中国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蔬食,此义与我们现代意义的素食重合;二是指生吃各种瓜果植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然纯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区别只是现代人已很难吃上他们理念中的“天然纯素食”;第三指无功而食禄,那已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事,与本文之旨无关。
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人不应该追求浓烈肥厚的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硬道理。随着佛教传入,南北朝有“菩萨皇帝”之称的梁武帝,使素食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鲜明特色。
梁武帝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此前的佛教徒,即便是释迦佛祖在世的印度,也是允许修行人食用“五净肉”的。自梁武帝以后,素食便一举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一大标志。因此,要说从古至今最自觉、最彻底、最无私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食主义道路的群众,当公推南北朝以后的中国佛教徒。
古老的中医学一直是主张多用清淡素食,少用肥腻厚味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说:“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是故食最鲜肴务令简少。饮食当令节俭,若贪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
佛教常识:为什么要在初一,十五吃素
《地藏经》里提到一个月中有若干天持素的种种益处,其中包括初一、十五。也就是说还应该有更多的天应该持素的。
按照佛家的理念是不应该杀生吃肉的,但众生通常做不到,因此在佛门里也开了方便法门,开许众生若能持素几天便可得种种利益。这是一种“鼓励机制”。
人人都应该有恻隐之心,对其加以爱护怜悯并珍惜,不应有所杀伤,按照这种思想我们的饮食应当是“淡然无味”且以不破坏自然界的和谐为原则。
古人提倡素食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上天有好生恶杀之德,天地孕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我们要体察天地之心,以杀生为戒,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倡素食。
扩展资料一是指蔬食,此义与我们现代意义的素食重合;
二是指生吃各种瓜果植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然纯素食有相近的地方,区别只是现代人已很难吃上他们理念中的“天然纯素食”;
第三指无功而食禄,那已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事,与本文之旨无关。
按照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人不应该追求浓烈肥厚的饮食,“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硬道理。随着佛教传入,南北朝有“菩萨皇帝”之称的梁武帝,使素食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鲜明特色。
初一十五吃素5大忌讳
这个只是为了吃素的一种过度方法 习惯的过程 佛祖说过修行人不能吃肉
《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中写道: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为什么信佛的人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吃斋礼佛?准确的原因是什么?
1不要吃任何活的食物,如动物和鱼。2有些蛋清人平时不吃鱼等食物,但会吃鸡蛋和牛奶。3有些佛教素食者,除了不吃鱼,还避免五种辛辣的蔬菜,即大蒜,洋葱,洋葱,洋葱。农历正月十五不能吃的食物有:肉、鱼、奶、蜂蜜、鸡蛋等。适合正月十五吃的有:年糕、饺子、汤圆、面条、干米饭、鸡蛋等。大年初一,要特别注意不能吃粥。按照过去的传统,穷人家只吃粥。第一天早上一定要吃一顿干饭,这意味着你一整年都会很有钱。一年中第一天的早晨被称为众神的盛会。所有的神都会出来拜年,所以为了表示尊重,不能吃肉,要吃素。除了重病,最好不要服用所有的补品和药物。素食通常是由动物、鱼和其他生物制成的食物。即使是素食者,虽然不吃鱼等肉类蛋白质食物,但也会吃鸡蛋、牛奶及其制品。另外,如果他们纯吃蔬菜,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而豆类蛋白属于植物蛋白,吸收率不如动物蛋白,氨基酸也没有那么全面。所以,吃素是必须的。据说,中国在正月十五吃素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至夏和商朝。传说夏杰王在毛毅日被商汤所灭,而商纣王在甲子日被灭。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个个嗜杀奢靡,以至于昏厥而亡。后来诸侯王以此为戒,所以这几天斋戒养心,节俭以示警惕。然后起起落落,乡亲们纷纷效仿。后来演变成传统的“硕王斋”——每月初一、十五吃素。农历正月十五吃素的宗教原因是,吃素是为了培养修行者的“慈悲”。道教相关戒律中有明文规定,如《老君一百八十戒说》:“不可杀生,不可渔猎杀生,冬天不可挖出藏在地下的东西,不可跳上树去破蛋”。天道有爱生厌杀之德。天地孕育万物,喜欢万物。农历十五吃素符合科学规律。潮汐理论认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施加在地球上的水体上,往往通过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波动而清晰地反映出来。人体内的水占身体的80%以上,人体血液中的盐浓度几乎和海洋中的一样。因此,每当海洋潮汐的变化因月亮盈亏的影响而在农历初一(即农历十五)达到最大值时,我们人体内部涌动的血液“潮汐”也达到最大值。此时人的血气要么处于巅峰状态,要么处于巅峰状态,总之情绪会陷入极端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先知先觉的人说,这个时候吃素斋戒会有更大的功德。而道场宫选择这一天点灯祈福,的确是因为此时人的身心健康最容易受到月潮的影响。
关于持斋之由来,《大智度论》卷十三载(大正25·160a)︰‘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
又,持斋之日有三斋日、六斋日、十斋日之分。相传此斋日有诸天神莅临考察,并记录吾人之非行。故必须斋戒清净,谨慎三业云云。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扩展资料:
“斋”是清净心的意思,佛教中指的就是过午不食,和素食是两回事!现在很多人都把“斋”当成素食,这是误解。因为当年佛陀是托钵接受在家人供养,人家给什么就得吃什么,不能说有肉还要挑出来扔掉,没那回事。
“持斋”,也叫“持午”,就是持守过午不食的戒律,这是佛陀给出家弟子制定的戒律。
那“八关斋戒”。这个“斋”也是指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专门为在家居士制定的戒律,因为在家人事务繁忙,又想修行佛法,佛陀就制定了这么一条戒律,可以一天一受,既不影响生活,又能体验出家人的生活。
其实,无论学佛没学佛,大家都可以尝试过午不食,这样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只是开始可能感觉不习惯,总觉得少点什么似的,其实是心理在作怪,一旦你坚持下来,就是再让你吃晚饭,恐怕都不想吃了。
尤其现在很多年轻人习惯早上不吃饭,晚上多吃,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应该改一下。
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