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叫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卢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卢舍那大佛是谁建的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这是唐高宗李治为其父皇李世民做功德而建的。当时还是李治皇后的武则天为这个工程捐助了两万贯胭脂钱,用当时的粮食价格换算过来相当于现代的六百多万人民币。佛像一凿就是3年9个月,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才完工。
卢舍那佛,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光明普照。
卢舍那佛的传说
传说,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则天居住在东都洛阳的皇宫紫微城中。有一天清晨,武则天正在梳妆。唐高宗在一旁夸赞道:“梓童(皇帝对后妃的爱称)相貌端正,雍容华贵,有菩萨之仪态。”
武则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高兴。她灵机一动,立刻抹开了眼泪。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
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
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
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面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一面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大卢舍那像龛。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为了把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则天还捐助了两万贯脂粉费。
大佛像塑好后,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如今,龙门街上的老百姓还是这个叫法。
洛阳龙门石窟最大佛是照谁的原型造的?
应该是照武则天做的。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那珠圆玉润的体态和鲜活生动的表情也只有盛唐才有,再加上因为此佛像是在武则天未称帝前以皇后的身份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脂粉钱两万贯)予以捐助的,并在此佛像在落成当年的大年三十率文武大臣参加了奉先寺开光仪式,所以普遍认为卢舍那大佛的原型就是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它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龙门石窟最大的内存佛的脸是照着哪位皇帝做的
尊敬的百度用户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丰满富态,当初是照着唐周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亦称为“武则天像”。
这佛像为何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造呢?
原来自北魏、隋唐以来,皆有皇帝即是当今如来的说法。
特别是北魏,曾在举国崇奉的大同武冈山开凿石窟,以“山川可以终天”的谀辞,模拟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的样子造像,首开“皇帝即如来”说法的先河。那个时期,所谓的高僧昙曜、对皇帝的尊崇真是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到了武周则天时期,女性化的佛像更是层出不穷,弥勒佛像的女性化,无疑是依据武则天的形象加以美化塑造而成的,这和北魏昙曜五窟依据帝王相貌来塑佛像一样,岂不是在强调“皇帝即如来”的观念?
也就是说,武则天不仅以弥勒自居,还要百姓如同信奉弥勒一般的信仰自己。
武后称帝前夕,就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佛教的《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
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这大佛名为“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zhao),意为:“日明当空”。这相同的含义不言自明。
龙门石窟著名佛像
最著名的当然属卢舍那大佛
奉先寺
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大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深41米。雕有11尊佛像,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据造像铭载,女皇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传说卢舍那大佛的脸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建造的。
宾阳洞
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万佛洞
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中国最大的佛像排名
普贤金像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通高4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
鲁山中原大佛
河南鲁山大佛,通高208米,相当于50层楼高。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称为“佛山金佛”。其造型庄严飘逸、气势独特,真乃“当惊世界殊”。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摩崖大佛,约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海上观音
海南三亚南海海上观音像,高达108米,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1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
乐山大佛
四川的乐山大佛,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南山大佛
南山大佛(释迦牟尼)——世界第一锡青铜铸大坐佛。位于山东省烟台南山旅游区内,高38.66米,由232件佛体、108块莲花瓣、302个发髻、共642块锡青铜铸件组合而成这座举世罕见的锡青铜释迦牟尼大坐佛,堪称目前世界第一铜铸大坐佛。
龙门大佛
洛阳龙门大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即龙门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灵山大佛
江苏的灵山大佛,通高88米。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
云冈大佛
山西的云冈大佛,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时约30年才基本完成这一浩大的艺术工程。
地藏菩萨露天铜像
地藏菩萨露天铜像,位于安徽省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高99米,与九华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岁的寓意相一致。地藏菩萨右手持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整个铜像连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铸造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
天坛大佛
天坛大佛,位于香港大屿山上,是香港重要的地标,历时12年落成。
佛像坐在268级的石阶上,高26.4米,连莲花座及基座总高约33.999米,大佛的基层分三层次第而上,因第三层的设计是参考北京天坛的地基形貌,所以命名为“天坛大佛”。
金鼎大佛
金鼎大佛,位于吉林省六鼎山,莲花座高9.6米,佛身38.4米。
坐北面南,背靠牡丹江,前拥正觉寺,远望长白山,与香港天坛大佛遥遥相对,实为一佛二体,分处南北,共佑中华大地,向五湖四海的信众启智、赐福。
东林大佛
位于江西省庐山,是我国及全球第一高阿弥陀佛像。佛像坐落在半空之中,高48米,阿弥陀佛的神秘、慈悲、庄严渐次展现在众生面前。
南海观音
位于普陀山上,总高33米。这座南海观音铜像是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南海观音”四字为赵朴初所题。
千手观音佛像
河北承德普宁寺的千手观音,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高27.21米。这尊佛像代表了清代佛教造像的最高成就,其周身贴金,造像精美,宝相庄严,比例匀称,纹饰流畅,绘色绚丽,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作。
西樵山观音坐像
西樵山观音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顶,为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坐像。
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6月19日之意。法相为坐姿,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
弥勒大佛
位于浙江省雪窦山上,大佛总高56.74米,坐北朝南,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
龙门石窟的特点是什么?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493年,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石窟遗存。
龙门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此处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0.02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组雕像,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幅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