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寓意:
汉元帝治国的故事告诉人们,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只有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人们才会被迫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否则只要有一丝希望,人们还是会留在故土。留恋故乡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诉求。在当代社会中“安土重迁”的思想,依然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语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哪一个不怕的。”
近代·秦牧《长河浪花集》:“在中国农民的传统习俗上,是安土重迁的。”
近代·王统照《牧马场》:“因为蒙古人既没有安土重迁的意识,又是性格非常强悍勇敢的民族,在幼小时候便习会了骑马、射箭,青年时代以上阵冲锋为他们的荣耀事业。”
人们常用成语 安土重迁
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土重迁”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元帝纪》,它其实是人们在自然经济时代养成了的社会习惯,也是我国古代的社会管理原则。只有让人们都在固定的土地上生活,不随意搬迁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
历朝历代在结束了战乱后,都会鼓励百姓回到故土生活,然后进行编户齐民,以便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古代的时候,从事农业百姓和他们的子孙后代都需要在固定的地方生活。如果离开了故土,那就会沦为流民,会遭到处罚。
在各大王朝的末年,天灾人祸都会家居豪强进行土地兼并,造成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佃农,甚至是奴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告别了自然经济,“安土重迁”的社会习惯也发生了变化。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导致一些老人被迫成为了留守老人。我们也可以认为留守老人“安土重迁”,但是他们的生活缺乏照料,精神缺乏慰藉是切切实实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经接近5000万,他们守住自己的故土,只能和配偶、乡邻、朋友一起守望相助,等待着和农村,和“安土重迁”的观念一起消失在世界上。
成语安土重迁表达什么
成语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的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轻易的迁居异地。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
"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以上便是排行榜大全网整理的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