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相信大家对于干姜的食用方法还不是特别了解。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下面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干姜的食用方法,以及用药的区别。
干姜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1、干姜米粥
材料:由干姜,粳米,水。
制法:将干姜研末,每次取3~6克,粳米100克,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为稀稠粥。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食之。
功效:具有健胃止呕、温中散寒的功效。适应于胃寒呕吐、脾寒泻泄(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消化不良)以及肺寒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说明:干姜辛热性燥,善祛里寒以温胃之阳。与甘平粳米煮粥,性温补脾,健脾止呕,温中散寒。凡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或脾胃虚寒,吐泻冷痛等症,皆可服用。本品既能温脾阳燥湿,又能温肺气以散寒,寒饮化而不致上犯肺,则喘咳自止。故本粥又常用于寒饮犯肺之咳喘症。姜有生姜、干姜之分,功用也有所不同,用生姜和干姜煮粥,其性能亦各异。生姜粥辛温,长于发散,又能温中止呕,为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之常用粥。干姜粥性热,燥烈之性较强,而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痰、偏治里寒之症。
注意事项:胃热呕吐及胃溃疡出血者不宜食。
2、赤石脂干姜粥
材料:赤石脂30克,干姜10克,粳米60克。
制法: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入锅,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功效:温中健脾,涩肠止痢。主治慢性虚寒痢疾。此粥对久治不愈的寒痢,疗效显著。
来源:《伤寒论》
3、干姜花椒粥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服食可见效。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来源:《千家食疗妙方》
4、鲤鱼干姜汤
材料: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
制法:取约500克雄鲤鱼一条,干姜、枸杞子各10克。取鲤鱼肚内之鱼(即雄鱼腹中白色果冻样物质雄鱼精囊腺),与干姜、枸杞子同煎,煮开,加料酒、盐、味精适量调味即成。
用法:空腹时服食,隔日吃1次,连服5日。
功效:补肾益气,尤其是针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效果奇佳。
干姜的用药区别
1、干姜与附子的鉴别
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同可用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泻,以及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附子有毒,其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较强,为温里散寒之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善于补火助阳,善治肾阳、脾阳、心阳虚证;以及寒湿痹痛等证,以治中下二焦之里寒证为主。干姜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不如附子,但又能温肺化饮,以治中上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2、干姜与高良姜的鉴别
二者皆为温中散寒的主药,主治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配伍使用。两者在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干姜用于暖脾阳,偏治脾寒腹痛泄泻。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以及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症。高良姜则长于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以及寒凝气滞,噫气呕吐等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