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从冬至之日起,我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此时节,气温低、天气寒,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生命的疾病。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李艳玲提示说,公众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以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此外,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冬季如何预防“低体温症”呢?李艳玲建议说,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及时添加柔软暖和的衣服和被褥,尤其是有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而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患者,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睡觉时,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外出时,应特别注意保护头和脚,多穿些宽松的衣服,戴上帽子;在膳食调理上,应多吃些羊肉、鸡肉、猪肝、猪肚、带鱼等御寒食品,使体内多产生一些热量,可达到御寒效果。
(责任编辑:徐晓宇)
相关推荐: